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
5109100000044

第44章 家庭护理技术(3)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排尽注射器中空气,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握注射器,中指及无名指固定在针栓上,以前臂带动腕部力量,垂直进针,快速针入肌肉内。一般刺入针梗的2/3。

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慢推药。如有回血,可拔出少许,再行试抽,直至无回血时,再行推药。

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不必用力揉搓,以免加重疼痛或出血。

2.注意事项:

肌肉注射的全过程,均应按照无菌原则进行,不得污染用具。

臀部注射部位要选择适当,否则易伤及神经血管,产生并发症。

注射时应做到快扎、快拔、缓推。

不要用弯针、带钩针、秃钝针进行注射。

注射前后均要仔细核对药物名称,以免发生错误。

注射时间与吸药时间距离越近越好,不要过早将药吸出来。

需长期进行肌肉注射的病人,其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并用细长针头,以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

注射后可用热水袋、热湿毛巾进行热敷,以止痛消结。

外科换药法

1.常用换药器械:

镊子2把,剪子1把,敷料块、绷带、胶布若干。

2.常用外用药物:

75%酒精,能杀灭细菌,用于消毒灭菌。

碘酒,用于皮肤小外伤、疖子、蚊虫咬伤等起消毒杀菌的作用。如果涂的面积大,需等碘酒干后,再用75%酒精擦一下(脱碘),以免碘酒刺激皮肤。

龙胆紫,也叫紫药水。对伤面没有刺激,是良好的消毒防腐剂,常用于皮肤外伤、溃烂、脓疱疮、口疮等,起消毒收敛作用。

高锰酸钾,又叫PP粉、灰锰氧。遇到细菌时,能放出初生态氧,通过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因而发挥杀菌作用。

0.9%生理盐水,常用于擦洗伤面。配制方法:用1000毫升水,加食盐1克,煮沸10分钟。

雷佛奴尔,消毒防腐,用于外伤、皮肤黏膜的洗涤及湿敷。

鱼石脂软膏,通常叫黑药膏,有消炎、消肿作用,用于皮肤发炎、疮疖、淋巴结发炎等。

抗生素软膏,由抗生素和凡士林等调配而成,种类较多,如四环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用于杀菌、湿润和保护皮肤黏膜,对脓疮、疖肿等都有效。

3.操作要领:

(1)更换敷料:使病人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伤面,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伤面露出后,用两把镊子传递式地进行清洁创面,再用酒精棉球对伤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由内向外擦洗,面积要大于所盖敷料,避免细菌带人伤口内。脓汁较多时应先将创口周围脓汁擦净后,再消毒皮肤。化脓性创口,要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把脓汁沾干净,再用镊子除去坏死组织或异物。放置引流时,用镊子将做引流用的纱条送到。脓腔的底部,不要塞得太紧,尾部要露出在创口的外面,所盖敷料的薄与厚要根据分泌物的多少而定,固定敷料要根据部位不同来选定胶布或绷带。对于阴茎部位,最好选用“T”形绷带来固定敷料。

(2)选择药物:外伤初期,可选用龙胆紫、消炎粉;分泌物少的创面可用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常用雷佛奴尔。

(3)选择引流:脓腔深、脓汁多的创面可用生理盐水纱条;有感染性渗出的创面,可用雷佛奴尔或盐水纱条引流。有脓腔的创面,一定要充分引流,不能用油纱条做引流物,因为油质纱布黏稠度大,引流不畅。

(4)掌握换药的次数:如果病人是在医院做的手术,要按医生的吩咐定时换药,不要随意打开,以免创口感染。如果病人长了疖肿化脓破溃后分泌物多,碰破了身体的某个部位,上药包扎好,不再继续出血,一般隔3~4天换1次药即可。

4.注意事项:

给病人换药前,不要扫地、扫坑,防止尘土飞扬。

敷料如果粘在创面上,要先用盐水湿润后再轻轻揭掉,以防出血。

在揭胶布时,应顺着毛发方向,动作要轻柔,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严格无菌操作,换药的镊子在使用前,要煮沸10分钟,用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换药时需甩两把镊子,一把用来取药或敷料,另一把用来接触伤口,以防交叉感染。

换药时尽量减少创口暴露时间。

不能用碘酒涂抹伤口,以免损伤组织细胞,延缓创口愈合。

红汞和碘酒不能合用,合用会产生有毒的碘化汞。

对于有脓的创口最好不用紫药水,如果已用紫药水,要注意检查创口、及时就医,因为甲紫对有脓的创面极易造成痂下积脓。

滴眼药法

1.操作要领:

让病人头稍向后仰,眼睛向自己头顶的方向看。

用手拉开病人的眼皮,让药液滴入下眼睑内。

让病人闭眼2~3分钟。

如果是涂眼药膏,闭眼后用手绢轻揉几下,使药膏散于全眼。

2.注意事项:

