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希望
5204800000003

第3章 如何在绝望中重生希望(2)

“我们都很清楚他的病情,可我们并不知道他来看心理医生了,这让我很吃惊。”贝利眼神中有些疲惫,她喝了一口咖啡后望着我继续说,“医生,我知道我丈夫没有多少时间了。”她碧蓝的眼睛里开始溢出一颗颗的眼泪,她哽咽着抽出纸擦拭了面容,待冷静后继续说,“虽然我也知道接受治疗会很辛苦,也非常明白一旦进了医院的大门,他很难再出来,我接受他不想待在医院的决定。但是回了家后,他根本没有一天是开心的,每天需要忍受着疼痛与死亡的恐惧。看到他那个样子,我非常难过。就在前几天他从家里逃了出来,我很担心,今天总算找到了他,可看着他这样,我宁愿他进医院接受治疗,你能帮我吗?”

看着巴克的太太两眼泪光地找我求助,我只能非常理智地告诉她:“您的先生正在与病魔抗争,作为医护人员,我只能尽力让他恢复心理的健康。至于该不该去医院进行身体治疗,这还需要等巴克先生冷静后再让他去选择。”

贝利认可地点了点头,她与我聊了会儿后就离开了我所在的医院。对于巴克,我从心里有种同情,在她太太那里了解到,巴克虽然肥胖,却是最好的厨师。他沉迷于厨艺,但因为癌症,他的味觉开始减退,做出来的菜肴都不再好吃了。他不但在身体上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在精神上也面临着崩溃。

一位优秀的厨师却再也无法做任何食物,心理上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绝望,而是对于未来的迷茫。他是位将死之人,然而,他却自己来到了心理诊所,从他这一举动中也能判断,他是极其矛盾的--一方面渴望快乐,一方面又绝望到想离开人世。

在我眼里,矛盾的病人是非常难以处理的,他们的判断会随着某一时间段发生质的改变,这会让心理变得非常复杂。我只能通过观察,试图先了解巴克到底是个有着什么样思考方式的人。

里赫曼(Ryckman.R.M)在《人格理论》一书中曾提到对研究的态度:“科学的过程既不受益于坚定不移的客观性,也不受益于教条主义的主观性。”在我看来,里赫曼的态度是值得我学习的,“希望”这个值得探索的命题让我发现,我就该用最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它,以及将其运用到治疗之中。对巴克这样绝望的病人而言,也只有不断换位思考才能了解本质,用希望的力量让他寻找到活下去的方法。面对绝望的病人,我无从下手,但希望,似乎是绝望的唯一救命稻草。

我每天都在观察巴克的情况。第一天,我放了一些杂志在他的病房,他显然对于寻死有着浓烈的兴趣,面对杂志他毫无反应。他的情况依然非常糟糕,不能进行正常的面谈,不能询问心理情况,更不能进行测验。如果在此时运用催眠,是最糟糕的选择。对于寻死的病人,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禁锢,然而我并不喜欢用这样的方法对待病人,而是更喜欢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

第二天,我放了一束康乃馨在巴克的床边,起初他有些吃惊,但随后,他又在努力挣脱床的束缚,一心寻死。我无奈,只能让他安睡。第三天,我放了很多布娃娃在他的周围,他一睁开眼就能看见床边有非常多的布偶陪伴着他,他的情绪比第一天要好上了许多,至少不会不顾四肢的疼痛努力去寻死了。他安静地看着那些玩偶,像是在想着什么。

第四天,我并未将玩偶拿走,而是增添了更多的植物,他开始时会呆呆地看着那些植物,偶尔会与布偶聊天。虽然我不知道他说些什么,但是我觉得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就因为他这一举动,我第五天就将自由交给了他,他并没有寻死,也没有逃跑,只是安静地坐在床沿。我尝试着与他进行沟通,但他并不想说话,于是我放了一本伊格尔的笔记在他的床头柜上。

这个笔记本是伊格尔当时在住院期间写给自己的话语,我想这也许对巴克会有帮助,所以找伊格尔借了过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尝试放各种自助心理类的书籍在他的床头,他依然非常绝望,但不再热衷于跳窗户这件事了。巴克的太太本打算带着他回家,但被我阻止了。我相信巴克不是一个绝望到只能留下等死的人,从他自愿踏入我的诊室开始,我就判定他是想有所改变才这样做的。

经过20天的等待,我终于等到了巴克愿意开口的时候。他不再开口就提癌症的事情,我们坐在诊室里,他躺在沙发之上,闭着眼睛与我进行交流:“比恩医生,我想问你,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巴克先生,我认为你现在不该想这种问题,应该想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说?”

