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简介
简称“辽”。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省会沈阳。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钢都鞍山全国闻名。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冶金、机械、石化、电子等。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铁岭、丹东、锦州、盘锦、营口等。农业主产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等。辽宁是着名的柞蚕、苹果产地和海洋渔业生产区。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沈阳故宫、清代三陵、辽阳壁画墓群、鞍山千山、汤岗子温泉、义县奉国寺、凤凰山、本溪水洞等。辽宁境内有京哈、沈大等20多条铁路线。
地理概况
辽宁省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辽宁省陆地面积占中国领土的1.5%。全省分为辽河平原、辽东丘陵(包括长白山延续部分及其余脉千山)、辽西丘陵(包括医巫间山、努鲁儿虎山等)三个地带。境内有辽河、鸭绿江(中朝界河)、大凌河、太子河、浑河、绕阳河等河流,还有海拔708米的千山(全称千朵莲花山)。辽宁省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千米,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千米,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
气候特点
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平均气温-18~-5℃,7月平均气温22~26℃。无霜期125~215天,日平均气温10℃以上,活动积温2700~3700℃,年降水量440~1130毫米,是东北地区光照最多、热量最富、降水最丰的省份。
自然资源
辽宁省已发现有益矿种110种,占全国的67%。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69种,其中铁矿、磷镁矿、金刚石、硼矿、滑石、玉石、石油、天然气、锰矿等2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7名。辽宁的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现有森林大都是茂密的天然次生林,草原、灌木丛、芦苇、谷地、沼泽等相互交替,植被类型较多。如此复杂的生态环境正是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的良好条件,各种陆栖脊椎动物达500多种。
交通运输
辽宁省现有公路里程9万多千米,以沈阳、铁岭、法库、锦州、朝阳、阜新等地为中心,联系全省各市县乡镇。国道有10条。铁路里程约4200千米,铁路运输量占货运总量的70%以上。辽宁内河航运里程750千米,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等五个港口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其中大连港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航空方面,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等六个机场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文化习俗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壮、苗、土家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0万,占全省的16%。
省会:沈阳
沈阳市为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中心、通讯枢纽及物资集散地,为中国重工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沈阳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人口698万。市府驻沈河区。辖和平、大东、皇姑等9区和辽中、康平、法库3县,代管新民市。以重工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工业有机电、医药、汽车、石化等类。沈阳农业主产稻谷、玉米,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产区。沈阳还是联系东北三省和关内的交通枢纽。
“北方明珠”:大连
“大连”这个名字源于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是扼守京津的门户;北面背依东北大陆。
腹地辽阔,堪称东北之窗。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大连是半岛城市,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素有“北方明珠”之美誉。大连自然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苹果、黄桃、樱桃葡萄等水果和鲜美可口的鲍鱼、对虾、海参扇贝、螃蟹等海珍品远销海外。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有“东北明珠”之称。千山又名千华山、积翠山、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辽东支脉主峰,海拔708米。千山群峰拔地,万笏朝天,“无松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无处不幽”,是全国着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当年居住的宫殿。占地约6万平方米,有房屋300余间。组成院落数十个。沈阳故宫分中、东、西三路:中路的主体建筑是崇政殿,又称正殿。俗称金銮殿,院落包括三进,南有大清门,北有清宁宫。大政殿是东路建筑的主体,又叫八角殿,大殿八角即是八旗的象征。大政殿周围还有被称为十王亭的十座方亭。文溯阁是西路的主体建筑,由前部分的戏台、嘉荫堂和后部分的仰熙斋构成。
蛇岛
位于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渤海之中的小岛。又名小龙山岛。岛上有黑眉蝮蛇1.3万余条,而且只有这一种蛇,属剧毒蛇。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这里食物充足,各种昆虫、鼠类及每年迁徙在此停歇的多种候鸟,给蝮蛇提供了丰富的佳肴。岛上蝮蛇所产生的蛇毒是治疗各种神经肌肉、血液循环等疾病的宝贵药用资源。
吉林省吉林简介
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吉林”是满语“吉林乌拉”的简称,即沿江的意思。省会长春。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工业以机械制造、医药、电子、食品为主。航空、铁路、公路和内河航运等交通较为发达。主要城市有吉林、吉安等。名胜有松花湖、伪满洲国皇宫、龙岗火山群、长白山天池等。
地理概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中部。南接辽宁省,北抵黑龙江省,西靠内蒙古自治区,东南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为邻,东面与俄罗斯毗连。面积为18174万平方千米。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可分为东部长白山地、中部丘陵台地和西部平原三部分,其中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最大河流是发源于中朝界湖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最大湖泊是人工湖松花湖(即丰满水库)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深达373米,是我国第一深湖。
气候特点
吉林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晴冷温差大,冬季漫长干寒。1月平均气温-20~-14℃,7月大部分为20~23℃。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降水分布自东向西递减。
交通运输
吉林省现有公路里程8万多千米,初步形成了以长春为中心,沟通全省各地州、市县、乡镇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有7条国道,省内主要干线以长春为中心,通往四平、延吉、通化、白城、兆南各地。省内铁路网大体可分为西北-东南和西南-东北两个走向。全国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贯穿吉林南北。从吉林省内可直达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等全国主要城市。
文化习俗
吉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乡”之称,朝鲜族民俗、关东文化、满族风情各具风采。
省会:长春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位于吉林省境内中部,面积20565平方千米,人口约726万,以汉族为多。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辖6区和农安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区地处长白山地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东部多丘陵低山,西部为台地平原。松花江及其支流饮马河、伊通河等流贯市境。有煤、母页岩、石灰石等矿产。以汽车、铁路机车、客车、拖拉机、摩托车生产为主的机械制造业在国内居重要地位。农业主产玉米、豆类、稻谷,兼产甜菜、向日葵等。长春市的榆树乡还被誉为“大豆之乡”。长春市为东北中部交通枢纽。
历史文化名城:集安
原名“辑安”,亦名“通沟”。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西南与辽宁省接壤,北与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毗邻。是中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集安历史悠久,古老神秘,文化底蕴厚重。集安风光秀美、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誉。集安文物古迹众多,有丸都山城、洞沟古墓群、霸王朝山城、长川壁画墓、国内城等。集安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天女木兰、紫松、侧柏等珍稀树种和名贵中药长白山山参,开发潜力巨大。
历史文化名城:吉林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吉林省中部略偏东,地处长白山余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松花江干流纵贯全境。吉林市现辖4个区1个县和4个县级市,有23个少数民族。吉林雾凇、冰雪体育、松花湖、乌拉古城、北山古庙群及满族、朝鲜族民俗风情等构成了吉林特有的北方特色。
松花湖
位于吉林市。湖面面积425平方千米,长200千米,最宽处10余千米,最深处77.5米,能蓄108亿立方米的水,白鱼、鲤鱼、鲑鱼、鲫鱼等为其特产。松花湖水域辽阔,湖叉繁多,状如蛟龙,谓为壮观。松花湖风景区的主体由水、林、山构成并分成十个相对独立的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