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及时复习。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并且以后还要再复习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比如学习的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后再复习一次,下一次的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的时刻及时复习,克服遗忘。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是艾滨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遗忘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
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催化的作用,如果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相吻合,那么就如顺水扬帆,一日千里;如果与个人记忆特点相悖,记忆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寻找到自己的遗忘规律,在大量遗忘尚未出现时及时复习,就能收到巩固成绩的效果。
记忆中的“虎头豹尾”现象—系列位置效应
“余风!背诵一下上节课我们学过的课文《春》。”
余风慢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唉!讲完了一课就要背诵,烦死了!背诵对来他说真是天大的难事。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才流利地背了几句,余风的舌头就开始打结了,他紧锁着眉头,挠着后脑勺使劲回想着。唉!怎么又忘了?昨天还会背来着!每次都是这样,开头之后就忘记了!
老师皱着眉头看着他。
“老师!我会最后几段!”突然,余风兴奋起来,接着,他的嘴就像上了膛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嘟”地喷出“珍珠”一串串: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老师!完了!”最后,他大声报告说。
看着他滑稽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对于这样的情形你是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为什么余风不记得课文中间的部分,只记得开头和结尾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材料的位置和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1961年,加拿大心理学家默多克给被试呈现了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铅笔、氧气、公园、蚂蚁、明星、火机、鼠标、剪刀……研究者先让被试按一定顺序学
习这一系列的单词,然后让他们自由回忆,也就是说,不必按照他
们学习的顺序回忆出来,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
发现,最先学习的和最后学习的单词的回忆成绩较好,而中间部
分的单词回忆成绩较差。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出的曲线如下: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开始部分较好的记忆成绩称为首因效应,结尾部分较优的记忆成绩称为近因效应。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比开始部分的成绩要好。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这是我们刚刚记忆的部分,还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与开始部分的记忆效果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毕竟开始部分记得最早,却还没有遗忘。显然,结尾部分的记忆机制与开始部分的记忆机制不同。为了考察这一点,研究者改进了上面的实验,让被试在看完单词系列后马上做30秒的心算,然后再自由回忆,结果发现近因效应已经消失。
为什么做一个心算作业,结尾部分的内容就记不住了呢?其实如果我们将记单词与心算看做是同一个任务,那么心算作业就是结尾部分,而原来单词的结尾部分就变成中间部分了。不过读者可能还是有疑问,为什么单词的结尾部分在30秒内就被遗忘,而开始部分却还一直记得?这种现象说明记忆内部是有差别的。从这个实验我们不难看出记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需要时间来记住更多的内容。
我们如何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用这个规律呢?至少有两点是我们可以从中获益的。第一,学习的时候,应该不断变换学习的开始位置。比如在背诵一篇课文时,不要每次都是从起始读到末尾,有时也应该从文章的中间部分开始读起,这样才不至于只记得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却忘了中间部分。第二,学习的过程中留下一点时间间隔可以加强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完成了某一部分学习内容后更应该留个5~10分钟的时间来休息。这样可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同时也不至于太疲劳而影响下面的学习。
怎样记忆会更有效—记忆方法
记忆是有方法的,如果你记忆一些很枯燥的东西,记到头疼也记不住多少,但如果你运用一些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情景记忆法等方法记忆的效果就会好一些。
联想记忆法
巴甫洛夫提出,联想就是暂时神经联系(亦即条件反射)。他说:“暂时神经联系乃是动物界和我们人类的心理现象,不论它是由结合各种各样行动和印象而成的,抑或结合字母、词和思想而成的。”任何记忆都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的。所谓记忆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而所谓“条件反射”是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的,换成心理学的述评,那就是“联想”。
在记忆的过程中,联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处在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之中的。人们在回忆某个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按照它们彼此的关系和联系去识记、保持和重现的。这充分说明了记忆与联想之间的密切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联想是记忆的基础,同时又是记忆的重要方法。在记忆时我们一定要认真理解信息的内容和实质,令头脑中浮现出清晰的表象,再用联想法去记忆。
印度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喇曼努江(1888~1970年)和英国数学家哈代(1877~1947年)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切磋数学问题。
