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马云正传:活着 就是为了颠覆世界
5125500000009

第9章 青涩岁月:从懵懂少年到大学教师(4)

到了机场,马云照大个子交代他的,对着售票处的人就嚷:“我是中国的Jack Ma,请把票给我。”

此言一出,里面的人无比惊诧地上下打量着这个“天外来客”,那目瞪口呆之状,唯有儿童们在看科幻片时才会出现——鬼才认识这个“中国的Jack Ma”!

屋漏偏逢连夜雨。对于远在太平洋彼岸、只身一人闯荡洛杉矶的马云来说,他算是懂得什么叫做祸不单行了——好不容易才死里逃生,刚刚“刑满释放”,又遭如此不测。

垂头丧气的马云,孤零零地一个人被抛弃在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愣愣地看着周围的人群,面无表情,不知何去何从。他一个人就这么围着候机大厅晃悠,如同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转着转着,马云就转到了候机厅内的老虎机旁边,这倒让他眼前一亮。他一摸身上的家当,除了那身西装,一共还有25美分。

还能有什么指望呢?赌一把吧!

反正也就这25美分了,权当是听天由命吧。

不过,他的运气似乎很不好,一次、两次、三次……按了20多次,居然还跟上次一样,一次都没命中。

到了按完第二十四次的时候,他是彻底灰心了,正要离去,却又觉得弃之可惜,何不玩完那最后一次呢?

他自言自语地说道:“最后一次!”于是,他就按了那最后一次……奇迹发生了——他获得一个蔚为壮观的大满贯(Jack Pot):25美分竟瞬间变成了600美元!

他可真是好命。这600美元,此刻俨然成了他的“救命钱”!

抱着这600美元,马云赶紧往售票处跑去……

显然,他是想买一张回国的机票。然而,他在那长长的队伍中就要盼到头时,突然犹豫了:政府委托的重任没能圆满完成,却被人骗得晕头转向、一塌糊涂,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国吗?

马云越想越觉得窝火,越想越不是滋味,“太没成就感了”,遂走出了买票的队伍……

坐在候机大厅的坐椅上,马云又开始琢磨何去何从的问题了。平静之后的他,突然想起一件小事:在国内时,一个名叫比尔的外教同事曾跟他提起过自己的女婿,说他女婿在西雅图和一帮人搞一个叫做“Internet”的东西。

至于“Internet”究竟是个什么东西,马云是一窍不通,比尔也是似懂非懂。不过,比尔讲这玩意儿的时候却让当时的马云热血沸腾,好像他玩过“Internet”一般。当时,他还跟比尔说:“我觉得那玩意儿肯定是个好东西。”

为何不借这个机会去看看“Internet”呢?

于是,他火速买了张机票,直奔西雅图而去……

2.西雅图的意外“触网”

到了西雅图,按照朋友给的地址,马云很快就找到了朋友的女婿——一个叫Sam的年轻人。年轻人Sam见了岳父的朋友远道而来,自然也是格外热情,与马云热烈拥抱,此时的马云心中犹如见到了亲人,有一肚子苦水想倾吐。

二人先是一阵寒暄,马云把他在洛杉矶遇险的事情讲给Sam听,Sam听得津津有味,竖起大拇指称赞马云:“Very Smart!(绝顶聪明!)”随后,Sam带马云去参观一家名为“VBN”的小公司。说是一家公司,其实就是两间小房子,里面坐着5个面对电脑屏幕不停敲击键盘的年轻人。不为人所知的是,这家叫做“VBN”的小公司正是硅谷乃至整个美国第一家ISP(信息服务提供商)。

热情好客的美国小伙子Sam把马云带到计算机旁时,就出现了今天回味起来有些可笑的一幕:Sam走到计算机旁,指着电脑对马云说:“Jack,这就是Internet,你可以在上面搜索任何你想看到的东西。”

瘦小的马云站在那个“可怕的大家伙”前发愣,直摇头:“Sam,这玩意儿(电脑)得值多少钱啊?我不敢碰,万一弄坏了我可赔不起啊。”

幸好Sam善解人意,拍拍马云的肩膀说:“Jack,你放心,没事的,这是电脑,不是炸弹,来,你试试看,它不会爆炸的!”

马云当时看到的电脑,是那个时代全世界最先进的386配置的PC机,按照当时的价位,应该在六七百美元,按照马云身上仅有的600美元,倘若弄坏了,是真赔不起。现在想想,这真像是一场荒诞派的现代喜剧,中国的“互联网之父”第一次见到电脑时竟然像看到炸弹一样而感到恐惧。

但那时的马云的确就是没见过,更没碰过这“该死的玩意儿”,听了Sam的一番话,他方才明白,虽然还有些半信半疑:这“该死的玩意儿”也许不像炸弹那般灵敏。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伸出那略显笨拙的右手食指,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键盘上的每个按键,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费力敲击着,屏幕上总算蹦出一个让这位号称“杭州英语第一人”的马老师感到既亲切又陌生的英文单词——“Beer”。

马云的这个“Beer”,是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的。也就是说,马云从见到电脑的第一天就认识了雅虎,真是前世注定的缘分,以至于日后马云自己创业(中国黄页)时,嘴边时常挂着一句话:“做中国的雅虎!”

