书城亲子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5211800000019

第19章 培养孩子的高智商(8)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下面的这些建议可供参考。

1.科学安排孩子的饮食起居

父母应该懂得,良好的记忆需要有发育良好的大脑和良好的环境。因此,要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父母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安排好孩子学习的环境。

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蛋黄、瘦肉、海鲜、豆制品等,同时,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等。另外,要控制孩子的饮水。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大量饮水时,他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大,从而会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是不利于记忆活动的。因此,父母让孩子保持平衡的饮食结构,保证大脑的营养供应,控制孩子饮水量。

在起居方面,应该选择蓝色、灰色等色调来布置孩子的房间,这样可以让孩子的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能够集中注意力去记忆事物。房间内东西的摆放要整齐,杂乱无章容易干扰视线,影响记忆。在为孩子选择台灯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选择灯泡太亮的,而且最好不要让灯光直接照射到桌面,可以使用间接照明。比如,让灯光照射到墙壁,然后再反射过来。这样,光线就比较柔和,不会刺激孩子的眼睛,有利于他集中精力学习。

2.让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

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保持、理解、再认、再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识记是记忆的开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理解是保持的基本条件,再认和再现是记忆水平和质量的反映。

记忆有自身的规律,这是由遗忘规律所决定的。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是:熟记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仅过1个小时,就遗忘了7个;2天后,又遗忘了1个;6天后,虽然遗忘还在进行,但是速度更慢了。可见,当记忆过程一结束,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记忆刚结束,在短时间内就会遗忘很多,越往后则遗忘越少。

正是因为已经记住的东西在遗忘的时候有先快后慢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掌握记忆的规律,针对遗忘的特点来进行复习。一般来说,刚学过的东西要多复习,以后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对于年级较低的孩子来说,最好间隔一天,如果孩子要准备考试,则父母要强调平时经常复习,多熟悉教材,进行有意识的背诵,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效果和对记忆的信心。

3.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晨和晚上睡觉之前是记忆效果比较好的时间。因为早晨头脑最清醒,记忆起来相对比较轻松。而根据心理学研究,在睡眠中的记忆力是不会下降的。因此,睡觉之前记忆材料,可以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从而减少遗忘。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出最佳的记忆时间,如果孩子在早上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早上听一些英文歌谣、诗歌、散文等,然后引导孩子学习一些知识,但要注意引起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在晚上睡觉之前记忆效果好,可以让孩子在睡觉之前记忆一些内容,然后让孩子在第二天醒来后进行回忆,这样效果是比较好的。可以让孩子在他的最佳记忆时间里固定地识记、背诵、理解,直至完全记住。

4.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孩子对有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因此,要激发孩子对记忆的兴趣,父母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温馨的氛围,让孩子在心情舒畅中来记忆。孩子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进行记忆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因此,父母应该想办法诱导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学习,而不要一边责骂孩子,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这时的记忆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同时,父母也可以教育孩子运用一些方法,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进行特殊的加工,从而变成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来记。

5.给孩子布置识记任务

为了培养孩子的有意识记能力,对2、3岁的孩子就可以布置有意识记的任务。最简单的可以从要孩子去取一样东西或传一句话做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布置识记的任务可趋向复杂。如要求记住游戏规则,复述一个故事或讲出参观见闻等等。

6.增强孩子记忆的信心

记忆力的好与差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但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失去信心,就很难提高了。只有有信心,才能集中注意、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把它记住。因此,家长切忌打击孩子记忆的信心。如有的家长骂孩子“你什么都记不住,一点记性也没有,对你说了也是白说”等等,是很不妥当的。家长要了解其记忆的不足之处,记不牢或记不正确的原因,耐心帮助他,要多给予鼓励。从小培养起对自己记忆力的信心。

7.指导孩子记忆的方法

善于运用各种记忆方法能提高记忆力,家长要针对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年幼的孩子记忆保持时间短,记忆的主要方法是机械识记,要他们记住某种内容就要不断重复,可教他们背诵一些儿歌、诗歌,记住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入学前的儿童已会运用意义识记,可以教他们运用顺序记忆、归类记忆、联想记忆等识方法。入学后要记住一篇课文,可用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等方法。

8.多让孩子观察

观察好比是孩子摄取知识经验的大门,记忆则是储存知识经验的库房。多让孩子观察,在观察中记忆具体的形象事物。例如,带孩子外出时,事先提出要求,让孩子记住行走的路线、方向,注意观察周围及拐弯处有什么特点,乘坐哪一路电、汽车等,请他带路。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将孩子引入记忆方法之门,让他知道用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提高记忆力,促使他去探索、交流、创造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以达到提高记忆的目的。