“你明天想做些什么?”

巴克立起身子,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我笑了笑,给他画了一张图,图上面有一座山,然后我问:“巴克先生,如果是你,你会猜想这山后面是什么呢?”

“我想应该没有路了。”巴克失落地看着那张图,我又在纸上添了一笔太阳,问:“巴克先生,你看,现在这张图里有太阳了,你认为它还缺什么?”

巴克挠头想了想后回答:“应该少了树。”

我按照他的要求在画上添加了树,再把图递给他看,问:“巴克先生,你现在觉得这张画完整了吗?”

“没有,还少了云、鸟儿、花、水,应该再有一所房子。”巴克越说越兴奋,开始构想美好的蓝图。我笑了笑,将画拿了过来,把画撕掉,扔进了垃圾桶。巴克认为我疯了,他激动地从垃圾桶里捡起那些碎片准备粘贴,然而我却又拿了一张白纸放在他的面前,问:“如果那个图画上的美好再也实现不了,那么上帝会再交给你一张白纸,你也会在这张白纸上绘出蓝天,这就是希望。而现在,你缺少的不是勇气,而是对于未来的希望。巴克先生,我非常清楚你生病了,而且是非常严重的病,你害怕失去,迷失了方向。

”在这条道路上,你选择了逃避。我想请问你,你既然不能预测自己将在哪一天回到上帝的怀抱,为什么不接受上帝给你新的白纸,绘制你现在的蓝天呢?“巴克突然有所领悟,他看看手中的碎片,又看看桌上的白纸,疑惑地问:”比恩医生,我不知道作为一位将死之人,还能做点什么?“我笑了笑:”做你力所能及的事,你想想,你能做点什么,才更对得起活着的时间?“巴克摇了摇头:”我不想在医院无止境地做着那些治疗,那样会让我发疯的。“”那你可以选择不在医院度日,但是你要承受缩短了的生命。如果你想好了要利用这一段时间干些什么,那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做了,因为你的生命正在倒计时。“我递给他一张写有今天日期的A4白纸,他看着日期发呆片刻后起身用双手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比恩医生,你是第一个告诉我我活着还有价值的人。我还可以做很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看伊格尔笔记的时候,我就在想,他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如此乐观。“”你找到答案了吗?“我看了他一眼,巴克激动地抖动着他的赘肉说:”找到了,希望。“那次面谈后巴克有了很大改变,他开始在白纸上写下每天的事,乐于记录的习惯让他变得忙碌,虽然这样的生活并未改变他癌症的扩散,但他出院后与家人快乐地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我身着黑色的西装参加了他的葬礼,巴克的太太告诉我,巴克离开人世的时候,她曾一度很难过,但她经历了巴克生病以来最幸福的日子,她非常感谢我救了她的丈夫,留给了她美好的回忆。

带着巴克一家的感谢,我被送上了讲台,说着道别词:”巴克先生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癌症患者,他是希望的英雄,他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非常感谢上帝让我认识巴克先生,他的努力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奇迹。虽然他最后还是回到了上帝的身边,但我们将铭记他为活着而付出的努力。“参加完巴克的葬礼,我找克肖喝了一杯,酒精进入我体内的时候,我才松了一口气,觉得整个人活了过来。克肖看出了我今天的难过,他不顾妻子的忠告,陪着我喝起了酒。我们聊着巴克、伊格尔、伯德,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虽然是病人,可却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虽然伯德绝望,但他终究找到了自己;虽然伊格尔开朗,可他终究有过绝望;巴克虽然想着死亡,但他却最终活得精彩。

这几个我熟知而为之感动的人,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印下了希望的曙光。我问克肖:”你觉得没有希望,他们会怎么样?“”可能会活不下去。“

绝望绝对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没有了希望,则绝对是人生的终点。心灵的封闭就像深渊,会一步一步吞噬灵魂,让人无法呼吸,直至死亡。在绝望中,我们须学会换位思考,寻找新的存在意义,才能找到希望。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绝望的时光,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地活到老,就像巴克,他是位优秀的厨师,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前途无量的时候,他却掉入了低谷。虽然他没有逃过生命的终结,可他在生命的最后完成了我迄今为止吃过的最好吃的馅饼。

