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责任荣誉国家(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5106900000007

第7章 原则纪律(6)

1966年,还是西点军校四年级学员的杜尼嵩,利用第一次外地服役的机会,自愿申请上了战场,他当然也可以和他大多数的同学一样,选择其他地方以暂时避开那场正在进行之中的“灾难性”的战争。当时,他和他未来的妻子的关系已经非常密切了,因此他做出这样的决定并不是很容易。但是他却这样描述自己的当时的心情:“我心里想,我在西点花了四年的时间学习,还有什么地方比战场更能让我学以致用呢?”

于是,杜尼嵩被派去负责修筑沿海地区的公路。

修筑公路要和泥巴打交道,是一项又脏又苦的工作。以杜尼嵩当时工兵团少尉的身份他完全可以站在一边远远地监督工程的进度,但他却要求自己时刻都要跟全排的弟兄一起同甘共苦,“只要他们的双脚踩在泥水里,我就绝不让自己的双膝干着。”他在心里这样暗下决心。

同时,他又对自己提出另外一个要求:要学会操作团里所有的各种车辆,其中包括很多建筑工程专用的特种车辆。

28年后,杜尼嵩在其《西点军校领导魂》一书中这样写道:“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知识,而是西点教导我必须清楚手下能够做到什么,又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制订出对他们具有挑战性却又实际可行的目标。西点的训练让我相信,领导者必须跟部属一样熟悉部属分内的工作这一点极其重要。做到了这一点,我的部队对我也就会更加信任。”

有一天,团里的一个士兵在开挖土机挖路时,挖土机突然滑进路边稻田的灌溉水渠里被卡住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没法把挖土机开上来,天色慢慢地暗了下来,而夜晚是非常危险的,随着夜幕的降临游击队发起攻击的威胁也随之增大。

那天下午,当杜尼嵩从另一个工地赶到现场的时候,大部分士兵和团里的两名中士都已经在那里忙活半天了,挖土机还是卡在渠里开不上来。杜尼嵩把挖土机被卡住的情形仔细地观察了很久,最后他走了过去,告诉那个挖土机驾驶员,叫他设法利用挖斗把挖土机从一个方向撑起来,然后再慢慢启动两边的车轮。驾驶员想了想杜尼嵩的建议,决定碰碰运气试试看,结果挖土机居然奇迹般地爬出了水渠,排里的人也在天黑之前全部回到了基地。

恪尽职守,不计得失

从华盛顿的一生可以看出,恪尽职守的精神一直是他不竭的动力源泉。正是这种庄严的使命感使他坚定异常,不屈不挠。

美国第一位总统华盛顿是西点人乃至所有美国人的偶像,几乎所有的西点人都读过华盛顿的传记。

综观华盛顿传奇的一生,恪尽职守的精神一直是他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贯穿着他人生的始终。正是这种庄严的使命感使他拥有坚定不屈的精神。华盛顿意识到,自己的奋斗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奖赏,而仅仅是因为这是他应该做的正义的事业,为此,他自愿尽心尽力地将事情办好。

华盛顿一生都致力于自己的正义事业,先是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取得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后来又担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都是坚定不移的。他总是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从不计较别人或是或非的争议,也从不在乎自己的声望。有时为了事业,他必须冒很大的风险。

有一次,美国政府就美驻英大使和英国签订的一个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人都希望华盛顿拒绝签订这一条约。考虑到个人道义与国家声誉,华盛顿拒绝苟同大多数人的意见。为此,社会上掀起了反对该条约的抗议运动,人们纷纷将怒火发泄到华盛顿身上,一些抗议者甚至向华盛顿扔石头。尽管如此,华盛顿仍然忠于职守,顶着巨大的压力签署了该条约。尽管到处都是示威抗议的人群,但这一条约还是得到了执行。

华盛顿是一个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物。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美国总统这一职位,他曾几辞几任,充分表现了他的坦荡胸怀和崇高品格。

在争取国家独立战争中,他逐渐成长起来,担任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以其卓越功勋而成为美国最高领导者,本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一些阶层和集团却想效仿英国君主制,希望他“登基”称“国王”,他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然而华盛顿却坚决反对。

他奋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

他主动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返回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

隐退之后,他却发现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意识到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正“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于是,华盛顿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而再度出山。

1787年,他主持召开了“宪法会议”;1789年,又因其特殊地位、荣誉和声望而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上任后,就以卓越的才能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从而使美国政府得到了真正的健全。

华盛顿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之后,于1796年11月发表了着名的《告别书》,主动离开了政治舞台,又回到山庄,再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然而在1798年美法关系恶化,战争一触即发之时,他又应召准备出山统率全军御敌。后来虽然因危机很快过去而未成行,但他为国效力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使人敬佩。

华盛顿任职与辞职,都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为个人索取什么,可谓大义所在,义不容辞,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其任职与辞职的本质所在。

恪守忠诚,不忘使命

责任和使命是一对“孪生姊妹”,责任是具体的,狭义的,而使命是抽象的,广义的,但是无论如何,它们之间都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成为众人瞩目的英雄。尽管南北战争以南方失败而告终,但是罗伯特·李将军却依然赢得了美国人民的爱戴。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罗伯特·李将军到底有着怎样的光辉品德呢?

