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两宋烟雨三百年
5204900000003

第3章 乱世中的兴衰更替(1)

1.由兵灾到兵变

这场灾祸是由一场兵灾引起的。

这场兵灾的年代背景具体是在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兵灾的制造者乃是北方强悍的游牧民族--契丹。

说起这场兵灾,还得来说说契丹和后晋之间的渊源。

先从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说起。

姓名:石敬瑭、儿皇帝(别名)。

职业:皇帝。

主要成就:建立后晋。

国籍:后晋。

民族:沙陀。

出生地:太原。

庙号:高祖。

寿命:五十。

年号:天福。

相关事件: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后人的评价:畜生、卖国贼、狗娘养的、鞭尸、挫骨扬灰、铸一个跪像给大家吐口水和撒尿……

介绍到此处,相信大家都对石敬瑭先生稍有了解了吧。没错,这位石敬瑭先生的确是个实实在在的卖国贼。

石敬瑭这个人最初是一员武将,而且是很勇猛的武将。以身涉险,冲锋陷阵,他都能吃得消。

石敬瑭在当猛将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在做着同一件事--救李嗣源也就是后来的后唐明宗皇帝的命,让李嗣源为自己升官。这件事他做得非常好,多次救了李嗣源。有很多次李嗣源被敌军围着的时候,都是石敬瑭率兵救他。石敬瑭也多次被升了官,受到李嗣源的器重。

这就是石敬瑭成就霸业的基础。可见救民不如救国,救国不如救皇上。

接下来,一件出乎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李嗣源兴高采烈地找到石敬瑭,然后告诉他,决定把女儿嫁给他。

石敬瑭动用幻想都想不到有这样的好运气。他除了能跪下叫岳父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就这样,石敬瑭成了李家的人。他很满意,感觉到雄图霸业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在得了便宜之后,石敬瑭又开始谋划另外一件事--劝李嗣源顺应时势,在兵乱时追求帝位。李嗣源很赞成这个观点。

这个时候的石敬瑭和李嗣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主子--后唐庄宗李存勖。然而为李存勖卖命多年的李嗣源并没有反叛他的意思。问题就出在这里,没有反叛的意思,石敬瑭谋划的事情就无法成功。弄得石敬瑭先生只是暗地里一个劲着急。而李嗣源还每天带着石敬瑭去为他们共同的主子李存勖继续卖命。

终于,石敬瑭等了许久的机会来了。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在魏州(今河北省魏县)发动兵变,反抗朝廷。李嗣源被授予的任务就是去镇压这次兵变。

但是,这次李嗣源去镇压兵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等到李嗣源领着大军杀到魏州时,一件令人始料未及的事发生了。李嗣源的部队竟然也跟着发生兵变,与魏州叛军会合,共同拥戴李嗣源为主,"帝河北"。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得令人来不及反应。李嗣源当场蒙了。这唱的是哪一出?我带你们来是镇压兵变的,不是让你们跟着搞兵变的。

要想解开这一奇怪现象的幕后谜团其实很容易。我们来看看李存勖先生的后期统治是怎么个情况就可以知晓了。

一、宠幸伶人。让伶人自由出入皇宫,还可以跟皇帝打打闹闹。伶人可以调戏侮弄群臣,群臣不敢反调戏。李存勖还派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戏子参与政权无疑是一件坏事。为此,重修《五代史》的欧阳修先生特意写了一篇《伶官传序》,将李存勖和他的伶人们好好地调戏了一番,大家可以去看看。

二、重用宦官。李存勖下令召集散布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晋升之路。太监们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当然,练过宝典和剑谱的除外。

就上述两点来看,造成魏州兵变的主要原因的确是这样--李存勖当年曾派伶人和宦官到魏州强抢民女入宫,一次性抢走了驻守在魏州的将士们的妻女共计一千多名。所以,魏州的将士们在赵在礼的号召之下起兵反叛,一起向李存勖先生要女人。

然而,造成李嗣源部下兵变的主要原因得属"重用宦官"。就在这一年,李存勖听闻了这些宦官所进的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李嗣源很不幸地被牵涉进去,险些也遭了冤杀。李嗣源部下当然会记住这一点,而且记忆刻骨铭心。所以,他们一到魏州就聚众闹事,号召起兵反抗李存勖。理由是现在的李存勖先生很昏庸无能,只会搞女人、宠伶人、宠宦官。

