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42

第42章 外科疾病(3)

利胆醇:0.1克胶丸每次1~2丸,每日3次,饭后服。

胆酸钠:0.2克胶囊每次1丸,每日2次。冲胆管阻塞时忌用。

去氢胆酸:0.25克片剂每次1片,每日3次。胆道完全阻塞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忌用。

硫酸镁:50%溶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呕吐、便溏患者不宜服用,孕妇、妇女月经期、急腹症及有肠出血可能者均属禁忌。

解痉止痛药。疼痛严重时选用。普鲁本辛:15毫克片剂每次1~2片,每日4次。青光眼患者忌用。

颠茄:复方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和急腹症诊断未明时慎用或忌用。

硝酸甘油:0.5毫克片剂,每次1~2片,舌下含服。可用于胆绞痛发作时。青光眼、低血压、脑出血、颅内压增高者忌用。

[手术治疗]

凡经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不断发展,影响生活和工作者,可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如:采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原则为行胆囊切除术,如合并胆道结石可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型管引流等相应处理。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本病属中医之“胁痛”、“肝胆气结”等范畴。可分以下两型辨证施治。

症见右上腹间歇性闷痛或隐痛。并放射右腰背部,常有口苦,恶心,食欲不佳,或食后脘痞,每因进食油腻后诸症加重,且舌淡,边尖多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时为肝胆气结型。适宜用疏肝利胆散结之法治疗。

可用消炎利胆片、肝胆炎片、利胆片等。

症见胸胁胀满,暖气频作,恶心呕逆,口苦纳呆,大便不调,右上腹时有隐痛,每遇情志不遂则诸征加重。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时为胆胃不和型。适宜用疏肝利胆和胃之法治疗。

可用逍遥丸、四逆散、保和丸、木香顺气丸等。

并发结石的患者可配合服用胆石通、利胆排石片等。

[药茶疗法]

肝胆气结型。

利胆散结粉:玄明粉、海金砂、木香、广郁金等量研末混合,每次3克,每日3次,白开水或米汤送服。30天为一疗程。

消炎利胆茶: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加水1000毫升,煎30分钟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毫升。急性发作期可大量饮用。

胆胃不和型。

姜橘二金汤:生姜6~10片,橘皮、鸡内金各10克。加水适量煎煮约20分钟。调入白糖少许,水煎代茶饮。可常服用。

利胆汤:竹茹12克,枳实、茯苓各10克,陈皮6克,水煎20分钟,水煎代茶饮,可常服用。

[预防与调理]

日常预防。早起早睡,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病情稳定期,可适当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因受寒而引起疾病发作。同时还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刺激,戒怒戒躁。以免引起胆功能失调。

饮食调理。慢性胆囊炎常因食油腻而诱发,因此平时要适当节制饮食,尤其要避免高脂肪饮食。可以适当使用素油烹调,如菜籽油、豆油,应忌油腻,吃容易消化的低脂肪流质食品。一些脂肪成分较高的食品,如牛奶、奶粉、麦乳精、鸡蛋、鸭蛋等,在发病期间最好不食或少吃。

[预后]

慢性胆囊炎如能积极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部分患者因治疗不彻底或机体抵抗力降低,可引起反复发作。少数长期慢性胆囊炎及合并胆道结石阻塞的患者,可引起急性胰腺炎或胆汁性肝硬化的发生。

8.前列腺增生

[病因]

前列腺肥大又称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一种老年男性的常见病。

通常认为前列腺增生与性激素的代谢有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睾丸功能逐步衰退,一些原来在前列腺内并不太多的双氢睾丸酮的数量会骤然增加,这一过量的激素会刺激前列腺组织的增生。另外,性生活过度、前列腺与泌尿道梗阻、酗酒、过食刺激性食物及睾丸病变等因素也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症状]

前列腺肥大通常在50岁之后才发生,当前列腺肥大不引起梗阻或梗阻较轻时,可全无症状。当梗阻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尿频、尿失禁、排尿困难、血尿、尿潴留。晚期患者,上述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尿液无法从膀胱排出,便可出现急性尿潴留。亦可因受寒、饮酒、疲劳、房事等,使本来已增大的前列腺进一步发生充血、水肿而加重,或者出现并发感染或者尿毒症、脱肛、便血、肺气肿等。

典型症状分述如下:

尿频。多为早期症状,患者白天排尿6~7次,晚间4~6次,排尿时间增长,但多不伴有尿急及尿痛。

尿难。随着腺体肥大程度的加重,尿液受阻现象也逐渐加重,患者排尿困难、费力、时间长,尿的射程短,尿线变细,终至不能成线而点滴排出。

尿潴留。尿潴留可能因为寒冷、饮酒或受其他刺激后突然发生,患者有下腹部膨胀、疼痛、尿急的感觉,但尿液不能排出。

尿失禁。属充盈性尿失禁,即膀胱内尿液太多,超过了膀胱的容量,尿液从尿道口自动溢出。

[检查诊断]

