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青春期女孩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
5193600000018

第18章 女孩一生最重要的引导(2)

著名青少年工作者卢勤说:"孩子的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通常,女孩最初的同情心、怜悯心,会直接转化为成年后的爱心。

也就是说,父母想拥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应从小就培养她的同情心,并小心地呵护这颗爱心的幼芽,别让它因漠视、打击而枯萎。当女孩表现出自己的爱心情怀、举动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肯定,支持女孩坚定地走下去,从而不断地壮大她的爱心。

3.鼓励女孩进行"爱心活动"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遇到一些"爱心活动"。比如,义务献血、爱心捐献、帮孤儿院做事等。面对这些"爱心"活动,父母应鼓励女孩积极地参加。因为通过这些"爱心活动",她们不但能收获感动、温暖之情,还会渐渐地喜欢上这种献爱心,讲奉献的志愿工作。

放学后,宛如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真无聊,周末竟然要组织我们去敬老院做好事。"妈妈说:"你不是没去过吗,怎么就敢断定无聊呢?"宛如说:"想想就知道,我一点都不想去。再说了,我们快要考试,复习时间是多么地宝贵,哪舍得浪费!"

妈妈却鼓励她:"去吧,听妈妈的,考试难不倒你,我相信你的这次志愿之行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收获。"就这样,宛如极不情愿地去了,回来时却精神奕奕地跟妈妈说:"妈,你说对了,我真是收获多多。我干了好多活,老人们都在夸我呢。下次,我还要参加这个活动。"

当亲身经历一次献爱心活动之后,别人给予的赞许、感激和关怀会激发女孩的爱心,并让她们懂得"爱心"的意义所在。同时,在献爱心的过程中,女孩的爱心也会获得养料的滋养,从而推动她们爱心的成长。

3.不给洗拉倒!

--怎样让女孩学会自理

15岁的晓晓被重点高中录取,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妈妈却高兴不起来。原来,晓晓的自理能力很差,连袜子都不会洗,根本不能照顾自己的生活。偏偏学校规定一月才可以回家一次,这可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聪明的晓晓。这不,每次回家,她都会给妈妈带回一大包"礼物"--脏衣服。妈妈觉得这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是教会晓晓学着洗衣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毕竟她总会有离开家,离开妈妈,去独立生活的那一天。

于是,每个月回到家,妈妈不是让晓晓做点家务活,就是教她洗衣服。对此,晓晓置若罔闻。妈妈批评她,她还顶嘴说:"不给洗拉倒!反正这些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做的!"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走向社会的必备能力。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立脚生存。试想一下,一个连洗衣服这样的小事都要依赖父母的女孩,将来怎么能独立地打理未来的生活?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孩,将来该怎样面对社会上的那些难关?

有这样一个令人深省的故事:

一只虎皮鹦鹉被主人养在鸟笼中,每日衣食无忧。后来,主人看见其他的鸟儿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关在笼子里的虎皮鹦鹉真是太可怜了。于是,他打开笼子将它放回大自然。

在主人看来,这下鹦鹉肯定会自由自在地过上幸福地生活,可没想到几天后,鹦鹉却死于饥寒交迫。因为它既不会筑巢,也不会觅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幼年和少年时期过着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刚刚跨过独立的劳动生活时,往往会感到精神颓丧,对前途失去信心。"当今这个时代是个科学技术、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时代。长大后的女孩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发展、并获得成功,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就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否则她们的下场会跟那只虎皮鹦鹉一样。

事实上,在中国的家庭中,像晓晓这样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很常见。通过一次对10~14岁儿童干家务的大型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69.7%的孩子从未做过饭或很少做;63.2%的孩子从未洗过衣服,哪怕是自己的小手帕;48.4%的孩子从未洗过碗、择过菜;31%的孩子从未或极少打扫卫生、整理房间。

在调查中,专家问这些没有做过家务的孩子,为什么不帮着父母做点家务?许多孩子理直气壮地说:"那么多大人在做,根本用不着我!""我还小,在一边看着就行!妈妈最爱我帮做这些事情!""不给洗就拉倒呗!反正,我奶奶总是会主动做好这些事情的。"

这都是父母事事包办"惹"的祸!孩子是当今每个家庭中的独苗,更是父母掌心里的宝。因而,很多父母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摔着,自然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在他们看来,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后的他们自然就会了。

