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谶》说:"将帅的谋略要保密,士兵的思想要统一,对敌人的攻击要迅速。"将帅的计谋秘密,奸细就断了刺探之心;士兵的思想保持了统一,军心就团结了;攻击敌人迅速,敌人就来不及设防了。军队有了这三条,计划就不会有失误了。将帅的计谋泄露,军队就没有了有利的形势;外敌已了解到我内部情况,祸患就不能制止;财货进入军营,各种坏事就会出现。将帅有这三种败德,军队必然失败。将帅不深思熟虑,谋士就会离开;将帅不勇敢,官兵就会惶恐;将帅轻举妄动,军队就不稳定;将帅迁怒于人,全军都会畏惧。《军谶》说:"深思熟虑,勇敢果断,是将帅注重的素养:该行动就行动,该震怒就震怒,是将帅运用的手段。"这四点,是对将帅明确的告诫。
《军谶》说:"军队没有资财,贤能之士就不来;军队没有奖赏,勇敢之士就不往。"《军谶》说:"香饵之下,必有挂在钩上的鱼;重赏之下,必有不怕死的人。"所以,礼是贤士归附的原因;赏,是勇士效死的原因。用使他归附的东西招引他,用使他效死的东西明示他,那么,需求的人就会到来。所以,以礼相待而后又后悔了的,贤士就不愿留下;奖赏了而后又后悔的,能士就不愿受使唤。如果礼待、奖赏始终如一,那么贤能之士就能争着效死。
《军谶》说:"起兵作战的国家,一定先要多施恩惠;攻取他国的国家,一定先让民众休养生息。以寡胜众,是由于恩惠;以弱胜强,是由于民多。所以良将养士,和对待自己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能使三军团结成一条心,就可取得全面胜利。
《军谶》说:"用兵的关键,一定先要侦察敌情:看他的仓库,估计他的粮食,判断他的强弱,查明他的天时地利,等他出现可乘之隙。敌国没有战争上的急难而运粮食,是国内空虚;民众有饥饿之色,是国家贫穷。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民众就要挨饿;现打柴割草烧饭,军队就不会吃饱。运粮一千里,缺少一年的粮食;运粮二千里,缺少二年的粮食;运粮三千里,缺少三年的粮食;这就叫国家空虚。国家空虚,民众就贫困;民众贫困,上下就不亲近。敌人在外部进攻,民众在内部盗窃,这一定崩溃。"
《军谶》说:"君主行为暴虐,臣下就严峻苛刻,赋税繁重,刑罚不止,民众相互残杀,这就叫做亡国之象。"
《军谶》说:"实际贪污,外表装作廉洁,是为骗取名誉;用国家的爵禄谋取施恩惠之名,会使上下惑乱;把自己装扮成正派面孔,以获取高官,这就是窃国的开端。
《军谶》说:"官吏们结党营私,各自引进亲信;招引举荐奸邪之辈,排斥打击仁人贤士;背着朝廷树立私恩,同事之间互相毁谤:这叫祸乱之源。
《军谶》说:"豪门大族聚结坏人,虽无爵位却很显赫,威势令人无不惊恐;互相勾结如葛藟相连,树立个人恩德,夺取当政权位;欺压民众,国内舆论哗然,臣下却蒙蔽君主,不说真相:这叫祸乱之根。"
《军谶》说:"世世代代为非作歹,侵夺天子权威;一进一退只求对己有利,宛转曲折地玩弄文墨,以危害君主:这叫国之奸贼。"
《军谶》说:"官多民少,尊卑不分,强大的掠夺弱小的;如不及时制止,必将连累到有德之人,国家也要遭殃。"
《军谶》说:"喜爱好人而不选用,厌恶坏人而不呵退,贤能之士隐居,不才之人当权,国家就要受到危害。"
《军谶》说:"皇室旁支强大,结党营私居于显位,卑贱的侵凌高贵的,时间越久势力越大,天子却不忍废除他,国家就会遭受败坏。"
《军谶》说:"奸臣居于上位,全军都要责备。他们用别人的威风给自己造声势,动辄违反众意。不论进退,苟且行事只为讨取上级喜欢。只信任自己,一有举动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诽谤德高的人,诬蔑他们平庸无能。没有善恶之分,一切都要与自己意见相同。扣压公文,使上令不能下达。政治上标新立异,变更古制,改换常规。君主任用这种奸佞之人,必定遭受祸殃。"
《军谶》说:"奸雄相互吹捧,蒙蔽了君主的眼睛。诋毁与吹捧一同兴起,堵塞了君主的耳朵。各自偏袒自己的亲信,使君主失去忠臣。"
所以君主明察奸邪的言论,才能看出祸乱的萌芽。君主聘请有学问的贤人,奸雄才会逃避。君主任用有德望的老人,万事才能治理。君主请出隐居在深山里的人,才能得到真才实学的能士。君主谋事能听取地位低的人意见,才能有可以记述的功业。君主不失掉人心,德政才能广泛传播。
中略
