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5154900000010

第10章 如何用小投入换大回报——社交中的经济学常识(3)

多年后,当地有个名叫艾蒂安·巴尔桑的富家子弟与夏奈尔一见钟情,坠入爱河。但夏奈尔不愿长期住在偏僻狭小的穆兰小镇,她迫切想出去见见大世面。于是,在20世纪初,巴尔桑把乡下孤女夏奈尔带到了世界大都市巴黎。

到了巴黎后,夏奈尔激动不已,外面的精彩世界让她感到新鲜无比。凭着女性特有的爱美的天性,在这五光十色、拥挤繁华的大都市中,夏奈尔发现了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那就是巴黎妇女们毫无时代感的着装。她内心生发出一个梦想,要让美丽的时装装扮这个都市,自己也决心当一名勇敢的拓荒者。可是她的男友巴尔桑对她的雄心壮志既不支持更不理解,两人为此经常发生争吵,最后不得不分道扬镳。

在陌生的巴黎,一个弱女子要想开拓一番事业是不容易的。在这关键时刻,卡佩尔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生性随和、不拘小节、家境富裕的异邦人,非常支持夏奈尔献身服装业。

凭着强大梦想激发的力量,夏奈尔小试锋芒便旗开得胜,这让她信心大增。她迈的步子越来越大,大胆设计,自行缝纫,全身心地投入到服装改革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夏奈尔服装店的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她在康蓬大街接连买下5幢房子,建成了巴黎城最有名的时装店。

正如我们后来所熟知的,卡布里埃·夏奈尔在世界时装业中独占鳌头达60年之久,她自己也成了长盛不衰的时装女皇。

如果没有巴尔桑,夏奈尔也许还是一个孤苦的乡下丫头。如果没有卡佩尔的帮助,她那不朽的美丽事业恐怕也很难成就。如果一百多年前这个柔弱的姑娘没有主动并坚实地走出那一步,如今世界上缺少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品牌。

天下如果有一辈子都不走运的人,那是因为他没有足够的“人缘基金”。生命中如果没有一个肯帮助你的人出现,那么成功的路将会倍加艰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的人,不是毫无机缘地出现,人脉资源网络的建设需要你用心寻找和发现,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和参与。

所以,你需要审视你现有的圈子,不管是在哪里,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人,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关键是你自己要主动,不断增加交际圈子的含金量。但同时也不要忘了,现代社会最讲究效率,重视性价比。人们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必须让自己把这点精力放在值得的人和事上。因此,你有必要剔除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交往和饭局……

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啼笑皆非》中讲过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位小人物一举成为名作家,新朋老友纷纷向他道贺,成名前的门可罗雀同成名后的门庭若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早已疏远的老朋友找上门来,向他道贺。毛姆有些为难,是接待他还是不接待他?按照本意,自己实在无心见他,因为一无共同语言,二来浪费时间。可是人家好心好意来看你,闭门不见似乎说不过去,于是只好见他了。见面后,对方又非得邀请其改天到他家去吃饭。尽管内心一百个不乐意,但盛情难却,不得不佯装愉悦地应允了。在饭桌上,虽然没有叙旧之情,可是又怕冷场,于是不得不无话找话。这种窘迫相可想而知……

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毛姆不愿意再同这位朋友打交道,但还是不得不提出要回请朋友一顿。可是究竟请这位朋友到哪家饭店合适呢?去第一流的大酒店吧,担心朋友会疑心是在他面前摆阔;找个二流的吧,又担心朋友会觉得自己吝啬……

这样做人实在太累了,不仅无端地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烦恼,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让我们记住奥格曼狄诺的一句话吧:“只要考虑到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不方便,就要试着说‘不’,除非因此会给别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我们每个人都有说“不行”的权利,而且可以说得不会令对方感到难堪或觉得我们没有人情味。对于不必要的应酬,我们一定要学会拒绝。因为,有效地选择并安排好社交时间,可以让社交变成生活中的点睛之笔而非无奈之举。下面两条建议可以让你作参考:

一周最好不参加超过两次的社交活动,每次决定参加的活动,应该是含金量高的。可去可不去的活动,选择不去。因为你需要时间为自己充电:看书、看电影、看杂志,以获取下次社交的谈资。而且,如果天天都看到你在各种社交场合翻飞,你的到来也就不会引起任何期待了。

另外,决定参加的活动应该头天就考虑好合适的衣服,精心打扮,以最佳状态亮相,这也是在最短时间获得最好的社交回报的一种方式。要知道,人们通常愿意与跟自己外形相近的人来往,所以,不管你想结交什么类型的人,都要在形象上尽量向他们靠拢。

想要有更多的时间来结交到自己愿意结识的人,你必须提高自己的交际效率,一方面要剔除不必要的交际活动,另一方面要让交际时间合理分配。现在再来记住一个小知识吧:最值得在下班后投入时间去充实知识的十大社交谈资是:服装流行趋势、当红的电影或文学、旅途见闻、心理分析、色彩学、营养学、葡萄酒鉴赏、建筑风水学、占星、新的投资或娱乐方式。你自己对哪类最感兴趣,就多补充相关的知识,因为你的话题会引来那些和你有同样爱好的人。

