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常见病自诊自疗手册
5109000000021

第21章 内科疾病(11)

过敏反应性症状:结节性红斑多见于女童患者,泡性眼结膜炎多见于初染幼儿。

咳嗽吐痰:早期咳嗽不重、无痰或有少量黏液痰,空洞形成时痰多,呈脓性。或痰中带血,胸痛,气促为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常见症状。

咯血:痰中带血或大咯血。

胸痛;隐痛,时隐时现,部位不定。若固定部位刺痛,随呼吸加重。表示炎症波及脏层胸膜。

[检查诊断]

有肺结核接触史,颈淋巴结肿大或既往有胸膜炎病史。儿童青壮年多见。

因肺结核好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闻及湿哕音。当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或胸膜增厚粘连时,则患侧胸廓下陷、肋间变窄、气管移位与叩浊,而对侧可有代偿性肺气肿征。多数患者肺部无不正常特征。病变范围较大者,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全身中毒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等。

可送痰做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查结核菌去氧核糖核酸。

痰中找到结核菌,可以确诊肺结核。有涂片、集菌、培养等方法,为提高痰菌检出率,需多次查痰。

结核菌素试验:采用结核菌素。对婴幼儿诊断意义较大,3岁以下阳性者提示活动性肺结核。强阳性者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灶。

血象检查: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白细胞总数可减少。

肺结核分为五型: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

并发症:可引起脓气胸、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原性心脏病、肺、心功能衰竭、支气管扩张,脑膜、泌尿生殖道及骨结核,喉、肠结核已很少见,艾滋病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

[西医药治疗]

常规化疗方法:异烟肼、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钠联用12~18个月。

短程化疗方法:异烟肼、利福平等联用6~9个月。

间歇用药方法:有规律地每周3次用药。

两阶段用药方法:强化阶段:每天用药,1~3个月。巩固阶段:强化阶段后每周3次用药。

初治方案:前2个月强化期用乙胺丁醇,每天0.75~1克,异烟肼每天0.3克,利福平每天0.45~0.6克,吡嗪酰胺每天1.5~2.0克,每日1次;后4个月继续用异烟肼和利福平,每日1次。或全程间歇用药:前2个月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每周3次用药;后4个月用利福平和异烟肼,每周3次用药。或用常规化疗方法:强化期1个月用异烟肼、链霉素,巩固期11个月每周用药2次。

复治方案:前2个月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每日1次,后6个月异烟肼、利福平每日1次,痰菌仍未转阴者,巩固期延长2个月。初治方案失败,可采用:前2个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每周3次用药,后6个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周3次用药。

毒性症状:毒性症状严重或胸腔积液不能很快吸收时,在有效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强的松30毫克/天。分3次服用,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停药。

咯血:垂体后叶素10单位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缓慢静滴。或安络血5毫克,1日3次。

咯血严重者可行纤维支气管镜下用肾上腺素海绵压迫,填塞于出血部位。

[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咳嗽喘息,气短乏力,痰中带血,色暗淡,潮热盗汗,形寒自汗,大肉脱形,且舌光红少津或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数而无力时为阴阳两虚型。适宜用滋阴补阳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人参6克、生黄芪30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15克、麦冬15克、阿胶10克(烊化)、鹿角胶10克(烊化)、白芍30克、五味子10克、百合15克、紫河车10克。

症见呛咳气急,痰少质黏,咯血鲜红,骨蒸潮热,五心烦热,心烦口干,胸胁掣痛,形体消瘦,且舌红绛、苔黄剥落,脉细数时为阴虚火旺型。适宜用滋阴降火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百合、生地、白茅根、百部、功劳叶各30克,麦冬、鳖甲(先煎)、玄参各15克,知母、秦艽、银柴胡、地骨皮、青蒿、山栀、紫草各10克。三七粉3克(冲服),川贝粉6克(冲服)。

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色鲜红,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胸痛,且舌边尖红,脉细或细数时为肺阴亏损型。适宜用滋阴润肺之法治疗。

可参考方药:沙参30克、麦冬30克、生地30克、熟地15克、百部30克、川贝粉6克(冲服)、三七粉3克(冲服)、茯苓15克、山药15克、玉竹15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地骨皮10克、功劳叶15克。

[中成药]

症见午后潮热颧红,热势不高,恶风畏冷,自汗盗汗,食少,神疲气短,咳嗽无力,痰稀白量多,偶带淡红色,且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数无力时为气阴两虚型。适宜用益气养阴.培元固本之法治疗。

