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5146800000052

第52章 从五彩的世界中发现机遇(2)

他繁衍野鸡赚了大钱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一下子成了当地媒体上的名人。上海、浙江等地的大酒店看到报道后纷纷找上门定货。定单来了,他却犯起了愁,由于野鸡野性难改,圈养之后依然喜欢乱飞乱撞,除了伤亡很大,生长周期也长,怎么办?他想能不能通过杂交改变生长性能。于是他就去找了几个猎户,花高价钱跟他们买捕获的野鸡,用滴管进行人工授精,进行杂交,后来就培育出了锦凤野鸡,新品种一上市就受到了观赏动物养殖园和一些饭店餐馆的欢迎。杂交后的野鸡由以前的12元钱一斤涨到了20元,成活率繁殖率大大提高,他在铜鼓县的老养殖场渐渐显得拥挤,就索性在客源比较集中的浙江、云南等五个省市设了养殖分厂。到2000年,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拓宽经营渠道与市场,黄长生已经靠锦凤野鸡赚了100多万。

到2003年时,他还陆续发展了300多个养殖户,年产量达到了50万只。到今年,黄长生的资产也渐渐累积到了400多万元。

由于他最早的那个养殖厂坐落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天柱峰附近,那里山水是好,就是没有什么景点,而他从里面看出了商机。

如果利用锦凤野鸡系列品种,再引进一些新的品种,多一些珍禽,在那里建一个珍禽园来给大家游览观赏并提供农家餐饮休闲等,既满足了游客多景点观赏的愿望,同时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通过县旅游局,黄长生将自己的养殖老厂纳入了天柱峰的旅游线路。现在,他的珍禽园规划正在加紧进行中,两年之后,那里将成为一个集餐饮旅游观赏和住宿一条龙的农家珍禽乐园,到时,黄长生的事业也将迈向一个新台阶。

狼之道五十一:

好奇的影响

幼狼一出生便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在好奇中从环境和父母身上学会生存的本领,随之茁壮成长,繁衍生息。它们好奇的本性令它们不断发现大自然的精彩。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怪不存。好奇探怪,是人们认识和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也是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和感兴趣的一种状态。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爱因斯坦说:“他没有别的天赋,他只有强烈的好奇心;他没有什么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着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他们先来看爱迪生成长过程。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不仅着名的科学家需要好奇心,他们普通人要学习知识、有所成就也需要好奇心。1991年7月,《光明日报》科技部曾对全国青少年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您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同学写的是“好奇心强”。湖南零陵地区道县一中的少年何骥,在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好奇地想道:鸡蛋到底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以后,何骥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为此,他写了论文,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他的发现,居然是鸟类文献中还没有记载过的新发现。

成才需要好奇心,但是有了好奇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才。要想有成就,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好奇心就好比一粒种子,没有种子就长不出参天大树,没有好奇心的人也不可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种子播种在黑土里以后,经过人们的浇灌、培育,会逐渐地破土而出,由小苗长成栋梁。有了好奇心,再加上汗水和心血,也一定能够使你成为有用之才。当代着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怕的是提不出问题,迈不出第一步。“正因为好奇心如此重要,所以,许多人都把好奇心称为成功者的第一美德。对于一个有志成才、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好奇心是最宝贵的。

如同大多数的成功者那样,胡润事业的开端也是源于人类最单纯的好奇。

1990年,从英国杜伦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胡润只身来到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6年后他重返中国,在上海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他发现中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北京的海淀区和上海的浦东。他问我的朋友们变化背后隐藏着哪些情感和力量,他们都说不太清楚,于是他就开始试图自己去了解。在东南亚、香港、台湾等地区,华人企业家发展得都相当好,他想中国大陆一定也有很成功的企业家存在。

1999年,仅仅因为个人爱好和好奇,胡润通过朋友的帮助和对中国媒体公布的民营企业家信息的收集,做出了一个仅有19人的中国大陆首富企业家排行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中国大陆富豪榜”,其中刘永好兄弟名列第一。随后,胡润给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去传真,其内容受到该杂志的关注,“中国大陆富豪榜”以英文的形式刊登,并没有在中国引起多大的反响。

胡润之所以将“中国大陆富豪榜”交给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得益于该杂志从创办之初就具有的强烈人文关怀色彩和为企业家编排座次的表现欲望。同其他的财经类杂志相比,《福布斯》更关注商业活动中人的戏剧化因素,该杂志现任CEO蒂姆西.福布斯说过:“我祖父尝试真正去创办一份报道人物的杂志之前,商业报道只是一堆枯燥的数字而已,媒体很少会注意数字背后的人物。”2000年,在《福布斯》杂志的财力支持下,中文刊发的“中国大陆富豪榜”让英国大男孩胡润一举成名。对于当时的情形,胡润这样描述:“我们的研究小组与此次当选的40多位首富取得了电话联系,直接采访了7位首富,当选者绝大部分非常高兴,只有一位不愿意,一位特别不愿意,扬言要打官司告我们。”2001年的“中国大陆富豪榜”刊发出来后,胡润表示惟一不同的是,“差错更少,对中国大陆富豪的情况反映的更真实。”更为重要的是,他已经连续三年向世界宣布:中国大陆正在产生一批接一批的亿万富翁。“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令欧美国家开始关注中国民营企业,也让中国媒体开始关注缔造中国富豪榜的胡润。

