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挖历史(第二辑)
5193000000009

第9章 到底谁杀了闻一多?(2)

7月27日,唐纵悄悄乘机离昆,一路辗转来到庐山牯岭蒋介石官邸向蒋密报昆明之行与侦察结果。于是“主席怒犹未已,大骂霍揆彰是疯子。余曰,闻一多于招待记者会时,侮辱领袖,力斥特务分子,刺激过甚,青年人血气方刚,一时控制不住。主席长吁短叹,曰,当再赴昆明一行。余曰,请示方针。曰,已告顾总司令,此事务期水落石出,不能冤枉人!顾、卢、霍、张今日已赴昆明”。

到了8月7日,根据唐纵一行更加详细的侦察调研,霍揆彰的警备司令部派人枪杀了李、闻已是铁板钉钉,且这个钉子还是拐了几道弯的,若无特殊外力则难以撼动拔出。唐纵在这天的日记中道:“上午与卢主席(笔者按:指云南省主席卢汉)及冷融庵研究李公朴被刺案情。下午往访张监察使,彼谈龙志舟主滇情形,及龚自知与龙之关系。傍晚赴巫家坝飞机场与周总司令至柔晤面。周含主席命来。传达闻案意旨,现在此案外间知者甚多,尤其美方业有详尽调查,必须认真办理。美方表示,美国固然痛恨共产党,但同时也痛恨法西斯比共产党还厉害,当年德国向英美表示愿与之联合打共产党,英美人民觉得法西斯比共产党还可怕,故与共产党联合打德国。这是值得注意的。研究良久,大家的意思交嵩山带回去准备。”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蒋介石的“意旨”颇近实情和深谋远虑之处。事实上,闻案发生后,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庐山就曾当面向蒋介石问过此案。当时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国务卿的一份备忘录中说:“马歇尔将军指出近于无休止的内战迹象和一些似乎政府方面的过格行为。他旋即极坦率地谈到昆明的两次暗杀及其对美国舆论的有害影响,这使委员长尴尬万分。”

通过以上诸多材料分析,李闻案与蒋介石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蒋没有在陈诚呈上的黑名单中圈定李公朴或闻一多,或者任何一位在他看来思想另类的“斗士”。更进一步说,蒋介石压根就没有见到这份所谓的“黑名单”,否则,蒋不会在唐纵面前大发雷霆并骂霍揆彰是疯子。唐原是蒋介石侍从室的高级幕僚,随蒋一起生活、工作、战斗了八年之久,其间多有所为并极得主子信任,类似这样一件并非涉及党国大事的高级机密,只是有点闹嚷嚷的令人尴尬的小事,主仆之间完全没有相互欺骗、表演的必要,蒋的发怒是他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他认为霍揆彰这位黄埔一期学生,小不忍则乱了大谋,给自己的政治处境造成了被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正如沈醉所说,蒋当时“正在策划全面发动内战的阴谋,表面上伪装民主,还想欺骗全国人民,这种打草惊蛇的行动,露了他的马脚。”沈醉说这话的时候,已是亡国之将,被中共作为战犯拿入大牢关了几十年。通观沈醉在大陆出版的所有回忆录(连同其他一切被中共政权改造过的战犯在内),如史家唐德刚所说,不是像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将领撰写的回忆录那样,唱戏抱屁股--自捧自,而是对着镜子喊王八--自骂自。在骂自己及其家人亲属、老师、上级、旧部甚至朋友的同时,当然少不了骂上几句“老头子”,以示自己洗心革面,凤凰涅槃,重获新生,大步踏上了光芒四射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等等。当然,这里不是讨论沈氏文章风格的时候,不说也罢。从历史资料分析,沈醉的这段话倒是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蒋介石不会在国际国内局势如此敏感时期,做出对李、闻这两个知识分子砍头的抉择,以给反对势力之口实,坏了自己正在策划内战的大事。如果蒋介石非要出此下策,下令砍掉李、闻二人之头,那么不是他骂霍揆彰是疯子,他该用拳头击着自己光秃秃的电灯泡一样的脑壳(笔者按:马寅初说:蒋介石的光头脑袋是电灯泡,里面真空,外面进不去),对着镜子喊上一阵王八了。

