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希望
5204800000008

第8章 希望是活着的动力(1)

每个人生下来时都是带着啼哭声落地的,那预示着我们将与灾难抗衡,与危险相伴。我们的声音越响亮,就越彰显着我们的活力,当生活的阻力来袭时,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希望去抵制目前的灾难。我已经说过要如何找到希望,在这里,我想说说什么才是活着的动力。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黑人女孩的,她并不那么幸运,儿时就得了小儿麻痹症,左腿瘫痪。当时她非常绝望,她失去了孩子应有的欢乐和幸福。随着年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与日俱增,她拒绝所有人靠近。

她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对生命没有任何的希望,不好奇外面的世界,不想走近任何人。她的生活陷入了一片阴霾,活着对她来说就是一件毫无意义但又无奈的事情,过于悲观的她每日总不苟言笑。她常常问母亲的话是:“我该怎样活下去?”

她母亲则会将她抱入怀中亲吻着她的脸颊,告诉她:“会好的。”她常常陷入自怨自艾的情绪中,不想治疗,对未来毫无兴趣。她就像伯德那样,觉得缺陷是她的羞耻,她不懂什么是希望,更没有一个“伊格尔”告诉她该如何找到希望,她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直到有一天,她正坐在屋前草坪上晒着太阳,一位断了胳膊的老人进入了她的视线。她好奇地看着他脸上的笑容,不由自主地主动与他打招呼:“先生,你在笑什么?”

那位断了胳膊的老人看向她说:“今天天气太好了,我很高兴,不知不觉就笑了出来。”

她抬头看了一眼天空,在她眼里除了太阳大点,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但与乐观的人相处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快乐,于是她望向那位老人说:“我们做朋友吧!你也是住这边的吗?”

“好啊,我刚搬来不久。”断了胳膊的老人笑着说。

就这样,她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朋友,她常常找这位老人聊天,他们什么都聊,她喜欢听这位老人说他以前当兵时的事情。老人的胳膊就是因为战争而失去的,但在老人的口中并未听到抱怨战争的话,相反总是爽朗地笑。这位黑人女孩渐渐开朗了起来。

一天,老人用轮椅推着她去附近的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一首歌唱完,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

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

老人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使劲拍了起来。她突然感觉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老人说:“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你也一样能站起来。”

那天晚上,她写了一张字条,贴到墙上:一只巴掌也能拍响。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9岁那年,父母不在时,她扔开金属架,试着走路;11岁时,她终于告别了金属架。

她又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努力,从事篮球和田径运动。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短跑决赛上,当她以11秒18的成绩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那届奥运会上,威尔玛·鲁道夫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飞人,共摘取三枚金牌,被誉为“黑色瞪羚”。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这个故事,但有多少人会为这个故事去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希望,就能发现努力的方向。起初鲁道夫只想站起来,后来她想证明自己,所以选择了田径运动。她的故事就像是一个传奇,可就是那么真实地发生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曾沮丧过,绝望过,但遇见了希望,看见了希望,乐观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了。

故事中这位老人的乐观非常可贵,他经历了残酷的战争,经历了很多的灾难,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一双善于发现希望的眼睛,这双眼睛太可贵、太罕见。他从不放弃,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他教会鲁道夫的只是一个道理:你努力寻找希望,希望就会成为你的动力;如果你放弃,就会觉得活着只是没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常常听到我的病人说一句话:“我觉得我就像行尸走肉。”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自己像具尸体?

像鲁道夫这样的情况还是有特殊之处的,她拥有疾病,所以难过,所以绝望;但在当下,许多上班的白领也觉得自己活着毫无意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自杀率都在上升,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每40秒就有一个,这占去了所有因暴力死亡人数的一半。现在自杀的人数要多于在战争中的死亡人数,自杀的原因大多都源于“无聊”。

身体健康的常人比得了疾病的病人更容易死亡,这是值得全世界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一群如“僵尸”般的存活者?

我曾将“你为什么活着”这个话题放在互联网上,很快就得到许多网友的回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位,第一位回复:因为死不掉所以活着;第二位回答:准备死,没找到好的死法;第三位回答:等觉得活着无聊时就去死。

这三个回复时间都在凌晨之后,看来是年轻人的回应。这让我突然想到一则新闻,是关于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一位18岁新生克莱曼提的自杀事件,当看见这则新闻的时候,我非常难过,18岁是人生刚开端的年纪,却只剩下遗憾。想起这则新闻,我立马回复了这三位回复者,我邀约他们一起来与我聊聊,没想到他们全都同意了。

在我家附近的咖啡厅我见到了这三位回复者,他们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回复“因为死不掉所以活着”的,竟然是一位60岁的老奶奶,她相貌端详,根本想象不出她会这样想;而回复“准备死,没找到好的死法”的是一位20岁的小伙子,他看起来充满阳光活力;最后,回复“等觉得活着无聊时就去死”的那位没有来,她让这位20岁小伙子给我带了一封信。我打开信封,看见了那清秀的字体,凭着字体感觉,她应该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信中所写:

非常人:

你好!

