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自由叫孤独:享受孤独的生活艺术
5157600000006

第6章 越害怕越孤独——不如坦然迎接那份属于你的孤独(2)

满足虚荣心。

自恋是由于虚荣心所致,即希望别人看到你的长处,且认同它。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对虚荣心有这样的认识:“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

由此可见,虚荣心是多么的可怕,如果不能及时根除它,便会使你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很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

8.能与自己款款而谈的人绝不会感到孤独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理佛之人。每年他无论工作多忙,总要抽出十几天的时间,找一间寺庙,去里面进行禅修。

所谓禅修,在我们这些不参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看来,就是一种修行,打坐、念经、定下心神、约束自己。

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也常常向这个朋友请教一些佛教之事。有一次我问他:“你一个久居都市的人,猛然间进入寺院,几天都不与外界联络,你能习惯吗?”

“有什么不惯的呢?”他反问道,“如果你能摒除杂念,进入到某种境界里时,其他的一切便都不重要了。”

听他这样说,我打趣道:“既然你可以习惯,那不如出家好了,为什么还要回到红尘中,经历凡人所要经历的苦痛呢?”

“呵呵,这你就错了。”他摇摇头说,笑呵呵地说:“很多人都认为禅修是为了抛掉什么或是去除什么,实际上不是的。禅修的真正目的是要获得开悟,不但要实现自己的目标,也要帮助其他人实现他们的目标。所以,悟之一字才是最重要的。”

我有些明白了,但仍然存有些疑问:“既然是悟,应该是随处可悟,随时可悟,为什么一定要进入庙中进行禅修呢?”

他想了想说:“悟是可以随时随地的,但当我们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时,需要通过一些外在的方法辅助自己。就好比禅修,它就是要把你从红尘纷扰中暂时拽出来,不和外界接触,不和别人讲话,只有这样,你才能够与自己款款而谈。”

“与自己款款而谈?”这句话带给我一些触动,我轻声地叨念着。

“是的,”他看我似有所动,便继续说:“只有与自己对话,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比如你真正的想法、真正的需要、优势与劣势……这种款款而谈并不是插科打诨,而是认识自己,从而达到领悟的目的。”

我想了想又问:“那当你身处寺院之中,与自己对话之时,就不会觉得孤独、冷清甚至难以忍受吗?”

“我就是要这种孤独啊!”他看我茫然的样子,便解释道:“当孤独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排除干扰,找到内心的自我。这种孤独并不难以忍受,反而是一种宁静,是一种充实。如果你有时间也可以去感受一下,一个真正能与自己款款而谈的人,绝不会感到孤独。”

尽管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去寺院里体验过禅修,但却当真被朋友的那番话震撼了。“一个真正能与自己款款而谈的人,绝不会感到孤独”,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可以驱除痛苦、压抑,只留下平静与淡定。

从那次和朋友聊天之后,我便经常有意识地与自己对话,只不过地点从寺院变成了静谧无人的夜晚。有时我会自言自语,对着空气中的自己讲一些经历过的事情;有时会写写日记,记录下一些心情;有时会干脆给自己写一封信,像与笔友一样真诚地交谈。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种与自己对话的感觉,尽管是独自一人度过整个晚上,却并不感到孤独,反而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每当我与自己聊天过后,都能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看到内心真实的想法,不被其他的事物迷住双眼。

有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所以总是找别人聊天说话,把所有大事小情挂在嘴上,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爱情,都被他们念叨了一个遍。他们企图以这种方式逃避孤独,希望能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得到安慰、得到温暖。

然而,在我们天南海北地畅所欲言时,有没有想过找一个安静的时间,和自己的心灵说说话呢?

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当三十岁的时候,我们能够自立;当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被外界的种种所迷惑;当五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天命了。所谓知天命就是一种悟,如果我们能够早一点开悟,不用等到五十岁那么久,生活岂不是会更加精彩吗?

不久后我又从网上看到一篇科学新闻,说心理学家证明,每天和自己说上三五分钟话,可以有效地治疗失眠症和抑郁症。

我想这大抵也是同样的道理吧,在与自己说话的过程中找到自己,认清自己,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当与自己说话时,也必然是在孤独中的。

这真是神奇,一个是玄妙的宗教,一个是科学实验的结果,两种方法从形式上看有所不同,而其中蕴涵的道理却是那么的相同。

在我学会与自己对话前,每逢碰到不顺心的事情都会首先找朋友倾诉,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

找人倾诉也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但有两个缺点:一是当和朋友倾诉时,你的思维会随着对方的思维游走,而对方未必是客观的、理性的,而且你的情绪也会受到当时环境及谈话气氛的影响。当你被外界的各种因素干扰时,很难真正地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

