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神秘现象(自然瞭望书坊)
5177700000042

第42章 怪信

无字信:一九六三年,山东郓城县城关医院改建时,给郭沫若同志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就接到郭老的回信。该院领导欣喜地拆开一看,信封内空空如也。正当大家迷惑不解时,有人嚷道:“妙哉,妙哉,瞧,信封上不是明写着吗?”一语点破,大家相对而笑,惊叹不已。

空白信:在《随园诗话》上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叫郭晖的年轻人从远方给妻子寄来一封家书。他的妻子拆信一看,原来是一张白纸,妻子知丈夫是思念她太深所致,就以诗答曰:“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郭晖的空白信,将一种离别之苦寓于不言之中,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图文信:一一九四六年,我国着名文学家老舍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信中一个大“赵”字,用红笔圈住,旁边写了八个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看后,忍不住笑了,原来是他的朋友《青年界》编辑赵景琛先生向他写来的约稿信。老舍的回信更妙:在原信上画了一柄直刺红圈的枪,写了八个字:“元帅休慌,末将来也。”不久,老舍的《四世同堂》便问世了。

数字信:某人嗜酒如命,醉后常与人吵架斗殴。一日,他接到了外甥的一封来信,拆开一看,信上竟是阿拉伯数字:“99: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他读了一遍,不解其意,于是去请教学校里的数学教师。那教师看了看,就随口译了出来:“舅舅,不要吃酒,吃酒误事。吃了二两酒,不是动怒,就是动武。吃酒要被酒杀死。一点酒也不要吃。”原来,外甥是以数字代文字,巧借谐音,劝舅舅戒酒的。

标点信:法国着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书稿寄给一家出版社后,一直不见回音,于是给出版社寄去了一封信,内容只有“?雨果。”不久,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内容也只写了:“!编辑。”事隔不久,雨果的《悲惨世界》便问世了,并轰动文坛,这两封信,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信”。

图画信:解放前,廖承志同志有一次被敌人秘密逮捕,关在狱中,他想:怎样让党组织知道我现在的处境呢?当时被称作“肥佬”的廖承志,考虑再三,便画了一幅画,画中一个胖子坐在马桶上,手执大葵扇赶蚊子,而且他特意将那葵扇画得大大的,同他原来使用的一模一样(廖承志爱用大葵扇,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一点)。不久,他把这幅画托一个可靠的人带出去,几经转手,最后交给党组织。于是,党组织知道了廖承志同志的下落,并设法营救了他。

实物信:明末,清兵入关占据北京后,就准备向江南进军。当时远居江西的鄣都贤巡抚不知道这信息。他的一位在北京的同僚打算写信告诉他,但又担心被清兵查获。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连夜派遣两个家人,抬上一个礼盒,不分昼夜赶往江西巡抚衙门。郭巡抚揭开礼盒一看,只见第一格里是红枣,第二、三、四格分别装的是梨子、生姜、西瓜。郭巡抚面对这四件礼品,苦心琢磨,一边想,一边念:“红枣——枣(早),梨子——(离),生姜——(江),西瓜——(西)”。顿时,茅塞顿开,原来是好朋友寄的“无字书”,告诉意思是形势不妙,“早离江西”。可是,如何回信呢?经过思考。终于,他从朋友的以物代信受到启发,到药店买了两味补药差人捎去。这回赠的两味药,一是蚕蛾,二是蝉蜕。“蚕蛾”的“蛾”谐音“我”,“蝉蜕”的活物叫“知了”,把它们连起来,就是:“我知了”。后来,郭巡抚返回家乡,隐居不出,明灭亡后,削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