不经意的好奇,意外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巧克力最初来源于中美洲,那里的热带雨林中长满了郁郁葱葱的野生可可树,树上结满了果实可可豆。1300多年以前,约克坦玛雅印第安人用焙炒过的可可豆做了一种饮料叫chocolate。墨西哥阿兹台克人战胜了玛雅人并从他们那儿学到chocolate有关知识。

当西班牙殖民者于16世纪来到美洲时,阿兹台克人又把chocolate知识传给了他们1504年哥伦布出于好奇,最先把可可豆带到了欧洲,随后的探索者DonCortes发现了它的商业价值并把chocolate饮料传播到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chocolate里加糖使其变甜,到17世纪时这种饮料在欧洲那些富有的贵族中变得盛行起来。随着需求量的增大,可可树的种植发展到巴西,特立尼达和其它西印度洋的一些群岛,后来又发展到西非和其它热带国家。随后巧克力的产生,使其成为全球性的食物。哥伦布起先的好奇,意外地成就了一种世界性食品。

好奇能激发人的兴趣,成就事业。徐彩春先生和他的古董地毯就印证了这一点。

1990年4月,徐彩春先生还是一位刚满20岁的无业小伙子。为了就业,经朋友介绍来到一家专门从事经营中国古旧地毯的私营工厂上班。在上班的第一天里,看到的是一张张又脏又破的旧地毯。当时他对这些地毯并没有任何的好感,但是却有很多的外国人来选购这些破地毯。出于好奇,本身不喜欢的工作就坚持着做了下来。徐先生当天的工作是对这些地毯进行清洗。然而当他洗完这些地毯时,他惊奇的发现奇迹出现了――这些地毯被清洗后,颜色是格外的漂亮,图案非常的清晰,好看。这时的徐先生便愿意接受了这项工作。两天后看着清洗过的地毯在晒干后被拿到车间里进行修补,经过配色、配线、工人核对图案然后进行手工修补。几天后发现那张原本又脏又破的地毯就象换了一样,非常漂亮,简直就是一件工艺品。这就是徐先生第一次欣赏到中国古董地毯,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利用每天的午休时间到车间里去学修理地毯的工艺技术。二十多天后,他不仅学会了修补地毯,而且还学习和掌握了配色和染线技术。在当时很多的都认为是一个奇迹――因为一个人要学会配线和染色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再加上之些地毯是从不同的区域收购回来的如: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西藏、青海及北京等地,来自不同地区的地毯有着不同的编织方法也就有不同的修补方式,而仅仅要学会这些修补技术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和耐心学习,而徐先生却完全掌握了这些修理技艺。

同年五月,由于一些外界原因使徐先生不能再继续工作了。当时和几位好友合伙开了一个小饭馆,可没几天就由于生意不好关门了。这时家里再也没有能力拿钱出来了,已经到了山穷小尽的地步了。当时家里惟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冰柜和一台黑白电视机,而徐先生当时的理想是要从事地毯行业。经几天的市场考察发现在一些古玩店里还有作这门生意的,于是徐先生卖掉了那两件家电,拿着所得的480元钱开始出去寻找旧地毯。经几天的努力终于在一个小旅馆里找到了来北京卖旧地毯的商人。按自己所学的知识挑选了3块用于椅子上的小椅垫地毯,讨价还价后用身上仅有的480元钱买了下来这3块小地毯。这3块地毯不需要修补,清洗和整理完毕后,拿到市场上卖了500元。这样一次一次的收购和销售,在短短一个月内就赚到了300元。此次赚钱成功的喜悦,为徐先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在同年9月1日注册了自己的工厂――翔龙地毯修理部。由于工作需要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和掌握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自1990年9月1日自己小小的修理工厂开张以来,生意一直不错。但是到了1991年年底由于市场方面的因素而不能维持下去了,工人工资发不下来了,后来终于破产了。这时他身上仅剩下3000元,为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带上了2800元西下内蒙古,在那里他为了节约每一分钱,宁愿吃带着冰的火烧,为了寻找旧地毯,又被当地人给骗了。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货物。除了留下一部分的路费外,他把身上的钱全部买了旧地毯,回到北京后以低价批发价给同行,拿到钱后再一次重返内蒙。一年后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赚到了几万元。1993年地毯市场再度低迷,手上的地毯也没有人买。这时他敢于冒险,只身到了上海,几经努力终于结识了一些住在酒店里外国客人。后来与一家台湾公司合作,在上海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这时的徐先生已经拥有过百万的资产了。1995年春季,他回到了北京,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北京徐彩春地毯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