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装作无知而不采取行动,不可装作假聪明而轻易妄动。要保持沉静而不泄露任何心机。这是从屯卦彖辞"云雷,屯,君子以经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上屋抽梯
【计名出处】
东汉末年,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刘琦因不容于继母,恐遭陷害,向刘备求救。刘备要诸葛亮为他想出解脱之计。这天,诸葛亮来到刘琦家中,刘琦哀求诸葛亮说:继母屡次设法陷害我,务欲置我于死地而后罢休,目下我的处境十分险恶,还请先生相救一二。诸葛亮说:此事关系离间母子之情,恐将来说将出去,多有不便,表示拒绝。刘琦便强邀请诸葛亮进入密室之中,一边饮酒,一边仍缠住诸葛亮不放。可诸葛亮还是不愿答应刘琦的请求。这时,刘琦见再三恳求无效,便掉转话头,对诸葛亮说:我的住室楼上藏有一部古籍,请先生观赏一番如何?诸葛亮听说有古籍观赏,当然是高兴非常,急求一见。于是便跟随刘琦登上一间小楼,到了楼上,见四壁皆空,并无藏书设置,便问刘琦书在何处。这时刘琦便双膝跪下,承认自己是事出无奈才把诸葛亮骗上楼来,务请指点出路。诸葛亮埋怨刘琦不该施行欺骗,便要下楼离去,可不料楼梯已被抽走了。这时刘琦便又再三哀求说:先生最担心的是事情泄露,现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再没有别人知晓,您应该可以赐教了,说着又要拔剑自刎。诸葛亮见刘琦如此情景,便给他讲了一条计策,叫他借鉴历史上"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的经验,利用黄祖新亡,江夏一时无人守御的机会,向刘表请求屯兵江夏,如此便可离开继母,脱离危险了。刘琦按照诸葛亮的计谋行事,果然灵验。后人便把这件事叫做"上屋抽梯。"
【原文】
假之以便①,唆之以前②,断其应援,陷之死地③遇毒,位不当也④。
【注释】
①假:假给。便:便利。
②唆:唆使,这里引申为诱使。
③死地:中国古代兵法用语,指一种进则无路,退亦不能,非经死战难以生存之地。
④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噬嗑·象》。噬嗑卦为震下离上。震为雷,离为火、为电。雷电交加,有威猛险恶之象。又,噬嗑卦为以柔居刚,故不当位,更显形势严峻。噬嗑的本意为食干肉,"干肉虽小而坚,不易噬者也。强欲食之,则不听命而必相害"。把它运用于军事上就是,因贪图小利而盲目进军是有很大的危险的,如果硬要强行进军,必将陷于危险的死地。
【译文】
假给敌方以某种便利,诱使它(盲目)前进,然后再截断其应援之路,就能陷敌军于死地。这是从噬嗑卦象辞"遇毒,位不当也"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树上开花
【计名出处】
本计计名来自古时一些战例。所谓"树上开花"在军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压力的形势下,我军采取某些方法,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或将其引走,或将其击退,或将其歼灭。三国时期,张飞在当阳桥以三十余名骑兵,吓退曹操追击刘备的数万大军,就是用的这种计谋。张飞命令士卒将战马拴在离桥不远的树林中,砍下树枝,绑缚在马后,用鞭抽打,马蹄乱踢,尘烟滚滚,张飞独自一人,屹立桥头,手持长矛,怒目而视,曹操见状,误以为桥的对面埋有大量伏兵,便下令撤兵了。战国时期,田单大摆火牛阵,击溃燕军,以及南朝宋文帝时,檀道济用唱筹量沙的计谋,假装军粮充足,骗过了北魏大军,终于安全突围,都是用这类计谋,后人把这些计谋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就叫做"树上开花",意思是说:树上本来没有花,却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彩花粘在树上,让人一眼看去,难辨真假。
【原文】
借局布势①,力小势大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③。
【注释】
①借局布势:局,骗局。势,阵势。全句意为借助某种假的阵势设骗局。
②力小势大:力,力量。这里是指军队的兵力。势,这里是指声势。全句意为兵力小而声势却造得很大。
③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此语出自《易·渐》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吉。"渐卦为艮下巽上。艮为山、巽为风、为木。该卦象辞说:"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意思是说树木在山上渐渐地生长,象征着君子应该逐日修养自己良好的德行,并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一种善美的风俗。而此卦上九爻辞所说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这里的鸿指的是大雁。渐指的是渐进。陆与"遥"通,这里是指天际的云路。羽是指鸿雁美丽的羽毛。仪是指的效法。全句意为大雁在高空的云路上渐渐飞行,它那美丽丰满的羽毛,使它更显得雄姿焕发、这是值得人们效法的。把它用于军事上,就是用"树上开花"计使本来实力弱小的军队显得声势浩大,这正是从渐卦上九爻辞所获得的启发。
【译文】
利用铺陈假的阵势来设骗局,使本来力量小的部队变得声势浩大。这是从《易·渐》中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一语中所得的启发。
反客为主
【计名出处】