兵变就这么说变就变了,搞得李嗣源这个当头儿的很凌乱。他对李存勖并没有二心。于是,他决定孤身一人去向李存勖说明其中的真实情况。可以想象,李嗣源这次去很像鸡去给黄鼠狼拜年--有去无回了。李存勖一定会先关他一阵,如果实在没用就杀掉。

幸好,关键时刻石敬瑭站出来阻止了李嗣源。

石敬瑭告诉李嗣源:"岂有在外领兵,军队发生兵变后,其主将却没事的道理?况且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势迅速南下。我愿领骑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开封)。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处,得之则大事可成。"

这番话不仅让李嗣源醍醐灌顶,而且指出了李嗣源下一步该怎么走。

李嗣源静静地看着这位精明干练的女婿,他彻底懂了。

大好时机来了!李嗣源,放手去做吧。

李嗣源马上派石敬瑭领兵先行,挥师南下,进攻汴州。自己随后跟进。

汴州在猛将石敬瑭的猛攻之下很快被攻克。然后李嗣源出兵洛阳,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洛阳被攻克,李存勖被乱兵所杀。

最终,李嗣源不出意料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后唐的明宗。他当然不会忘记今天的无限荣光都源于他女婿石敬瑭的汗马功劳。如果没有石敬瑭,他可能早就被李存勖关起来整死了。所以,李嗣源不会亏待石敬瑭。他给了石敬瑭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保义军节度使的位子,还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

还有一个兼任的职位,在这里我们要特意挑出来--六军诸卫副使。这是亲军的最高副长官。可以想见李嗣源对石敬瑭是何等的宠幸。

但是,石敬瑭对六军诸卫副使这个位置并不看好。因为一个人。这个人骄横跋扈,很瞧不起旧的功臣们。敢蛮横到这个地步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几个。很不巧,这个人就是六军诸卫使(注意,是正职),李嗣源的儿子李从荣,石敬瑭的顶头上司。

李从荣自认为是皇位的继承人,他除了专横跋扈之外,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急着想当皇帝。这个毛病是致命的,因为他父亲李嗣源先生并不急着去死,还想干他个十几年。这就注定了李从荣日后一定会出大事,譬如,造反啊、叛国啊什么的。而跟着李从荣混的石敬瑭是很难抽出身去的,不管有没有参加上司的造反,都有可能被杀掉。

石敬瑭在被授予六军诸卫副使那天就为李从荣算了一卦,算准李从荣这个人一定不得善终,跟着他混一定没好下场。不出石敬瑭所料,李从荣果然因为急于继位企图谋反,最后因失败被杀掉。

石敬瑭抱有远见地看到了这一结局。于是他推掉了六军诸卫副使,最终去了河东当个节度使,并兼任云州(今山西大同)大同军等地蕃汉马步军总管,掌握了河东这块后唐起源地区的军政大权。

这就是石敬瑭成就霸业的根据地。石敬瑭在这里努力打拼,把河东治理得相当不错,政绩极好。事实证明,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治国之才,特别是在断案方面,能与后来者包拯相媲美。

2.兄弟阋于墙

时间过得很快。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逝,李从厚继位,史称后唐闵帝。

李从厚继位的头一件事就是拔除眼中钉。被他视为眼中钉的有两个人。很不幸,石敬瑭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是李嗣源的养子,潞王李从珂。

李从珂能被李从厚放到与石敬瑭同一级的危险人物对待,不是没有原因的。他有着与石敬瑭一样该杀的因素--功高。

我们来看一下史书中是如何记录他的功劳的--

状貌雄伟,谨信寡言,骁勇善战,明宗甚爱之。自晋兵战梁于河上,从珂常立战功,庄宗呼其小字曰:"阿三不徒与我同年,其敢战亦类我。"同光二年,为卫州刺史突骑指挥使,戍于石门。明宗讨赵在礼,自魏反兵而南,从珂率戍兵自曲阳、孟县驰出常山以追明宗。明宗之南也,兵少,得从珂兵在后,而军声大振。(出自《新五代史·唐本纪第七》)

对于上面的史料,在此我们只要记住"从珂常立战功"六个字就足以知道为什么李从厚要杀掉李从珂了。因为这六个字中的"常立战功"四字,自古以来就是一句咒语,死在这句咒语之上的人已不计其数。

再来看看李从厚对付李从珂的手段。

第一,把掌握亲兵的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从朝中调到亳州任团练使,剥夺李重吉的兵权。

第二,把李从珂一个已经削发出家当尼姑的女儿召进宫中做人质,就等于随时可以让她上西天见佛祖了。

第三,将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将自己的堂兄弟李从璋调任凤翔,接替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

逼人太甚!