可选用润肺止嗽丸、人参固本丸、天麻王浆、百部丸、人参滋补膏、万年春蜂王浆、雪哈银耳胶丸等。

症见潮热盗汗,腰脊酸软,头晕耳鸣,心烦失眠,五心烦热,颧红体瘦,咳呛气急,痰少质粘,或咯血,血色红,量多,或伴胸痛,且舌红少苔或光剥,脉细数无力时为肺肾阴虚型。适宜用补益肺肾,滋阴降火之法治疗。可选用玉露保肺丸、金贞麦味地黄丸等。

症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间盗汗,两颧发热,唇红咽干,形体消瘦,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且舌苔薄,边尖红,脉细数时为阴虚肺热型。适宜用滋阴清热润肺之法治疗。可选用贝母二冬膏、保肺散、贝母梨膏、百花膏、羊胆丸、罗汉果玉竹冲剂、复方抗结核片等。

[手术治疗]

手术适于大于3厘米的结核球与肺癌鉴别困难者。复治的单侧纤维厚壁空洞,长期内科治疗痰菌未转阴,反复咯血或继发感染,单侧的毁损肺伴支气管扩张者。

[饮食疗法]

气阴两虚型:

羊髓100克、生地30克。用文火炖熟,加羊油20克、白蜜30克及葱姜少许,煮至汤沸。每日分2~3次服,连服半个月。

鳖肉250克,百部、黄芪、地骨皮各15克,生地20克,水煎后去药渣。服食,每日1次,连服7~10天。

阴虚肺热型:

雪耳炖冰糖:雪耳12克冷水泡发,加冷开水与冰糖隔水炖2~3小时,饮服。

蜜汁百合:百合100克、蜂蜜35克、白糖50克,同放入大砂锅,加清水煮沸后,加盖,小火炖1五分钟,放糖桂花少许,晾凉食。或用百合100克,煎汤加糖适量,随意饮服。

燕窝6克、银耳9克,热水泡发,加冰糖适量,隔水炖熟。早晚服,连服15日。

肺肾阴虚型:

冬虫夏草、麦冬、沙参各9克,瘦猪肉100克,共炖汤,每日1次,连服10~15日。

韭菜煮蛤蝌肉:韭菜250克切段,蛤蜊肉250克切片,加调味品,武火烧沸,文火炖至蛤蜊肉熟,食之。

[预防与调理]

有传染性的活动期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接触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少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注意饮食营养,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少吃含脂肪高的食物。营养均衡,食谱多样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保持乐观情绪,调整好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空气要流通,多晒太阳,做一些适宜的户外活动,如慢走、做舒展运动等。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最好住院治疗。患者要安心静养,多卧床,免劳累,节制房事。患者的衣物要定期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或70%的酒精浸泡。患者的痰要严格消毒,在痰杯内加2%的煤酚皂或1%醛溶液,2小时可灭菌。

卡介苗接种对象是未受感染的人,主要是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常用皮内注射法。密切接触者可服用异烟肼半年至1年,以防发生结核病。

10.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病因]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明确的病因有吸入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另一种说法,本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

本病特点:起病隐匿,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进行性气急,干咳少痰或少量白黏痰。

晚期出现以低氧血症为主的呼吸衰竭。查体可见胸廓呼吸运动减弱,双肺可闻及细湿哕音或捻发音。有不同程度紫绀和杵状指。

弥漫性肺纤维化最终可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少数可急性起病或呈暴发性。

[检查诊断]

本病多在40~50岁发病,男性稍多于女性。

进行性气急、干咳、肺部湿哕音或捻发音。

x线检查:早期呈毛玻璃状,典型改变弥漫性线条状、结节状、云絮样、网状阴影、肺容积缩小。

肺功能检查:可见肺容量减少、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

实验室检查:可见ESR、LDH增高,通常无特殊意义。

肺组织活检提供病理学依据。

本病应注意与喘息性支气管炎鉴别。

[西医药治疗]

激素治疗:常用强的松每日0.5~1毫克/千克标准体重,分3次口服,连续1~2个月。好转后渐减量,维持量为每日5~7.5毫克,晨顿服。疗程不少于1年。

治疗并发症: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生素。

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应用小剂量硫唑嘌呤(每周15毫克)或环磷酰胺(每日150毫克),也可与皮质激素联用。

