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
5109100000034

第34章 家庭常见疾病(33)

(2)根据本病的表现特点进行识别。病初虽类似感冒、气管炎,但百日咳表现为日轻夜重,这一点与上两种病是有一定区别的。进入痉挛期后,应重点抓住百日咳本身咳嗽特点,如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声等,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区别并不难。但是有些年龄小、体质弱的婴儿患百日咳后,往往无鸡鸣样的叹息声,而且有些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有时也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对此有时难以区别。应根据其他症状进行判别,如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也比较剧烈,但没有夜间比白日重的现象,而且咳嗽在发病开始时就有,而不像百日咳那样等低热和感冒症状消退后才出现阵发性剧咳。通过治疗后,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会在短时间内有明显好转,但百日咳却难以减轻。百日咳与肺门淋巴结核应进行区别,由于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支气管时,可引起阵发性咳嗽,但无鸡鸣样叹息。另外还可结合其他的结核病症状、接触史及结核菌素试验和肺部x线检查,一般不难区别。

(3)如果怀疑孩子患了百日咳,自己又不能识别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医生在化验血常规时,可发现在阵咳早期白细胞明显升高至2万~5万/立方毫米,淋巴细胞常在60%~70%以上。6个月以下的小儿以上血象改变常不明显,但医生会应用细菌培养、免疫荧光法和血清学检查等手段确定诊断。

3.家庭治疗:

(1)对症治疗。应用止咳祛痰剂,如鹭鸶咳丸、止咳糖浆等。据国外资料报道,当频繁痉挛性咳嗽用一般止咳祛痰药不能控制时,注射维生素K有一定疗效。疗效的机制虽不清楚,但临床效果很明显。用法是,小于1岁者,每日肌注20毫克;大于1岁者,每日肌注50毫克。

(2)抗生素疗法。早期应用抗生素可以消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能起到缩短隔离时间的作用。首选抗生素为红霉素等药物,如罗红霉素,每日每千克体重2.5~5毫克,分2次口服,疗程为7~14日;红霉素碱每日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分3~4次口服;也可酌情选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如西力欣(头孢呋辛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先锋Ⅵ号)、阿莫西林。在应用以上抗生素时,可酌情先选一种,如效果不佳时再选另一种。

(3)免疫疗法。对于重症病例可应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每次1毫升,隔日1次肌注,连用3次。

(4)中医中药。

①射干、炒杏仁各6克,麻黄2克,橘皮9克,生姜15克,竹沥膏6克。将前5味药水煎去渣取汁后冲竹沥膏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周岁内小儿酌情减量,连服数日。本方适用于小儿百日咳发低热、咳白痰、舌苔白、舌质淡青等肺寒型百日咳。

②青黛5克,海蛤壳20克。每日1剂,水煎服。7岁以上者分2次服;7岁以下者分2~3次服。本方适用于咳血、鼻出血、口干、舌苔黄而干燥、指纹青紫,肺热型百日咳。

③百部4克,党参、矮地茶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手咳嗽次数少、咳声无力、痰稀少、唇色淡白、舌质淡红、指纹青色,肺虚型百日咳。

4.家庭护理:

(1)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避免烟尘刺激,在不刮风、日光充足时,给病儿穿暖到室外活动。如是不会走路的婴儿,家长可用被子裹好抱到室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以改善病儿的情绪,减轻咳嗽,促使病情好转。

(2)饮食。病儿应吃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饭菜,如各种青菜、水果、牛乳、豆浆、挂面、鸡蛋汤、软米饭等,不吃有刺激性的饮食。饮食的温度要适宜,过凉过热都可引起病儿咳嗽和呕吐。

(3)咳嗽的护理。注意消除引发咳嗽的诱因,可以减少咳嗽发作的次数。当病儿咳嗽发作时,家长应注意想办法转移病儿的注意力,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用玩具逗他们玩。应少使孩子生气、哭闹,周围的人咳嗽时,应避开病儿,以免诱发病儿咳嗽。由于百日咳具有夜间咳嗽发作比白日多的特点,可于每晚睡前给病儿适量服用镇静药。

