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自然的故事
5133100000012

第12章 披盔戴甲的虾兵蟹将(3)

海葵寄生在寄居蟹背着的螺壳上,使凶恶的敌害不敢来侵犯,也就使寄居蟹受到了保护。海葵虽是动物却不善运动,只是落户于寄居蟹的螺壳上,由寄居蟹驮着漂游四海,以扩大食物的来源。它们共生在一起,形影不离。寄居蟹在调换新居时,不会忘记将海葵从旧壳上搬下来,再把它安装到新居的螺壳上去。

珊瑚礁里的蟹类

西沙群岛是一群珊瑚礁组成的岛屿,水下岸边处处珊瑚林立,礁盘错落。在那盘根错节的珊瑚枝杈之间,大大小小的礁石缝隙里,活跃着一群扇蟹科的小蟹,个个生得小巧玲珑,体色斑驳,由于种类的不同,各有动人之处。

有些体表华美的蟹体内含有毒素,中小型的颗粒扁足蟹和花纹爱洁蟹均属有毒之列。它们表面平滑隆起,背部为棕褐色,间有黄色斑纹,这些小蟹的毒素多集中在附肢的甲壳和肌肉中,人们误食后会出现四肢麻木、昏迷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在珊瑚礁盘的浅水里,还生活着活泼好动的梭子蟹,常见的种类有光滑的钝额蟹、钝剌短桨蟹、天蓝短桨蟹等,它们身体扁平,最后一对步足已变成桨状,善于游泳。它们大都可食,但因个体较小,食用价值不大。钝剌短桨蟹长得仪表堂堂,灰绿色的身体配着粉红色的螯,指端褐白两色分明,性情活跃好斗,遇敌受惊时,则两螯高高举起,摆出一副准备格斗的架势。礁盘的缝隙和岸边的沙滩是方蟹科和沙蟹科蟹类活动的天地,其“脾气”较坏,对对方的靠近更为敏感,住的拥挤的螃蟹习惯于让对方靠得近些;而住得宽松的螃蟹就不允许对方靠得那么近。不过,最重要的是对方靠近的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两只螃蟹接近到了一定距离时,个小体弱的螃蟹会主动退缩。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那么,就开始使用威胁信号相恐吓。大多数螃蟹是用它们的螯足打旗语:两指稍张指向前下方表示初步警告。而当螯足尽力张开时,则是最后通牒了。还有的种类是用螯敲地警示,至于穴居的种类,如招潮蟹,它们的旗语信号更发达,有人已辨认出18种旗语信号所表达的内容。它们这些信号对雄性伙伴意味着宣布对它洞穴周围的领土的占有,警告它们不要轻举妄动,对雌性同伴却表示召唤。

一般通过威胁信号及前进、后退运动,双方就能决出胜负。如果双方僵持不下,那就要短兵相接了,先是一方以足或螯碰触对方,进行挑衅,再进一步发展成斗殴。

不同螃蟹斗殴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用螯足相推挤,有的用螯扭夹,还有的用螯尖敲击。它们就是通过这种争斗、较量取得各自的“社会地位”的。“社会地位”高的螃蟹,走路时通常踮起足尖、抬起身子、张着大螯,趾高气扬,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而级别低的螃蟹行动时,往往尽力收拢螯足,匍匐前进,一旦遇到进攻,立即主动退却。

少数群居蟹也有明显的互助行为,例如,欧洲沿岸有一种蜘蛛蟹,夏天可以在浅海沙底上形成几十个甚至上千个螃蟹组成的蟹堆,主要由青年蟹和成年蟹组成。成熟的雄蟹出现在蟹堆顶部和四周,而比较小的个体往往在蟹堆内部。这种排列可以保护幼小个体以及正在堆内脱壳的个体免被章鱼、螯虾等捕食。

最大的蟹是生活在日本外海的日本高脚蟹,又叫大蜘蛛蟹。它的甲壳只有30~5厘米,但大螯长1.5米,两螯张开来有3米多。最重的蟹产于澳大利亚巴斯海峡,重27斤。最小的蟹是生活在日本相模湾的豆蟹,其甲壳长3.8~4.2毫米,只有一个米粒那么大。头胸甲多呈方形或长方形,体色单调,行动敏捷,较大的种类可食。方鳌和沙蟹种类也不少,其中细纹方蟹和角眼沙蟹数量较多。它们的体色同栖息环境协调一致,特别是角眼沙蟹体色和海滩沙色接近,不易被发现。它们十分机警,感觉稍有异常,便迅速躲进洞穴里,从而得以安然生存。

