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寂寞时,优雅吟唱:悠然自得的生活艺术
5155600000004

第4章 寂寞是你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3)

为了消除空虚的感觉,年轻人经常约同学一起玩,甚至违反校规,去社会上的一些娱乐场所。然而慢慢地,同学们都有各自的事情,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疯玩了。

这使得年轻人从热闹中又变得安静了,随之而来的空虚感又涌上了他的心头。他并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只是觉得很讨厌,于是又置学业于不顾,开始疯玩疯闹。这次,他认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与他们出入酒吧、迪厅、网吧,有时候甚至整晚都不回宿舍。

刚开始时,年轻人总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宿舍管理员的检查,可久而久之,再好的理由也遮掩不了了。尤其是到了学期末的时候,整天只顾着玩乐的他根本没有读书,门门功课都亮起了红灯,就连补考也没有通过。

于是学校老师找到了他的家长,希望家长能说服他认真学习。

这本来是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可是年轻人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完以后,更加觉得无所适从,空虚感又一次袭上了心头。所以他又开始重蹈覆辙,用玩乐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再一次期末考试时,年轻人仍然门门功课不及格。这一次,他被学校劝退了,此时已是悔之晚矣。

可能我们并没有像故事中的年轻人那样极端,被空虚弄得耽误了大好前程,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产生空虚的感觉,并且为之苦恼。

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又要如何解决它,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呢?

其实,当感到空虚之时,就是需要寂寞之时。

为什么这样说呢?

当心灵感到空虚时,证明我们正在寻找某种东西。

这种东西可能是任何事,比如是某些理想。

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有时某些原因会导致我们迟迟不能实现理想,只能无奈地把它放在心底或是望洋兴叹。

久而久之,你便会渐渐淡忘曾经的理想,而把注意力转到其他事物之上,不过你并没有彻底忘记它。它像一颗小小的种子,蛰伏不出却根植在心底,对你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

又比如是一些儿时未曾实现的愿望。

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些愿望,它们可能很幼稚或是很不现实,所以一直未能实现。它们就像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溪底。随着岁月长河的冲刷,慢慢就会从河床上显露出来。

这些“鹅卵石”的外表可能已经被河水冲得变了模样,导致你一时间辨认不出,只是依稀似曾相识。

这种模糊的感觉会让你产生困惑,处在躁动不安的情绪中,得不到安宁。时间久了便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有难以言喻的滋味。

再比如是一种生活状态。

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都各不相同,喜欢的生活状态也不尽相同。假使你目前的生活状态正是你喜欢的,那便很值得庆幸,因为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天地。

假使目前的生活状态令你很不满,却又一下子改变不了,便会很焦躁不安,如关在笼中的狮子横冲直撞却冲不出牢笼。这同样会令你觉得空虚,不停地追寻期望中的环境。

也可以是一些想做而未敢做的事。

有些事存在于你的想象中,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做或不敢做,比如有些乖孩子从小便很听长辈的话,即使不愿意做的事也从来不敢违背长辈的命令。

他们期望自己是一个叛逆的、敢想敢做的人,但却一直也不敢付诸行动。这会令其怅然若失,把一些想法压抑在心中,产生躁动的感觉,想要做些什么来熄灭这股火,却始终找不到方法,令心灵感到无奈与空虚。

这些东西根植在心底,可能不为我们所察觉,只是朦朦胧胧地有些感觉,却总说不清楚具体怎么回事。

这种感觉也许会让你感到不舒服,但却是个好现象,证明你已经开始觉醒,意识到心灵空虚,你所要做的,只是再向前走一步,去做些什么改变这种情况,让心灵变得充实。

这时寂寞就要登场了,与热闹、逃避相比,寂寞是解决空虚的最好方法,一个人只有在寂寞中才能看清自己和自己的需要。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开始时提到的年轻人,倘若他感觉空虚时,及时将自己置于寂寞中,聆听内心的声音,理智地去分析其原因,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的大学生活也将完全不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心灵变得充实呢?