§§§第18节提高孩子记忆力的具体方法

父母箴言

记忆是一定有方法的,凡是有成就的人差不多都是记忆力超群的人。他们良好的记忆力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让孩子拥有良好的记忆力,关键就要看父母如何让孩子们掌握一套方法了。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能帮助孩子记忆,增强记忆效果。记忆方法很多,下面列举的这些记忆方法,可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这是许多父母教孩子增强记忆力的经验结晶。

1.趣味记忆法

心理学实验证明,形象生动、内容有趣的材料,在头脑里留下的记忆保持量远远超过内容枯燥乏味的材料。由于有趣的事不容易忘掉,我们就应把记忆对象尽量塑造成有趣的形象,以增强记忆。例如,对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关系可以这样比喻:肌肉就是马达,代表原动力;肌腱就是皮带,传送动力,带动齿轮;骨骼就是齿轮,接受动力,产生动作。这样一来,简单明了,一听就懂,容易记忆。

2.形象记忆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蛇咬所造成的创痛及恐惧,与蛇的形象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以至看到形似蛇身的东西,便立即产生痛苦的回忆,往往不需要多次重复也能保持很久,甚至终生不忘。父母可利用首次强烈印象的作用来建立孩子正确的记忆。首先必须让孩子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记忆目标力求形象明确。其次,让孩子通过记忆目标的外部特征及其本质,由表及里,力求认识全面。第三,孩子应该了解记忆的目的与用途。例如,给孩子放映一部关于蛇的科教片,从蛇的外形、被蛇咬的惊险场面,到防蛇、捉蛇,再到利用蛇,花几分钟时间便能使他们建立一组生动的联系,留下深刻的记忆。用这种办法获取知识,快速有效。

3.归类记忆法

孩子到森林中去,在水库里钓了许多鱼,在山野间采了许多野果鲜花。傍晚回家时,他们把东西归类,用绳子把鱼穿起,野果装在篮子里,用野藤捆好花束,满载而归,什么也没有遗漏掉。我们每天都能感应到很多丰富的东西,犹如森林中采集的花果,如果归类,只要抓住一个线索,可以拖出一串有联系的知识。孔子称这种方法为“默而识之,一以贯之”。不少学生采用睡前回忆的方法进行归类记忆、效果很好。因为白天活动多,大脑皮层被各种刺激兴奋着,容易掩盖记忆;睡前所记忆的事物,有较长一段时间没有新的刺激覆盖它、冲淡它、抑制它。既然如此,睡前静坐片刻,默默回忆一下当天的学习和活动,归纳分类,使同类知识联系起来,这对掌握新知识大有裨益。

4.轮廓记忆法

我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一些实验:让一批学生背诵描写长江三峡的古文,然后进行测试。记忆效果最佳的是先记轮廓、再按段落大意并联系想象山川景色的学生。而采用逐字逐句硬背的学生记忆效果最差,很快忘了。对一件事、一门学科也应先览其梗概,进行记忆。有了轮廓,再按“枝节与主干”的联系记忆,就比较顺畅。有些孩子在复习时,还像初学时一样从头读起,这个办法很不经济,效果也不会太好。应当在学的时候不断归类,复习时先回忆、后看书。这样,一章一节的大概结构便浮现脑海,经过归纳整理便可将所学知识如“渔网拖出水面”。再往细处想,想出来的记住了,想不出的翻翻书,重点补上。这种复习记忆牢固,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5.间隔记忆法

出差住旅馆,认识了一位同房间的人。尽管朝夕相处,过了一个月才分手,10年后在街头偶然相遇,还是会忘了姓名,似曾相识,却不敢相认了。反之,客人不是每天来访,而是半年见一次。10年中虽然只会了20次面,但在第十一年来访时,你还是一眼就可以认出。这就是间隔记忆的好处。实验证明,人们的记忆,总是最初和最后的部分被遗忘得少一点,因为最初与最后的记忆部分受到的抑制最小。另外,同一刺激持续时间太长,也会使大脑皮层从兴奋转为抑制。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做过另一实验,他对某一长篇材料一次要读68遍才能背诵,可是他每天读几段,3天内读38遍就全部背熟了,所以,苦背长篇,不如分而治之。采用间隔方法,把文科复习与理科复习交替开,记忆效果也会提高,因为性质相类似的知识,互相抑制作用要大些。马克思善于运用这个规律。他写《资本论》时,累了就通过演算高等数学来调节。体力与脑力交替开,其实也是间隔。用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来让大脑休息,让小脑兴奋,加强心脏与肌肉功能,调节整个机体,从而提高记忆的功效。