二是你若是控制不好自己的言谈,很容易变成令人厌烦的祥林嫂,让对方对你产生反感。

还有一些人,遇到挫折并不去找朋友倾诉,而是把事情闷在心里,一个人独自承担。这种孤独并不是我提倡的孤独,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逃避,不愿意面对现实,连提都不想提起。

这种做法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自己永远置于痛苦中,有害无益。

因此,当我们感到孤独时要学会同自己对话,像遇到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让欣喜荡于心底。虽然这个“朋友”不能给你语言上的回应,回答你的话语,但他会让你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到被关心、被重视。

当你学会坦然地面对孤独,便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客观地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使自己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却可以找到一点萤火,照亮前方的黑暗,让你不会迷失,不会绝望,并依靠自己的力量面对困难、面对生活。

在以下这些时候,将自己置于孤独中,聆听内心的声音

在人生低谷的时候。

人生在世,有晴日也有阴雨;有顺风顺水,也有逆水行舟;有春风得意,也有马失前蹄。

当遇到人生的低谷时,再积极、乐观的人也可能会变得低落和消极,甚至认为自己是最差劲的,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自己。

这种坏心情对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假使不能及时缓解,可能会导致我们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

当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应该将自己置于孤独中,请出心底那个懦弱的、遭受打击的我,与他平静、理智地谈话,帮他找出失败的根源、肯定他的优势、鼓励他东山再起。

在被光环围绕的时候。

与人生低谷时相比,当我们获得了某些成绩、赢得了大家的肯定、被光环围绕时,更需要让自己变得孤独。

人都是虚荣的,当得意扬扬时,便会得意忘形、头脑发热,变得很不清醒。假使在这个时候你不能将自己置于孤独中,很容易会迷失自我,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

在心情浮躁的时候。

在这个追求物质的社会中,心情很容易变得浮躁,做任何事都没有耐心,喜欢投机取巧、得过且过。

在这种时候,请务必郑重地将自己置于孤独中。唯有这样,才能够使心灵冷静下来,认清自己,脚踏实地地做人、做事。在面临抉择的时候。

人一生的道路很长,经常会遇到一些岔路口。当我们站在这些岔路口,茫然无措地面对几条未知的道路时,又该如何抉择呢?如果稍有不慎,便可能走上弯路、错路,甚至无法回头。

在这种时候,孤独又要出场了。它可以使你静下心来,排除杂念,通过理智的判断来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9.用不着根除孤独,只要把它抚平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怎么才能根除孤独?”

然后他们又自问自答地说:“我试过很多方法,看娱乐节目、读笑话、听音乐、跟朋友交谈……但这一切似乎都不管用,孤独就像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反问:“为什么一定要烧尽野草呢?就让它们长成田野吧,你可以在上面播撒各种花的种子。那是多么漂亮的景色啊!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一定要根除孤独呢?只要将它抚平,生活就是美好的!”

然而,抚平孤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他很想皈依佛门,常伴青灯古佛,于是就跑到庙里,请老方丈为他剃度出家,从一个红尘中人变成了一个小和尚。

可是小和尚出家才一个月,就无法忍受孤独了,毅然还俗而去,下山做一个普通人了。

又过了一个月,还了俗的小和尚又不愿意沾染红尘的市井气息了,便央求老方丈让他再次出家,并保证一定不会再还俗了。老方丈心一软,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一次,小和尚在庙中待了半年后,又受不了了。他一边嚷嚷着“这里太孤独了,怎么留得住人呢”,一边收拾包袱回家了。

就这样,小和尚一会儿出家,一会儿还俗,每次都是信誓旦旦地要做个佛门弟子,可是时间一长就忍受不了孤独了。他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好几次,让老方丈很是头疼。

当小和尚又一次要出家时,老方丈对他说:“你不用剃度了,也不用出家了,你忍受不了孤独的。但是你也不要回红尘中去了,你同样也受不了那里的喧闹。这样吧,你就在这半山腰的凉亭上开个茶摊吧,既可以为前来上香的施主做一点事,又可以不用山上山下地跑来跑去。一切都随缘吧。”

小和尚被老方丈说服了,真的在半山腰上开了个茶摊。每日为上山进香的施主端茶送水,闲来无事就进寺庙跟着和尚们念念经,既清净又不寂寞。

由此看来,要抚平孤独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非一时一刻就可以做到的。就像故事中的那个小和尚一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次,最终也没能留在寺中。

大多数人在刚开始接触孤独的时候可能都像这个小和尚一样,陷入其所带来的痛苦中,感到难以忍受,或中途放弃,或痛苦不堪。但也有一些人驾驭了它,将它驯服得如同一匹对主人百依百顺的神兽,使它带着主人遨游另一片开阔而美好的天地。

