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华古代兵法精典
5132300000021

第21章 六韬(8)

太公说:"派我方前军天天去向敌军挑战,以便松懈敌人的斗志;命令我军中的老弱兵士,拖着树枝擂鼓呐喊,来回不停,扬起尘土,以便迷惑敌人。向敌人挑战的部队,有时出现在敌人左边,有时出现在敌人右边,距离敌军不过百步,这样,敌军将领必定疲于应付,敌军的士兵必定惊慌。这样,敌人便不敢来应战。我军不断地来回袭击敌军,有时偷袭敌人内部,有时偷袭敌人外部,全军迅速投入战斗,敌人必败。"

动静第三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相当。两阵相望,众寡强弱相等,不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阵不固,后军欲走,前阵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①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吾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诚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

远我旌旗,疏我行阵。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而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先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贵贱:贵指将官,贱指士兵。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如果敌我势力相当,两军相峙,多少、强弱相差不大,谁也不敢先动。我要想敌人将领害怕,战士悲观,丧失斗志,列阵不稳,后阵的想逃跑,前阵的左右观望,而我击鼓呐喊,乘势进攻,迫使敌军散逃,该怎样做呢?"

太公说:"要想做到这样,先要派出一支分队迂回到敌后十里,在道路两边埋伏,再让战车、骑兵走出百里,绕到敌后方,让部队多举旗帜,增加金鼓。战斗开始,就击鼓呐喊,各路部队同时发起攻击,必定能使敌将产生恐惧,战士必定害怕,使敌军大小部队不能互为援助,官兵不能互相照应,这样敌军必败。"

武王说:"如果敌人的地形不利于我军在两侧伏击,战车、骑兵不能绕到敌后方,而敌人又发觉了我军的意图,预先做了防备,而我军士卒悲观,将帅害怕,战不能胜,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微妙。遇上这种情况,在开战前五天,便派出侦察部队去远方,探视敌军的动静,观察敌军前来的征兆,设伏兵等待敌人。挑选对敌最不利的"死地"同敌军交战,我军在远处多举旗帜,疏散列阵,派出一支队伍向敌冲击,刚一交战便败退,故意鸣锣收兵,后退三里回头又战,这时的伏兵乘机出动,或者攻击敌人两侧,或者袭击敌人前后,全军奋勇决战,敌人必败。"

武王说:"好极了!"

金鼓第三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暑,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堠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①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②,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注释】

①谁何:稽察诘问之意。

②屯:屯戍在外的军队组织的名称。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敌国作战,敌我兵力相等,正遇上严寒或是炎热季节,或是日夜大雨,十多天不停,使战斗工事全都毁坏,险隘关口不能防守,侦察兵、警戒哨兵麻痹松懈,这时敌军乘夜间来偷袭,我三军没有防备,上下惑乱,应怎样对付呢?"

太公说:"凡是军队,有戒备才能固守,松懈就要失败。而我军的营盘内,口令传呼之声不绝,哨兵手拿指示旗,与营内外联络,传递号令,金鼓之声不绝,对外表示做好了战斗准备。以三千人为一营地,苦心告诫,严加约束,各自谨慎守备。如果敌人来犯,看到我军戒备森严,虽到了我军阵前,也必定会退走,在敌人力尽气衰撤退时,我军迅速出动精锐部队,随敌后追击。"

武王说:"敌人知道我军追击他,预先埋下伏兵,然后佯装败退,在我军进入伏击圈后,敌人再回头,配合伏兵前后夹击,逼近我军营地,使我军大为惊恐,陷入混乱,擅自逃脱阵势中的守地,这时该怎么对付呢?"

太公说:"把部队分成三部分,分头追击敌人,但是不能越过敌人的埋伏区,命令三支部队同时到达敌人埋伏区时,有的攻击敌人前后,有的攻击敌人左右,但号令要严明,向前猛击,这样敌军必败。"

绝道第三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境,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

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①,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林广泽平易之地,吾候望误失,仓卒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常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②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知,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关梁:关,关隘;梁,桥梁;指水陆要害之处。

②踵军:指后续部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敌国作战,与敌人相对峙。如果敌人断绝了我军的粮道,又迂回到我军后方,我军想与敌人作战怕难以取胜,要坚守又怕不能持久,这时应怎么做呢?"

太公说:"凡是深入敌人内地,必须审察地形,务求占领有利地形,依靠山林、险阻、水源、树木以求阵地坚固,严守关隘、桥梁,又要了解城池、丘陵等有利地形。这样我军的防守就能坚固,敌人既不能断绝我军粮道,也不能迂回到我军后方。"

武王说:"我军经过大森林、广阔的沼泽、平原地带时,我方盟军误期未到,却突然遇敌,要战又不能取胜,要守又怕守不住,这时,如果敌人从两面包抄我军,绕到我军后方,我方军队大为惊恐,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是率军作战,应先向远方派出侦察兵,深入敌境二百里,观察敌人所处的位置。如若地形对我军不利,必须用武冲战车在前面开路,又派两支"踵军"在后面防卫,远的离百里,近的有五十里,一旦有紧急情况,前后可以遥相呼应。我军常常保持联络,自我完善防御,一定不会受到创伤与失败。"

武王说:"太好了!"