三真相是什么

8月初,蒋介石在庐山召见霍揆彰,在骂了霍疯子一顿“娘希匹”之后,鉴于全国舆论汹汹的局面和国际国内各党派的喧哗与骚动,毅然决定舍车保帅,从霍的部下拉出两个小特务枪决,以了事态。闻黎明在《闻一多年谱长编》中说,霍回昆明后,令王子明、刘寿琬召集行动科特务开会。会上,刘诡称怕公审时露出马脚,请弟兄中出来两人自首,公审后用他人替换了来,事后连升三级,送国防部任职。王子明亦说:“好歹要保住霍揆彰,否则一切都不好办。”这时,汤世良、李明山在无法推脱的情况下,愿意“自首”。于是,两人编造了一套假口供,并改名为汤时亮、李文山。王子明还抓了两个四川流落到昆明的人,用麻醉药麻醉后,关在西站营房,准备在刑场上替换汤、李二人。

8月15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军法处、云南省保安司令部、驻昆明宪兵十三团合组军事会议审判庭,对刺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特务汤时亮、李文山两人进行“公审”。在场者仅二十余人,记者只允许中央社两人。梁漱溟要求闻立鹤出庭辨认凶手,被陆军副参谋长冷欣以其“伤势未好”为由拒绝。

8月25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昆明金碧别墅招待记者,宣布霍揆彰之云南警备司令职已被革除,以何绍周(何应钦之侄)继任。

8月26日,顾祝同签署陆军总司令部法审布字第元号布告,宣布汤时亮、李文山两人在昆明枪决。第二天早晨,监斩官宪兵十三团警务团副张拯东用酒把汤、李灌醉,拉至东站外执行枪决。汤、李知道受了骗,但为时已晚。

闻黎明所述,说明汤、李二位凶手已被真的执行枪决。但沈醉等人在回忆录中却说汤、李二犯中途已被悄悄调包换下,虎口脱险,死里逃生。

按沈醉所说,当时唐纵非常焦急,很担心这个案件如果弄不清是什么人干的,他这位全国警察总署署长太丢人,同时也想将计就计,借此来一次对中共的诬陷。在唐和他们研究后,便决定先在重庆准备好一两个人带到昆明去,叫他们在公开审讯时,自己承认是凶手,而且还要吞吞吐吐地说出和中共有关,但又不能完全承认是共产党。这样既可使全国人民知道不是国民党干的,又意味着是共产党指使人干的。为了避免中共方面要求参加审讯或进行反驳,所以要考虑得非常周到,不能露出马脚来。于是,“当天唐决定要我到白公馆和渣滓洞两个看守所中去挑选违反军统纪律而受处分的人出面顶替。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这个出面顶替的人的条件,必须是没有担任过公开职务的特务,必须经得起反复考验而不会翻供。唐并透露,这个‘凶手’经过几次审讯之后便立刻判处死刑,但到执行时再换出来,用昆明监狱中已判决死刑或无期徒刑的其他犯人来代替。他还许愿:对于愿意出面顶替的军统分子,则不问他罪行大小和刑期长短,只要完成这次假凶手的任务,便可立即释放,并派往东北或西北地区去担任较好的工作以为报酬。”

当沈醉连夜到看守所挑好人后,唐纵又突然命他放弃,说先到昆明看看再作计划,于是沈随唐飞抵昆明开始侦察案情。当案情真相大白后,“唐虽然向霍暗示已了解到这件事与警备总部的人有关,但霍仍然矢口否认。当时由于各民主党派一致提出要求惩办凶手,并保障民主人士生命安全,蒋介石才又派顾祝同到昆明查办。在此同时,蒋还把霍揆彰叫到庐山去当面询问,霍才不得不承认是他部下干的。蒋介石只将霍撤职,并命令将特务营当连长的汤时亮和当排长的李文山两人公开枪决,以了此案。实际上,这两名宣布被枪决的人也是叫人冒名顶替的。”