(4)呕吐的护理。呕吐时,应让病儿坐起或将病儿抱起,将病儿的头转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呛入气管。对于呕吐明显的病儿,应注意喂食方法,每次要少喂,每日多喂几次,以减少呕吐的发生。

(5)口腔的护理。注意保持病儿口腔的清洁卫生,在每次阵咳或呕吐后,都要让病儿用温水漱口。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用棉球蘸温水或淡盐水为病儿擦拭清洁口腔,以防发生溃疡性口腔炎。

(6)注意病情观察。在整个病程中,家长都要仔细观察病儿的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发现以下并发症:

①肺炎。肺炎是百日咳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细菌或腺病毒的继发感染。肺炎可发生在病程的任何时期,尤其以阵咳期最为多见。并发肺炎时,患儿可出现发高热、气急、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口唇青紫等。

②脑病。多见于2岁以下的乳儿。由于严重的阵咳引起脑组织缺氧、充血、水肿、脑血管痉挛或出血,病儿可出现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如抢救不及时在短期内病儿即可死亡,存活者也常留有失明、偏瘫、癫痫或智力低下等后遗症。

③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在婴幼儿时期患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者。患百日咳后突然出现知觉丧失、两眼上翻、面部及四肢肌肉抽动,持续几秒到几分钟。

以上并发症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5.预防方法:

预防百日咳应采取综合措施。重点是早期发现和早期隔离病人;小儿应按规定接种百白破疫苗。

(1)百日咳病人是主要传染源,所以在百日咳流行季节,应力争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治疗,以防蔓延。对百日咳病儿应从发病后隔离6周,或从阵咳开始后隔离4周。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3周。

(2)由于百日咳杆菌在离开人体后生存能力很弱,只要做到每日进行通风就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3)按时接种疫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我国目前应用预防百日咳的疫苗是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三联制剂,简称为“百白破”菌苗。皮下注射3次,第一次注射0.5毫升、第二次1毫升、第三次1毫升,间隔时间为4~6周,预计效果可维持2~5年。孩子出生后3个月就可开始注射。

白喉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细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咽喉部,当咳嗽、打喷嚏时经空气而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衣服、用具间接进行传播。5~6个月以内的幼儿,因有来自母体的免疫力,很少患本病。1~4岁的小儿,如未注射过白喉预防针,最容易受感染。冬、春季发病率高。白喉杆菌在黏膜破损处侵入,多产生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形成灰白色假膜,同时产生毒素经血液循环而侵害全身组织,特别是神经系统、心血管和肾脏。

1.疾病特点:

本病的潜伏期为1~6日。根据病灶所在的位置,白喉可分为扁桃体与咽白喉、鼻白喉与鼻咽白喉、喉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病灶是否仅限于一个部位,或不断蔓延扩大,取决于病人的免疫力,治疗是否及时,白喉外毒素产生量及进入血循环的多少。自从广泛实行计划免疫注射白喉预防针后,本病的发生率大为降低,很多地区已基本消失,偶尔发生的病例都以轻症为主,这是近年来白喉表现的新特点。以上四型白喉的主要特点:

(1)扁桃体与咽白喉。病灶局限于扁桃体及咽周围组织。这种类型为数最多,我们平日所说的白喉就指这型。按照病情分为:

