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智慧精典
5131900000041

第41章 兵智精选(5)

西陵督步阐以城降晋。抗闻,日夜督兵赴西陵,别筑严围,使内可围阐,外可御寇,而不攻城。诸将咸谏曰:“及兵之锐,宜急攻阐。比晋救至,阐必拔矣。何事于固,而以敝士民之力?”抗曰:“此城甚固,而粮又足,其缮修备御具皆抗所亲规。攻之急未能克,而救且至;救至而无备,表里受敌,何以御之?”诸将犹不谓然。抗欲服众,乃听令一攻,果不利,于是围备始力。未几,晋杨肇帅兵来救。时我军都督俞赞忽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也,知吾虚实。吾尝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来攻,必先此处。”是夜易夷兵,而悉以旧将统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击之,矢石雨下。肇夜遁,抗不追,而但令鸣鼓发喊,若将攻者。肇大溃,引去。遂复西陵,诛阐。

陆逊、陆抗,是父是子!

【译文】三国时代汉主刘备率军伐吴,自巫峡到夷陵营地长达七百多里,另又派遣吴班率几千人在平地扎营,四出挑衅。

吴国将帅看到这种情形,都主张下令攻击,陆逊说:“这其中必定有诈,暂时按兵不动,先观察一阵再说。”

刘备知道诱敌不成,就命埋伏在谷地的八千伏兵出谷攻击,陆逊说:“这就是不让各位贸然攻击吴班的原因。现在我已经知道敌人的战术了,一定能破敌。”

于是下令全军于入夜之后,每人各持一把茅草,每间隔一个敌营,发动攻击,同时举火,造成声势,让敌军各营寨间陷入惊惶,不能相互救援,于是一举攻破四十多寨。

吴国陆抗(字幼节,陆逊的儿子)听说西陵督步阐叛吴降晋,急忙命令部队日夜开赴西陵,并另行建筑坚固的城墙,把步阐围困在内,又可抵御晋军的攻击,却不下令攻打步阐。

将领们劝谏说:“应该趁着兵精气锐攻打步阐,若是晋国援军一到,步阐必然获救,何必辛苦地建筑城墙,来耗损本身的气力呢?”

陆抗说:“这座城非常坚固,城内粮食又充足,凡是守卫防御的一切措施和武器,都是我亲自规划的,现在仓促进攻,一定难以克敌,等晋军一到,我们又无法防备,内外受敌,怎么约束全军呢?”

将领们听了陆抗的话,却仍不以为然。陆抗也想让众人心服,就任由军士出击步阐,果然失利,于是全军才尽力筑城防守。

不多久,晋国杨肇率兵援助步阐,正巧吴军都督俞赞也投效杨肇。

陆抗说:“俞赞是军中的老军官,知道我军的虚实。我常担忧我们结集的夷人部队训练不精良,如果敌人来攻,一定先打此地。”

当夜,陆抗就把部队中的夷人部队全部调离,代以精良的部队防守。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以前夷人防守的地方,陆抗立刻下令反击,箭石如同雨下,杨肇趁夜逃走,陆抗只敲击战鼓,作出追击的姿态,并没有真的追赶,杨肇军队大败溃逃,陆抗于是光复西陵,杀了步阐。

〔梦龙评〕当初魏文帝曹丕听说汉军设立营寨达七百多里,就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兵法,一定会被击退,哪里有将帅会设立七百里的营地来抵御敌军的呢?包原平地,无险可守,设立营地一定会敌所破,这是兵家大忌呀!”

这话说完后的七天,果然接到吴军打败汉军的捷报。以刘备身经百战于军事,竟不如曹丕的有远识,这是什么原因?难道真是所谓年纪大了,昏愦糊涂吗?