【原文】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①,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王者②,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众能美而无害。霸者③,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军势》④曰:"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军势》曰:"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军势》曰:"无使辩士⑤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军势》曰:"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军势》曰:"使义士不以财。"故义士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暗主谋。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⑥。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而作。《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中略》差德行,审权变。《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上略》,则能任贤擒敌;深晓《中略》,则能御将统众;深晓《下略》,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
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悦其心。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猝离,威权一与而不可猝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⑦。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⑧也。故世主秘焉。
【注释】
①帝者:指传说中的五帝,说法不一。
②王:指三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创始人夏禹、商汤、周文王(一说将周文王、周武王并为一王)。
③霸:指春秋五霸,说法不一。
④《军势》:古代兵书,已失传。
⑤辩士:能言善辩的人。
⑥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方伯,商、周时一方诸侯之长。
⑦驳:杂。
⑧势:威力。
【译文】
三皇没有过多的宣传而教化流行四海,所以天下人都不知道归功于谁。
五帝体察天效法地,有言论、有命令,从而天下太平。君臣有功互相推让,四海之内教化传播,百姓不知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所以使用臣下不必依靠礼请和奖赏有功,君臣关系就能和谐而没有隔阂。
三王用道制约人,使人心悦诚服;设立规矩防备世道不古,让天下诸侯前来朝见,朝廷的官职不废。虽有甲胄兵器准备,却没有战争的祸患。君主对臣下没有怀疑,臣下对君主也没有怀疑。国家稳定君主平安,臣下以大义身退,君臣之间也能和谐而没有隔阂。五霸用权术制约贤士,用信任结交贤士,用奖赏使用贤士。信任减弱贤士就会疏远,奖赏减少贤士就会不服从命令。
《军势》说:"出兵作战,军中事务应由将帅自行决断;如果一进一退都由朝廷控制,那么战功难成。"
《军势》说:"使用有智谋的人,使用勇敢的人,使用贪婪的人,使用愚笨的人,有智谋的人乐于建功立业,勇敢的人喜好实现他的志向,贪婪的人热衷于求取利禄,愚笨的人不知顾惜性命,根据他们最根本的特点来使用他们,这是军中微妙的用人之术。"
《军势》说:"不要让能言善辩的人谈说敌人的好处,因为他会惑乱军心。不要让仁慈的人主管钱财,因为他会多给予钱财以附和下面。"
《军势》说:"军中不得有占卜之人,不准为官兵卜问军事上的吉凶。"
《军势》说:"使用有节操的人不用钱财。所以有节操的人不为不仁的人效死,聪明的人不为昏庸的君主谋划。"
君主不可以没有德行,没有德行臣下就会背叛;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就会丧失权力。臣下不可以没有德行,没有德行就没有什么可以事奉君主的;不可以没有威严,没有威严国家就会衰弱,威严太盛则会栽跟头。
所以圣明君主统治天下,观察盛衰,考虑得失,而定下制度。所以诸侯有两个军,方伯有三个军,天子六个军。天下混乱,就会产生叛逆;天子的恩泽尽失,诸侯就会结盟立誓互相攻伐。德政相同势均力敌,谁也消灭不了谁,就收揽英雄的心,与人民同好恶,然后再加上权术机变。所以不用计策就无法决嫌定疑,不出奇招就不能破奸灭寇,不施阴谋就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