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奇妙的日食与月食现象(自然瞭望书坊)
5177000000037

第37章 月亮文的传承

唐朝——唐明皇进月殿

唐玄宗(685~762)(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姓李,讳隆基,又称唐明皇。

“唐明皇进月殿”出自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卷之七“唐明皇好道集奇人,武惠妃崇禅斗异法”:

诗曰: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

若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

另据《唐逸史》记载: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日后唐玄宗回忆起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并编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宋朝

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

另据金盈之(约1126年前后期在世)《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蔚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观光据点。

明清

田汝成(约1540年前后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于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着的《帝京景物略》(1635)卷之二则详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的,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光遍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立,捣药于其中。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于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至于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1598~1671)所描述的《陶庵梦忆》卷五的“虎丘中秋夜”:

虎丘(今苏州虎丘)八月半,土着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侯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鹅涧、剑池、中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更定,鼓铙渐歇,丝管繁兴,杂以歌唱。皆“锦帆开,澄湖万顷”同场大曲,蹲踏和锣丝竹肉声,不辨拍煞。更深,人渐散去,士夫眷属皆下船水嬉,席席征歌,人人献技,南北杂之,管弦迭奏,听者方辨句字,藻鉴随之。二鼓人静,悉屏管弦,洞萧一缕,哀涩清绵,与肉相引,尚存三四,迭更为之。三鼓,月孤气肃,人皆寂阒,不杂蚊虻。一夫登场,高坐石上,不箫不拍,声出如丝,裂石穿云,串度抑扬,一字一刻。听者寻入针芥,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然此时雁比而坐者。犹存百十人焉。使非苏州,焉讨识者。

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到了清朝,改了个名字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1906)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清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拜月就成了妇女的专利,家中的主妇忙着拜月。中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1636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兔儿爷的来历

在古时候,忽有一年,北京城里闹起了瘟疫,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病,可就治不好。月中的嫦娥看到人间如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位少女,挨家挨户地走,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几又是女人打扮……玉兔治好了很多人的病。消除了京城的瘟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人们为了感谢玉兔,就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被民间亲切地称为“兔儿爷”。

它们中有骑虎的,有乘凤的,还有披挂着铠甲的。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儿爷,摆上好吃的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