刘备伐吴、苻坚攻晋,都是倾尽全国的兵力,然而,刘备用计狡诈,所以应该以静观情势的变化待之;苻坚心浮气骄,所以要急攻以挫其傲气。狡计无法施展,自然自陷困境,骄气顿挫自然士气低落,所以即使兵力众多,又有什么用呢?〔按:淝水之役,苻融出兵攻击陕石,苻坚留大军

于项城,自己率领轻骑八千随之。朱序乃私下向谢石说:“若秦兵尽至,诚难与为敌,今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谢石接受朱序的建议。〕

吴国陆抗(字幼节,陆逊的儿子)听说西陵督步阐叛吴降晋,急忙命令部队日夜开赴西陵,并另行建筑坚固的城墙,把步阐围困在内,又可抵御晋军的攻击,却下令攻打步阐。

将领们劝谏说:“应该趁着兵精气锐攻打步阐,若是晋国援军一到,步阐必然获救,何必辛苦地建筑城墙,来耗损本身的气力呢?”

陆抗说:“这座城非常坚固,城内粮食又充足,凡是守卫防御的一切措施和武器,都是我亲自规划的,现在仓促进攻,一定难以克敌,等晋军一到,我们又无法防备,内外受敌,怎么约束全军呢?”

将领们听了陆抗的话,却仍不以为然。陆抗也想让众人心服,就任由军士出击步阐,果然失利,于是全军才尽力筑城防守。

不多久,晋国杨肇率兵援助步阐,正巧吴军都督俞赞也投效杨肇。

陆抗说:“俞赞是军中的老军官,知道我军的虚实。我常担忧我们结集的夷人部队训练不精良,如果敌人来攻,一定先打此地。”

当夜,陆抗就把部队中的夷人部队全部调离,代以精良的部队防守。

第二天,杨肇果然攻打以前夷人部队防守的地方,陆抗立刻下令反击,箭石如同雨下,杨肇趁夜逃走,陆抗只敲击战鼓,作出追击的姿态,并没有真的追赶,杨肇军队大败溃逃,陆抗于是光复西陵,杀了步阐。

陆逊、陆抗,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儿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邓艾

【原文】邓艾与郭淮合兵以拒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边批:棋逢对手。此维使化持吾,今吾不得动;维必自东袭取洮城矣!”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

【译文】三国时,魏将邓艾(字士载,曾辅佐司马懿抗拒蜀国)与郭淮(字伯济,卒谥贞)合力防御姜维(三国蜀汉人,字伯约)。当姜维撤兵之后,郭淮准备进兵攻打西羌。

邓艾说:“敌人虽然撤退,但是并没有走远,或许还会回头来攻,所以应该分军守卫,以防意外。”

于是邓艾留下驻守白水之北三天。

不出所料,姜维派廖化在白水南边扎营,对邓艾叫阵。

邓艾对诸将说:“姜维果然卷土重来,我军兵力薄弱,他们理当渡河来攻,而必定不会造桥直接渡河,以廖化的部队牵制,使我不得动弹〔棋逢敌手〕,而由姜维引军向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白水北边,距邓艾防地六十里。

于是,邓艾赶紧趁夜行军,悄悄开往洮城。姜维果然渡河而来,但是邓艾已经先占领洮城,所以得以保全洮城。诡道卷

郑公子突

【原文】北戎侵郑,郑伯御之,患戎师,曰:“彼徒我车,惧其侵轶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君为三覆以待之。戎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必务进;进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乃可以逞。”从之。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师,前后击之,尽殪,戎师大奔。

茅元仪曰:“千古御戎,不出数语,今则反是,戎安得不逞?”

【译文】春秋时北戎发兵侵略郑国,郑庄公亲自率兵抵御,不过他对北戎的武力极为忧心,对大臣说:“北戎以步兵为主,我军使用战车,笨重而不灵活,寡人担心他们会偷袭我军。”

公子突说:“我们可先派一批勇敢但不盲目好战的士兵为先锋引诱戎军,当戎军入侵后就迅速撤退。这时大王可埋伏三批伏兵,以逸待劳,等候戎军深入。由于戎人性情浮躁,军纪又不严整,对财物的贪婪心极强,在利益关头六亲不认,战胜时为求战功互不相让,战败时为求活命又互不相救。假使戎军见到我先锋军败北,一定会拚命往前猛攻;假如发觉我有伏兵,也一定会仓皇奔逃,而后面的戎军又不肯救援,等于没有援军,我军就可一战而大获全胜。”