酌情吸氧,并发感染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高蛋白饮食或补充氨基酸有助于改善呼吸肌功能。

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舒喘灵等。[中医药治疗]

中医治疗时,根据症状及脉象将本病分为几种类型,然后进行辨证论治。

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且舌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时为气阴两虚型。适宜用补肺滋肾,化痰活血之法治疗。

可选用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也可参考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症见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且舌淡苔白,脉细弱时为肺气虚损型。适宜用补益肺气。止咳定喘之法治疗。

可选用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也可参考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症见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且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时为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型。适宜用健脾温肾,化痰活血之法治疗。

可选用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预防与调理]

保持空气的清新,避免到致病原因明确的环境中去,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传染。

吃富有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及高脂肪食物。忌烟酒。人参、蛤蚧、川贝粉、红花、冬虫夏草适量,研粉入胶囊,适量服用可预防此病,或每日食用核桃仁2~3个也有显效。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

避免情志刺激。做适量的户外活动。

遵医嘱按时服药及检查。

[预后]

继发感染常是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因素。

三、循环系统疾病

1.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因]

充血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慢性心肌病损,长期负荷过重等原因。引起心功能减退。排出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可分为基本因素和诱发因素。

基本因素包括:心肌病损,如心肌的炎症、心肌梗死是心肌乏氧(肺心病);心肌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病变、高血压、甲亢等。

诱发因素包括:发烧、劳累、情绪激动、心律失常、妊娠、分娩过多输液。

[症状]

根据心衰开始发生的部位与淤血的部位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以左心衰竭开始较多见,以后导致右心衰竭,单独右心衰竭少见。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和最重要的症状。

不得不端坐呼吸:平卧时呼吸极度困难,不得不高枕、半卧或坐起。胸闷、气急而突然惊醒,不得不立即坐起。咳嗽频繁,并可伴哮鸣性呼吸声(心脏性哮喘),咯泡沫样痰。轻者经10余分钟至1小时左右逐渐好转,重者则咳嗽加剧,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最后可发展成急性肺水肿。

劳累后呼吸困难:开始多在剧烈活动或劳动后出现,逐渐发展到轻体力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发生。这便说明,病情在逐渐地加重。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这是因为右心衰竭,长期内脏淤血而致。

[检查诊断]

脉搏增快。

肝脏肿大和压痛。

颈静脉怒张:即在半卧位或坐位仍可在锁骨上方见到颈静脉充盈怒张,为右心衰竭的早期表现。

下垂性水肿:为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多出现在身体下垂部分,起床活动时,以脚、踝内侧,胫骨前较明显,仰卧时则表现为骶部水肿。严重者全身水肿并出现胸水或(和)腹水。

紫绀:因为静脉血缺氧,口唇、手指端及脚趾端出现紫绀。

x线检查。左心衰竭时两则肺门阴影增加,肺上叶静脉扩张,肺叶间水肿;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和右心室增大,或全心增大。

静脉压测定。右心衰竭时静脉压明显增高(正常不超过10毫米/汞柱,压迫肝脏后增高更显着)。

心功能及心力衰竭分级:

心功能I级(心力衰竭代偿期):体力活动不受限制,通常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心功能Ⅱ级(一度心力衰竭):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通常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功能Ⅲ级(二度心力衰竭):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引起上述征象。

心功能Ⅳ级(三度心力衰竭):体力活动重度受限,任何活动皆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而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西医药治疗]

根据心功能情况应适当限制体力活动,以不出现症状为原则。重者应卧床休息。

吸氧,限制钠盐摄入,防治便秘。应用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

补钾如氯化钾每次1克,每日3次;或氯噻酮每次50毫克,每日3次。它们与氨苯喋淀或安体舒通联用效果良好。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0.3~0.6毫克,舌下含化;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含服。酚妥拉明(瑞吉亭)每次10~20毫克,静滴;或硝普钠每次5~10毫克,静滴。

洋地黄类制剂: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若要快速使用洋地黄时,可用西地兰0.4~0.8毫克,静注;或毒毛旋花子甙K0.125~0.25毫克,缓慢静注。若要缓慢或维持使用洋地黄时,可用地高辛0.25毫克,或洋地黄毒甙0.1毫克口服,均每日1~3次,共用2~3日。

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每次25~50毫克,静滴;或多巴酚丁胺每次40~80毫克,静滴。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应用转换酶抑制剂如开搏通,每次6.25~12.5毫克,每日2次;或依那普利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