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道路上,一旦确立了某个有价值的标的时,就要矢志不渝地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成功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笔直的,成功是失败之子。如何对待失败是对人才的严重考验。屡战屡败,丧失信心者,一事无成。屡败屡战,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看到光明者才能登上成功的险峰。
电灯泡的发明者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不屈不挠地进行了八千多次试验。试验初期,他们找了1600种耐热材料,反复进行了近两千次试验,苦斗了五六个月,结果只有白金较为适合,但白金比黄金还贵重,怎能用于制造普及的廉价的灯泡呢?这就是说,近两千次的试验失败了。于是,他又从植物纤维中发掘理想的灯丝材料,先后试了6000多种植物,甚至连马鬃、头发、胡须都不放过,终于发现竹丝炭化后作灯丝很好,能发光I20O小时。但他并不满足,派人到世界各地搜集来几千种竹子,进行试验比较,最后确定日本的一种竹子最适用。至此,竹丝灯泡才算正式研制成功。(后来,别人又加以改进,用钨丝做灯丝,一直用到今天。)当试验出现挫折,报纸上的冷嘲热讽劈头盖脸向他袭来时,他尽管感到痛苦和焦虑,脸色变得灰白,鬓角上的青筋在蹦跳,蓬乱的头发披散到脸上,但是他并不被失败的痛苦所压倒,仍然坚信自己的发明必将成功:“白炽灯一定能亮起来,这条道儿没走错。”
在长期的科学实验中,他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因素,看到成功的前景,因而在整个发明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十足的信心。当电灯试验从初秋进行到初冬,获得的最佳效果只能亮8分钟时,他的助手有点泄气了:“唉,又是白费劲儿!”爱迪生却从这些微小的进展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反驳道:“怎么白费劲儿?足足亮了8分钟,寿命不是比上一次长了好几倍吗?”爱迪生的辩证观点启发了助手,使助手转愁为喜;“对,就像你说的,做一次试验,就有一次收获嘛!”“做一次试验,就有一次收获”,这是爱迪生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