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克隆赢家
5170800000025

第25章 与成功者同行创新自我(3)

法国作家凡尔纳年轻时写的第一本著作,是名为《气球上的五星期》的科学幻想小说。当他满怀憧憬地将自己的处女作送给一家出版社时,总编翻了翻书稿后,感到书中说的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写作手法也离经叛道,便婉言拒绝出版。在一连被15家出版社拒之门外之后,凡尔纳开始灰心丧气。他坐在火炉旁撕下手稿,一张一张地往火炉里扔。幸亏他的妻子发现,才阻止他的焚书行动,并劝他再试一次。凡尔纳第二天又将书稿整理好送到第16家出版社。出乎意料,这家出版社独具慧眼,不仅立即给予出版,而且与凡尔纳签订了为期20年的合同,要凡尔纳把今后写的全部科幻小说交给他们出版。《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后,立即轰动文坛,凡尔纳一举成名。

典型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不胜枚举,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古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六次被英国打败,痛不欲生。在一个雨天,他躺在茅屋里,看见一只蜘蛛在结网,那蜘蛛想把一根丝挂到对面墙上去,六次都没有成功,但它又作第七次努力,终于达到目的。罗伯特兴奋得跳了起来,叫道:“我也要来第七次。”他再次组织部队,反击英军侵略者,终于把敌人赶出了苏格兰。这个故事说明:在每次失败之后,只要你再试一次,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希望。我们要始终问自己,我有耐性吗?有坚韧力吗?我能在失败之后,仍然持之以恒地坚持吗?如果你真能锲而不舍、永不放弃地追求你的事业,相信有一天你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生命的奖赏,远在旅途的终点,而非起点附近。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一千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成功就藏在拐角后面,除非拐了弯,将永远不知道还有多远。再前进一步,如果没有用,就再向前一步。事实上,每次进步一点点并不太难。只要不轻言放弃,坚持到底,我们终会成功。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克隆成功也是如此“再坚持一下”,雨后彩虹美丽无限。

冲出自己的思维定势——险中求胜

从商需要冒险,从政需要冒险,学习同样也需要冒险,只有勇于冒险的人,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因为风险总是与机遇并存。冒险可以让我们发现更阔广的绿野,冒险可以让我们独辟新径,冒险可以使我们愈挫愈勇。

“经营之王”王永庆,就是靠冒险创建台塑公司而起家的。那时,台湾当局决定发展塑料工业,但是由于困难重重,无人问津,就连台湾最著名的塑料专家对此也退避三舍。从此人们称塑料业是一块“烫嘴的肥肉”。

正当人们裹足不前的时候,年仅30岁的王永庆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在筹集了60万美元后,创办了台湾第一家塑胶公司——台湾塑胶公司。他这一举动震惊了宝岛经济界人士,他们认为王永庆此举,是利令智昏,都不相信有人能有能力吃掉这块“烫嘴的肥肉”。然而,王永庆并没有利令智昏,他是事先进行过周密而理智的分析,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下决心的。他不但请教过许多专家学者,并亲自到日本考察,对台湾岛内外市场进行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从长远考虑,塑料工业是大有前途的。他对以后塑料工业的发展步骤和方法,已经胸有成竹,因此敢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真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度与胆量。

王永庆从日本购买了PVC塑料生产技术开始生产,此时,正如大家所想的一样,出现了一只拦路恶虎。台塑首期产的PVC产量是1年100吨,而当时台湾的年需求量只有20吨,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销售问题。王永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并没使他动摇,他经过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得出惊人的结论:产品销不出去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生产得太多,而是由于价格太贵,为了降价销售,只能扩大生产,增加产量,实行薄利多销,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当时的不利局面,而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减少生产。因此他又得出一个惊人论断,明知生产过剩,却决定大幅度增加产量,大家都以怀疑的眼光看这种倒行逆施的想法是否能行得通?事实证明了王永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无误的,王永庆终于以他超人的胆略和魄力战胜了这只令人害怕的“拦路虎”。