然而,事实却并不如父母所愿。父母事无巨细地包办和"帮助"剥夺了女孩的锻炼机会,严重地压抑着女孩的自理能力,从而让她们自理能力得不到发挥,更得不到培养。与此同时,女孩还会产生极强的依赖心理,并把父母给予自己的帮助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不懂得感恩。

因此可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引导女孩具备自理能力,才能让她们快快乐乐地走向未来美好的生活。对于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她们更需要独立和成长。因而,父母一定要放弃凡事包办、主动帮忙的想法。可以说,在某些事情上,父母只有舍得放手,才算是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父母怎么办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很多父母的心目中,洗衣服是小事,帮孩子洗一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越小的事情,父母越应该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就拿洗衣服来说,在父母看来这是件小事,但女孩来说则是一件大事。这有助于帮助她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女孩的动手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女孩连一些简单的小事都不能做的话,那些复杂的事情她能够应付得来吗?如果女孩总是推卸这么简单的责任,那她还有什么责任是不能推卸呢?所以,聪明的父母应鼓励青春期的女孩学会洗自己的衣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另外,中国的父母也可以借鉴一下日本父母的做法。比如,在日本,父母会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当全家人外出旅行时,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背着自己的小书包。其父母的用意就是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书包就应自己来背。在日本父母看来,只有从小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强化孩子的生存意识,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2.让女孩适当地做一些家务活

在乐乐15岁生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开家庭会议,重点讨论家务活这个问题。最后,全家人把家务活进行合理的分工。乐乐除了承担自己的责任外,比如,洗自己的衣服、自己收拾房间等,还要承担倒垃圾、周末洗碗两项任务。

开始,乐乐很不习惯,经常偷懒。但经过父母不断地提醒,最后就慢慢适应了。有时爸爸打算帮她一下时,乐乐都会直接拒绝:"不,这是我的任务,我自己能够完成。"

在青春期,女孩便已具有做事的能力。只要父母舍得放手,多鼓励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女孩便会慢慢地形成生活自理能力。相反,女孩的这种能力就会逐渐地消退。

当然,还有些父母会认为自己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就可以了,不会做家务活也没有关系,到时候可以请保姆来做。但问题是什么才算优秀呢?一个学历高,文化水平高,但私底下经常把生活搞得一团糟的人,又怎么能称之为优秀呢?

从某方面来说,学习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然而,只想让女孩好好学习,便剥夺她们锻炼的机会,进而失去体会生活的能力。父母的这种事事包办的做法,对女孩的自理能力的培养没有任何益处,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当然,父母在培养女孩自理能力的同时,还应让她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一般来说,当女孩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还懂得一些自己做决定、拿主意的策略后,她们未来的生活不至于一团糟。

4.我就是做不到!

--孩子缺乏自信怎么办

一个女孩自从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手后,便整天意志消沉,躲在自己的房间的不出门。每当她看到同龄伙伴在兴高采烈地玩耍时,便会小声地问妈妈:"妈妈,我没有手,怎么办?"妈妈怜爱地抚摸着女孩的头说:"孩子,不要紧,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手会再长出来的。"

女孩相信了妈妈的话,并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进行刻苦的训练,学着用脚洗脸、吃饭、写字,并争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年过去了,女孩的手还是没有长出来,她不甘心地问妈妈:"妈妈,我的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呀?"

这次,妈妈认真地对她说:"傻孩子,你看现在别人用手能做的这些事情,你有什么不能做到呢?""没有了,我用脚都能做到,甚至有些方面比小伙伴们做得还要好!"女孩自信地回答道。

"那你说你的手长出来没有?记着,孩子,你的脚就是新长出来的手。只要你充满自信,你的这双"手"能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和不幸。"女孩一下明白了妈妈的苦心,从此以后,她一直信心饱满,坚强地面对生活。

在妈妈的"美丽谎言"之下,一个失去双手的女孩,比健全的孩子都有自信,这让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为之动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孩并不具备案例中女孩的那种自信。

无论做什么事情,从这些缺乏自信的女孩身上,我们随时能看到一些明显的动作:总是对自己没有把握,老觉得得自己不行,害怕输。在学习方面,这种没自信的表现尤其明显。一直以来,她们并不比别人笨,也并不比别人用功少,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为此,我们来听一听她们是怎样说的:

"我也知道这些题目并不难,可我就是一看到这些题目心里就没底、抓狂。"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看到一些题目,明明知道那些答案都非常容易得出来,但得出答案之后,我又觉得是不是我想得太简单了,所以不敢把答案写到试卷上。"

"确实挺令人生气的,这么简单的题目,我本应该考满分的,可我就是做不到!"

