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宋烟雨三百年
5204900000032

第32章 强中自有强中手(2)

这种秘密武器叫作"绞车弩",与投石机一样,需要多个人同时操作,手摇绞车来开弩射箭,可见其造成的穿透力之强。更令人咋舌的是,与之相匹配的箭,大如支撑房屋的椽木,而且可以连发几支或十几支不等,射程有好几百米,若射中城墙,能深入其内,射中人的话,估计死了也别想要全尸了。至于用来射击淝河上的炮舟,自然是好钢用刀刃上了。

炮舟在淝河上,一览无余,没有障碍物为其遮挡做防御工事。而绞车弩就不同了,它居高临下,还有城墙做掩护,炮舟并不会隔山打牛,所以一旦两种武器较量起来,吃亏的当然是炮舟。

柴荣,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别高兴得太早!

刘仁赡号令将士在南墙城头的各个隘口都布置了绞车弩,然后下令瞄准淝河上的炮舟狠狠射击,他要把这些可恶的鬼东西通通摧毁掉。一时之间,无数碗口大的箭矢从城头上飞出,密密麻麻宛如雨下,往淝河上蜂拥而去。炮舟也密布在淝河之上,由于箭矢来势极快,来不及移走,被攒射得碎成好几段,船上的投石机也悉数被摧毁。炮舟上许多炮兵也被射得死无全尸,凄惨无比。有些炮兵眼见如此,急忙舍船跳河逃生,宛如赶鸭子下水,那场面真可谓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宏伟极了。

与此同时,刘仁赡还考虑到为寿州城补固补防的问题,他趁机调动士兵赶紧去修补被巨石撞破的城墙,填平那些城墙上凹陷的坑槽。

柴荣被打得头皮发麻,见势只得下令立即撤退,趁早挽回些损失。

他终于明白了刘仁赡并不是一个好惹的人。但偏执的他并不愿就此罢手,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他势要强咽下刘仁赡这根硬骨头,非拿下寿州城不可。

4.不好打的攻城战

在使用炮舟失利之后,柴荣决定对寿州城实施全方位攻击,分散刘仁赡的兵力,实施强行突破战术,不遗余力,定要攻下寿州城。

由于寿州城过高,城防又坚固,后南唐军居高临下,占了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柴荣为了解决自己的劣势,在寿州城外四周大兴土木,用几十万棵大竹子,分批绑在一起,然后在竹子上方建造木房子,其结构与云南傣族的竹楼大同小异,只不过傣家的上下都是清一色的竹子,而这里却是木房子。

柴荣不仅可以利用木房子来视察城中的具体情况,还在房子里配备弓弩和垒石,只要他高兴,随时可以拿城中的人做刺猬和肉饼。

为此柴荣又特意为他的这个发明取了一个名字,叫"竹龙"。它的寓意大概是让龙载着我的大军去战斗。

有人可能存在着疑问。不是说刘仁赡的绞车弩很厉害吗?怎么又在寿州城外建"竹龙"呢,什么让龙载着大军去战斗,分明就是让龙载着大军上西天嘛。

其实柴荣敢建竹龙的原因很简单--刘仁赡的绞车弩的箭矢不够用了。上次为了对付柴荣的炮舟,浪费的木头就已经够多了,这次库存必然是极少的了,再说为了供应木头,刘仁赡总不能把房子也给拆了吧。

无论如何,刘仁赡此次面临的挑战可谓是他一生之中最大的。

这位老将值得佩服的地方就是,不管多么困难和危险,他的心中从来没过打退堂鼓的想法。正如俗话说的一样--再难再苦,只当自己是二百五;再艰再险,只当自己是二皮脸。

他虽然老了,将至花甲,但是他的志气仍在。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他的志气就存活在这座寿州城上,与寿州同生同灭。

