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照亮成长之路的故事
5156500000017

第17章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2)

爸爸:这首诗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很爱你,因此,每天你为了供养我们而出去冒各种危险时,我都提心吊胆。我写这首诗,是要表达我对你的深爱,并且让你知道,如果没有你,我会多么失落。---劳拉劳拉那首诗名为"最好的警察",是献给"世界上所有值得女儿全心去爱的警察,特别是我爸爸"的。内容讲一个警察的女儿看电视上的夜间新闻,看到她父亲遭受枪击的感受。诗里面有几句说:"爸爸,我的爸爸,你听得到我哭吗?啊,老天爷,我需要我爸爸,请别让他死!"纳普席克独自站在那里读诗。"我花了几分钟才读完,"他说,"我总是读几句便停下来,我努力控制我的情绪,然后继续读下去,但我还是忍不住,一面哭泣,一面读完了它。她以前从未告诉我她害怕。"第二天,他把诗带回警察局给同事们看。"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那么多大汉落泪,有些人甚至无法把诗读完。"纳普席克一直把女儿的诗放在制服的口袋里,每天离家去上班时,都把它带在身上。

"我不想值勤时身上没带着它,"他说,"我大概永远都会带着它。"成长阶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安全,总有一些孩子的父亲、母亲的儿子在从事一些较为危险的行业。他们为我们赢得了安全,却使他们的亲人日日牵挂,时时担心。

母子连心

江洲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孩子,功课好,成绩也突出。有一次,电视台要做一档完全由学生自己策划参与的栏目,江洲虽然不是一个漂亮的孩子,但是他的现场感很好,提的问题也比其他同学有力度,写作能力也强,江洲脱颖而出成为了这档少儿栏目的特派小记者。

江洲的妈妈很是高兴,从江洲开始参与第一期节目起,她就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儿子的出现。此后每天一到节目播出的时间,她总会放弃看那些煽情的电视剧,拉着江洲的爸爸一起看节目。尽管节目里说的事和她完全不相关,在大人眼中这些节目还显得有些可笑,但她仍然看得有滋有味,尤其是播出江洲采写的新闻的时候。

其实,江洲做得最多的是采集和撰写新闻采访稿的工作,几乎从来没有上过镜,上镜的是那些漂亮的小主持人,不过江洲经常要拿着话筒采访别人。这个时候,江洲的妈妈总能轻易地认出是江洲的手,只要他拿话筒的手出现在屏幕上,她总会兴奋地叫着江洲的名字。

"为什么能认出我的手?"江洲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那是由于江洲的大拇指关节比其他同学要突出一点。

于是每当江洲手持话筒采访时,他总是尽量将大拇指高高地凸起,江洲知道妈妈的眼睛在荧屏前注视着它。直到后来江洲升学,他的工作由新一届的同学接替,一家人在电视内外欢聚的时刻才结束。

一位同学听江洲谈起这件事情,很是感动。他拿起江洲的手,仔细地看了半天,说:"奇怪,怎么看你的大拇指关节也不比我的更突出!"成长阶梯父母和孩子就是这样,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即使有了电视的阻隔,即使是内向的孩子、并不完美的父母,但情感之弦仍然会强而有力地穿越一切。

不要忽略父母的爱

阿中最近动手术住院了,一连几天胃口都很差,住在乡下的老母亲来到城里照顾儿子。也许是心情不好,阿中的胃口还是没有改善。这让阿中的母亲很焦虑,在这位没文化的老人看来,不爱吃东西,是很可怕的,更何况还是在生病的时候。

为了让儿子吃上一份可口的饭菜,阿中的老母亲经常要回到阿中的陋室做饭,做好后穿过一条街道送到儿子面前。这位连电梯都不会坐,也毫无方向感的母亲,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不知要克服多大的困难才能把饭送来。可是,每次母亲提来温热的饭菜时,阿中总是有点不耐烦地皱着眉头,并大声叫她以后别多事了。可是母亲每次总是慈眉善目地面对着儿子,那种心疼的神情,谁看了都会感动。

这天,老母亲汗流浃背地提着一份排骨汤走进病房,气喘吁吁地对儿子说:"我只敢跟着别人坐电梯,结果人家只到三楼……"所以,母亲只好从三楼走楼梯到八楼,千辛万苦上了八楼,才发现走过头了,儿子在七楼……

这回,阿中一句话都不说,低头一口气吃了个精光。

成长阶梯父母之爱因为融化在每天琐碎的生活中而被我们忽略,就像每天享受阳光的照耀、风的抚摩、雨的滋养,因为润物无声,人们都习以为常,受之泰然。其实,一颗感恩之心永远不能丢失。