经济学笔记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资源中找到那些值得交往的人,是一门大学问。想想看,你现在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够高,如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的话,就一定要开始考虑投资回报了。这不是势利的表现,而是符合经济原则的明智做法。

满足他人需要,带给自己利益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发现了个人利益是每一个人的利益。也许你觉得这句话很无理,但在亚当·斯密之前,经济上一直是重商主义。亚当·斯密提出自由经济,就是说政府不要直接去管经济,而要让每个人根据他们自己的利益去决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这样反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亚当·斯密认为,正因为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只有去满足他人的个人利益,才能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一句话,有利益与利益的相互补充,才会有需要与需要的相互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据此得出一个定律:当一个人的需要可以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时,两人就趋于互相喜欢。这个定律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弗里德曼定律”。

这个经济学常识带给人们的启示就是:放弃你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满足别人需要的。只有以这样的心态,才能做好事情。确实,与人相处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方式与人打交道。

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商品的出现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商品是一种用于交换的产品,它被生产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卖出去。而能否卖得出去,能卖出一个什么样的价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别人需要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件东西即使再好,如果不能满足别人的某种需求,不能够拿到市场上去交换,这件东西就没有价值。

因此,现代商业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就是一种交换关系。通过交换,人们彼此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只有通过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才能够得到衡量和体现。你的东西能否被别人接受,其中有它的价值衡量标准,而别人接受与否又要取决于别人是否需求。如果我们不能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不能用自己的某种东西满足别人的需求,那么我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使自己不断获得发展。所以,了解别人的需求,是赢得别人好感的前提。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牢记:别人是很难被影响的,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别人,左右别人,那就是先想到别人的需要,提到别人的需要,并尽力满足别人的需要。

我们每天去超市买东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不对?但是买东西要先付钱,也就是先满足卖方的需要,卖方需要的就是人民币。我们钓鱼时要让鱼上钩,就要先了解鱼最爱吃的是蚯蚓,所以就要用蚯蚓作诱饵。如果不考虑鱼的需要,而用铁片、石头或其他东西作诱饵行不行?肯定不行!不考虑鱼的需要,钓鱼的目的也就达不到。

聪明人都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这种观念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应该是急人所急,济人所需,投其所好。

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人是有需要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快乐;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人就会感到痛苦。需要和理由是影响一个人表层行为的两个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要想弄清人的表层行为,就必须从这两个因素出发,了解这种行为要满足什么样的需要以及个人选择这种行为的理由是什么。要想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说服力,就必须探寻人的深层欲求,找出人们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法,让对方相信,你现在就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有一位总经理,每到年底的时候,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他退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卡一张也没有收到。

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在他落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来拜访的竟是这个人,不觉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过了两三年后,这位经理被原来的公司聘为顾问,结果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了这位职员。因为他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这位经理的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时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所以说,赢得别人的心并不难,只要能处处为别人着想,看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们的愿望就可以了。一位哲人曾说:“一个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理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凡能这样做的人总能左右逢源,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当然,在考虑别人时,请相信这样的观点:“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捕捉对方的观点的能力。”

和人交往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你看待别人的方法以及你由此表现出来的态度。我们探查别人的观点,并且满足其对某项事物迫切渴望的需要,是为了谋求双方都有收获,给彼此带来更大收益。那些冷淡的批评的眼光、言语只会挫伤别人。要知道,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名人还是乞丐,他们内心里都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被人接受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抛开自己的惰性,自觉寻找他人行为中的优点,坦诚地向他人表示接受,把温暖的阳光给予别人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位银行家吧。有一个乞丐,他每天都坐在银行大门旁乞讨。银行家每天经过这里时,总要往乞丐面前投一些小钱,同时要一支乞丐脚下的铅笔,并说:“你是一个商人呀!”突然有一天,乞丐不见了,后来一直没有再出现,银行家也逐渐淡忘了他。有一天,当银行家在一家酒店用餐时,旁边桌上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先生,激动地向银行家说:“还记得我吗?”银行家定眼一看,是那个乞丐。“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推销商了。我从推销铅笔开始,现在我推销各种各样的办公用品。谢谢你,是你教会了我自尊,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商人。”

这位银行家真的是很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更为重要的是,他按照他所看到的他人的优点,坦诚地像对待一个真正的商人那样接受乞丐,对待乞丐,让乞丐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感觉到自己的重要,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如果没有银行家的重视与承认,乞丐很可能现在还坐在银行门口靠乞讨为生。

讲这个故事,重点不在于让你尊重乞丐,主要是让你学习用称赞去满足他人的“社会赞许需要”,哪怕对方是名乞丐。

都说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但是在这个处处需要人情的社会,人们还是不自觉地要对感情进行投资。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感人心者,则莫乎于情。也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难征服的是人心,世界上最易打动的也是人心。”因此,在当今社会,攻心为上,情感投资成为不少人的主攻方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这是《孟子》里的名言,它其实也道破了获得他人欣赏的不二法门——给对方他想要的东西。

经济学笔记

一个深谙经济学常识的人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满足自己的目的,需要通过服务别人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应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