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16

第16章 王羲之——中华书圣

王羲之出身贵族,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是东晋显赫的权贵。王羲之人仕之后,做到了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们都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生性正直,对当时的政治腐败极为痛恨。他怒斥当朝官员,认为他们应该自贬官职向百姓谢罪。王羲之的率真难免要得罪权贵,后来就是因为与上司不合称病辞官,隐居于会稽山阴,直到去世。

在父亲王旷的启蒙下,王羲之幼年时就开始学习书法,并且很是痴迷。少年时又跟随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卫夫人夸奖王羲之将来的成就一定会大大超过自己,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

王羲之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苦练书法的典故。他隐居山中专心致志地临摹钟繇和张芝等人的楷书、草书作品时,用了无数的竹叶、树枝、木片、山石,纸张絹帛更是不可胜数;他走路、休息时也在揣摩字的结构、间架、笔法,在自己身上比划练习,连衣服都戳破了;王羲之门前有一个水池,他每天练完字之后,就到水池中冲洗笔砚,天长日久,水池竟然变成了“墨池”。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羲之的书法终于自成一家。他吸取了汉魏时期书法家的精华,对楷书、草书、行书三种书体以及用笔、结字、章法、布白等方面都有大胆的创造,他的书法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称得上是绝世佳品。

王羲之的行书,以《兰亭序》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兰亭序》写于公元353年春,全篇28行,328字,字字“道媚劲健,绝代所无”,其中的20个“之”字、7个“不”字,更是情态各异,绝不雷同,可谓别开生面。

王羲之不仅行书独步天下,他的楷书也是一绝。他在学习钟繇的基础上,改革创新,青出于蓝胜于蓝,变文字的楷书为书法的楷书。《乐毅论》、《黄庭经》、《孝女曹娥碑》等最为有名,至今仍在流传。

王羲之还改革了草书,并使其走向成熟。他的草书洒脱自然,如同“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代表了晋代草书的最高成就,流传后世的《十七帖》堪称草书艺术中的绝世之作。

王羲之的书法名扬天下,被世人推崇为“书圣”。千百年来,学习他的书法的人不可胜数。自隋朝至清,人们创作行书作品时多受《兰亭序》的影响,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苏轼、黄庭坚等更是以他为宗师。王羲之所创造的那种空灵蕴藉的气韵,从古到今都是书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