依照这种奇特的充满神奇色彩的经营作风,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台塑公司终于开创出了新局面,得以在台湾及国际市场上立足。因而王永庆也赢得了“台湾塑料大王”、“经营大王”的美誉。

常有人认为,当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之前,要先仔细进行调查研究。然而,往往愈仔细就愈小心,愈小心就愈不敢下手,以致最后得到一个结论:不要冒险,就此放弃。像这种遇事先探路,仔细考虑,迟迟拿不定主意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冒险决心,影响前进的动力。这样一来,你的生活只剩下“播放再倒带”,停滞不动,就永远别想有所成就了。即使是在事前经过详细调查,但仍难以完全做到防范危险的可能。因此,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倒不如具有向冒险挑战的精神与决心,这样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1837年,摩根出生于康乃狄克州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由于特殊的家庭氛围和商业环境的熏陶,摩根从小就极具有商业冒险精神。

1857年,20岁的摩根从德国歌廷根大学毕业后,进入邓肯商行工作,在查尔斯·达布尼的指导下学习会计和记账。

有一次,摩根被派往古巴的哈瓦那采购海鲜货物。回来的时候,货船在新奥尔良码头进行短暂的停泊休憩。他闲来无事,便步出码头闲逛,一面观察世情,一面放松身心。

突然间,一位陌生的白人从后面猛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半价卖给你。”

摩根回头和白人攀谈起来,得知他是一艘巴西货船的船长,为一个美国商人运来一船的咖啡。可是,货到了,收货人却破产了,无法交货,只好就地贱价抛售。

“为什么?”摩根机警地反问。

“因为你等于帮了我一个大忙嘛!”

“当真?”

“当真!但有一个条件,你我必须是现金交易。”

摩根看了船长拿出来的样品,觉得咖啡的成色还不错,于是果决地立刻全部买下。

要知道,作出这样的决定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此时的摩根初出茅庐,还没有商业实务经验。

摩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买家,万一这批货卖不出去,卡在手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摩根拿着咖啡样品,到当地所有与邓肯商行有联系的客户那儿去推销时,那些经验丰富的公司职员都劝摩根:“年轻人,做事还是谨慎一点才好。虽然这些咖啡的价钱让人怦然心动,但是,谁敢保证船舱内所有的咖啡都和样品完全一样呢?更何况以前曾经发生过多次船员欺骗买主的事啊。”

摩根却坚信自己的判断绝对没错。

于是他又给纽约的邓肯商行发电报,告知此事。

哪知邓肯立即回电,严加指责:“不许擅用公司名义!”“务必立即撤销交易!”这给了摩根一记当头棒喝。

面对这么多人的坚决反对,摩根并没有畏惧退缩。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没错,他认定这是一笔极为有利的大买卖,于是索性放手一搏。

在父亲的支持下,摩根把码头上其他几艘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价格买了下来。其气魄之大,令人惊叹。

不久,巴西咖啡因为受到寒潮侵袭而产量骤减,市场供应量突然少了许多。物以稀为贵,咖啡的价格一下子涨了好几倍!

于是,摩根由此大赚特赚,取得了第一笔巨额的风险收益。

摩根的成功,在于他勇于冒险,在险处抓机遇。正如卡耐基所说:“当你感觉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不要忘记,冒险将是你飞翔的翅膀。”克隆成功者,用他们已经证实有效的成功方法来修筑我们的成功长城,同样需要我们具备冒险精神。

廉·丹佛说:“冒险是一切成功的前提,没有冒险者就没有成功者。”或许你懂得冒险才能成功的道理,但冒险要科学、合理、有预见性,冒险不能鲁莽。记住:做一个用合理方法去冒险的人,做一个敢于挑战自我、不被战败的人。

