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98

第98章 勃兰特——震撼世界的一跪

维利?勃兰特出生在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吕贝克。原名赫伯特?恩斯特?卡尔?弗拉姆,为了免遭逮捕改名维利?勃兰特,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1957年恢复德国国籍后被选为西柏林市市长,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市长”。1969年大选后登上总理宝座,极大地改善了西德和苏联以及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他作为“和平使者”,足迹遍及欧、美、亚、非等地。

了解德国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正是勃兰特改善了西德的生存环境。

在当时,东西方对峙,德国被一分为二,受控于西方的联邦德国与以苏联为依靠的民主德国之间的矛盾也一触即发,尤其是在柏林危机之后,两德关系异常紧张。

柏林墙,将东西德彻底分开。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1970年8月,在勃兰特上任后的第二年,他亲赴莫斯科进行访问,同苏联签订了《莫斯科条约》,从而推动了德苏关系的发展。

同年12月,他又与波兰签署了《华沙条约》,正式承认奥得-尼斯河为其东部的边界,宣布双方“对谁都没有领土要求,今后也不会提出领土要求”。

与此同时,在勃兰特的力促下,美、苏、英、法四国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四国柏林协定》,进而确认了柏林的地位。

1972年12月21日,两德经过艰难的谈判,终于签署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系的基本条约》,从而使两国关系解冻。

1973年12月,勃兰特访问捷克,在布拉格签署了《德捷关系正常化条约》。

勃兰特这种高瞻远瞩的外交手段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应有的位置。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用两句话概括了勃兰特一生的杰出业绩:外交上,在联邦德国推行向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长达20年之后,他奉行了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的东方政策,使德国外交政策更趋完善;内政上,他使社会民主思想在冷落100余年之后,成为法治国家的主导思想,并使社会民主党再次上台执政。

作为西德的第四任总理,勃兰特最让人们记忆深刻的是他在纪念被德国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的一跪。甚至许多人说,他这一跪为他赢得了第二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异常寒冷。

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W73年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时说道:“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一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了德国(二战期间勃兰特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出任德国总理后,我更感到自己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我有一种奇异的感觉,觉得自己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勃兰特在波兰犹太纪念碑前下跪谢罪,被誉为“欧洲约1000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1971年,美国《时代》周刊推选勃兰特为1971年度风云人物。同年10月,挪威议会诺贝尔奖委员会一致同意授予勃兰特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做出的努力。

1974年5月,勃兰特因纪尧姆间谍案引咎辞职。但他很快就从纪尧姆案件中摆脱出来,以更加充沛的活力重新回到了政治舞台,足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西方报刊评论家称他为“和平使者”。

1992年10月8日,勃兰特在波恩附近的家中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