①轻症。这是目前白喉病例中最常见的。特点是发病缓慢,婴幼儿患者除轻度发热外,仅表现为不活泼。年长的病儿可喊咽痛,但并不严重。起病时体温常在38~39℃之间,以后可超过39℃。同时出现厌食、恶心、头痛等。病儿常表现疲乏,自愿躺着休息。检查病儿咽部时,最初可见扁桃体、咽及软腭处出现中度充血发红。继而扁桃体上出现薄膜样白色渗出物或白点,发展较快,渗出物不断增加、扩大和变厚,几小时内即形成整片伪膜,牢固地附着于组织上,不易擦去。如果用力擦时,容易引起出血。其颜色由原来的乳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色及略带蓝绿色。边缘有轻度外翻倾向,牵涉范围一般不超越扁桃体,或只限于一侧扁桃体。极轻度都可不形成伪膜,可出现颈淋巴结轻度肿大,稍有触痛,但不会化脓破溃。治疗及时者不会出现毒血症状。伪膜在7~10日内全部脱落,恢复顺利。化验检查时,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多;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轻度降低;尿常规检查可见轻度蛋白尿。

②重症。病变起于扁桃体,经常涉及鼻、咽,并可侵入喉、气管。体温不一定很高,往往与快速的脉搏不成正比,有时反可低于正常水平。病儿面色灰白,四肢发凉,神志清醒,但动作很少,有时呕吐,病势继续发展,可见心肌明显受损甚至肌瘫痪。有的出现心衰和循环衰竭现象,肝肿大,肺底可听到哕音,尿蛋白显着,白细胞增多,并常见不成熟的粒细胞,病人出现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肌瘫痪的病例,医生在检查脑脊液时其蛋白含量及单核细胞数可增加。经过正确的治疗后,大部分病儿的毒血症状逐渐减退,经过较长的病程可痊愈。个别重症儿可突然出现昏迷,血压骤降,出现心力衰竭而死亡。

③极重症。局部损害涉及广泛,毒血症状迅速出现,并不断加重。发病时就显出病情险恶,病儿精神十分萎靡。颈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明显肿大,周围组织肿胀。咽部各器官肿胀,呼吸伴有鼾声。扁桃体、悬雍垂及软腭组织都可发生坏死。鼻孔经常排出臭味脓液。体温在发病时可达39~40℃,以后常下降到低于正常。中毒症状非常严重,脉搏急促,细弱,心音低钝,肝肿大。尿中出现大量的蛋白。病儿可出现烦躁不安、拒食、呕吐和腹痛,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可出现脉搏不规则和血压下降等,病人随时都可发生生命危险。

(2)鼻白喉与鼻咽白喉。

①单纯鼻白喉属原发性,多见于2岁以下的孩子。病变范围小,毒素产生量少,也不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一般无全身症状。病儿主要表现为鼻腔持久性地出现黏液分泌,腐蚀上唇鼻孔我周,以致表皮剥脱。由于此种常被忽略,散播白喉感染机会较多。

②鼻咽白喉的情况则显然不同,伪膜范围广泛,周围循环充沛,毒素吸收迅速,因而毒血症状明显,预后不佳。鼻咽白喉几乎全是扁桃体和咽白喉的扩散,而不是原发性鼻白喉向上蔓延。主要表现为鼻道闭塞,病儿用口呼吸,鼻腔分泌物稀而量多。

(3)喉白喉。这种白喉约3/4为咽白喉的直接蔓延,原发的只占1/4。发病与病儿年龄及治疗早晚有关。年龄越小治疗越晚,发生喉白喉机会越多。发生在2~5岁的小儿最多。病症一般都是逐步出现,体温上升,脉搏、呼吸增快。哭声、说话声音嘶哑为主要特点。伴发哮吼性咳嗽或出现呼吸困难,表示呼吸道已发生部分梗阻。年龄小的孩子由于气管直径小,在患喉白喉时最容易发生呼吸道梗死。发生呼吸道梗死后,病儿表现烦躁不安,来回转动,以便找到有利于呼吸的体位。为利于辅助呼吸肌充分发挥作用,病儿常愿斜躺在母亲的怀中。由于辅助呼吸肌受意志的支配,睡着后即停止活动,因此病儿可出现不敢入睡。严重梗死时,可发生呼吸困难,吸气时肋间软组织、锁骨上和剑突下凹陷称为“三凹”征,甚至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皮肤青紫等,对此应及时送医院,及时做气管切开,否则病儿常因窒息缺氧和全身衰竭而死亡。假膜也可向下延伸至气管和支气管,病儿呼吸困难更重,有时可从气管切开处,咳出管形假膜,此时呼吸困难可减轻。