王传福,原是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从小他就一心苦读,相信没有比脚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他还坚信,只要灵魂不屈,自己一定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他21岁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期间,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人们常说,有志者,事竟成。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他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行业里,要花2万~3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作为研究方面的专家,眼光敏锐独到的王传福心动眼热,他坚信,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能够上规模,就能干出大事业。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脱离具有强大背景的比格电池有限公司,辞去已有的总经理职务,这在一般人看来太冒险。但王传福相信一点:最灿烂的风景总在悬崖峭壁,富贵总在险境中凸现。1995年2月,深圳乍暖还寒,王传福向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成立一个公司并不难,生产一个产品也不难,难的是如何将尽可能小的投入演变为尽可能大的产出。这就需要眼光,需要勇气。很多人创业失败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眼光和勇气。王传福拥有的最大的资本,就是战略眼光和冒险精神。

在当时,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搞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如何打开局面?经过认真思考,王传福决定依靠自身技术研究优势,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充电电池核心部件——电芯的生产。事实证明,王传福这一招可算是后发制人、一招致命的关键所在。更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正在寻求快速发展之道的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发现,日本宣布本土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而这势必会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王传福立即意识到这将为中国电池企业创造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机,于是决定马上涉足镍镉电池生产。

那个时候,日本的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投资,再加上日本禁止出口,王传福买不起也根本买不到这样的生产线。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传福是一个知道如何控制成本的“抠门”老板。根据企业的特点,他利用中国人力资源成本低的优势,决定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7)—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利用成本上的优势,通过一些代理商,比亚迪公司逐步打开了低端市场,经过努力,比亚迪的总体成本比日本对手低了40%。为进驻高端市场,争取到大的行业用户和大额订单,他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引进人才,并购进大批先进设备,集中精力搞研发,使电池品质稳步提升。王传福还经常出国参加国际电池展示会,直接与能下大订单的摩托罗拉等大客户接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后,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但此时恰逢东南亚金融风暴,半数以上产品出口的比亚迪公司遇到了困难。此时,王传福的表哥吕向阳通过其所有的广州融捷投资管理集团向王投资1660万元,使比亚迪公司注册资金从450万元扩大到3000万元。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日本厂商后院起火。1999—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目前,比亚迪以近15%的全球市场占有率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正与日本三洋一决雌雄。在镍镉电池领域,比亚迪全球排名第一,镍氢电池排名第二,锂电池排名第三。

王传福37岁便成为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坐拥3.38亿美元的财富。他的成功不仅仅来源于他平时的刻苦,更源于他的冒险精神。一个敢于冒险的人,是能在险境抓住机遇的人。敢于冒险,不仅仅要有足够的勇气,同时还需要有锐意的眼光,只有像王传福那样,做到合理地、有科学性地、有预见性地、有理智的冒险,我们才会有更大的把握在险中得生存,在险中抓机遇,在险中赢胜利。

克隆成功者,虽然在模仿,看似一件极为平静的事情,但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像他们那样成功,而是吸取他们的方法,让自己更快速的成功,近而达到比他们更成功,更强大。这才是我们克隆成功者的终极目标,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克隆的过程中,快速成长,加快成功的脚步。

着手眼前——战胜自己

人们常常抱怨,人生中有太多的敌人,包括学习中遇到的沟壑,事业上难爬的高山,生活中隐藏的陷阱。竞争的年代,又平添了众多的对手,时时向你发起挑战和进攻,就像电视剧里枪口对枪口,尖刀对尖刀。你稍一麻痹,稍一犹豫,就将前功尽弃或前程断送。可你哪里知道,真正的敌人不在眼前和背后,而是你自己。你要战胜各种艰难困苦,首先要战胜你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战胜,何谈战胜别人和各种险阻?

是的,穿过时代的折光镜,透过社会的大舞台,我们看到有多少人是言语上的巨人而为实践上的矮子,曾泡沫般地崛起却在瞬间蒸发,或为财富上的富翁却是精神上的乞儿,也许偶然中一跃龙门,却在必然中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