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自然的报复(自然瞭望书坊)
5177300000054

第54章 生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说起来,我们对于生物污染并不陌生。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有的人就会染上哮喘,甚至有的人年年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在鲜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到处散布着各种鲜花的花粉,这些花粉大部分非常微小,小到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才能看到。这些花粉小颗粒在空气中到处飘荡,飘到了同类植物花的雄蕊上与雄蕊相结合,完成生儿育女繁殖下一代的任务。但有的花粉却飘进了人的呼吸道,致使有的人因过敏而诱发了哮喘。当然,这还不能称之为空气污染或空气的生物污染,充其量只能算自然污染,如同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致使空气中颗粒物严重污染一样,这是自然(灾害)现象。但至少说明,自然界的一些有生命的物质,同样可能危害我们人类的健康。如空气、水体、土壤和食品中的致病细菌、某些致病微生物和昆虫,都可能危害我们的健康。

大气中的微生物大多附着在灰尘微粒上随风飘荡。因此空气中灰尘的增多往往意味着微生物的增多。一般来说,空气中的微生物在城市就比农村多,交通频繁的街道比绿化地带多,靠近地面的空气比高层大气中多,当然这也与季节、气候和人口密度等因素有关。空气中的微生物绝大部分是非致病的,致病的仅仅是少数。由于空气中缺乏细菌和微生物生长的足够水分和养料,特别是致病的细菌和微生物在阳光(紫外线)照射、干燥以及大气迅速稀释的条件下,很容易死亡。所以在室外的条件下,一般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而在室内就不同了,特别是在通风不良、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环境中,灰尘、致病细菌和微生物就比较多,很可能引起疾病的传播。

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和细菌是怎样进入人体传播疾病的呢?一是附着在尘埃上被吸入人体;二是附着在从鼻腔和口腔喷出的飞沫上,有的可能直接被吸入人体,有的落地后因失去水分干燥而死亡,有的落在潮湿的地方继续繁殖,再飞扬起来被吸入人体。经空气传播可引起流行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风疹、病毒性肺炎等,细菌性传染病有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白喉、百日咳等。另外,有的病人或带菌者的排泄物如痰液、脓血、粪便以及外科用敷料(即纱布、绷带等)可能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这些排泄物干燥后成为带菌的尘埃,因室内打扫、人员活动和空气流动而飞扬起来造成空气污染。这种污染了的空气往往可造成一些患有体表创伤、烧伤等的患者发生感染,引起化脓发烧等症状,使疾病进一步恶化。

所以,公共场所和居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环境卫生,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不随地吐痰。

水体的生物污染要比大气复杂得多。水是微生物广泛分布的天然环境,不论是地面水或地下水,甚至雨水或雪水,都含有细菌、病毒、真菌、藻类、钩端螺旋体、原虫等多种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水中的天然的寄居者,另一些是来自土壤和与尘埃一起从空气中降落下来的,它们一般对人体无致病作用。此外还有一部分却会对人体带来不尽的灾难。这部分是随垃圾、人畜粪便、动植物尸体以及工农业、医院(尤其是传染病医院)废水、废弃物进入水体的,除了各种无机物(如重金属、砷等矿物质)、有机物(如油脂类、石油类、营养物质、洗涤剂)等外,还有某些病原体。一部分病原体可较长期地生活于水环境中,借助人与水的密切关系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通过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3类:①由细菌引起的,主要有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和副霍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②由病毒引起的,主要有病毒性甲型肝炎、病毒性胃肠炎、脊髓灰质炎。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脊髓灰质炎,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主要在肠道繁殖,随粪便排出污染水体。目前用口服减毒活疫苗作预防,效果非常好);③由寄生虫引起的,主要有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有80%以上的居民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因饮水不卫生而引起的各种疾病每年高达6亿人次,导致每天死亡人数以万计,儿童中约50%的死因与饮水有关。饮用水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管理好饮用水。

