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517600000002

第2章 把握梦想的罗盘—规划人生目标 (1)

理想如辰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给自己定一个终生目标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志存高远,执著追求,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放眼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人士都具有远大的终生目标。汉司马迁一生著《史记》,“欲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一支笔为同胞呐喊终生。

毛泽东、周恩来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奋斗终生。他们同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百余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率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顶住了国际反动势力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他们以光辉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史诗中最为灿烂的篇章。

有一年,一群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穷苦的牧羊人,他的妻子在几年前离他而去了,他只能和自己的两个孩子靠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苦。

一天,他和孩子在山坡上放羊的时候,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顶飞过,消失在天边。

小孩子总是好奇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飞到哪里去?”

“他们要飞到温暖的地方过冬。”牧羊人回答说。

“如果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样我们就能飞到天堂上看我们的妈妈了,她一个人在那里一定很孤单,她肯定想我们了。”大儿子说。

儿子的话让牧羊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短暂的沉默后,牧羊人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有飞翔的信念,我相信你们肯定能飞起来的。”

“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信念,我们现在就要飞起来。”两个儿子伸开手臂试了试,但他们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看了看父亲,很明显,他们在怀疑父亲所说的话。

牧羊人说:“我可以试给你们看。”于是张开双臂,但是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没有飞起来。“我想肯定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能飞起来。”

父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兄弟两人的心中,从此他们就开始致力于飞翔的研究。在他们研究和试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吃了很多苦,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当他们长大的时候,他们终于飞上了天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

莱特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只要有梦想,并且不懈地努力,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在生命中没有一个目标的人,很容易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诸如忧虑、恐惧、烦恼和自怜等情绪的困扰。所有这些情绪都是软弱的表现,都将导致无法回避的过错、失败、不幸和失落。因为在一个权力扩张的世界里,软弱是不可能保护自己的。

一个人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然后着手去实现它。他应该把这一目标作为自己思想的中心。这一目标可能是一种精神理想,也可能是一种世俗的追求,这当然取决于他此时的本性。但无论是哪一种目标,他都应将自己思想的力量全部集中于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上面。他应把自己的目标当作至高无上的任务,应该全身心地为它的实现而奋斗,而不允许他的思想因为一些短暂的幻想、渴望和想像而迷路。

终生目标应该是一个你终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标,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围绕着它而存在。

为了找到或找回你的人生主要目标,青少年朋友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

我想在我的一生中成就何种事业?

临终之时回顾往事,一生中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类的成功最使我产生成就感?

我最热爱的工作是什么?

如果把它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怎样做到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也对别人有帮助?

我有哪些特殊的才能和禀赋?

我周围有些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我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此以外,我还需要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没有什么职业是我内心觉得有一种声音在驱使我去做的,而且它同时也会让我在物质上获得成功?

阻碍我实现自己目标的因素又有哪些?

我为什么没有现在去行动,而是仍然在观望?

要行动,那么,第一步该做什么?

青少年朋友们,认真、慎重地思考上述问题,你会发现,它对寻找、定位自己远大目标,将有切实的帮助。

努力找到我们的终生目标吧,它是人生永远不会枯竭的原动力。

以一位名人为榜样,激发远大理想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以名人为榜样,其中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向你展示什么是可能的,为你提供极有价值的动机、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不少青少年常常会因为读了一篇令其感动不已的文章而想长大了当作家;因听了某人的英雄事迹而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飞行员、当明星、当运动员……当你产生这些朦胧的想法时,不要轻易否定,要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自己不同优势的显现,再把自己逐渐引向适当的方向,树立远大理想。

名人,通常指的是在某领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对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尽管这些名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特点各异,他们的成功也不乏客观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这就是他们都具有崇高的志向、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他们辉煌的业绩,不仅赢得当代人的敬重,鼓舞人们建功立业,强国富民,还受到后世的敬仰,激励后来人发扬传统精神,把历史推向前进!要当名人就须学名人,许多人就是在效法名人中成为名人的。

少年孙中山最爱听人讲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太平天国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他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后来,孙中山离开家乡,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到西学。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从而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家推崇敬仰,并产生了效法的念头。

后来,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英名,家喻户晓。

著名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少年时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榜样——里格·帕克。在健美界,里格是当时最强壮的人,阿诺德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像里格那样发达的肌肉。阿诺德尽可能地学习里格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训练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阿诺德知道里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认识到自己也能像里格那样成为健美明星。最终,他成功了!

名人,如路标,如灯塔,如指南针,时刻给我们力量、希望。

张海迪、海伦·凯勒身残志坚,陈景润、华罗庚刻苦自学,居里夫人投身事业,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抗争……这些名人的事例,使青少年深受感动和鼓舞。

2003年,杨利伟成了我们国家航天事业中的英雄,随着媒体的传播,使他家喻户晓。很多青少年发出这样的感叹:“长大了,我也要像杨叔叔那样飞上太空。”这是他们的理想,这是榜样的力量。然而,又有许多青少年心中缺少理想,心中失去了阳光,心灵世界一片黑暗,表现出厌世的消极态度。

曾经有一个苦闷的高中一年级的孩子在给报纸写的一篇稿子中说:“从小我就拼命做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话、用功读书。但是上了中学以后,我就不愿做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了,因为那无非是个木偶,我想成为真正的自己。如今,我已经上高中了,可是人越大越茫然,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我不懂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他又说:“毛泽东青少年时期便‘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12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我太需要一份动力了,一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抛弃一切、静心苦读的动力。”

那么,青少年朋友如何以名人为榜样呢?

1平时,我们可以多读名人传记,他们撼人心灵的故事、成长的历程,具有良好的启发和鼓舞作用,有助于我们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