于是他再次召开了防守动员大会,精密地部署了一切之后,依然坚定地说,务必城在人在,城毁人亡。

将士们为他的毅力所折服,一致发誓,人与城共存亡。

这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

后周显德三年正月,柴荣对寿州城正式发起总攻。

柴荣命令竹龙上的士兵对寿州城内放箭、投垒石。与此同时,在这种攻击方式的配合下,柴荣又发动了步兵,对寿州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进行了大举强攻。还派出炮舟,开到淝河之上,对寿州城进行轰击。而且是日夜不停地攻击,三种方式,三管齐下,不给对手留一丝喘息的机会。

按照这样的打法,相信寿州城里的每一个人每晚都会失眠,打不死你累都累死你。

为了解决攻城器械的供应问题,柴荣还特意从宋、亳、陈、颖、许、秦、徐、宿各州征召了一共几十万丁夫,保证全部器械后周制造,绝无盗版。

后周的士兵们就扛着这些攻城用的云梯和洞屋(一种撞城门用的工具)去攻打寿州四个门。当他们靠近城门的时候,他们却发现城上南唐军的攻击并不是很激烈,并没有喊出"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打,往死里打"的口号,落下的矢石屈指可数,仿佛想要润物细无声。

后周军士兵大喜过望,立刻发动猛攻,还呼朋引伴地向后边的攻城大部队传达信息,大喊"敌人害怕了,兄弟们给我上啊"的口号。而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个口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类似于这个口号--计划生育,利国利民。

于是,四面响起进攻的鼓角声,攻城大部队前脚收到信号,后脚就已经潮水般涌到了城下,挤了个水泄不通。撞城门的撞城门,爬云梯的爬云梯,好不忙活。

然而就在此时,城上忽然响起那句令人心惊胆寒的口号--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打。那原本如小雨般的矢石,转眼之间变成了倾盆大雨,密密麻麻往城下的后周军士兵招呼而去。

原来是要聚而歼之!

后周军士兵大呼上当,纷纷往后撤退。由于城下过于拥堵,所以被杀死的不计其数,当然还有不少是由于发生踩踏事故,倒霉死在自己人脚下的。至于那些爬云梯的后周军士兵,遭遇就更惨了。就在他们眼见要爬上城头的时候,云梯的尽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将云梯猛地往外推倒。结果是爬云梯的列位仁兄纷纷跳楼鸣不平。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后周军士兵非常喜欢吃"聚而歼之"这一招,每一次见到城头上矢石微弱的时候,都会拼命发动大部队去攻城,但每一次都会死伤无数,对南唐军聚而歼之的阴谋自始至终都毫无所觉。看来要想命长一点还得把头脑智商提上去啊。

战争从正月一直持续到四月,昼夜不息,后周军士兵轮流上战场,劳累不堪,却不能跨进寿州城一步。柴荣深感无可奈何。

刘仁赡这个老骨头太难啃了!

他对寿州城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做过详细调查,不论柴荣从哪里进攻,他都能抵挡得住。这样的对手太可怕了!

而更怕的是,他有一群意志坚定、团结互助、精于防守的部下。

这些人的存在,使寿州城成了一个神话。

好在赵匡胤没有辜负柴荣的期望,做出了相当高的业绩,一一打掉了寿州城的外援。每一次攻城失败之后,柴荣都会深深地把赵匡胤想起,唯有赵匡胤能给他带来继续围攻寿州城的勇气。

赵匡胤赫然已经成了柴荣的精神支柱。

柴荣甚至还凭借着赵匡胤的胜利在寿州城下和刘仁赡一起搞娱乐活动--劝降。

这也只能当作娱乐活动来搞。因为刘仁赡先生是绝不会投降的。他不是那种你给他奶喝,他就认你做娘的人。说得通俗一点,在这个世上,他只认准一个人的奶来喝,这个人就是南唐皇帝李璟。

每一次赵匡胤打掉寿州城外援的时候,柴荣都会饶有兴味地告诉刘仁赡,劝他不要再守下去了,降了保证他享受高官厚禄,锦衣玉食。

在刘仁赡眼中,金银珠宝还没有寿州城的几块破砖烂瓦值钱,所以刘仁赡他每次都是那个答案--我不会降的,除非我死。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刘仁赡每次说完这句话之后,守城的信心就会更增加一层,遇强则强,真猛士乎!