我对巴克的感情,就如同一颗细心栽培的种子,等待着它发芽,等待着它成熟并且生长出美好的果实。在这个过程中,我费尽了心力,然而他再也不可能出现在我的面前,这让我失落无比,难过至谷底。我对每位病人都有着感情,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一旦这个希望落空,我就容易失落。在这种时候,克肖总会陪着我,第二天,我自然就渡过了这个难关,迈向了新的开始。

希望,是我目前用得最多的词语,我现在最喜欢问病人一句:”你觉得你明天可以干什么,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子?“有很多答案是迷茫的,也有很多答案是空白的,但不管答案是什么,我们都该清楚,如果学不会在绝望中理清思绪,就很难去找到属于自己的B点。假设人的一生是一条直线,那它们必然会被很多个曲线所切断,通往终点的那一端永远是B点,不可能是A点。A点是始发点,然而事与愿违的时间多过顺风顺水的时间,如果堵在A-B的路口中间,你将久久不能懂得重生的法则。那么你就会掉入C点,C点是人生的低谷点,无法重生的话,你将永远留在那里。

这是非常恐怖的一件事,至少我恐惧每天都没有意义地生活着,绝望地生活着,那样是一种折磨。如果你感觉到现在有点像行尸走肉,根本不知道明天你该做点什么,那么你现在就该好好了解一下希望到底是什么。

重生希望是绝望的唯一克星。想要重生,需要做几件事。迷茫的人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没有目标。就像伯德,他根本不知道除了呼吸还能做些什么;他感觉自己像个废人,这是折磨他的根源。只要是有残疾的人,心理都有过这样的可怕念头,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伊格尔开朗的性格。所以,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重生,找到方法,你就会懂得调整。

伯德走出阴霾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与巴克一样,他最先学会的事情就是记录。记录是一种人的本能行为,随着时代发展,科技的快速变更,即便你不记录,也是敲敲键盘,就能知天下事。这对于人本身而言,就是一种毁灭性的习惯,它剥夺了人类最初探索记录的天性;而我们需要挖掘自己的天性,才能慢慢懂得自己。

记录下身边每一件可能有意思的事情,这会让我们的眼界渐渐开阔。当记录的内容无聊时,我们会设想去更远的地方,以更有趣的方式来生活,而不是原地踏步,行如僵尸。

当第一件事已经完成时,你就有了改变的欲望,翻着一如既往的生活记录,你就会知道你的生活是多么无趣,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

如果第一件事你做得已经非常完美了,而且也适当地给自己找了些乐子了,那么接下来,你就需要为自己制订一个重生计划,关于你究竟是想怎样走到B点,就如同伊格尔的A点是环游世界。然而残酷的现实让他掉入了C点,他再也无法完成A点这个愿望,那么他需要找到B点,然后制订一个计划,一步一步走向B点。

那么你的B点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因为绝望而一度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淖中,因为无法改变,无法回到A点,而觉得上帝不公平,根本不会有人理解自己的痛苦。就像伯德,他反感与人沟通,反感听到”哦!你真不幸!“反感一切事物,以至于反感他自己。他羞于将自己展示给他人来欣赏,这样自怨自艾的日子没有终点,他永远走不到B点。

但是,伊格尔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与伯德有相同的经历,伯德更能理解他。然而伊格尔乐观的态度让伯德有了改变,在记录中,伯德开始寻找B点。

他的B点是下棋,那么他每天都在为之努力,就像巴克直到最后一口气也是倒在了厨房,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过程都是开心、满意的。就这一点而言,有希望,就值得去寻找,在绝望中,我们必须学会重生。

请记住,希望总在下一秒,而不是这一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愿望停止,不要让自己的目标停止。掉入C点的时光是短暂的,你不会一辈子都这样,所以请相信--希望。

只有相信了,才能去寻找,才能学会方法,要控制就必须先相信。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曾说:人的潜力是没有局限的,更不是天生注定的,只要肯去挖掘,每个人都有成功和飞跃的机会。

懂得掌握希望的人更能在绝望中找到自我,然而不懂得寻找希望的人,往往会陷入心理疾病的误区,这是我最不想看到的。我愿读到此书的你,相信自己,并且愿意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希望。

希望总在下一秒,而不是这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