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29

第29章 戚继光——抗倭御侮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是山东蓬莱人。他的父亲为人正直,对其管教颇为严格。为使儿子能成为一代将才,戚继光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习武,让他苦练本领,报效国家。

每天天刚蒙蒙亮,戚继光就被父亲叫醒,起床练剑。为锻炼戚继光的耐力,父亲每天让他跑十几里路,一趟跑下来常常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父亲常对戚继光说:“子不教,父之过,我不想让你平庸一辈子。”

戚继光从小就喜欢读书,通经史大义。他非常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十分佩服历史上的军事家,如孙膑、管仲、诸葛亮、岳飞……他常把这些人当作自己的榜样,立志长大要像他们那样。

戚继光小时候经常和附近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虽然在他们当中戚继光的个头最小,但他最有号召力。他经常带着他们玩打仗的游戏,伙伴们都愿意听他的指挥,做他的部下。他把伙伴们分成两队,一队进攻,一队防守。他指挥其中的一队,教他们摆出各种阵势,何时进攻,何时后退,指挥得井井有条。路过的人都很惊奇,称赞说:“这孩子,好样的,将来肯定能像他父亲一样,成为大将之才!”

戚继光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渐渐长大了。十五六岁的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已相当突出。他能在飞驰的马上弯弓搭箭射中目标;他力气很大,能单手举起石锁玩耍;他的刀法也相当熟练。当地一些习武的人与他交往甚深,经常与他在一"起切嗟武艺。比来比去,还是戚继光武艺最高,没人能敌过他。另外,戚继光的学业也有很大的进步。他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阅读了许多古代名将传记,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戚继光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有上进心,能吃苦耐劳。他立志继承父亲的事业,做一个身先士卒、保家卫国的将领。

1544年,戚继光承袭父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553年戚继光升任都指挥佥事,担负山东沿海的防务。他上任之后,立即整训士兵,修筑工事,严肃军纪,进一步巩固了山东沿海的防务。

明世宗时期,有一批日本的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一带,历史上把这些海盗叫做“倭寇”。他们和中国的土豪、奸商勾结,到处抢掠财物,杀害百姓,闹得沿海地区不得安宁,百姓对他们恨之人骨。在汉奸汪直、徐海的勾结下,倭寇集结了几百艘海船,陆续在浙江、江苏沿海登陆,分成几十组,抢掠沿岸的许多城市。

由于沿海的官吏和士兵胆小怯弱,不敢抵抗,见了倭寇就逃,使得倭寇的气焰越来越猖狂。明世宗对此也着急了,他叫首辅大臣严嵩想办法对付。严嵩是个奸臣,他的同党赵文华想出一个主意,说要解决倭寇侵犯,只有向东海祷告,求海神爷防范倭寇,保佑沿海一带平安。明世宗居然相信了赵文华的鬼话,派他到浙江去祷告海神,以求平安。

眼见倭寇的进犯,朝廷的软弱,戚继光一再上书进谏,要求朝廷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倭寇,否则一味地退让和逃避只会更加助长倭寇的嚣张气焰。不久以后,朝廷派了一位熟悉沿海防务的老将俞大猷去抵抗倭寇。俞大猷一到浙江,分析了敌情,掌握清楚敌人的动向,连打了几场胜仗。但是不久,浙江总督张经被赵文华陷害,俞大猷也因此被牵连。由于沿海的防务再次没人指挥,倭寇的活动又猖獗起来。

此时,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镇守沿岸,抵抗倭寇的侵略。戚继光到了浙江沿海地带,先检阅那里的军队,发现那些军队纪律松散,恶习泛滥,就决心另招新军。招兵的命令一经发出,就有很多吃够了倭寇苦头的农民、矿工踊跃参加,还有一些愿意抗倭的地方武装也加人了,抗倭队伍发展得很快。

戚继光根据南方沼泽地区的特点,研究了阵法,亲自教兵士使用各种长短武器。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之后,戚继光开始演习“鸳鸯阵”。