16岁的男子汉

16岁的儿子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当离别的汽笛声响起时,在站台上一直无语的父亲对儿子只说了这么一句:"别总想家,别总写信,好好学习,你已经长大了,要像个男子汉。"16岁的"男子汉"就这样开始了异地的生活。进入新学校的第一年总是会特别想家,可是因为父亲临行前那么冷的一句话,儿子便极力克制自己,每天还假装若无其事。

到了放寒假时,儿子为了向父亲证明些什么,他还延迟了好几天才回去。一进家门,母亲便抹着眼泪,怪儿子回来得晚,儿子大声说:"我长大了,我是男子汉。"这是说给父亲听的。父亲严肃的神情似乎在告诉儿子,他和妈妈不一样,他不会为儿子牵肠挂肚。

开学回到学校,想起母亲的眼泪,儿子实在忍不住,没几天便请假回了家,父亲把儿子轰回了学校:"不在学校好好学习,总往回跑什么,你不是小孩子了。"也许是为了赌气,也是为了向父亲证明,儿子竟连着两个假期没有回家。

快到春节了,儿子才心神不宁起来,左思右想便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电话通了,是母亲接的。儿子问家里好吗,母亲说好,一切都好。儿子再问父亲,母亲又吞吞吐吐起来,好一会儿还是说好。

儿子不禁急了,问到底怎么了。母亲才说,也没怎么,只是病了。不重,就是感冒。想你,想坏了。是吗?儿子有些怀疑。

电话那端,儿子听见父亲在斥责母亲:胡说什么,这点小病算什么,想什么想,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我不惦记。

过了一会儿,儿子又听见父亲对母亲说:"告诉他,不要想家,只不过,时常写封信来……"儿子再也忍不住,眼泪一滴一滴地滴进话筒里。儿子对母亲说:"好,告诉我爸,我会时常写信的。"回到了宿舍,儿子找到钥匙打开皮箱的锁。

里面的一个角落全是信,是儿子悄悄写好却没有发出去的家书……

成长阶梯父亲表达爱的时候没有母亲那么直接,父爱是沉默的,默默生成,慢慢积淀,静静流淌……

60芬尼的回报

一天,彼得忽然想出一个主意: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某日,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仔细地看了这份账单一遍,什么也没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他要把这笔钱收进口袋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合计:0芬尼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口袋。

成长阶梯当我们还在计算我们的付出应该有多少回报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对于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到底回报了多少?

手心里的瓜子

灵灵的爸爸外出打工了,妈妈除了要照顾她,还要耕田种地。每次妈妈出去干农活的时候,就会把灵灵带到田埂上,让她坐在一边看妈妈干活。这时候,妈妈就会给灵灵一把五香瓜子让她慢慢地吃,免得她坐在一边寂寞。

妈妈不是一下子就给灵灵一把瓜子的。每一个瓜子,她都要放在嘴里嗑一下,然后才放心地放在灵灵手里。

经过母亲嗑了一下的五香瓜子,全都咧开了小嘴,仿佛在和灵灵说说笑笑似的。但要剥去它的皮,让瓜子仁完整不破,还要费灵灵许多功夫。从瓜子裂开的一头,灵灵会用一只小手的指甲插进去,捏住皮;一手捏住瓜子的另一头,轻轻地、慢慢地旋转。一不小心,瓜子仁就会碎成两半。碎了的灵灵就自己吃,整的她舍不得吃,就会留给妈妈。灵灵想,妈妈吃一个瓜子仁,就会美美地亲她一下。

母亲干完农活,就会走到灵灵身边。当灵灵把手心里的瓜子仁留给妈妈吃时,妈妈又惊又喜,抱起灵灵左亲右亲。她那粗糙而又干裂的嘴唇,亲得灵灵满脸都是泪花。

成长阶梯开口的瓜子让我们懂得什么才是无微不至;手心的瓜子仁是点滴的回报,却能温暖妈妈的心。

儿时的承诺

孝顺的孩子永远都不会淡忘母亲的养育之情。在一个年三十的晚上,60多岁的母亲为了和面包饺子,去厨房拿面盆时,一不留神被脚下的凳子绊了一跤,腿摔折了。等到儿子把她送到医院拍片、上完夹板后已经是晚上11点钟了。可是母亲不愿意待在医院,固执地要回家过年。儿子知道母亲的脾气,点头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