在礁盘深水处和珊瑚礁以外的潮下带约20-100米的深海底,常常有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蟹类频繁出没。蛙形蟹是较原始的种类,它的样子还不太像个典型的螃蟹,体呈蛙形,长可达100毫米以上,宽80毫米,有的重达2~3斤。体表为鲜艳的橘红色,步足的指节像个扁平的铲子,除用于游泳外,还可掘沙,使身体埋伏沙中,而眼睛和触角露出沙外窥视周围环境,此蟹肉味鲜美。

还有肝叶馒头蟹,体背高高隆起,很像一个馒头或提包,它们头胸甲的后侧缘向两侧突出,呈叶片状,看起来好似披着一个斗篷。平时,它喜伏居沙砾中,将额部露在外面,伺机捕捉靠近的小动物。

还有粗糙蟹,是体型极不匀称的蟹类,它的外壳又厚又粗糙,步足很细小,难以支撑身体,行动十分笨拙。另有一种蜘蛛蟹,貌似蜘蛛,身上常附有各种海藻、海绵和从水中沉淀下来的杂质,从外表难以看出它是蟹类。还有绵蟹也十分有趣,它体表密生着绒毛,末两对步足已退化,置于背上,常用海绵掩护自己。

共栖生活

在海洋蟹类中,有相当多的个体小、猎食能力弱的蟹种依附于某些无脊椎动物营共栖生活。

在西沙群岛,这类小蟹就很多。如梯形蟹,总是和珊瑚虫一起生活,互助互利,各得其所,珊瑚能为梯形蟹提供良好的隐蔽栖息地,梯形蟹以藻类为食,可为珊瑚虫除去有害的藻类。一旦珊瑚虫死去,梯形蟹便迁居到另一个宿处栖息。

它们与珊瑚的共生栖息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毛掌梯形蟹与杯形珊瑚共栖,光掌梯形蟹与石蚕珊瑚共栖,网纹梯形蟹、红点梯形蟹、灿烂梯形蟹等也各与不同类型的珊瑚结为共同生活的伙伴。梯形蟹的指节及鄂足上有浓密的刷状刚毛,用以抓住宿主,过滤食物,还用来消除口器上的污物,就好像我们天天用牙刷刷牙一样。

还有一种奇特的袋腹珊隐居蟹,居住在珊瑚的礁囊内,必须敲开珊瑚才能找到它们。这种蟹全身柔软,表面光滑,呈黄褐色或淡黄色。雌蟹产卵期之前,腹部胀大呈圆形,里面充满了卵粒,受精后便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侵蚀珊瑚骨骼,形成礁囊,把雌蟹终生包在囊内,礁囊没有向外的通道,孵化的幼体只能从未关闭的小孔游逸出来。

体宽仅10毫米左右的五角海胆蟹,则常与毒剌海胆共栖,采集这种小蟹时,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毒剌海胆蜇伤。若是其他动物想要伤害住在毒剌海胆中的小蟹,也会被蜇,这正是五角海胆蟹藏身的奥秘。至于紫斑光背蟹,则常躲在大海参的触手间,过着安详的共栖生活。这种具有游泳器官的小蟹,为何要放弃自由而依附它物?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还有棱边蟹,以贝类分泌物及藻类为食,在很多时候,它们不仅分食宿主食物流中的浮游植物,而且由于它们在贝类器官内活动,影响贝类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因而又是养殖业中的一害。

海蟹造穴

海滩上生活的穴居动物中,蟹占绝大多数,它们的洞穴及其化石在分类学、生态学、古生物学以及在地质学上均有一定意义。这种穴居蟹类在潮水退下时,会紧张而愉快地修筑洞穴,疏通跑道,以便在滩面附近觅食。它们的洞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洞口数量也不尽一致。有的洞穴与滩面垂直,有的先与滩面垂直再拐90度的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