郑庄公采纳公子突的战术,戎人的前锋遇到伏兵果然狼狈而逃,郑大夫祝聃率兵随后追击,把戎军从中间截成两段,再前后夹袭,终于把戎人全部消灭,残余的戎军也都抱头鼠窜。

〔茅元仪评〕千古以来,抵御戎人的战术都不过是简单的几句话,而现在人对夏、辽等夷狄作战,战术洋洋洒洒一大篇,戎人怎会不得逞呢?

夫概王

【原文】吴败楚师于柏举,追及清发,将击之。阖闾之弟夫概王曰:“困兽犹斗,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蔑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从之,大败楚人,五战及郢。

【译文】吴王阖闾在柏举大败楚军,追到清发时,本想一举歼灭残余的楚军,吴王的弟弟夫概王却阻止说:

“被猎人围杀的野兽,为了想活命,尚且要拚死突围,何况是人呢?若是楚军知道自己没有活命的希望,反而会激起他们奋勇迎战的士气,说不定我军还会遭到败绩;不如让他们渡河,先渡河到对岸的,知道活了下来,未渡河的一定十分羡慕,再也没有奋身一搏的勇气。如此,等到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时,我军再攻击,就一定能大获全胜。”

吴王依计而行,果然大败楚军。

斗伯比季梁

【原文】楚武王侵随,使求成焉,而军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曰:“我之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图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宠,请羸师以张之。”少师归,请追楚师。季梁谏曰:“楚之羸,其诱我也!”乃止。

当时微季梁,几堕楚计。楚子反有言:“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故凡示弱者皆诱也。○汉兵乘胜追匈奴。高帝闻冒顿居上谷,使人觇之。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见老弱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矜夸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上不听,果围于白登。○天后中,契丹李尽忠、孙万荣之破营府也,以地牢囚汉俘数百人。闻麻仁节等诸军将至,乃令守者绐之曰:“家口饥寒,不能存活,待国家兵到即降耳。”一日引出诸囚,与之粥,慰曰:“吾等乏食养汝,又不忍杀汝,纵放归,若何?”众皆拜伏乞命,乃纵去。至幽州,具言其故,兵士闻之,争欲先入。至黄銮峪,贼又令老者投官军,送遗老牛瘦马于道侧。仁节等弃步卒,将马先入。贼设伏,横截将军,生擒仁节等,全军皆没。二事皆类比。

【译文】春秋时代,楚武王想发兵攻打随国,一面派使者去随国求和,自己却率军驻扎在边境等候消息,随国派少师(官名,三孤之一,周朝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全权处理议和的事务。

这时楚大夫斗伯比对楚武王说:

“楚国不能在汉水以东得势,完全是由于我国对外政策不当的关系。我国扩张军备,以武力去威逼各国,各国在恐惧之余,就会联合起来对抗我国,所以不容易离间他们。汉东诸国,以随国最为强大,如果随国能扩张自己的实力,一定就会背弃其他与随结盟的小国;随国若是背离其他的小国,这对楚国相当有利。随国少师骄宠狂妄,所以我们不如故意部署疲弱的兵卒给他看,让少师有轻敌之心。”

随少师回到随国后,果然请求随侯出兵追击楚军,但随国大臣季梁阻止说:“楚国示弱是出于诱敌的阴谋。”

于是停止出兵,楚军无功而返。

〔梦龙评〕当时随国若是没有贤臣季梁识破楚人的奸计,随人可真是要上大当了!楚子反说:“兵临敌人城下,无不是以展示壮盛的军容来威震敌人;因此,若是部队军纪不整,故意示弱,这都是诱敌之计。”

