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农村教师培训读本
5209900000002

第2章 成为高素质的农村教师(2)

昨天的培训中,首先是2006年赴云南支教老师的报告“无悔的选择”,深深感动了我。在听到他们的讲述之前,我印象中的云南一直是一个富有浪漫而又充满神奇的美丽地方。丽江的淳美迷人、玉龙雪山的壮丽巍峨、少数民族人民的纯朴好客……可聆听了他们的不寻常的云南支教经历后,知道了那里还有很多地方的经济很落后,生活条件很艰苦,留守儿童很多,教育水平也很低;同样,生活在那样一个落后地方的人的思想还很保守落后,人的素质还很低。那里真的很需要教育,很需要优秀的教师,到那里从事教育工作,为那里的孩子们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来建设自己的家乡,来摆脱贫困落后的生活。由此,我从心底敬佩那些到那种艰苦环境中支教的教师,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前进的动力。和他们相比,我感到自己真的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教育是如同绿叶般的事业,我们要执著于绿叶般的教育事业,用我们的绿茵渲染花朵的怒放,用我们毕生的精力来实践绿叶般的教育事业!

那么,我们就要做到:

一、敬业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要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以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这都是师德。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它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公正地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个好老师。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对待做错事的学生要多一些宽容,设身处地,以科学的态度,真情真心真诚来对待他们。特别是对于那些学困生、留守生,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把真诚的爱心献给他们,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教书育人。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二、勤业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

教学是双向的,教与学是两个不可分割的一个总体,没有教,难以学;没有学,教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信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新教法,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思想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钻研新课标,分析新教法,研究新问题,拓展新思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在三尺讲台成长为一棵常青树。

三、创业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我们在日复一日平淡、平凡的工作中要不断找到新意。没有什么规律是一成不变的,教育目标需要创新,教书同样需要创新,而不是照本宣科。不能让老师厌于教,学生疲于学。比如,如果你是一位小学教师,那么对于我们从事的小学教育来说,小学生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促使他们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来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玩中学、做中学、画中学、唱中学。为了使他们能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情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让他们通过听听、说说、做做、摸摸、唱唱、玩玩、演演等方式来接受新知识,用亲切的微笑、赞扬的眼神、鼓励的话语以及有趣的游戏等途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宽松、民主、愉快的气氛学到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四、乐业

作为新世纪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在这个相对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教师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界和追求。当一名老师是清贫的,但我们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我们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师德高尚,才会敬业、律己、爱生;也只有师德高尚,才有人格的力量。

有一名特级教师讲过这样一段话:“对于敬业的老师来讲,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质;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书是一件时间漫长、环境枯燥的职业,教师要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而不能人在曹营心在汉,更不能拈轻怕重。我们只有全身心投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只有爱教育爱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成为好老师。只有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才能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总之,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爱岗敬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崇尚科学、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用真情去感染学生,用人格去熏陶学生,用品德去影响学生,用意志去激励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造,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争做一代师表。

维护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是由多个要素有机组成的动态系统。如果组成这个系统的某些要素对外部的反应陷入不正常状态,就会出现因心理冲突、心理失衡从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并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所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步伐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在急剧发生变化,所有这些使教师心理方面形成新的矛盾和冲突,农村教育由于其自身的问题也多,而且长期都得不到有效解决,因此,很难创设有利条件来有效排除这些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演变成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由此,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维护农村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那么,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有哪些呢?

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只说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因素。

1.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教师与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转型时期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本身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更大,他们认为,这些变革理所当然地应该带来教师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教学理念有多好,教学内容有多全面、系统,教学手段有多先进,但就教学实效来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复杂心理活动的人。教师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见效,教育的成效还受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又很难为教师所控制。今天,人们往往把学生的许多表现都归于教师的责任,诸如“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在这些归因面前,教师有时显得很无助,从而感到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当代社会迅速转型,农村地区由于其信息流通渠道相对较弱,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农村中小学教师往往显得不知所措。然而,在经济社会与传统观念师德要求之间存在矛盾时,在教师知识更新与信息时代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时,教师不但应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得调和来自各方面的对教育的影响。

比如,农村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农村庸俗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等,而必须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以便让学生能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去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我责任。而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还很难具备这些能力,所以日益觉得无助。

2.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教师工作负荷过大。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有很多农村中小学由于留守儿童过多,实行寄宿制,教师晚上还得随同留守学生自习,其实际工作时间最高可达14小时。另外,学校每天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拿不到红旗就扣奖金,每月进行班主任工作常检和任课教师常检;除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考试等等,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在不能有效释放的时候,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重的工作负荷让许多教师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尤其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常常是“两头黑”——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家。把课带回家备,作业带回家改则是经常的事。许多双教工家庭,彼此忙得家务事顾不上。单职工教师(夫妻双方其中一方为教师,另一方在家务农)根本顾不上家里的农活,另一半也是满腹怨言,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份压力。

3.独生子女、留守子女过多,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还有就是农村留守孩子多,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合进行教育,教师为此苦恼不已。

4.家长和监护人的不配合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有三类学生家长给教师的压力大:一类家长因为打工在外,毫不理会留守子女的学习情形,也不愿配合学校和老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而采取的措施,教师往往在自己的有意义的行动无法跟学生家长达成一致或是得到他们理解的情况下,感到苦恼,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另一类就是父母在外而给学生找的监护人,比如爷爷、奶奶等,他们又常会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而对学校或老师做无理地干扰,影响了教师士气;还有一类家长是既对子女的学习看得很重,但又不愿意自己去管理子女,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全部归于教师,子女的学习好则是子女的聪明所致,子女的学习不好则为教师的水平太差,对教师的劳动毫无感恩之心。这种无理要求的家长带给教师的将是无言的痛苦。

当然除此而外,还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原因。如此种种,已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提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解决这些压力将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大有裨益。

那么,农村中小学生教师的心理压力该如何减轻呢?

第一,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

心理压力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作为教师个体,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才能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

第二,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

第三,磨练意志,增强个人抗压性。

外界刺激到底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性(或称抗压能力)所决定的。对于相同的刺激,抗压性较强的人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较小,反之较大。人的抗压性是靠后天炼就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要不断加强人格方面的修养,加强意志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品质的培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第四,学会交往,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性格往往开朗,对挫折的承受力强。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第五,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社会的变迁,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所处的角色情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的教师,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做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曾在网上看过一位农村教师写的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