(4)其他部位的白喉。这种白喉很少见,可发生于眼结膜、耳、女孩外阴部、新生儿脐带、食管和皮肤破损处。病儿表现全身症状轻,局部有假膜,常继发感染;后期可发生末梢神经麻痹。

2.区别要点:

早期发现对治疗本病都有重要意义。识别白喉主要依靠以上病症特点,对可疑者,到医院做细菌学检查一般可确诊。细菌学检查,是从病人患处取分泌物,然后作涂片及培养。如果症状典型,而涂片检查阳性,便可初步认定是白喉。如症状不典型,但经培养找到了白喉杆菌,一般即可确诊为白喉。如症状典型而细菌学检查阴性,可初步诊断为白喉。如症状不典型而细菌学检查呈阳性,应视为可疑病例,对此可作锡克氏试验与细菌毒力试验;如二者均为阳性可诊断为白喉;如锡氏试验阴性而毒力试验阳性,则可能为带菌者;如这两项试验均为阴性则不是白喉。另外,病人多数为未患过白喉也未作过预防接种的易感者,有接触过白喉病人史。为进一步识别本病,还应与其他疾病进行区别。

(1)咽白喉需与以下四种病进行区别。

①急性扁桃体炎。本病特点是起病急、发高热,咽痛剧烈,局部红肿明显,扁桃体上有点片状灰白色渗出物,拭之易剥落。

②鹅口疮。多见于体弱多病者,患有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的婴幼儿。病儿不罩热,假膜呈白色奶酪状,较容易擦去,多位于口腔的前半部,涂片及细菌培养可见白色念珠菌。

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时和白喉的咽部病变相似,但经血象和嗜导性凝集试验检查可作鉴别。

④奋森咽峡炎。咽部有坏死,溃疡和假膜,常伴有齿龈坏死及炎症。口腔有恶臭味,经过涂片可找到梭形杆菌和螺旋体。

(2)喉白喉需与下列三种疾病区别。

①急性喉炎。多由化脓性细菌和病毒引起。发病急,呼吸困难常呈日轻夜重。咽部及喉部均无假膜。可作细菌培养,有条件时可作病毒分离有助于鉴别。

②喉头异物。有异物吸入史,喉镜检查时,可见异物。

③变态反应性喉水肿。突然发病,有变态反应史,常伴有其他变态反应表现,注射肾上腺素有特效。

(3)鼻白喉需与下列两种疾病区别。

①鼻内异物。有异物吸入史,检查时可见异物。

②慢性鼻炎。无血性分泌物,无假膜。

3.白喉病儿的预后:

白喉患儿病死率较高。在未应用抗毒素治疗前,病死率在30%以上。应用抗毒素和青霉素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明显下降。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毒性心肌炎、窒息和支气管肺炎等。白喉的预后好坏与下列因素有直接关系。

(1)与预防接种的关系。凡按规定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者,很少发病或不发病。即使发病,病儿的中毒症状也轻,并发症少,病死率也很低。所以小儿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预防白喉的疫苗。

(2)治疗的早晚。如能做到早发现早期应用抗毒素治疗,常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发病1~3日内治疗者,病死率为零或极低。发病4日后治疗者,病死率可明显增高。因此能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3)临床类型。咽白喉,尤其是重型和极重型病人以及喉白喉病人,因为常可引起窒息,预后较差。单纯性鼻白喉很少发生死亡。

(4)并发症的影响及年龄。白喉病有并发症。如中毒性心肌炎、支气管肺炎等,年龄小者预后差。

4.家庭治疗:

(1)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或鲁米那等。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病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