李将军出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在他的内心里,其实并不拥护南联盟的黑奴制度,他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既然这样,他为什么还会辞去在美军中的显赫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的生命属于弗吉尼亚,当外来的人侵略他的故土时,他责无旁贷地尽着自己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托格斯镇,罗伯特·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针刺,无言地离开了。被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南方却再无部队可指挥。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被撕碎的家乡。

罗伯特·李将军回到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默默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定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进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创举,比后来教育家终于想到设立新闻课整整提前了40年。

全力以赴,尽职尽责

成功是建立在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的。不要小看一些小事,它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西点人向来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闻名于世,做完一件事之后,不论结果好坏,先扪心自问:在做这件事的时候,自己是否全力以赴了?这就是西点人一贯的做法。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毕业于西点军校,他出身于一个家道微寒的黑人家庭。鲍威尔年轻时胸怀大志,为了贴补家用,他凭借自己壮硕的身体,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

有一年夏天,鲍威尔在一家汽水厂当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抹地板、搞清洁等等,他总是毫无怨言地去做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有一次,有人在搬运产品的时候打碎了50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玻璃碎片和泡沫。按常规,弄翻产品的工人要负责清理打扫。可是老板为了节省人工,偏偏让干活麻利、爽快的鲍威尔去打扫。当时鲍威尔感到很不公平,本来想一气之下不干了,但转念一想,自己是厂里的清洁工,这也是分内的活儿。于是,鲍威尔尽力把满地狼藉的脏污扫得干干净净。

过了两天,工厂领导通知他,他被晋升为装瓶部主管。通过这件小事,他明白了一条真理:凡事全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鲍威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军校。后来,鲍威尔官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美国国务卿。

尽管一连串的光环照耀在他的头顶,但鲍威尔仍旧全力以赴地工作,在五角大楼上班时,他往往是最早到办公室的,又是最迟下班的。同僚们曾赞赏说:“我们的黑将军,无处不身先士卒啊!”

在西点军校,鲍威尔曾以“凡事要全力以赴”为题,为学员们讲述了一个颇富哲理的故事:

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挖沟。其中一个心高气傲,每挖一阵就拄着铲子说:“我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拈轻怕重,不断地埋怨工作辛苦、报酬太低等等。第三个则不声不响、挥汗如雨地埋头干活,同时,脑子里还琢磨如何挖好沟坑,让地基更加牢固……若干年后,第一个人仍无奈地拿着铲子,干着挖地沟的辛苦活儿;第二个人虚报工伤,找了个理由提前病退,每月领取仅可糊口的微薄退休金;而第三个人则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鲍威尔希望借此告诉西点的所有学员,凡事一定要全力以赴,才能有所作为。同时,西点军校也将鲍威尔的故事作为教育学员的鲜活教材。

首先,西点要求学员树立必胜的信念。如果缺乏信心,没有必胜的信念,就不可能全力以赴。试问,一个一开始就想到失败的人怎么可能用尽全力去做这件事呢?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艾森豪威尔的故事: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和家人玩纸牌游戏,他连续几次抓到了很坏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开始抱怨个不停。

这时,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停下来,神情严肃地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把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一样,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从未再对生活有过什么抱怨。因为他明白,只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最终,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来,一步步地成为中校、二战盟军统帅,并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不管我们手里是怎样的牌,我们都要认真地玩下去,争取最好的结局,因为这些牌是我们手中仅有的资源。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运用我们仅有的资源,全力以赴,去夺取最佳的成绩。

诺基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约玛·奥利拉曾说:“我们不仅要扩大作为领导者的优势,而且能够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每天出现的挑战。”

应对每天出现的挑战,需要必胜的信念,需要全力以赴。正是这种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肯服输,愿意为之倾尽全力的品格,使成功者不断进步。

无论是对个人、军队或是企业来说,都应该极力营造一种“必胜文化”。这样的文化能激励士气,激发信心,能营造一种必胜的信念,让我们直达胜利的彼岸。

美国海军陆战队深知必胜信念的重要,因而总是引导官兵一心一意只想着胜利,而不是失败,并在每一种场合以各种方式重复相同的信息:海军陆战队、美国民众、全世界都预期他们会胜利,就连敌方不少人也预计他们会获胜。

在新兵训练营,教官每天不只一次地讲述海军陆战队的成功事例,每一个障碍训练课的场景里都张贴着已经发黄的陆战队英雄照片,每一条街道都以成功战役命名,即使是日常生活使用的词语中,几乎也包含着胜利的寓意。

海军陆战队就是这样在军中倡导、营造制胜氛围,树立制胜意识的,从而使每个陆战队官兵在胜利的鼓舞和感召下,一心想着胜利,一心向着胜利,奋不顾身地穿越在枪林弹雨和生死线上,夺得一次次辉煌的战绩。

全力以赴就是永远都用百分百的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情,就是在失败了多次之后依然有信心再试一次,就是在每一次的工作中多加一点努力。所以,全力以赴除了要有必胜的信念,还需要我们有“比别人多做一点”的用心。

无论在什么领域,一个成功者的成功之处往往就在于他比别人总是多付出一些,比他人多向前迈进一步。谁能多付出这一点,多前进这一步,谁就能获得千百倍的回报!

成功的一切结果都是建立在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不要小看一些小事,它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所以,无论是什么工作,无论是不是大事,无论是不是你该做的事,你都应该抱着“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