李从厚下达第三条命令的时候,身在凤翔(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的李从珂已经彻底忍无可忍了。他当即违抗命令,兴兵造反。

李从厚等的就是这一刻。

他即刻派兵去镇压。后唐长兴五年(934年)三月,朝廷军队已兵临凤翔城下。两方开打,朝廷军队有着绝对的优势,凤翔眼看就要陷落。

形势在这一刻变得无比严峻,李从珂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另一边的石敬瑭正远远地关注着李从珂。他并不决定出手帮任何一方。因为不论是帮李从厚还是帮李从珂,除了能为河东减轻人口负担之外,一点儿好处也不会有。李从厚输了,李从珂会对付他。李从珂输了,李从厚会对付他。可以想见,这对兄弟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最后是谁赢了谁,为了保住江山,都得杀掉功高震主的石敬瑭。倒霉啊!

所以,石敬瑭能做的就是祈求上天让这对兄弟打个够,拼命打,往死里打,最好打个两败俱伤。那样他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了。

好吧,石敬瑭,我先宣布你美好的幻想破灭。

就在凤翔快被攻克的时候,李从珂登上城楼向城外望去,他很想看一看朝廷军中到底有哪些了不起的人物,能将他逼到这个地步。就是这一举动救了他一命。他看见朝廷军中有很多自己以前的旧部,心中咯噔一跳,隐隐看到了一线生机。

为了抓住这一线生机,李从珂已经顾不上什么面子、什么做人的尊严了。接着他就使出了他的"撒手锏"--卖哭。

李从珂先是在万众瞩目下脱衣服,而且脱得非常快,露出身上遍体的伤疤,然后站到城墙上去,放声大哭。

偌大一个混乱的战场一下子居然变得出奇的静。沉默,沉默。攻城的将士都抬眼望着城上裸露的李从珂。

这时候,李从珂更应该感谢城下隐忍不发的弓箭手。

李从珂抹了一把鼻涕眼泪之后,开始了他的宣誓。由于李从珂先生这一连串的宣言太多废话、太多语气助词,还有他这使的是权宜之计,说得非常虚假,所以我给各位删繁就简,列出来:

我二十岁就跟随先帝出生入死,遍体鳞伤,毫无怨言。我想大家也都浑身是伤,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朝廷奸臣当道,诬陷我造反。大家都了解我,我是那样的人吗?我跟诸位同生共死这么多年,情同手足,我对诸位如何,诸位都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是在手足相残啊!你们忍心吗?为什么要被奸臣利用呢?

这样一场哭戏很快便有了效果,城下很多李从珂的旧部将士都被感染了,产生了心理上的共鸣,纷纷哭了起来。

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这次是让你们来这里镇压叛乱的,不是让你们来哭的。

这时候,一个人走了出来,他对周围的士兵高声说:"大相公乃我主也!"然后朝着城头上的李从珂跪下。

这个人是朝廷的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曾在李从珂手下任职,与李从珂的交情很好。李从珂看着他,心中感到很欣慰,欣慰之中还透露出一丝满意。

受到杨思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将士随之应和,也都跟着朝城头上的李从珂下跪,表示愿意倒戈归降。一时间,城下黑压压地跪倒一片。李从珂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完全把握住了这一线生机,并且反败为胜。

好吧,李从珂先生,你可以从城墙上下来了,上面风大,会着凉的。这时候,可不敢保证那些不买你账的人不会放箭。

现在优势已经到了李从珂这边,不用说,凤翔这一战肯定是李从珂赢了。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佩服李从珂先生这场哭戏的精妙。可见男人的眼泪是很珍贵的,能救命,不能随便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