略地第四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阻,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猝至而薄我。中外相合,拒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内外。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邀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

"无燔人积聚,无毁人宫室,冢树社丛①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辜在一人"②。如此则天下和服。"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冢树社丛:冢,坟墓;社,土地庙。树、丛同义对举。古代有在坟墓旁种树的习俗,又立社也种树以为标志。

②一人:古代帝王的自称或被称,这里是被称。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战胜以后深入敌国境内攻占地盘,遇上大城池不能一时攻下,敌人另一军队固守险阻,与我军对抗,我军想攻大城,又担忧这股部队突袭我军,这样里应外合,我军内外受到敌人攻击,军心必然大乱,上下惊恐不安。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是围攻城池,必须将战车、骑兵驻扎在离城较远的地带,把守要道,以事警戒,堵绝敌人内外的交通联络。敌人城内缺乏粮食无法从外运进。这样城内军民内心害怕,必然会投降。"

武王说:城内敌人缺粮,城外粮食则无法输入,敌人可以暗中约定,相互密谋突围计划,乘夜间出城死战,敌方的战车、骑兵与精锐部队,有的攻击我中军,有的攻击我外营,而我方战士惊恐不定,三军败乱,这时该怎么对待呢?"

太公说:"遇上这种情况,必须把我军分成三部分,谨慎观察地形再安营。查明敌人城外部队状况与据守的地形,以及与大城堡的地理位置,然后为被围困的敌人放开一条通路,用以诱惑敌人逃跑,但我军必须严加防守,不能让敌人逃走。由于突围后的敌人恐惧,不是想奔往深山密林,就是想窜入附近的城中。这时我军要赶走敌人城外的"别军",用战车、骑兵在距敌城较远的地带,阻击敌人突围的先头部队,不让他们逃脱。这样,城内的敌人则误会先头部队打通了退路,这样的敌人精兵,必定从城内逃出,城内只会剩下残兵。然后,我军以战车、骑兵长驱直入,敌人必定不敢再攻,我军要慎重不可与之交战,只须断敌粮道,围困敌军以待日久。破城之后。不能烧毁积蓄财物,不能毁坏百姓房屋,不能砍伐坟地的树木与社庙的丛林,不能杀俘虏,对敌国人民施以仁义、恩惠。对敌国士民宣布:"有罪的只是无道君主一人",这样,天下就会心悦诚服了。"

火战第四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①,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

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苟至,即引军而却,按黑地②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远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人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前后,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注释】

①蓊秽:杂草茂盛的样子。

②黑地:指燃烧过的土地。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敌国境内。有茂密的草丛环绕在我军前后,全军行走了几百里,人马疲劳,正在宿营休息。敌人却趁着天气干燥大风狂吹的时候,在我军上风纵火,并布置战车、骑兵、精兵埋伏在我军后面,使我三军惊恐不安,散乱而逃,这时该怎么应对呢?"

太公说:"遇上这种情况,就要利用云梯、飞楼,登高瞭望前后地形,发现敌人放火,便顺着风向在我军营前地放火,扩大燃烧面积。还要在我军后方放火,烧出一块"黑地",如果敌人前来进攻,就引军退入黑地防守。前来进攻的敌人,还在我军后方,他们看到起火,必定要撤退。我军在黑地防守,用持着强弩的勇士掩护两侧,我军又如法炮制,在我军营前后放火。这样,敌人便无法危害我军。"

武王说:"敌军即到我军两侧放火,又在我军前后放火,烟雾弥盖我军,敌人用大批人马乘机向我军防守的黑地逼进,该如何做呢?"

太公说:"遇上这种情况,我军可以布成"四武冲阵",以强弩掩护我军的左右,这种办法虽不能一定取胜,却也不至于失败。"

垒虚第四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则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来去。"

武王曰:"何以知之?"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①,必知敌诈而为偶人②也。敌人猝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败矣。"

【注释】

①氛气:这里指人烟、尘俗之气。

②偶人:假人,如土偶、木偶、稻草扎的人形,都叫偶人。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如何才能知道敌军营盘的虚实和敌人来去的踪迹呢?"

太公说:"作为将帅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居高临下,就能观望到敌人的动静;瞭望敌人营垒,就能了解敌人内部的虚实;观察敌人的士兵,就能知道敌人踪迹的变化。"

武王说:"怎样才能了解这些情况呢?"

太公说:"如果听不到敌人的鼓声,也听不到铃声,观望敌营上空许多飞鸟不惊,空中也没有烟尘飞扬,就可以知道敌人用假人装作守营。如果敌人仓促退却不远,而又返回,可见敌人调动军队太忙乱。太忙乱,则前后无秩序;无秩序,队伍就混乱。这种情况,就可以迅速出兵攻击,即使以少击多,也能取胜。"

豹韬

林战第四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大林,与敌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军,分为冲阵①。便兵所处,弓弩为表,戟楯为里。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高置旌旗,谨敕②三军,无使敌人知吾之情,是谓林战。林战之法,率吾矛戟,相与为伍。林间木疏,以骑为辅,战车居前,见便则战,不见便则止。林多险阻,必置冲阵,以备前后。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走。更战更息,各按其部,是为林战之纪。"

【注释】

①冲阵:即四武冲阵。

②敕:整饬。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军深入敌境,遇到森林,与敌人各占森林一半相对抗,我想防守就能守住,想进攻就能取胜,应该怎么做?"。

太公说:"把我军布成"四武冲阵",根据地形作战,外设弓弩,内设戟盾,割除茅草,尽量拓宽道路,以利于作战;高悬旗帜,严格整饬三军,不让敌人探知我军虚实,这就是森林地区作战的原则。森林地区作战的方法:把部队中使用矛、戟的战士组成一个分队;在森中疏稀地带,以骑兵辅助作战,把战车放在前,有利则战,不利则停;森林中有很多险阻,必须列"四武冲阵",以预防敌人袭击前后。战斗中,要全军勇猛冲击,敌人虽多,也能被我军打败,作战中要轮流战斗、轮流休息,按各分队行动,这就是森林作战的原则。

突战第四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①,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②,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③。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精强弩。百步一突门④,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充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武王曰:"善哉。"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