鸳鸯阵由11名士兵组成,最前面是队长。队长身后每个士兵都持有藤牌,用来遮挡箭支,掩护其他战友。他们身后是手持长竹尖刀的士兵。这样既可以独立作战又可以组成大阵。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这支新军成为了战斗力特别强的一支队伍,被称为“戚家军”。不久,戚家军的威名就在远近传开了。

过了几年,倭寇袭击台州(今浙江临海)一带,戚继光闻讯后,率领戚家军赶到台州。倭寇在哪里骚扰,他们就打到哪里。那些倭寇队伍哪是戚家军的对手,交锋了九次,九次都是戚家军取得胜利。最后,倭寇见在陆地上连连失利,就逃到海船上,戚继光又用大炮轰击他们。倭寇的船起了火,大批倭寇被烧死或掉到海里淹死,留在岸上的也只得乖乖投降。

倭寇见浙江一带防守严密,因此不敢再侵犯。第二年,他们又到福建沿海骚扰,并且将队伍分成了两路,一路倭寇从温州往南,占据了宁德;另一路从广东往北,盘踞在牛田。两路敌人互相支援,声势很大。福州的守将抵挡不了,向朝廷告急。朝廷又派戚继光去援救。

戚继光带着戚家军赶到宁德,打听到敌人的巢穴在宁德城十里外的横屿岛。那里四面是水,地形险要。倭寇在那儿扎营盘踞,当地明军也不敢贸然攻打他们。

戚继光亲自探察了横屿岛的地形,发现那是一个浅滩,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全是泥滩。于是,在夜晚潮落时,戚继光命令兵士每人随身带一捆干草,到了横屿对岸,把干草扔在水里。几千捆干草叠在一起,居然铺出一条路来。戚家军踏着干草铺成的路,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人倭寇大营。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盘踞在岛上的两千多个倭寇被一举歼灭。戚家军攻下横屿,立刻又进兵牛田。到了牛田附近,戚继光传出命令,说:“远路进军,人马疲劳,先就地休整再说。”这些话很快传到敌人那里。牛田的倭寇真的相信戚家军会暂时停止进攻,防备也就松懈下来。可就在当天晚上,戚继光突然下令向牛田发起攻击。倭兵毫无准备,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败退。倭寇头目率领残兵逃到兴化,戚家军又连夜跟踪追击,一连攻下了敌人60多个营寨,消灭了溃逃的敌人。到天色发白的时候,戚家军已经攻进了兴化城。城里的百姓这才知道附近的倭寇已被戚家军消灭。大家兴高采烈,纷纷杀牛带酒,到军营来慰劳。

戚家军打了胜仗后,回到浙江休整,谁知倭寇闻此消息又卷土重来,侵犯福建。明朝政府看到情况严重,又命令戚继光领兵进人福建,协助清剿倭寇。

1563年4月,戚继光率领大军赶到福建,和当地明军会师,合力攻打倭寇盘踞的平海卫。作战时,中路的戚家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杀人敌阵,戚继光更是一马当先,率众冲杀,很快夺取了敌人的中央阵地,竖起了绣有“戚”字的大旗。左右两路明军也乘势进攻。倭寇大败,明朝军队收复了平海卫。第二天,戚家军又乘势拿下了兴化城。戚继光在这次战役中战功卓著,因此被提升为总兵。

1564年1月8日,两万倭寇围攻福建仙游县城已达五十天。倭寇架起云梯、楼车,不分昼夜地攻打,仙游城危在旦夕,眼看就要陷落。在这紧要关头,戚继光率领军队及时赶到,以寡敌众,奋勇杀敌,终于击退倭寇,解除了仙游城的危机。接着,戚继光又在王仓坪和蔡陂岭两地大败倭寇。这样,福建的倭寇终于被完全肃清了。

第二年,戚继光和广东明军联合作战,消灭了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此时,明朝军民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消灭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后来,戚继光被调到北方驻守边境,防止蒙古游牧民族的人侵。戚继光坐镇边疆16年,屡建奇功。而且他还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先后编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两部价值很高的兵书,成为我国古代军事学的宝贵遗产。

戚继光为了国家,一生驰骋疆场。他的事迹被人民铭记在心,并一代一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