本计计名出处有三种说法,其一是,据《李卫公问对》载:"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其二是,杜牧注《孙子兵法》载:"我为主,敌为客,则绝其粮道,守其归路。若我为客,敌为主,则攻其君主"。其三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法正对黄忠讲的一段话:"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可激励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从上述资料以及前人对本计的按语来看,所谓"反客为主",从军事上说,主要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对同盟者(包括将要从敌军中争取的同盟者)来说,本来是同盟者为"主",我为"客",经过运用计谋,使我得以插足其中,并在同盟者中逐渐掌握了领导权、支配权。这便是"反客为主"了。二是对敌军而言,我方实力小,处于波动,是为"客",经过运用计谋进行斗争,我方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是"反客为主"了。
【原文】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渐进也②。
【注释】
①主机:主要的关键之处,即首脑机关。
②渐渐进也:语出《易·渐·彖》:"渐渐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按《易经增注·下经·渐》的解释:天下事动而躁则邪,静而顺则正。渐则进而得乎贵位,故行有功。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凡是行动盲目而急躁,就会走入歧途;凡是冷静而顺乎客观规律,就会登上正道。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达到显要的地位,便会行而有功。
【译文】
乘着对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致最后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美人计
【计名典故】
美人计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下》"遗人……女乐二人,以荣其意而乱其政。"说的是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兵攻打虢国,而虞国是必经之道,晋军欲向虞国借路伐虢,怕虞君不肯,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把晋国屈地出产的良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及女乐二人送给虞君。虞君生性贪婪,不顾宫之奇的反对,同意借道给晋国。晋国灭掉虢国,回师途中,轻而易举地灭掉虞国,捉住了虞君。"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但这一计是在美人计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六韬·文伐》中说,对于直接用武力不能征服的敌国,应"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说的就是美人计。
【原文】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将智者,伐其情:将智者,指足智多谋的将帅。伐其情:即从感情上加以进攻、靡化,抓住敌方思想意志的弱点加以攻击。《六韬·文伐》中就主张以乱臣、美女、犬马等手段攻其心,摧毁其意志上的屏障。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见《易·渐·彖》。御,抵御。寇,敌人。顺,顺利。保,保存。全句意为此计可用来瓦解敌人,顺利保存自己。
【译文】
对强大的敌军,要对付它的将领;对英明多智谋的将领,要设法动摇他们的斗志。将领斗志衰退,士气消沉,战斗力自然萎缩。就像渐卦彖辞所启示的,要利用敌人的弱点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存自己。
空城计
【计名出处】
空城计计名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派魏延领各路兵马东进,攻打司马懿,只留万人驻守阳平。司马懿率二十万人与诸葛亮对抗,与魏延军错开了道路,毫无阻挡地直逼诸葛亮驻地阳平。司马懿军距阳平只有六十里了,探马报告说,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很快就打到阳平,魏延率领的大部队相距已远,救援是来不及了。守城将士惊慌失措,诸葛亮却表现出从容,命军队偃旗息鼓,不准随便出帐营,又令人大开城门,叫几个老兵在街上打扫。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十分谨慎稳重,此时见城中毫无声响,疑有伏兵,便带领大军离开了阳平了。后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这次摆的是个空城计,非常后悔。
【原文】
虚者虚之①,疑中生疑②。刚柔之际③,奇而复奇④。
【注释】
①虚者虚之:第一个虚字,空虚,与实相对指军事力量不敌对方。第二个虚字,动词,显示虚弱的样子。全句意为劣势的军队面临强敌,却还故意显示空虚。
②疑中生疑:第一个疑字,可疑的形势。第二个疑字,怀疑。意为面对可疑的形势更产生了怀疑。
③刚柔之际:敌我双方悬殊的时刻。
④奇而复奇:奇妙之中更加奇妙。
【译文】
本来兵力空虚,又故意把空虚的样子暴露在敌人面前,令敌人不知道底细,怀疑我方有实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采用这种计谋,显得更加奇妙。
反间计
【计名出处】
《孙子兵法·用间篇》:"反间者,因其敌间用之。"意思是说,反间这种计谋,就是利用或收买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我国另一部兵法《长短经·五间》说到:"陈平以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之,此用反间者。"可见,反间计很早就被运用于军事、政治斗争了。
