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5158000000003

第3章 活在当下——真正影响你一生的活法(2)

身体有力量了,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勇往直前地拼杀,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心灵有力量了,才能随处自主、抵御诱惑、反省自我、超越自我。

因此,力量是永远不嫌多的。能拥有超常力量的人必会成功和幸福。

那么,人生最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在哪里呢?

当下!

当你抛却了假我与小我,一心一意地将心力聚焦当下时,便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影响自己也能影响别人。

在小的时候,我们常被师长教育道“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日子是无法培育出有出息的人才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人生是最无力的,毫无光彩可言。

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若是当一天和尚能撞好一天钟,这是十分了不起的事情,并且在每一天中,你将源源不绝地汲取当下的力量!

一天清晨,著名的奕堂法师听到寺内传来一阵钟声。这钟声与以往不同,格外清脆、洪亮,一听之下顿觉神清气爽。于是他便问身边的僧人:“这是什么人在敲钟?”

“是一个新入寺的小沙弥。”僧人答道。

“哦,那你将他叫进来吧。”奕堂法师说。

不久,僧人就将敲钟的小沙弥带进来了。

奕堂法师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今天敲晨钟时,你的感觉怎么样?”

小沙弥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我只是用心敲罢了。”

奕堂法师摇摇头说:“不对,肯定不是这样。钟声告诉我你有所思。你敲的钟和以往的小沙弥不一样,钟越敲越响,越敲越清脆,我很久都没有听过这么令人心旷神怡的钟声了。”

小沙弥听了后谦恭有礼地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只是记得以前的师父教诲过我,敲钟时要视钟为佛,小心谨慎,所以我敬钟为佛,边虔诚地礼拜边敲响它!”

奕堂法师听了很高兴,对小沙弥说:“终生处万事,勿忘今朝心。”

这位敬钟如敬佛的小沙弥,就是后来德高望重的森田悟由禅师。

从古至今,寺院里有无数的小沙弥敲过钟,但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敲出的钟声也不同,其日后的成就自然也不同。

如果你是这位小沙弥,会以怎样的心态敲钟呢?是当做例行公事,敷衍了事,还是当做一份苦差事,巴不得赶紧敲完?抑或带着虔诚的心态,用尽整个心灵的力量,专注地敲每一下?

不要小看这一声声的暮鼓晨钟,倘若能抛却假我,以真我面对,将心力都聚集于此,专注当下的每一个动作,那么,就算是敲钟也能敲出巨大的收获。

在20世纪40年代的香港,一家不起眼的茶餐厅里有一个小伙计。他像很多打工仔一样,每天累死累活地工作,像个行尸走肉一样。

小伙计总是抱怨自己的命不好,活在这世上受苦,他甚至盼望着哪天出个意外,让自己死了才好。这样的他,在工作时难免有些心不在焉。

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给客人倒茶水,当然,他的心里也像往常一样地应付差事。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他的精神自然难以集中,不小心将开水洒了出来,溅湿了客人的衣服。

“先生,对不起,实在对不起!”他慌了神,连忙道歉,手忙脚乱地用毛巾给客人擦拭水渍。

在那个年代,这样一点儿小事足以使高高在上的客人打他一巴掌。但是小伙计倒不是怕挨打,而是怕得罪了客人,老板会炒了他。就算他再讨厌这份工作,也要指着它混口饭吃,那时的工作可不好找。

老板看到这一切,赶紧走了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小伙计吓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嗯嗯啊啊”地支吾着。

这时,反倒是那个客人开了口。他并不严厉,反而宽容地说:“没什么,这孩子也是太忙了,才不小心出了错,我看这孩子挺有出息的,只是以后要记住,做什么事都必须谨慎,不集中精力怎么能行呢?”

这也许只是客人的一句客套话,但没想到却改变了小伙计的一生。“专心”和“谨慎”两个词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从那天起,小伙计收起了浮躁的心,开始一丝不苟地为客人服务,哪怕是倒一杯茶,都当成天大的事,力求做到最好。他开始赢得了客人和老板的称赞,自己也变得自信了起来。

后来,他离开了这家让他终身受益的茶餐厅,开始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他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但每次他都会想起“专心”和“谨慎”这两个词,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

最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计成为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华人首富。他,就是李嘉诚。

茶餐厅的小伙计和寺庙的小沙弥,都带着虔诚的心去做事。当他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才会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丰富了自己的经验,也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这就是可以创造人生、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问自己:“这一刻的事情,我做好了吗?”

5.活在当下就是活在今天

此时此刻,你快乐吗?

如果你不快乐,那么就不是活在当下。

当下就是你正在做的事,正处的环境,和你一起生活工作的人,就是今天,就是这一分,这一秒。如果你的每一个当下都是不快乐的,那么人生的某个阶段甚至是整个过程,都是痛苦的、遗憾的、失去意义的。

就好比我们每天上班,走在路上,匆匆忙忙,一会儿赶车,一会儿进地铁,到了公司,累得气喘吁吁,如果问你这一路上都经历了些什么,你怎么回答?多半是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只得说:“还能有什么?赶着上班呗。”

这就说明你从家到公司的这段时间白白浪费了,什么也没有得到。如果你每天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是两个小时,那么一年就是六七百个小时,十年就是六七千个小时。照这样算下来,你一辈子不知道要白白度过多少个小时。

可如果你换个方式,从步出家门的第一步起开始观照。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物:路边的玉兰花开了,邻居家的小狗又长胖了,草丛被园林工人修剪成了圆形,隔壁很凶的大妈今天居然对你露出了微笑,天空中的云朵聚成了心形……当你到了公司时,就会发现这路上的时光真的没有白过。