当然,在那间小房子里,包括Sam在内的6个年轻人肯定不会想到,他们面前这个黄皮肤、黑眼睛、长相“酷毙”的中国人,这个把电脑当成炸弹的门外汉,在10年之后竟“兴风作浪”,在整个互联网界激起阵阵狂风暴雨,让华尔街乃至全美国人民都为之惊叹不已。

好了,扯得有些远了,还是把镜头再切换回来,说说那个该死的“Beer”给马云带来的意外发现吧。当时的雅虎是整个互联网上最先进的搜索引擎,马云把“Beer”输进去以后,先是眼前一亮:“好家伙,什么美国啤酒、日本啤酒、德国啤酒、法国啤酒,统统出来了!”

然而,也许是爱国情结太浓,这个小个子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伟大的祖国,兴奋劲头一过,他就发现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现象:洋啤酒都全了,怎么没有中国啤酒?

马云心想:难道是洋啤酒比中国啤酒更出名?洋人们只认识贵州茅台,不知道中国啤酒?

很快,他转念一想:就算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中国啤酒,找到一个占地球人口1/5、陆地面积排名第三的“中国”,总还是没问题的吧?

于是,他又在雅虎的搜索框里输入了一个单词——“China”。结果,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两个冰冷的、不近人情的单词:no data(没有数据)。

在这看似神奇的、“该死的”互联网上,居然没有偌大的中国,这让有着强烈爱国情结和济世情怀的马云顿时感到震惊、失望、沮丧、不可思议……

收到“no data”的提示之后,马云陷入了深思。

和往常一样,瘦小的他在思考问题时,两个小眼睛总是不停地360°大转圈,右手喜欢捏着下巴,在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迈着小步来回走……

过了大约1分钟之后,马云突然拉住美国小伙Sam的双手:“Sam,我在杭州办了一家翻译社,能不能把它也搬到Internet上来?”Sam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Of course, No problem.(当然可以了,没问题啊。)”原来,精明的马云这时已经想到给自己的海博翻译社做推广了。

于是,按照马云的需求描述,这个小房间里的几位朋友开始忙活起来。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做出了一个关于海博翻译社的网页,并挂到网上,留下一个临时注册的电子邮箱地址。当时,那个网页制作的水准,用马云的话形容,简直是“简单到丑陋”——没有图片,没有动画,也没弄今天五花八门的Flash广告,唯一有的就是寥寥几行干巴巴的文字说明(海博翻译社的简介),再加上“每翻译1000字收费××元”云云。

上午9点半,海博翻译社的主页挂在网上。Sam拍拍马云的肩膀:“Jack,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要跟你谈生意了。”

马云半信半疑:“这玩意儿有那么神乎吗?”他显然没怎么当一回事,海博翻译社的主页挂在网上之后,马云就跟着Sam一起去逛街了。

第一次来西雅图,马云是该好好散散心了,尤其是经历洛杉矶那场惊心动魄的噩梦之后,他更是倍感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管他什么“Internet”,他头脑一热便跟着Sam出去逛大街了……

中午12点,马云一个人回到Sam为其安排的住处。自下了飞机之后他就没休息过1分钟,又跟着Sam疯玩了一上午,他累得筋疲力尽,是该好好休息一下了。

然而,他刚刚躺下,床边电话铃就响了,马云一惊,不管如何先接了再说吧。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而兴奋的声音:“Jack,你快来看,有5封给你的e‐mail!”

电话是Sam从VBN公司打来的。放下电话,马云随便套了件衣服,撒腿就往外跑,往VBN公司赶去……

他跑回去打开自己的e‐mail一看,大吃一惊:“好家伙,还真有这么回事!”那些发给马云的邮件,有来自美国的、日本的,也有来自欧洲的,有机构,有公司,也有当地留学生。其中一封信上甚至这样写道:“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家中国公司的网站,你们在哪里?我们想和你们谈生意!”

方才还抱着半信半疑态度的马云,这回是彻底相信这玩意儿的魔力了,他开始感到激动、兴奋、欣喜若狂!

敏锐的商业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有戏!

马云的脑海中闪出一个念头:回国创业,做Internet!他当即对VBN公司的朋友说:“我们合作吧!你们(VBN公司)在这边负责技术,我回国去做企业,开发客户,做宣传推广!”

VBN公司的朋友答应了,不过很是纳闷,这个小个子中国人难道也想做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