滴眼药前,应先擦净眼分泌物,可用浸有温开水的干净棉球由眼内角向外侧擦拭,不要来回擦,一块棉球只能擦洗一只眼睛。

滴眼药时,不要距离眼球太近,以防刺伤眼球。

眼药水与眼药膏合用时,应先滴眼药水,后涂眼药膏。

滴鼻药法

1.操作要领:

擤净鼻腔内分泌物。

让病人平仰卧,将枕头移至肩下,头尽量后仰,鼻孔对着屋顶,使外耳道与下巴的连线与屋顶垂直。亦可让病人坐在椅上,尽量使头后仰,靠在椅背上。

用一手拇指掀起病人鼻尖,一手持药管,距鼻孔约1~2厘米,沿着鼻腔壁滴药液数滴。

用手轻捏病人鼻翼,使药液分布于全鼻腔

让病人躺5~6分钟,再起,擦净流出的药液。

2.注意事项:

对婴幼儿,滴药前要分散其注意力,滴药时动作要快而准。

高血压病人宜取半卧位滴鼻。当滴右侧鼻腔时,头枕在右侧并尽量后仰;滴左侧时,头向右侧。

滴药时,要避免将药管头接触病人鼻腔,以免污染药液。

每次滴入的药液不要过快、超量。

滴耳药法

滴耳药是为了清洁外耳道,预防和治疗外耳及中耳感染,软化耵聍(耳屎)。

1.操作要领:

让病人侧卧,使患耳朝上,用棉签擦净外耳道分泌物。

用手向后上方轻拉病人耳廓(小儿需向后方拉),使外耳道变直。

滴药3~5滴于耳道后壁。

用手轻拉病人耳廓或用手掌轻压病人耳屏,使药液进入耳的深部。

嘱病人保持原位5~10分钟。

2.注意事项:

药液的温度不宜过低,需将药液滴入外耳道后壁。

顺位排痰法

顺位排痰法是将肺脏或支气管内病灶处于上方位置,借重力作用,使支气管内痰液流经大气管而咯出。此法适用于患有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等病人。

1.操作要领:

根据病变位置确定病人体位,如病变在上叶,可取座位;病变在下叶靠后时,可取头低脚高位,将床脚抬高30~50厘米。

位置安排好后,可让病人作深呼吸及咳嗽,并帮助拍背,以促使痰液流出。

每天早饭前及晚间睡眠前进行1次,每次约10~15分钟。

2.注意事项:

体质十分虚弱、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大咯血患者慎用。

不宜在饭后施行。

如痰液黏稠不易排出,要用蒸汽吸入,每日2~3次,并用祛痰剂,使痰转变稀薄,便于排出。

预防褥疮法

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如长时间受压,可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皮肤发红、溃疡,以致坏死,对病人的威胁较大。褥疮常见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以及不能自动翻身的病人。仰卧的病人常在肩胛下、背部、枕部、尾骨处、足跟及肘部等处发生褥疮;侧卧的病人常在肩膀、髋骨,膝、踝、肘的外侧及耳轮部发生褥疮。

1.操作要领:

(1)勤翻身。一般白天为每2小时1次,夜晚为3~4小时1次。

(2)勤擦洗。每天至少两次用温热水擦洗皮肤,尤其是受压部位,并涂擦油类以保护皮肤,必要时可洒滑石粉以保持皮肤光滑。夏季出汗多时可增加擦洗次数。

(3)勤按摩。主要是针对受压及骨突出部位进行按摩。可用手掌轻轻按揉2~3分钟,再用50%酒精(可用60。白酒兑水代替)或红花酒(中药红花浸泡于酒中)按摩。按摩时将酒剂少量倒人手掌中,擦揉受压部位,在骨突出部做环状按摩运动,用力要均匀、轻柔、至酒精全部挥发变干为止。

(4)勤换洗。要常给病人更换衣服,尤其是内衣。病人若有大小便失禁、呕吐或出汗,应及时擦洗干净,保持干燥,更换衣服、被单。

(5)勤整理。经常保持床单平整无皱褶和干燥,每次翻身后要清扫床上碎屑。

(6)勤检查。每天早晚各1次检查病人皮肤,尤其是骨突和受压部位有无皮肤发红的早期褥疮症状。

长期卧床、手术时间过长及显着消瘦的病人,肢体接触处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以海绵垫或棉圈、软枕、气圈等,以免受压。

水肿和肥胖病人不宜用气圈,但可用软垫在骨突出部侧垫起。

2.注意事项:

翻身时要做到均匀、轻巧、平稳,应将病人身体抬起再挪动位置,不可硬拉以防擦伤皮肤。

不给病人使用掉磁的便盆,以免划伤皮肤。

对容易发生褥疮的病人,不可让他过久地坐在便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