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5146000000028

第28章 修行篇(2)

长者听了后心想:“我听说瞿昙沙门的弟子阿难是多闻第一,所能诵持的教理超过八万四千亿头象所能背负的经典。然而今天,却只对我说布施的功德,这只能算是乞士之法,不过是贪念我的财物而已,并不是真正贤明智慧的人所做的。”由于长者悭吝的习气十分坚固,就很狡诈地说:“不知道今天您已经有斋主供养,还是要继续乞食?”阿难回答:“正要去乞食。”长者说:“既然如此,太阳已经快到正午了,希望您别错过了时间。”此时阿难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只得回去禀告佛陀:“这位悭贪长者的习气实在太坚固了,并不是弟子的德行所能度化的。”

接着,佛陀又分别派阿那律、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弗等尊者前往。然而,所得到的回应都相同。于是舍利弗只得向佛建议:“这位长者的悭执太牢固,只怕堆出像天一般高的柴火来燃烧,也没有办法消熔他的心念。希望世尊能亲自至长者家中,以佛陀的智慧来度化他。”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顷刻出现于长者家的中庭,全身大放光明。最胜长者看到佛陀稀有的相好庄严,心生欢喜,顶礼佛足后在旁坐下。此时佛陀以梵音声对长者说:“最胜长者,如果有人能发心布施,那他立刻获得五种不可思议的功德。”长者好奇地问:“请问是哪五种功德?”佛陀说:“第一种布施就是不杀生。若能持此不杀戒,则对于一切众生都会慈悲护念,自然心无恐惧。”长者心想:“人们会杀生,都是由于贫贱所造成。现在我家中财宝丰饶,当然可以不杀。这道理真好,我应该信顺。”便说:“我最胜,愿尽形寿不犯杀生的过失。”此时,佛陀又陆续为他开示以慈悲心持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功德,可以心无恐惧。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发愿遵从世尊的开示,永不违犯。此时,长者满心欢喜地想:“佛陀开示这么精妙的道理,我应该要表示一点心意,来报答他的恩惠。”

于是长者亲自到藏宝库房选择要供养佛陀的财宝。由于无始劫来的悭吝习气,他想挑一些次级品来供养。说也奇怪,拿了十几次,每次伸手都拿到最珍贵的宝物。这时,长者感到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来长者的布施念头和悭贪念头同时竞涌,心中的正念与邪念正激烈地拉锯争战。佛陀观察到这个现象,便以梵音说偈来提醒他:“施与斗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为疑。”

最胜长者听到佛陀所说的偈语,内心十分惭愧,咬牙下定决心取得上好的珍宝,拿至佛陀前,长跪忏悔,仰望佛陀慈悲目光的注视,长者不禁失声痛哭。这时佛陀开始为长者开示更微妙的布施、持戒、修福的道理,及如何超脱欲界种种有漏、不净的方法。长者听了,双腿盘坐,细心思维,起一念相应慧,内心立刻远离诸烦恼尘垢,证得法眼净。

醍醐灌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灵上的困惑。这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如果是正确的,就要坚定自己的正念,这样才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第9节真想做成一件事,并不像说话那么容易

那时候,青果十五岁,读初三。青果的老师不喜欢他,青果说:“老师总爱找我的岔子。”

于是,有那么一天,青果终于朝老师的脸猛砸了一拳头,砸过之后,头脑里猛地窜出个念头:“出家去!”他当时冒出这个念头来时自己也很奇怪,但他还是找到了一座大山。

据说那山上有很多的庙宇,有很多的和尚。当青果好不容易走到这座大山脚下的时候,他是很激动的,在这一刹那间,很多英雄好汉的形象一下子都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想要找到一座最大的庙宇,把那里当作他这个英雄好汉的落脚之处。于是他翻过一座山梁又一座山梁,果然,他看到蜿蜒的山路上有一座挨一座的白房子,那是庙宇无疑了。最后他终于选定了一座,停留了下来。

“这是缘分。”事后他的师父这样说。他想,“缘分”是有道理的,要不,当时他怎么就错把这样一座又小又破的庵堂看作这座山上最大的寺庙了呢?