1.心中常存善念,行善举

乍一看心存善念仿佛与充实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工作或是照顾家庭,必须生活在金钱与情感的世界中。但除了衣食住行,我们必须要右一些善念及一些善举。

当我们去帮助别人、珍惜每一份缘分、懂得把握已拥有的幸福时,心中就会得到安宁与祥和。

这种感觉是金钱买不到的,比拥有物质或是爱情更为充实。

2.坚定你的目标

当人生有了目标时,你会发现所有的事都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不会再觉得无所事事,更不会心生茫然之感。你会脚踏实地地向着目标迈进,而没有什么时间感到空虚。

3.拥有一颗平常心

有些人对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希望过上想象中的日子,但如果这种理想一时难以达到,便有些灰心,做事也不积极,心态也不乐观。时间一久,便会感到百无聊赖,不知道做些什么。

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做人处事要平和,把一切事情都看得平常化,不要过分追求某一种东西,这样才能求得心灵上的宁静,使身心都处在愉快、充实的状态中。

4.不要让自己闲太久,也不要忙太久

任何人都不能长期无事可做,也不能长期忙忙碌碌。闲得太久会让你越来越没有目标,而忙得太久会让你失去了方向。

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太闲了就找些自己爱好的事做,看看书、充充电或是学一些技能;忙得太久了就要放下手头的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好好轻松一下,让疲惫、紧张的心情得到缓解。

假使你也正感到空虚,那么请为自己献上这份最好的礼物——寂寞!

6.灵感总在寂寞中闪现

每个夜晚都有不同的模样,我独爱月夜。

无论是满月还是月牙,也无论周围有多少繁星点点,当它高挂在天上时,那一泻千里的银白色月光,总是显得格外寂寞。

我正是爱上了月夜的这一点。也许是与工作性质有关,我特别喜欢寂寞的氛围。因为写作的过程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需要独自完成。

很多朋友都曾经问我:“像你这样总是一个人写作,不会觉得寂寞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一概如此回答:“如果觉得寂寞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因为灵感只有在寂寞的时候才会涌现。”

当夜晚降临、月上东山、四下无人之时,打开电脑,让月光顺着窗帘的缝隙洒进来,恰好照在键盘上,寂寞感一下子涌了上来,灵感便很容易闪现。

每当提起月夜,我总会想起一个伟大的人物——贝多芬。他所谱写的著名的《月光曲》,就是对月夜最好的诠释。

那是一个幽静的傍晚,贝多芬一个人在维也纳的郊外散步。走着走着,他走到了一间小木屋前。这间小木屋非常简陋,墙上用各种破木板钉了又钉,最大的缝隙足足有一指宽。

可就是这样一间小木屋,却从里面传来一阵优美的琴声。

贝多芬一听这琴声就愣住了,因为这正是自己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看到这小木屋的主人虽然贫穷,却如此热爱自己的乐曲,贝多芬感动极了。他敲了敲门,开门的是一位盲人姑娘,正是她在弹奏贝多芬的曲子。

当贝多芬做自我介绍时,盲人姑娘高兴极了,她请求贝多芬亲自弹奏一首曲子给自己听。

贝多芬欣然允诺,在这小木屋里满怀激情地弹奏了一曲。一曲终了,两个人就音乐畅谈甚欢。

正在这时,一阵风吹起,屋中的蜡烛被吹灭了,皎洁的月光从窗口射入,正照射在钢琴之上。

看着这洁白的月光,贝多芬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连串的曲调。他突然不辞而别,夺门而出。

回到家后,贝多芬立刻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原来,在刚才的小木屋中,贝多芬突然有了灵感,所以迫不及待地回家将它写下来。

这首在月夜中写出的乐曲,先是一段平和安详的音乐,仿佛明月冉冉上升,将银光投射在睡梦中的森林和原野。而后,曲调变得轻快活跃起来,好像淘气的精灵在月光下嬉戏漫舞。到了最后的段落,乐曲更加激烈狂热,有如怒涛飞溅的急流,在月夜下向辽阔的海洋狂奔而去。

这首曲子便是举世闻名的《月光曲》。

每当我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时都在想,那是怎样的一个夜,在幽静的小木屋中,一个旷世的音乐家在月亮的陪伴下,让灵感在五线谱上跳跃,为世人留下优美的旋律。

其实,贝多芬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其很多作品都是在寂寞中诞生的,他的一生也是寂寞的。

贝多芬的作品以阳春白雪居多,这使得他在当时的社会不被认同,曲高和寡。在全社会都沉醉在莫扎特与海顿的乐曲中时,贝多芬却独自用激情澎湃的灵魂,谱写着一曲曲乐章。

在曲风上,贝多芬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使用别的作曲家不敢使用的和弦,使用贵族们从未听闻的曲式。

这就造成了贝多芬与当时社会不可逾越的鸿沟,将他推向了更加寂寞的深渊。

然而,在这种寂寞中,贝多芬并没有放弃,更没有沉沦,他反而静静地置身于自己的世界中,抓住每个不断闪现的灵感,谱成了一曲曲流传万世的佳作。

我相信很多从事类似行业的人都是喜欢寂寞的,无论是写东西、作画、谱曲,都喜欢在夜晚进行,因为此时是最高效的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