6.选择记忆法

很多大科学家,对与他事业无关的信息像聋子、瞎子,而对与他事业有关的信息,记忆却灵敏得像电火花。有所不为才能大有所为,这就是选择淘汰。要提高有用记忆的比例,就要对每天的记忆对象进行选择,在精力最好的时间记最重要的、最有用的。记忆要详略得当,重要的详记,用各种记忆法加以增强;次要的可记个梗概;对无用的则不予理睬。因为每个人的记忆专长发展很不平衡,不同的环境与教育,不同的经历与爱好,总是使人的记忆在某方面更强一些。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扬长避短。

7.列表对比记忆法

英语时态、化学元素等,不列表对比就会非常混乱,并且无法用几句话来概括。说不清楚,当然就记不住。通过列表,繁杂的内容就可简单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查阅和记忆。列表的过程,就是抓特征、分类归纳的过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借助书本上或前人列的表,还应当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综合加工,列表对比。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分析,也就记住了。

8.协调记忆法

为了建立深刻的印象,记忆时必须动用眼、耳、鼻、舌、四肢、大脑等认识器官,集中对付一个记忆目标。那么,记忆目标的声、色、形、味以及其他性质之间就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同时性联系,记忆也就比较牢固。反之,若认识器官“各自为政”,所对目标各异,各自记下残缺不全的印象,自然就容易忘掉。因此,记忆应尽量采用“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方法,加强视觉、听觉、触觉和大脑思维活动之间的联系。如学习计算圆锥体的表面积公式,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剪硬纸片,自己拼凑、拆开、思索、计算、推出公式,眼、耳、手、脑并用,建立的同时性联系比单纯听讲要牢固得多。即使以后忘记公式,也还能记住推导的生动过程,从而把公式追忆起来。

9.规律记忆法

规律记忆法就是总结事物的规律以增进记忆的方法。如三角函数有许多诱导公式,但这些公式所表达的三角函数的关系,都存在一个共同规律。抓住这个规律,便可统一为“函数同名称,符号看象限”两句口诀。只要记住这十个字,就可以推导出全部诱导公式。

10.概括记忆法

所谓概括记忆法,就是对识记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的记忆方法。例如,学习历史,“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可简略为一青、二募、三农、四方、五保等几个字。

11.精选记忆法

对记忆材料加以选择和取舍,从而决定重点记哪些,略记哪些,这种记忆方法叫做精选记忆法。

据说古时候,有的人记忆力极好,甚至可以把文章倒背如流,过目成诵。可是郑板桥却看不起这种人,把他们叫做“没分晓的钝汉”。什么叫没分晓?就是不分主次、轻重,不管有用、无用,一股脑儿全都背下来。

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需要记忆的。教材和笔记中很多详细的说明性文字、同一类型的很多道习题、非重点的内容、可以根据其他公式推导出来的那些较复杂难记的公式等,都可以忽略不记。这样,就可以拿出主要精力记忆那些对考试来说最重要、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材料。

牵牛要牵牛鼻子,记忆要选择知识的“牛鼻子”。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绩,必须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精选重点内容,把它们牢牢的记住。

12.对立记忆法

如学习外语单词时,可把大小、长短、上下、远近、前后、早迟、冷热、天地、男女等经常联系对比,进行记忆。

13.谐音记忆法

在汉字中,有很多属于同音字,还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字与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就叫谐音。借助谐音,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可收到简便易记且经久难忘的效果。

14.提纲记忆法

提纲记忆法就是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分析、总结,将其归纳成提纲的形式进行记忆的方法。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在《诗谱序》中说:“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即知识之间的关系虽然纵横交错,但只要抓住主要的、关键的部位,次要的、从属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所谓提纲,实际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主要脉络。在提纲中,既要体现材料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以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又要突出自己的语言风格,做到恰当地表述,这样,易于记亿。

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记忆方法时,还应懂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道理。让孩子在进行记忆时应“不拘一格”,举一反三。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

§§§第19节让孩子多吃可以提高记忆力的食物

父母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