【原文】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疑,怀疑。全句意为疑阵中更布置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比·彖》:"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比,亲比,辅助,援助,勾结,利用。此句可以理解为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服务,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攻破敌人。
【译文】
在敌人怀疑、犹豫的情况下,再给敌布疑阵。勾结、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服务,可以收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的好效果。
苦肉计
【计名出处】
苦肉计出自《吴越春秋》卷二《阖闾内传·第四》:要离自愿断右臂,取得吴王僚的儿子庆忌的信任,得以接近庆忌,最后杀死庆忌,为吴王阖闾除去一大障碍。这是典型的以自残自害的方式,取"信"于敌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古时也还有王佐断臂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故事。
苦肉计的特点是,为了取"信"于敌人(其实是欺骗敌人),进行自我残害,以夺取战争全局性胜利的计谋。
【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①
【注释】
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出自《易·蒙·巽》:"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意思是说不懂事的孩子单纯幼稚,顺着他的特点逗着他玩耍,就会把他骗得顺从而听话。
【译文】
人一般都不会自我伤害,自我伤害必定会被认为是真实的;但如能以假作真,并使敌人深信不疑,就能施行离间计了。这是汲取了《周易》"蒙"卦的思想。从《周易·蒙卦·彖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一语中获得的启示。
连环计
【计名出处】
本计名见于《元曲选》中《锦云党暗定连环计》杂剧。《三国演义》第八回也有《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兵法圆机·迭》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百计迭出,算无遗,虽智将强敌,可立制也。"认为采用两个以上计谋,环环相扣,缜密无遗地作好决策,那么虽然智谋再高、力量再强的敌人都能制服。在三国时的赤壁大战中,刘备的谋士宠统诈降曹营,而后怂恿曹操把战船用铁索勾连起来,表面上是帮助魏军克服不习惯于水上作战的弱点,实际上是让这些船只在遭到火攻时无法逃脱。后来周瑜又用苦肉计派黄盖诈降,火烧赤壁,这一个个计谋套用,成为完整的谋略链条,显示了连环计的鲜明特色。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①,以杀其势②。"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③。
【注释】
①自累:指自相拖累,自相钳制。
②以杀其势:杀,减弱,削弱、刹住。势、势力、势头。杀其势,这里是指减弱、刹住敌军来势汹汹的势头。
③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语见《易·师·象》:"在师中吉,承天宠也。"师卦九二以一阳而统群阴,处于险中,然而刚而得中,得制胜之道,所以吉利,无咎,犹如秉承上天赐命一样得宠。
【译文】
敌军兵强势大,不能与他硬拼,应当设法使他们自相钳制,以削弱它的势头。正如《易经》师卦所说:将帅处于险象时,刚而得中,指挥巧妙得当,就能如同天神相助一样吉利。
走为上计
【计名出处】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语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檀公指南朝名将檀道济,相传有《檀公三十六计》,但未见刊本。
此外,我国古代其他兵法也有论述。《淮南子·兵略训》:"实则战,虚则走。"实是指力量强大,虚是指寡不敌众。也是强调在无把握取胜时,要使用一个"走"字。我国另一部兵书《兵法圆机·利》也有:"避而有所全,则避也"。避,指主动回避,撤退;全,是保全。意思是说撤退能保全力量,就应该撤退。《吴子·料敌》也说:"凡此不如敌人,避之勿疑;所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也。"
由此可见,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指在我不如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主动撤退。所谓上计,不是说,"走"在三十六计中是上计,而是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方有几种选择:一、求和:二、投降;三、死拼;四、撤退。四种选择中,前三种是完全没有出路的,是彻底的失败。只有第四种,撤退,可以保存实力,以图卷土重来,这是最好的抉择。因此说,"走"为上。
【原文】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师,指军队。全,保全。保存军事力量。避敌:避开敌人。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易·师·象》说:"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这里的师是指军队、用兵。左次,是指军队向后撤退。古时兵家尚右,右为前,指前进;左为后,指退却。全句意为部队后撤,以退为进,不失为常道。
【译文】
为了保全部队的实力,实行撤退也没有什么罪责,因为它并没有违背用兵的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