有一次,哈代去看望喇曼努江,哈代打电话告诉喇曼努江他所乘的一辆出租汽车的牌号是1729。
“1729真是个毫无趣味的数。”哈代对喇曼努江说。
“不,不,哈代!”喇曼努江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它是任何一个可以用两个不同方法来表示两个立方之和的最小数:93+103=13+123=1729,我记住了。”
这里哈代用的就是联想记忆法。
其实我们一生中要不断地记住很多事物,这个过程中有许多通用的记忆术,我们已不自觉地使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理解的比不理解的好记,有意义的比无意义的好记,通过联想可以达到纲举目张的记忆目的,能多记住更多的内容,只要我们善于联想,记忆会变得更加有效。
形象记忆法
人脑就像一台计算机,记忆是大脑的功能,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这说明信息在记忆 中是必不可少的。人脑接受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种:即形象信息和语言文字信息。
人自降生就能接受形象信息,而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接受是在后天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多而逐渐学会的。
众所周知,形象事物的形象信息转化为表象就能被记住。非形象事物的信息要经过加工编码变成语言文字的表象后才能被记住,而且,形象信息比较具体直观、鲜明,容易形成表象。而语言文字信息比较笼统,不太容易形成表象。因此,人们的大脑比较容易接受形象信息,而对语言文字信息的接受相对困难些。
根据科学家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人脑的记忆中,形象信息大大多于语言信息,它们的比例是1000∶1。难怪科学家们说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
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一切需要记忆的事物,特别是那些抽象难记的信息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的方法。
首先看一个形象记忆的试验。准备一根长25~30厘米的细线,下端拴一枚大纽扣或小螺母,当成一个吊摆。再在一张纸上画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通过圆心在圆内画一个十字。然后按下列步骤开始实验:
第一,平稳地坐在椅子上,两肩放松,胳膊放在桌上,心情平静,呼吸平缓,排除杂念。
第二,用右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细线,使下面的纽扣垂悬在圆心,高度距纸3~5厘米。
第三,眼睛紧紧盯住纽扣,头脑中浮现纽扣左右摆动的形象,如果一时想象不出纽扣摆动的形象,可以左右移动自己的视线(不要摇头),并暗示自己:“纽扣开始摆动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纽扣就真的会摆动起来。这时再进一步暗示自己:“纽扣摆动的越来越大了。”
第四,如果你想象停止纽扣摆动的形象,那纽扣就真的会慢慢停止摆动。
第五,熟练以上方法后,还可以用想象随意让纽扣做前后摆动、对角线摆动或者绕圆周旋转。也可以把纽扣悬在玻璃杯里,通过想象使其碰杯子内壁,碰几下完全听从你的指挥。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趣的现象呢?原来这是大脑中的手或手指活动的形象记忆在暗暗地起作用。因为任何人的手或手指都有过前后、左右晃动的经历,这就是晃动的形象,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都已经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了。同时,这种形象记忆还同当时的身体动作(运动记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你回忆和想象时,身体就会自发地重现当时的表现。形象记忆是非常有效的记忆方法,如果记忆很枯燥的东西,我们不妨把它转化为形象之后,再来记忆,比如,哈代所记的数字,他是用联想的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形象的方法,把数字联想成某个形象,一般的形象记忆是和联想记忆分不开的,所以有种科学的记忆方法称之为形象联想记忆法。
情景记忆法
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夫人去见卓别林,他们相聚在一个小客厅里一起吃饭。吃饭的时候,他们开始说起相对论。“相对论是怎么在博士的头脑里产生的?你怎么想起发现相对论的呢?”
卓别林饶有兴趣的问道,他很想知道,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发现了相对论。
“还是让我来说说发现相对论那天早晨的情况吧。”
爱因斯坦的夫人答道,她显然很高兴别人关心自己丈夫的成就。
“那天他和往日一样,穿着他的睡衣从楼上走下来用早餐,但是那天他几乎什么东西也没吃。我以为他不太舒服,就问他哪儿不痛快,他说:‘我有一个惊人的想法。’他喝完了咖啡,就走到钢琴前,开始弹钢琴。他时而弹几下,时而停一会儿,又记下了一些什么东西,然后,他又说:‘我有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想法!’我说:‘你究竟有什么想法呀?你就讲出来吧,别叫人闷在葫芦里啦。’
他说:‘这很难说,我得把它推导出来。’他又继续弹钢琴,有时停下来用笔写些什么。大约经过半个小时,然后回到楼上的书房里,并告诉我,别让人来打扰他。从此,他在楼上一待就是两个星期,每天叫人把饭菜送上楼去,黄昏的时候,他出去散一会步,活动活动,然后又回到楼上去工作了。一天,他终于从他的书房里走下来了,他面色苍白。‘就是这个。’他一面对我说,一面把两张纸放在桌上,那就是他的举世闻名的‘相对论’。”
卓别林听后,肃然起敬,说道:“爱因斯坦先生,你的确是位艺术家,是浪漫主义艺术家。从今天起,就从今天起,你将成为我艺术生涯的朋友!”
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情景记忆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E托尔文于1972年提出的。用他的话来说,情景记忆接受和储存关于个人在特定时间发出的事件、情景及与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相联系的信息。它是以个人的经历为参照的,或者说,情景记忆储存的是自传式的信息。如想起自己参加过的救人抢险活动,那壮丽的景观和场面历历在目,对这一事件的记忆就是情景记忆。它与语义记忆相对应,但二者又有重大的区别,情景记忆由于受一定时空的限制,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因而难以储存,不易提取。从某些遗忘症患者那里可以看到,他们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某段具体情景比回忆其他内容更困难。
上例中,爱因斯坦夫人以高度概括的表象记忆,将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的过程,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自然深深地打动了卓别林。爱因斯坦夫人就运用情景描述让卓别林深刻地记住了,不觉间,卓别林已用情景记忆法,记忆了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