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24

第24章 岳飞——忠孝节义,尽忠报国

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据说岳飞出生的那天傍晚,刚巧有一只大鸟从他家屋顶上飞鸣而过。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八百多年来,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岳飞家境清贫,小小年纪就得打柴割草,帮助父母下地耕作。在艰苦的生活中,岳飞练就了一副强健的体魄,并学得一手好武艺和好箭法。

岳飞青年时代,我们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之中。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没有犹豫,报名参了军。临行前,他深明大义的母亲,在他背上剌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绝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岳飞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6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赵构,也是一个投降派。他一面重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利用岳飞、宗泽、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坚决反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1139年宋金签署“绍兴和议”,岳飞听说后立即上书表示反对,说明“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这些都让秦桧特别地记恨岳飞。岳飞还表明收复中原的决心,这无异于给赵构、秦桧当头泼了冷水,使他们更加怀恨在心。

1139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当的反击,准备收复中原。

岳家军进人中原后,受到中原人的热烈欢迎。岳飞亲率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多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金兀术大败。这就是著名的郾城大捷。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追击,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多座城池,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军心动摇。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沦陷十多年的中原,终于有望收复了。

外患可除,内乱难平,金军无法战胜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投降派的摧残。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因此急切地希望与金人议和。金人走狗秦桧,也抓住高宗的心病大肆诋毁岳飞的抗战,他们密制了全线撤军的罪恶计划。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金兀术整军回到开封,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岳飞回到临安,陷人秦桧等人布置的陷阱,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遭到了刑审、拷打。与此同时,宋金朝廷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岳飞虽然正气凛然,忠心报国,秦桧从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他却仍被杀害在临安大理寺内,年仅39岁。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大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