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成功特质的100个强者故事
5133000000014

第14章 张仲景——中华医圣

张仲景是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出身贵族家庭,从小聪明伶俐,非常好学,尤其爱读《史记》。书中《扁鹊仓公列传》所记神医妙手回春的故事,让他产生了学习医学的兴趣。从此,他开始阅读各种医籍,拜访名师。

张仲景的父母希望张仲景走仕途之路。他16岁时,父亲带他去拜访一位归隐乡里的名士。通过交谈,名士发现张仲景不但有英俊谦和的气质,还有才思敏捷的灵性,便说:你好好努力,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名医。名士的预测,更坚定了仲景从医的志向。父母也就顺从他的意思,听其自然了。

东汉时期,医生这个职业是很受人歧视的。然而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张仲景不顾环境的恶劣和世俗的鄙视,刻苦钻研,投身医学。他的几位老师,无不是有感于他专心致志、虚心求教的精神,才将自己家传的秘技、秘方传授予他的。史书记载,当时张仲景在内科医技上已颇负盛名,听说襄阳有位姓王的外科医生,治疗疮痈达背有绝招,人称“王神仙”。于是他立即肩背行囊,跋涉数百里,前往拜师。如此良苦用心,加上恭敬的态度、恳切的言辞,使得“王神仙”终于不再怀疑张仲景的动机,把自己的医学知识都教给了他。

东汉末年,战祸连年,疫病流行。南阳地区当时也接连发生大规模的瘟疫,许多人因此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张仲景的家本是大族,有200多口人。然而不到10年,有2/3的人因为染上瘟疫而死亡,其中很多人是因为患上了伤寒病死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下定决心要研究出治疗伤寒病的方法,来解救病痛中的人民。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张仲景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一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中国又一部光辉的医学典籍。

《伤寒杂病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这部医典当中体现出来的“辨证论治”的重要医学思想,对后世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书中的113个处方,也都是颇具奇效的经典配方,被后人称做“经方”,在治疗一些疑难病症方面常有奇效,因此,《伤寒杂病论》也被称为“医方之祖”。三国时候的名医华佗读了这本书以后,不禁赞叹说:“此真活人书也。”

张仲景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医学事业,因其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救人无数,被后人奉为“医圣”。历代注释《伤寒杂病论》的著作非常多,在继承发扬张仲景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长盛不衰的“伤寒学派”。不仅如此,他的影响还越出了国界,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等国医学影响巨大。张仲景是中国医学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