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神仙野闻录
5111700000032

第32章 红尘修道

下山的日子要到了,青松特意带着李乐来到潭边,对李乐讲:“徒儿,贫道给你单取一个乐字,你可知用意?”李乐回答道:“师父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要我做有智慧还有爱心的人。”青松点了点头:“我再给你讲一个善字。”

“善?”

“嗯!上善若水的善。”

“请师父给徒儿讲!”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水有几德:一曰守拙,二曰齐心,三曰坚忍,四曰博大,五曰灵活,六曰透明,七曰公平;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又讲水有五德:沐浴群生,流通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浑秽,义也,柔而能犯,弱而能胜,勇也,导江疏海,恶盈流谦,智也。李乐,听懂了吗?”

青松一个人啪啪啪讲了半天,李乐最初还听得懂几句,自己读过道德经几天,后面的就如天书,怎么能听得懂吗?只能回答道:“徒儿记住了。”青松也不在意,这些书就是自己还有些没太明白呢,想一个刚刚九岁的小娃儿听懂,可能吗?只记住就行,等大了再讲。

下山的日子还是到了。水潭边,牛坟前。老娘哭得稀里哗啦,李英也红着眼睛。老爹还好点,估计内心也绝难平静。

青松对各位稽个首,行了个礼对李老爹说道:“贫道就带李乐下山,贫道会看好李乐。”老爹抱过李乐,紧紧地抱着,老娘也抱着,李英也过来,一家人哭在一起,李乐也哭,跟着哭。

最后还是老爹狠了狠心,把李乐抱了出来,亲手交给青松。青松抱将过来,转身走下垭口,一去不复还。

李乐毕竟是个孩子,哭了一会就云去风收,由青松抱着,看着身边新鲜的一切。青松好像没事似的,随着李乐的性子见到什么,就讲什么,见事说事,见物说物。

青松和李乐下山后,才发现去年的洪涝比想像的还要严重:“田地冲毁,房屋倒塌,人失其地,物失其居。还有很多人受洪灾冲走,还有很多人被泥石淹没,好一幅人间惨像。”青松面色如水,李乐怏怏不乐。一路上青松看病治疫,一路上李乐递东送西,一路上走走停停,一路上收收放放。

这样到了六月,天气有点热,青松和李乐顺着嘉陵之水而下,沿途修行。

说来也怪,这李乐本不是修道之人,没有悟道之质,所以青松教给他道家修炼之法时,是炼得了前面,忘记了后面,炼了后面,忘了前面。除了炼吐纳导息等气功之术掌握得快点,有点效果。但李乐学其它非常快,学什么记得什么,比如经商之理,种植之理,百工之理等仕农工商的道理学得最好。

青松也明白,这是李乐本身资质所决定。本不是道家之人,让青松强行给引入的必然结果。

李乐不太明白,反正青松教什么就学什么,实在不懂的就记在心里,就这样边学边记,加上外面的世界太多的新鲜事发生,让李乐早就忘了下山自己还哭着来呢。

这一天来到渝州。渝州是西南最大的水陆交汇城镇。城镇里人口密集,货物丰富,吃的喝的玩的耍的让李乐如坠天堂。所以李乐决定不走了,怎么也得把这里的好吃的全吃一遍,好玩的全玩一遍,总之玩够了才走。

青松也不在意,在渝州城里租了一套房子,天天陪李乐玩。

或许你要问,青松怎么不带李乐找个洞天福地修炼道法。青松本也是这样想的,但李乐的资质,可以说没一点资质,除了龙泉剑带给李乐的那丝若有若无的灵气外,真没修道的潜能。你要问为什么,好吧,我说说吧。

修道最重资质,有的人是天生道体,修道进度最快;有的次之,但自行勤修也能有成就;参也以鲁得之,是最后一种,资质鲁钝之人也能修道,但付出的努力更加艰辛,这是本身身体资质而定,大体如此。

修道二看灵气,有的人灵根深重,灵气旺盛,修道进度也快;次之为有灵气,有气运,修道进度算快,再次之为有灵气,但灵气散乱,修道之时必先聚拢灵气,或以灵丹妙药补之以助其益。总之修道得看自身资质和灵气。

而李乐呢,要资质没资质,要灵气没灵气。前面不是说李乐有福气,有大气运吗?那是在人间的气运,只能在红尘俗世才能享受,修道又是另一层世界,在修道世界里李乐修道的资格都没有。那青松为何要收李乐为徒呢,我也不太清楚,不过看青松自己都不急,我们又急什么?也许青松看中地是李乐能轻松收服龙泉剑,也许有天道照顾呢,这世界谁能说得清楚,天道无常,天命难测,也许李乐就是青松的魔障吧。

青松看到过,也遇到过修道资质非常好,灵气很厚重的人,但很多人在上山修道之后,反而变得平庸不堪,更有甚者入了魔道,不光害了自己,也害了师门,就是师父也受到反噬而修道失败。

再说,李乐也不是没进境,只是比人慢,比资质大或灵气厚的人学一个月,李乐要学一年,就算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谁说就没有收获,但有收获也就行了。所以青松决定先带李乐在红尘中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