这就是活在当下,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领会当下的意义,他们总是瞻前顾后、东张西望地执著于前后的事:

上学的时候,总想赶紧长大,那样就可以凡事自己做主,不再被父母啰唆;

快毕业的时候,你急着投简历,希望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然后你便开始盼着拥有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与恋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再生个孩子,组成完整的三口之家;

孩子出生了,你又盼着他赶紧长大,早点懂事;

再然后,你老了,退休了,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歇,可是你又发现,自己的一生匆匆忙忙,什么也没有留下,于是又开始追忆,叹息,留恋,恨不得重新活过……

无论是人生的哪一个阶段,你也不曾真正地活在当下,总是错开,再错开。诗人阿德里安娜?贝略写过一首小诗:

“不要等到想强作优雅时才露出微笑。

不要等到想要得到爱时才付出。

不要等到有了最好的职位才去努力工作。

不要等到失败时才记起他人的忠告。

不要等到生病时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不要等到完美的对象出现时才恋爱。

不要等到要分离时才后悔没有珍惜感情。

不要等到有人赞赏时才相信自己。

不要等到别人指出时才知道自己错了。

不要等到腰缠万贯时才准备帮助穷人。

不要等到临死时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热爱过生活。”

好一个“不要等到”,让我们及早珍惜现有的一切,不至于两鬓斑白,才哀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试着问问自己:

假如明天我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是否觉得没有遗憾?

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吗?

我想爱的人都尽情爱了吗?

我有所亏欠的人都尽力弥补了吗?

对我有帮助的人我都报答了吗?

我这一生有没有真正快乐过、幸福过……

如果你的答案都是或大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拥有了高质量的人生;如果你的答案大部分是否定的,那就要认真反省一下,究竟你将心力都用在了什么地方?这些地方都是对今天有所帮助的吗?都是能让你领悟快乐的真谛的吗?都是能让你拥有充实的人生的吗?

不要把精力都用在怀念过去、向往未来上,那只能消耗你的元气,让你对眼前的一切视若无睹,永远也不会得到快乐。

当然,有一点我们不能矫枉过正,那就是活在当下不等于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般及时行乐,而是以未来为目标,脚踏实地地生活。假使你为了这一刻的享受而做一些犯法的事,贪污受贿、抢劫偷盗,那么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又如何能活在当下呢?这样的行为便是曲解了当下的真正含义,永远无法达到幸福的彼岸。

6.至心一处,无事不办

在这本书里,我不断地强调排除假我的干扰,找到真我。这就是为了能拔开云雾,找到紧要处,把心灵的全部力量都用到此处。当心和力聚焦于一点时,那么任何事都难不倒你了。

我在读大四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出去实习,自己找工作,当做积累社会经验。我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与领导说好每个星期只上几天班,因为还有学业要完成。

大四的学习已经不是很紧张了,论文也准备妥当,我本来以为可以轻轻松松地应付这份工作。可没想到的是,等到真开始工作了,却发现事情突然变得多了起来,又要上班,又要做好学校的事情,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乐观的我开始变得烦躁,脾气也大了很多,动不动就发火。我的处境被一位师长看到,他笑呵呵地问我:“小姑娘,最近怎么这么烦恼呢?”

我皱着眉头说:“您告诉我,怎样才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还能处理好各种事务呢?”

师长说:“学习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工作,该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做什么事。一心一意去做,不被任何杂念所干扰,就行了。”

一心一意,没有任何杂念的心,就是最有力量的心!

无论世间事如何纷扰,无论你需要处理的事有多少,该做什么的时候就把心力用足,自然无事不成。若是上班的时候想着下班,下班的时候又想着没处理完的工作,那么便失去了当下,充满了杂念,就算有天大的力量也会消磨殆尽。

工作后,我曾读过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这本书让我对心灵的力量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里面提到他创业时的一段经历:“京瓷公司是我27岁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我是经营的门外汉,缺乏经营的知识和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公司经营顺利,当时大家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下定决心坚持正确的做人准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不得贪得无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也是通情达理的原理,遵循这个原理进行经营就不会茫然失措,就可以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使事业走向成功。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方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无论一个人是否做了错事,但是不能违背根本的伦理道德——我把它当做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项铭记在心,并努力在一生中坚定地遵守这一准则。

“如今细想起来,正是由于当时没有任何经营经验,我仅以最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念为出发点投身到经营活动中,才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

在我看来,像稻盛和夫这样一个成功人士,必然有着精明的商业理念,不然如何能做大做强?然而,他却把自己的成功归结成为极其简单的一点,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坚持最基本的道德伦理。

这看似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却是合情合理的。当我们把心分成几份时,等于将一整股大力量拆成几股小力量,每做一件事都不能用尽全部的力量,那么成果自然减半,甚至是做无用功。而若只做一件事,将心力集中,全部用在一处,效果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这就犹如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认清事情的主要实质,把握事情的主流,解决最根本的问题,不要把事情人为地复杂化,如果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那么选择更简单的一个。

这就是说,将所有的事情具象化,只做最有效的、最正确的,一件一件地去做,不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要做到制心一处并不难,一,要保持心灵的单纯,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要做的事上。摒除杂念,才能见心明性,认清方向。

二,选择简单有效的做事方式。成事的方法有很多,要选择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式。这样才能避免牵扯精力,陷入无意义的行为中。要想做到这一点,在做事之前不妨多花些时间制订、筛选方案。磨刀不误砍柴工,这点时间的花费还是必要的。

三,简化方案内容。就算你只做一件事,其中也可能包含着很多小事,这些细枝末节通常会拖你的后腿。尽可能地让自己要做的事变得明确清晰,能避开的就避开,不要给自己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