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就属于这样的人。

里尔克是一个很喜欢孤独的人,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描写孤独的诗句。

里尔克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中,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破碎的家庭使他过着一种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情感生活。

长大一些后,里尔克进入一家军事学校,但他并不喜欢这里,只不过当时的平民阶层都以让子女从军以跻身上流社会为时尚,所以里尔克才不得不来到军事学校上中学。

这段求学的日子,被里尔克视为是对精神与肉体上的摧残,这也更加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不久后,里尔克因为身体条件太弱而被军事学校除名,尽管他后来转读一所商业学校,但依然提不起任何兴趣。

就这样,年轻的里尔克怀着孤独、寂寞的心情遍游欧洲各国,他会见过托尔斯泰,给大雕塑家罗丹当过秘书,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

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充满了孤独和悲观的情绪,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他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寄托在文学作品中。

里尔克的一生有着很多著作,如《生活与诗歌》、《梦幻》、《祈祷书》、《新诗集》等。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尽情地挖掘诗歌中的音乐美和雕塑美。

慢慢地,里尔克对孤独有了全新的感受,他认为正是孤独使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于是他将美好的孤独赋予在自己的作品里。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里尔克的孤独并不是一种自我与社会的对抗,不是被社会抛弃、被人群孤立,而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是一种坚定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对自我的深层次思考。

里尔克不仅将自己沉醉在美妙的孤独里,还常常开导一些惧怕孤独的人。在《给青年诗人的信》中,他这样写道:“在圣诞节到来之际,当您在节日中比平日更难忍受孤独时,您不会收不到我的问候。可是,如果在那时您发觉孤独很厉害,那就为此感到高兴吧。因为(请您自问)不厉害的孤独算什么呢?孤独只有一种,它是厉害的,不容易忍受的,差不多所有的人都会碰到这种时刻,那时,他们情愿放弃这种时刻,换取任何一种不管多么平庸而毫无价值的交际,跟随便什么人,跟最微不足道的人取得一点点表面上的一致……”

在里尔克的眼中,孤独非但不可怕,反而像情人一样美丽,一样令人迷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抚平了孤独。

孤独就如同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如果你是一个技术糟糕又没有耐心与毅力的骑师,很容易让它甩在地上,碰个鼻青脸肿;而如果你是一个技术精湛的骑师,并与它展开一场持之以恒的较量,那么总有一天会将它驯服,让它对你俯首称臣。

如果你有足够的技术,那么就像里尔克一样征服孤独,让它为你所用;如果你的技术还不够炉火纯青,那也不妨像开头故事中提到的那个开茶摊的小和尚一样,为自己找到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

当抚平孤独时,我们可以……

当抚平孤独时,便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仿佛每走一步都会被怪兽吞掉,你将可以挺起胸膛、昂首阔步,直面所有的困难,享受所有的美好。

当抚平孤独时,即使一个人坐在公车的角落里驶向陌生的地方,也不会觉得焦虑和无助,反而会悠闲地透过车窗,欣赏窗外的风景。

当抚平孤独时,就算好朋友放你鸽子,你也不必气恼、沮丧,大可以一个人跑到KTV,拿着麦克风与自己飙歌。

当抚平孤独时,哪怕失恋或找不到心爱的人,也不会难过得想哭,可以一个人漫步在街头,微笑地看着来来往往的手牵着手的情侣们,在心里祝福他们幸福、快乐。

当抚平孤独时,即使周围的人都不赞同你的想法、对你产生质疑,你也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不被理解,一个人的舞台会被你装点得更加漂亮。

当抚平孤独时,就算没有人陪你去旅行、没有人陪你喝酒到人事不省、没有人陪你聊天到天亮、没有人陪你做这做那,你也会安排好节目,给自己创造别具风味的诗情画意。

当抚平孤独时,你便不会自暴自弃、不会只看到阴暗的事情、不会凡事都往坏处想,你会在其中找寻乐趣,为自己增值。

当抚平孤独时,精神世界再也不会空虚,你可以把握思绪,为自己创造一场精神世界的饕餮盛宴。

当抚平孤独时,生活会在瞬间由丑恶变得瑰丽,你也会从禁锢自己的小屋中走出来,奔向无拘无束的天地,逍遥自在地漫步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我们的一生中,免不了要面对孤独,这是一段必经的历程,也是一段奇妙的历程。一个人的时候,不必再为人际费神,不必再与恋人争吵,不必再装模作样地做事,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终于能像鸟儿自由飞,终于能大方去买个醉,终于可以贪玩和晚归,嘿嘿嘿,一个人万岁……”

是啊,孤独是一份难得的体验,每个人都应该送给自己这份最好的礼物。嘿,一个人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