在这之前,霍揆彰还准备利用李、闻案件来一个借刀杀人,狠狠打击一下云南的地方势力。为此,他曾一度放出风声,说李、闻案是云南省前主席龙云的儿子龙三所为,并立刻下令搜捕。龙三闻讯,连夜逃往昭通老家躲避,几个与龙云有关系的旧部却被捕了。但不管如何拷打审讯,这几位旧部至死不承认,事情一时陷入僵局。唐纵怕如此做法会引起以卢汉为首的当地势力怨恨,惹出意外事端,乃劝霍立即放人,另想办法。霍听从了唐的规劝,释放了龙云旧部,另从昆明监狱中提出两个判了死刑而未执行的罪犯,顶替警备总司令部特务营连长汤时亮和排长李文山被枪决。“枪决前,他们先将这两个替死鬼用酒灌醉,执行时沿途警戒森严,枪决后马上掩埋。这时,真正的凶手,奉霍揆彰命令主持这一罪行的警备总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王子民和汤时亮、李文山等十多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二十多人,已由霍揆彰派专车连夜送到大理,交给了第二军军长兼滇西警备司令王凌云。王凌云把他们安置在大理后山无为寺内,用好酒好菜招待这些人。直到一九四七年,王凌云部调往武汉改骗为整编第九师的时候,王子民等人才由继任的云南警备总司令何绍周派人接收,继续保护起来。”

沈醉事后从霍的参谋长刘一戈、参谋处长郭业儒和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等有关方面了解到,当时霍派部下杀害李、闻的目的,原来是想讨好蒋介石,希望改派他取代卢汉当云南省政府主席。因为霍是陈诚系中的重要骨干分子,他从陈诚口中了解到蒋介石对与中共站在一条阵线的民盟的“斗士”们一向恨之入骨,满以为放倒几个“斗士”可以更加得到蒋的宠信,以便实现升官发财之大梦。想不到却落了个鸡飞蛋打的下场。霍在抗战时任过洞庭湖警备司令,当时沈醉在常德军统内任稽查处长,与霍结识。霍因李、闻案而被免职后,住居在长沙小吴门外新建的别墅“嵩庄”当寓公,沈醉曾前去探望。落魄孤独的霍揆彰对沈谈到李、闻案时,只认为时机还不到,干得太早一点,才惹出一场麻烦。最后,霍无限感慨地说:“如果等到今天来干,那就不是过错而是有功了!”

沈醉在关于李、闻案的回忆中,最后一句话是“解放后,汤时亮、李文山等才被清查出来,落入人民的法网”。

沈氏的回忆录真实性到底有多大,尚待进一步研究证明,不过他说汤、李二人在解放后落入法网,那么作为案发地与管辖区的云南省公安厅应该知道此事,并有询问笔录等材料留下。但后来云南省公安厅向《闻一多年谱长编》的编撰者闻黎明等提供的只有王子明、单学修、吴传云、崔宝山等人的询问笔录与交代材料,而这些材料中没有任何一人言及汤、李二人在砍头现场被替换之事。如真有此事,作为时任稽查处长,并指挥参与了整个案情的王子明不可能不知,落网后亦不可能不加以交代。或许出于慎重,闻黎明等相信当时处决的就是汤、李二人。

要真正弄清李、闻案特别是两位凶手的真相,只要查一查汤、李二人解放后是否真的落网就可解决。如真的落入法网,替换之说自当成立;如果公检法等部门皆不知其人有落网之事,那么,可以认定当年被处决的就是真正的汤时亮与李文山二凶手。

当然,还有闻黎明所说的王子明与沈醉所提到的王子民疑为一人,若王子明就是王子民,那么其人在解放后确实落入人民的法网,但他交代的材料中仍然没有汤、李二凶手被替换之说。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沈醉的回忆不值得作为事实采信。

作者简介:岳南,台湾清华大学驻校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作品被译为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并在海外出版。代表作品《陈寅恪与傅斯年》《南渡北归(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