汉高帝听说匈奴单于冒顿盘据代谷,派人侦察匈奴情势;冒顿把匈奴善战的能士、肥壮的牛马都藏起来,只有老弱残兵及瘦弱的牲畜,汉朝前后派出十个密探,都报告说可以进攻匈奴,高祖再派刘敬(齐人,本姓娄,高祖赐姓刘,号奉春君,又封关内侯)前往匈奴,刘敬回来后向高祖报告:“两国交战时,照常理应该会各自夸耀自己的武力,表现出自己军队的优点;现在臣到匈奴去,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年老体弱的战士,故意暴露本身的缺点,这分明想引诱敌人进攻,好用事先埋伏的奇兵突击,愚臣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贸然进兵匈奴。”高祖不听,结果,果然被冒顿围困在白登。

武则天时,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起兵造反,攻陷荣州,俘获好几百名汉兵,把他们关在地牢,听说麻仁节的部队快来了,要看守地牢的官吏骗囚犯说:“我们的家人正因遭逢饥荒而难以保命,等朝廷大军一到,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又故章释放囚犯,给他们喝米粥,对他们说:“我们正面临缺粮,无法提供食物,又不忍心杀你们,只好放你们回去。”被释放的唐兵回到幽州,将所听到的话一五一十报告将领,士兵听说契丹缺粮,都想进攻好建战功。到了黄銮峪,契丹又派老弱的士卒来投降,并且故意留下几头老牛瘦马在路边。麻仁节等人就留下步兵,只率领少数的骑兵进攻,契丹由两侧埋伏攻击,生擒麻仁节等人,全军覆没。

这两件事,都是敌人故示残弱来引诱对方进攻。

艹为贾师叔

【原文】楚大饥,庸人率群蛮叛楚。麇人帅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阪高。边批:无策。艹为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及出师侵庸,及庸方城。庸人逐之,囚子扬窗。三宿而逸,曰:“庸师众,群蛮聚焉,不如复大师,且起王卒,合而后进。”边批:庸策。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庸人曰:“楚不足与战矣!”遂不设备。楚子乘馹,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以伐庸。群蛮从楚子盟,遂灭庸。

楚以不徙而存,宋以南渡而削。我朝土木之变,徐武功倡言南迁,赖肃愍诸公不惑其言。不然,事未可知矣!

【译文】春秋时,楚国发生大饥荒,庸人乘机率领群蛮背叛楚国。此外,麇人(周朝国名,春秋时被楚所灭)更率领百濮(在今湖北省首县以南,一直到湖南省常德等地,均为百濮人散居的地方)齐集在选地(楚地名,在今湖北省枝江县南),准备组织联军攻打楚国,以致申、息两城(在今河南南阳、信阳一带,为楚国北方屏障)不敢开北门,而楚国人也有迁都到阪高的念头〔无策〕。

艹为贾(字伯赢)说:“不能迁都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能去,敌人也能去,不如发兵攻打庸国〔要紧的一著〕。庸国和百濮,都认为我国发生饥荒,一定无法出兵抗敌,所以才派兵攻打我国,如要我国能出兵攻庸国,他们一定会心生恐惧而退兵。而百濮本就散居各地,更会分别逃回自己的城邑,没有人会再攻打我们。”

于是楚国出兵攻庸。

当楚人攻打庸国方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四十里有方城山,山南有城长十多里,名叫方城)时,将领不幸被庸人俘虏,但只关了三天三夜就逃回来了,说:“庸军兵力强大,所有蛮族都聚集在一起,不如再多派军队〔庸策〕,甚至派遣精锐的王师,会集后再进攻。”

楚大夫师叔说:“不能这么做,不妨暂时再和敌人周旋几天,故意示之以弱,好让敌人有骄傲的心理,他们心存骄傲,我军战志激昂,这时就能一战而攻陷敌城,这就是先王蚡冒(楚武王的父亲)占领陉、隰两地所用的战略。”

于是楚军继续和庸军缠斗,一连打了七场败仗。因此庸人说:“楚军实在不堪一击。”

从此轻视楚军而不设防。

楚庄王随即坐着驿车前往临品(地名,约在今湖北省均县境内)会师,分兵两路攻打庸国,并且和各蛮族订立军事同盟,终于灭了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