体征:肛门指诊,前列腺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腺体表面较光滑。质中等硬度,边界较清楚,中央沟变浅或消失,多数无触痛,有时也可扪及结节。

B超:前列腺体增大。

残余尿测定:正常膀胱的残余尿量小于10毫升,前列腺增生时,残余尿量增加,有人把残余尿大于60毫升作为手术的指征之一。

[并发瘟]

增生的前列腺使位于前列腺内的尿道延长、受压、变形、阻力增加,引起排尿障碍,重者可导致膀胱、输尿管扩张,甚至肾积水和肾功能衰退,亦有囡尿毒症死亡者。

若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则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长期慢性严重的尿路梗阻,可引起严重肾积水,会出现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无华、头晕等慢性尿中毒症状。

[西医药治疗]

抗雄激素药物己烯雌酚每次1毫克,每日口服2~3次,4周为1疗程。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男子乳房发育、阳痿。

∝-受体阻滞剂:高特灵,首剂1毫克,睡前服,以后每日2~4毫克,早晚服。

5-∝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每日5毫克,6个月为一疗程。

特异性阻断雄性激素DHT和前列腺激素受体制剂,舍尼通。每日750毫克,连服6个月。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目前普遍应用的有四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耻骨后膀胱外前列腺切除术。

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排尿困难,滴沥不畅,白昼小便频数,尿色清白,神疲倦怠,腰冷膝软,阴囊或阴茎冷缩,口不渴,且舌淡苔薄或自、舌体胖嫩,脉沉细时为肾阳虚衰型。适宜用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方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车前子(包煎)、仙茅、仙灵脾、山药各10克,制附子5克,肉桂3克,鹿角片6克。

症见小便不通,胸胁胀满,少腹胀满,心烦善怒,且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时为肝郁气滞型。适宜用疏肝解郁,通利水道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柴胡、白芍、冬葵子、当归、王不留行各10克,沉香6克,金钱草30克。

症见尿如线细或尿流分叉,排尿时间延长,或排尿分几段排出,尿道涩痛,会阴胀满。且舌质紫暗边有淤斑、苔白腻,脉涩时为淤血内阻型。适宜用活血化淤。通利小便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桃仁、苏木、自芍、熟地各10克,川芎、红花各5克,水蛭3克。

症见有尿意而难解或点滴排出,甚至不通,少腹坠胀,面色萎黄,气短懒言,食入则胀,纳少便溏,且舌淡胖苔白、边有齿痕,脉沉弱时为中气不足型。适宜用补中益气,通调水道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茯苓各10克,升麻、柴胡各5克,陈皮6克.生昔芪20克。

[饮食疗法]

冬瓜汤。冬瓜350克洗净,切块,加入薏仁米50克,煎汤,放糖调嗽以汤代茶饮。

赤小豆粥。鲜茅根100克煎汤去渣,加入赤小豆10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玉米须煮鸡蛋。玉米须100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煮熟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

肉桂粳米粥。肉桂3克煎汤去渣,加入粳米100克煮粥,红糖调味食用。

[预防与调理]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烦恼,切忌纵欲房劳。

注意调节饮食,不要过食肥甘刺激之物,以免湿热内生。

9.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因]

内因。椎间盘为椎体之间的连接部分,具有稳定脊柱、缓冲震荡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不断遭受挤压、牵引和扭转等外力作用,使椎间盘发生退变,而失去其弹性,从而使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松弛,导致椎体不稳,此为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

外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老年人因为椎间盘退变,平时锻炼少,偶因用力不当易患此症。椎间盘病变失去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后,因为较重外伤或反复多次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髓核从后纵韧带一侧(少数从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也可从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则出现广泛的马尾神经损伤。因为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腰4~5及腰5骶1间隙多发。

[症状]

腰痛和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痛是本病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在腿痛之前,亦可两者同时发生。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咳嗽、喷嚏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活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病情严重者各种体位均痛,只有屈髋屈膝跪姿能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脊柱侧弯,腰肌紧张,脊椎活动受限。按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发生不同方向侧弯;髓核在神经根内前方突出时,柱弯向患侧,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在神经根外前方突出时,躯干向健侧弯。

[检查诊断]