微生物病原体同样污染土壤而危害人体,主要方式也有3类:①“人-土壤-人”方式,即人体排出的病原体直接经由施肥和污水灌溉等污染土壤,人直接接触土壤或生吃该土壤上种植的瓜果蔬菜而感染。除了与水体微生物污染同样引起的细菌和病毒性疾病外,主要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就是其中之一。蛔虫病遍及全世界,在我国有报道认为感染率可达70%以上,农村显着高于城市。钩虫病在我国的流行也十分广泛,贫血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②有病动物排出的病原体污染土壤,人与污染土壤直接接触而感染得病,这就是“动物-土壤-人”方式。这种方式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炭疽原是食草动物的传染病,但炭疽杆菌可从损伤的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释放毒素。主要表现为皮肤坏死或特异的黑痴,肺部、肠道及脑膜的急性感染,有时伴有炭疽杆菌败血症。③自然土壤中存在的致病菌,人接触污染土壤而得病,即“土壤-人”方式。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后产生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主要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局部或全身肌肉呈强直性与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广泛地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随粪便排出,在外界环境下形成芽孢,可存活多年。由于其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般土壤中都存在,故认为是自然土壤中存在的病原菌。

对施加于土壤的人畜粪便及污泥等先经过无害化的灭菌处理,是防止土壤生物污染的有效方法。

微生物同样会污染粮食蔬菜水果、禽蛋肉类水产品、食油食盐糖等调味品和糕点茶叶及乳类、酒类和冷饮等。食物的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性食物中毒和引起寄生虫病3类。

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是受到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及其制品,当然其余的被污染食品也可引起中毒。食品被致病性细菌污染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致病细菌大量繁殖,食物在食用前又不经加热或加热不彻底,食用后使人中毒。能引起人体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很多。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它是一种嗜冷菌,在低温情况(0℃)下仍能繁殖,主要通过污染的肉类和奶类引起食物中毒,婴幼儿感染率较高。常见症状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所以,冰箱内的食品不宜储存过久。此外还有肉毒梭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属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尘土及动物粪便中,在缺氧情况下可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素经消化道吸收后,可引起肌肉麻痹、损伤颅神经,并伴有走路不稳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我国发生的肉毒中毒多由植物性食物引起,如家庭自制的豆豉、豆酱等。肉毒毒素对热不稳定,只要加热到100℃约10~20分钟即可完全破坏。蜡样芽胞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室温下即可繁殖,引起米饭、熟食变质变馊。副溶血弧菌则是一种嗜盐菌,它引起的食物中毒症状为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和洗肉水样血小便。

某些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中寄生会产生毒性代谢产物或毒素,这些毒素抗热能力较强,不因通常的加热而被破坏,一旦人、畜食入被它污染了的粮食或饲料时,就可能发生中毒现象。目前已发现的真菌毒素多达300种以上,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有黄曲酶毒素、赤霉病麦毒素。

黄曲酶毒素是黄曲霉、寄生霉等菌株的代谢产物。已明确结构的有十多种,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对实验动物毒性比氰化钾还高,亦可使人发生急性中毒。黄曲霉毒素对动物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诱发肝癌,但对人类肝癌的关系尚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尽管如此,目前许多国家都对食物中黄曲霉毒素的容许含量制定了卫生标准,一般规定在5~20微克/千克范围间。

麦类赤霉病是粮食作物的一种重要病害。我国农民很早就发现赤霉病麦,因其食后可引起昏迷而称其为“昏迷麦”,引起此病的霉菌是禾谷镰刀菌。人误食赤霉病麦后,轻者头昏腹胀,重者有较重的消化道症状及头痛、颜面潮红等。

食物受到寄生虫的污染可引起各种寄生虫病,最常见的有蛔虫病、绦虫病、旋毛虫病、阿米巴病、肝吸虫病等。值得一提的是绦虫病,绦虫病包括牛肉绦虫病、猪肉绦虫病等,系不同种的绦虫所致。猪肉绦虫中间宿主主要是猪,其次为狗、猫、羊等,终宿主是人。含有虫卵的绦虫孕节随粪便被猪吞食后,孵化出钩蚴钻入猪身体各部长成囊尾蚴,以肌肉中为多,肉眼即可见的细小颗粒,俗称“米猪肉”。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而被感染。囊尾蚴在人肠中发育为成虫,可长达2~4米,引起肠黏膜损伤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