我很高兴你邀请我出来与你见面,但我真的觉得活着没意思,连见你的心情都没有。就像我们在网上所说,我已经一无所有,虽然四肢健全,但我却并不是完人。我的心冷了,死了,活下去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所以,再见,我在地狱等你。

稻草人

看到这封短短的信,我心里有种不好受的滋味。我不认识这个孩子,更不懂她的世界,但我们在网络上进行过深层的了解,我只清楚她是个正常的女孩,不曾有过身体上的疾病。她比健康人还要健康,却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她觉得活着就像一具木偶任人嘲笑,任人摆弄,这让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兴趣。如果真要说她有什么心理疾病,也只能用想不开来形容。就是这么一个健康的人,因为无聊,因为无趣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看向剩下的两位,他们喝着咖啡,如正常人一样交谈,这让我后怕:到底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前一秒是正常人,后一秒选择自杀的?

这不算病,他们没有郁郁不安,也没有发狂到无法控制。他们选择死亡是出于一种无奈的理由:活着太无聊了。

在聊天中,我知道了60岁的老奶奶名叫安妮,她早年失去了老伴,儿女又在外地打拼,长年不回来看望她一眼。她身体健康得就像年轻小女孩,据她所说她已经习惯了运动,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以前有老伴陪着她一起运动,但现在每次晨练都会很难过,有想过自杀,可身体还健朗,这么死了,她觉得太可惜了。

那位20岁的小伙子名叫厄尔,刚上大学的他什么都挺顺利,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想死那么简单。我问他:“为什么?像安妮是失去了老伴才觉得活着无趣,你的人生明明刚刚开始,为什么现在就要选择放弃呢?”

厄尔说:“先生,你不懂年轻人的苦恼,看上去我们好像没有烦恼,其实我们的矛盾比很多人多得多。就像稻草人,她比我还小,按照你这样的说法,她就更不可理喻了,有时候就是无聊到想死,这是没办法的事。”

听完他的话,我难以置信,他竟然说得那么理所当然,就好像死亡是一座桥,我们只是从这里到另外一个世界罢了。我继续发问:“那你们现在活着的动力是什么?”

安妮笑了笑说:“能有什么动力?不就是起床就运动,运动后就吃饭,吃饭后就睡觉,睡觉后又起床嘛!每天就这样活下去,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厄尔则一手抱胸想了很久才回答:“可能是那该死的呼吸吧!我每次都想着,能不能一闭眼睡觉就死了,这样省得我费劲。”

我给他们递了一张名片,上面有我的联系电话、职业、诊所的位置,他们看着我的名片,非常惊讶我是一名心理医生。在他们印象中,心理医生都是不善于交谈的,没想到我竟然可以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这么久。他们也曾去看过心理医生,大多的心理医生都是以一种“你病得不轻”的眼神看他们,还给他们开些镇定抗抑郁的药丸,这让他们烦透了心理医生这种职业。在他们眼里,他们全是骗子。

知道我的职业后,他们明显警惕了许多,安妮拿起了自己的包,看她的样子是很想离开,厄尔也一样,他们都非常不愿意再与我交谈下去。我非常耐心地解释了我这么做的意图,说我只是想找到几个人帮我证明一下希望与动力的关系,厄尔好奇地问:“先生,你真有办法让我们活得不那么无聊?”

“但愿如此。”

两人很乐意地接受了我的免费咨询与引导,我约了他们第二天来我的诊室进行心理测验。结果让我非常意外,两人都只是有轻微的抑郁而已,而在我看来他们的病情比这份测验的结果显示的要重很多。但测验就是这样告诉我答案的,它不会说谎,于是我分别与两人进行了交谈,了解到安妮喜欢种花,而厄尔喜欢打篮球,我分别要求他们对于自己的爱好进行一个规划。

安妮要以开花店为希望而努力,厄尔要以进NBA为希望而努力。

他们答应我,一周来汇报一次追寻希望的进展,我为他们制定了每日希望表格,他们必须把每日所希望的写在表格之内,并且完成它。如果没有完成,需要写出原因。两人开始照着我所说的去做,渐渐地他们的希望多了起来,起初安妮只是希望自己所种的花不要死,后来她渐渐开始学习新植物的种法,对我说她能开个花店的希望有了一些自信;而厄尔从开始每天找人练球,到渐渐进入了校队,他会希望下一次比赛能够胜利。他们都在慢慢将希望延伸至我所为他们规划的希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