庙里有一位看起来很老的老和尚坐在禅凳上打瞌睡,他走上前倒地便拜,说要出家当和尚。老和尚便问他:“娃娃,小小年纪怎么想要出家啊?”他说:“我看破红尘了。”老和尚笑起来,说:“你站好,让我好好看看你。”

“你只有三个月的缘分,”老和尚说,“三个月熬过去,能有三年的缘分。好,我收下你吧。”

就这样,青果在寺庙里当上了小沙弥。庙里也就只有青果和老和尚两个人。

老和尚每天事事不问,整天就只是坐在禅凳上打瞌睡,而且这打瞌睡可不是一顿饭两顿饭的时间,老和尚可以三五天都一动不动。

因此也没人管着青果了,但青果不能走开。他得守着那尊菩萨,守着那只“进香大吉”的功德箱。碰到有人朝菩萨叩头,往功德箱里扔钱的时候,他就用棒子在大磬上敲一下,然后双手合十,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人家就说,这小师父好规矩,这小师父将来准是大和尚。

这工作开始他还觉得新鲜,但做久了,难免厌倦,他就想,什么时候,我青果才能做成大和尚呢?于是他缠着老和尚,让老和尚教他功夫,于是老和尚就教他坐禅。老和尚说:“坐够八个小时再来找我。”八个小时?八分钟他也坐不了。青果后悔那“缘分”。

也就在这个时候,青果看到了山下佛学院招生的消息,他就去报名了。他递上证明,证明是他自己在一张纸上写的,证明后面是老和尚的大印,大印是他用肥皂刻出来的。报完名他就去扫地,扫完大殿扫斋堂,扫完斋堂扫教室,扫完教室再扫大殿。考试结果出来了,他总分五十八分。法师说,送你两分吧,就冲你那股勤快劲;但是,你是旁听生。

这里再不像寺庙。这里全都是年轻人,南腔北调,打打闹闹,虽然一身的僧装,但并不比他原来的学校冷清多少,法师也不骂人,也不找岔子,因此他很快活。就是吃饭的时候挺麻烦的,还要全身披挂,唱经才能吃饭,而且不能发出声响,不准掉饭粒,否则就会有僧值师来惩罚。不习惯是不习惯,但青果想,人家能过,我也能过。

半个月后,老和尚突然拄根大铁杖来找他了。

老和尚说:“你来上学,怎么也不跟我一声?星期天上山来,听到了吧?”老和尚说这话时和颜悦色,绝没有平时那股迷糊劲。

星期天,青果一口气爬上十八盘山路,一头扑进了寺庙里。

老和尚又在那禅凳上打瞌睡,老和尚说:“你来了。”

“我来了,师父。”

“你师父没上过什么佛学院,你师父的师父没上过什么佛学院,可到了你头上,居然要去上佛学院?”

他说:“上佛学院有什么不好?”

老和尚说:“有什么好?”

他想,有什么好呢?他也说不出,他只是觉得在佛学院快活,在寺庙里不快活。

他说:“我要上。”

师父说:“你要还是我徒儿,你今天就别再去了;你要还是去,你就不是我徒儿。”

他想,做你徒儿有什么好?于是说:“不是就不是,我坚决上!”

“大褂脱下来,中褂脱下来,小褂也脱下来!”

于是他动手脱大褂,脱罢大褂脱中褂,脱罢中褂脱小褂。凛冽的寒风一阵一阵地刺在他清瘦的两肋上,他禁不住打了个寒战。

“袜子脱下来,鞋子脱下来!”

于是他动手脱鞋子,脱罢鞋子脱袜子。他的赤脚踩在青砖地上,一股寒气从脚心直往心窝钻。

雨又来了,一瓢一瓢的雨浇在他的头上,脸上,胸上,他用手抹着脸上的水,分不清那是雨水还是泪水。

他忽然站住了,并且屏息细听,他分明听到他妈妈在唤他:“孩子,回家来!孩子,还不快回家来!”他算算他出家的日子,还有两天就刚好三个月了。

他又往前跑,却忽然又站住了。他的面前站着老和尚,老和尚手里执着八十斤重的大铁杖,笑呵呵地看着他,说:“娃娃,红尘看破了没有?看破了再来找我!”

醍醐灌顶

我们有时会像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往往想到什么就会立即去做。这也没什么不好,年轻时总应该有些冲劲和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才能让我们在生活中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事先多想一想,好好规划一下,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万无一失。因为“说”总是比“做”容易。

§§§第10节一匹好马,在鞭子的影子里也能跑得很快

佛陀在世的时候,印度内地有一个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其大无比,他的知识无可比拟,他的学生当然很多。可是他没有永恒的快乐,他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他的晚年,他的快乐甚至完全消失了!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另一只手放在扶手上,大拇指竖起来,不停地摇晃着,他的眼睛望着他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大拇指像个不停摇动的虫子,好像是要从手上挣脱掉拟的。他觉得自己像一段干枯的木头,他寂寞,孤独,他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那些接连不断的文章,他甚至对有人读他的书,有人在研究他的著作,有人在追随他而感到可笑。

哲学家继续晃着大拇指,这是他构思大部大部著作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