甚至有一次,刘仁赡为了表现他的信心和勇气,公然向城下正在督战的柴荣射了一箭,可惜没射中,差了几步。而柴荣不仅没被吓倒,反而往前走近几步让刘仁赡再射一箭。

估计刘仁赡先生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过分的要求。他擅长射箭是人尽皆知的,而柴荣还偏偏要挑战他的强项,而且用来进行挑战的道具居然是自己的身体。

射死柴荣后周军军心必会动摇,那时候寿州城的围困就可以解除了,这么好的机会岂能放过?于是他再一次瞄准了柴荣。

按照常理来看,这时候的柴荣一定会有忠心的手下或者大臣冲到柴荣面前,跪下拼命抱着柴荣的大腿又拖又摇,并且哭着劝柴荣这样做是万万不行的,万一被射死了,大周就完蛋了。这个过程中,还可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往柴荣的衣服上擦去,以示忠肝义胆。

但出人意料的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来跪地泣涕而劝。见鬼了!看来柴荣同志的仇家还真不少啊,都发展到他身边去了!

刘仁赡引箭在弦,再次射放,箭矢破空飞出。他以为这一次一定可以要了柴荣的命。

一切都该结束了,柴荣!是你自找的。

但事实再次令刘仁赡咋舌,他射出的箭仍然没中,还是差了几步。刘仁赡这次不再怀疑是由于自己的个人因素以及空气阻力等自然因素的互作用而导致的,而怀疑柴荣是上天罩着的,有神灵护体,普普通通的一支箭完全伤不到他,明明瞄准了的一靠近他身体就会歪几步。

柴荣对此感到非常得意,也自认为有老天相助,并没有想到两次都是运气比较好而已,若是刘仁赡同志不信邪,再射一箭的话,估计柴荣同志就要提前开追悼会了。

可老天爷也不是总罩着柴荣。

在整个四月里,天气变得极为异常,竟然出现了大暑。

这里我们说一说"大暑"这个节气。

大暑一般出现在六月中旬,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也就是北半球的7月22-24日之间。从这里看,后周大军遭逢大暑的时候正值四月,还差两个多月,时间上差距比较大。因此可以断定当时的天气确实甚是异常,而当时的节气也并非大暑,只不过遇上了类似大暑的一系列天气,古人没文化,将其定义为大暑。

而大暑又是一年之中旱、涝、风灾最为频繁的时期。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是腐草变成萤火虫;二候是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变得潮湿;三候是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按照正常的农历四月来看,那时在江淮地区,萤火虫的屁股都还没亮起来,天气应该还比较暖和,每天接连不断挥洒小雨像得了便秘,但偏偏在四月就出现了大暑,天意啊,天意如此!

柴荣大军遭遇的无疑就是大暑之中的第三候,大雨倾盆,也就是现在地理学上统称的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

于是整个四月天气非常之热,蒸发异常旺盛,基本上每天都是大雨倾盆,后周军营寨尽被洪水淹没,士兵溺死无数,竹龙炮舟,冲走的冲走,冲垮的冲垮。精于凫水的寿州守城将士这次特意趁水打劫,打打落水狗,打完打死之后,顺便放上一把火,把柴荣的炮舟和竹龙都一概焚尽,极度嚣张。

山水轮流转。

被天灾人祸共同洗劫之后的柴荣狼狈不堪。看着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付之东流,炮舟竹龙都被冲走、被烧毁,士兵淹死的、被杀死的无数。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沮丧和颓废。难道寿州城是不能攻下的?

天佑寿州啊!

于是,柴荣召开了会议,商量该不该决定撤军的问题,会议上,所有人都可以从他脸上看到无奈和颓丧。

会议全体人员通过了撤军的提议。

那就撤吧!

但历史注定柴荣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的人,他要回去休养充足之后再来。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一定要攻下寿州城。

对于他来说,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在班师之前,他留下了猛将李重进来围攻寿州城,不让寿州城有喘息的机会。

离去时,柴荣看了一眼寿州,他的眼神依旧无比坚毅。他心底响起了一个嘹亮的声音--寿州,我一定会再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