常见体征。脊柱形态发生变化:可见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严重者可出现后弓。压痛点:多在腰骶部找到明显压痛,并向下肢放射。仰卧直腿抬高患肢,则会出现下肢疼痛加重,严重者下肢仅能抬高15°~30°。拇趾背伸或跖屈力减弱。

X线检查。x线显示脊椎侧弯,椎间隙狭窄等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的依据,但可排除结核、肿瘤等疾患。分辨率高的CT可显示突出之髓核,作为诊断参考。诊断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

神经系检查。

腰3~4椎间盘突出时,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椎间盘突出时。小腿前外侧及中背感觉减退,伸屈拇趾及第二趾肌力常减退。

腰5骶1椎间盘突出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受压症状重者,患肢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髓核碎片脱出至椎管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较大。

中央型突出者,鞍区一侧或两侧感觉减退,小便控制困难,大便秘结和性功能障碍等。

[西医药治疗]

骶管硬膜外封闭法。该方法安全简便,疗效肯定,适用于某些顽固性腰腿痛,神经根粘连的患者,对急性腰腿痛患者疗效亦佳。注射用药通常用氟美松10毫克加1%普鲁卡因5毫升,维生素1312250毫克,维生素B1100毫克,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5毫升,或强的松龙3毫升加1%普鲁卡因5毫升适量的中药制剂(如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适当稀释即可。此方法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反应的吸收,抑制纤维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增生,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此疗法每周1次,3~4次为1疗程。

[牵引疗法]

腰椎牵引:通过滑轮床头进行牵引,采用特制的胸部、骨盆牵引带对抗牵引,通常牵引重量每侧约为10~20千克,每次30~60分钟,每天1~2次。

俯卧牵引法:令患者双手握住床头,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足踝部,提起下肢反复抖动数次,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用大力量拔伸牵引一次。对侧下肢同时进行。最后同时提起双下肢使双侧骨盆反复抖动数次。

[运动疗法]

坐姿定位旋转法:患者端坐,助手固定骨盆,术者坐在患者背侧,一手扶在患者肩部,另一手顶推患椎棘突偏歪侧,令患者弯腰,主动配合医生肩部的手作腰部旋转,旋至最大限度时,医者用拇指顶推偏歪棘突,此时,可听到“咔嚓”声,接着取端坐位,做被动弯腰动作数次。

卧位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嘱患者位于上面的大腿尽量弯曲,下面的大腿伸直,医者肘部置于患者肩部,另一手置于患者的臀部,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有力的推压,可听到“咔嚓”声。

[推拿疗法]

循经点揉法:沿足太阳膀胱经,医生双手大拇指由上至下,在各关节突附近点揉,遇有结节条索状物时,应重点点揉。此法可解除腰背部软组织痉挛和疼痛。

晃腰推拿法:患者俯卧,全身放松。医生双手置于脊柱两旁骶棘肌表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有节奏的揉推骶棘肌,同时使腰段脊柱左右晃动,达到放松的目的。

[针灸疗法]

按照经络学说选取相应腧穴,主取肾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昆仑、三阴交等。针刺手法宜平补平泻。或以泻为主,或以补为主,临征应辨证应用。

[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症状严重且反复发作,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并发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明显者。

中央型巨大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坏死游离者,出现马尾神经压追症状。

合并椎管狭窄、神经根管狭窄,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

[中医药疗法]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腰痛绵绵酸软,久治不愈。喜按喜揉,遇劳尤甚,常伴小腹拘急,面色自光白,畏寒肢冷,少气乏力,且舌质淡苔薄润,脉沉弱时为肾阳虚型。适宜用温补肾阳之法治疗。

可用金匮肾气汤加减。

症见腰脊酸痛,肢冷无力,按有定处,得寒痛剧,遇热痛减,溲清长,且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紧时为寒湿型。适宜用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法治疗。

可用乌头麻辛桂姜汤。

症见腰腿疼痛加剧,痛有定处,俯仰不便,转侧不能,日轻夜重,烦躁口干,且舌质紫暗有淤斑,脉沉涩时为血淤型。适宜用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方法治疗。

可用身痛逐淤汤加减。

[预防与调理]

日常预防。经常患有腰痛的患者更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体育锻炼。在搬抬重物时不要用力过猛,也不可抬过重的东西。

病期调理。患有本病的患者,在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劳动,不可使用软床,应卧硬板床,还应注意保暖。

10.颈椎病

[病因]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骨刺,或椎间盘脱出压迫所致。

导致本病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外部原因,即各种急慢性损伤造成颈椎及其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男一种是内部原因,即颈椎本身的退变,颈椎的椎间盘从30岁开始退变。椎间盘脱水纤维化,厚度变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从而使颈椎增生,压迫和刺激血管和神经而产生症状。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