……

看,这些孩子是多么地没有自信!明明知道题目不难,答案也非常容易得出来,最后却不相信自己算出的正确答案。"我就是做不到!"这句话十分贴切地说出了她们没自信的心声。

试想一下,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女孩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如果长期对自己抱有不自信的态度,她的学习状况能好吗?答案显然易见。所以,父母要时刻铭记一条重要的教育箴言:赋予孩子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信是女孩快乐成长、顺利发展、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拥有自信的女孩会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她们勇于尝试创新,敢于接受挑战。

与之相反,一个缺乏自信的女孩则会悲观地对待一切事务,她们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因而在任何事情面前,她们都会流露出害羞、寡断、恐惧的心理,导致做什么事情都是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回避竞争,从而失去很多的学习机会,严重地影响到未来的远大发展。

更严重的是,缺乏自信的女孩还可能会产生一种"无能"的自卑心理,变得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这样的后果将是很可怕的。所以,父母应注重对女孩自信心的培养,让她们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父母怎么办

1.发现女孩身上的闪光点

田甜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低谷。这让原本非常优秀的她很苦恼。有一次她非常沮丧地跟爸爸说:"爸爸,我是不是非常笨,我觉得高中生活一点意思都没有。"

看到女儿一脸伤心的样子,爸爸故作镇定地拍着她的肩膀说:"我女儿怎么会笨呢!你作文写得那么好,经常被老师当成范文来读;你英语说得那么棒,都能当学校广播员了……"听到爸爸在夸自己,田甜心情好了很多,但仍不自信地问爸爸:"可是,我的数学为什么就是学不好呢?"

看到女儿的神情不像刚才那么沮丧,爸爸接着说:"数学是要讲究方法的,你数学学得不好,可能是方法不对,从今天开始爸爸和你一起研究一下,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战胜数学!"

听到爸爸的一番话,田甜高兴地点了点头。其后,在爸爸的帮助下,田甜逐渐地掌握了一些数学学习技巧,成绩也慢慢提上去了。

通常,青春期的女孩大多处于初高中阶段,繁重的学业会给很多她们造成一系列的不适应。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孩子的成绩起伏不定。为此,很多父母也感到头痛。

在上述案例中,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非常值得推荐。当女孩因不佳的学习成绩而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聪明父母要做的不是"雪上加霜",指责、挖苦孩子,而是及时地给予坚定的鼓励,赋予孩子一颗强大的自信心。

按照上述案例中那位父亲的做法,首先找出女孩的长处,或优秀的方面,让她从中获得一定的自信之后,再针对她的不足之处,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她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要知道,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女孩不但能拥有重新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还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2.让女孩从成功中获得自信

当发现女孩有不自信的表现之后,很多父母总会不自觉地把孩子拉入自卑的深渊,而不是在女孩背后推一把,帮助她们提升自信心。比如说,女孩不敢去做某事,家长可能就会说:"真是胆小鬼,这都不敢!""真没出息,还能指望你做什么?""不敢去试试的话,那就算了吧!"

当然,在父母的看来,自己所说的这些话是希望能够刺激女孩,希望激发出她的斗志。然而,事实上这样所引起的效果却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些话的影响之下,很多女孩就此止步不前,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更谈不上从成功中获得自信心。

所以,要想让女孩体验成功,并从中获得自信的话,父母就要在孩子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做成某件事的时候,鼓励她大胆地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女孩只要能够了解自己的能力,看到的自己的"本事",其自信心自然就会建立起来。

3.不要经常对女孩说些"否定词、限制词、挑剔词"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信奉"不怕人笑话,就怕自己夸。"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听到的大多不是"不错、很好、真棒、你能行"等之类的鼓励词语,而是"真笨,怎么就不如别人;愚蠢,这么简答的题都能做错;不许出去玩,放学立马回家写作业;不要以今天考满分,就能此此考满分"等之类的否定、限制、挑剔词语。

试想一下,要是每天都生活这种否定的环境中,不要说脸皮薄的女孩子,就是一个成年人恐怕也会被搞得灰溜溜的,有自信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