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关爱语?并不是说出表达关爱的词汇就叫关爱语了,同样的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我们的感受会不一样,有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关爱,有的人却让我们感到只不过是在寒喧,有的人甚至让我们感受到了虚伪,而我们的父母、师长,有时候对我们严厉呵斥,甚至大声责骂,我们却能感受到这些愤怒甚至有点粗的话语里透着深深的关爱。
关爱语就是讲话的人怀着一颗关爱之心,带有关爱之情,真心为听者好而讲出来的话。
在组织里我们还要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少讲那些破坏团结的话。
对立性的,挑衅性的,表达怨恨不满的,抵抗性的,挑拔离间性的,非议性的,这些话我们都要避免说。
职场中,什么样的员工才是最好的员工?
我们的答案是:一个站在最高的角度看待工作;最能够理解组织的处境;明确组织的使命、上司的意图;最善于团队合作的员工,就是最优秀的员工!
理解万岁。这个词语被大家用坏了,因为大多数人强调别人理解自己,却很少去理解别人。在这里的理解,是对别人的理解,而不是要求别人理解自己。
组织里有句话,叫不理解也要执行。在理解的层面上,普通国民想要到位地理解国家战略不太可能,所以不理解也要执行,普通员工想要理解组织的众多决策的因果究竟也不具可行性,所以不理解也要执行,认真执行,完成任务和目标,这就是最好的理解。
而在交往层面,多从理解他人的角度讲话,会更有效地促进沟通,增进和谐。只有理解他人的处境、心情,才能达到更好的谈话效果,甚至理解他人不能很好完成任务的客观原因,并积极找出解决办法,能帮助的就帮助,这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在组织里,我们强调不要任何理由,做不好工作是不能找任何借口的,无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这是一个铁律,如果我们强调理由和原因,团队就会被搞坏,在工作层面我们是不能原谅任何失败的。但是在人的层面,我们要多些理解,只有理解了才能去帮助,我们要记住,对个人失败的理解只能限于个人感情层面。在感情上,我们互相理解取得温暖,在工作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把事做成。
有一颗真诚的心,多讲真诚的话,不好讲的宁可不讲,虚情假意的宁可不说,在工作中要时常把我们团结合作的真诚表达出来。
许多人因为心灵不够强大,没有自立自强的心态,自信心不够,总认为附合别人,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就能够保护自己,结果恰恰相反,看似自己心里面有了点底,其实别人未必真地在乎你的假话,也不会因你讲了几句好听的就真把你当成自己人,其实,那些讲真话的人,反而更受人尊重,哪怕一时遭到反对,受点嘲笑,却能在团队中长久地立足。
真加上诚,用这样的态度来讲话,是出于一种公心,是为了团队考虑,真诚地为他人考虑,即便有时可能会讲错了,又何罪之有呢?
互相激励,在畏难的时候令我们有勇气坚持,在艰难的时候令我们有勇气突破,互相激励,令我们借助双方的力量。相互间的激励令我们高歌奋进,一往无前,取得理想的业绩。
相互激励令我们的团队充满正能量,充满昂扬的精神,充满奋斗的力量。
暖心这个词比较抽象,这本书里提倡的五种语就是暖心语,好的话语就象明媚的阳光,令我们心中温暖,将心里的负能量阴云一扫而空,在组织中,我们要经常做一做语言运动:
打打气、鼓鼓劲,暖暖心。
这种语言运动既是可以为别人做的,也是可以为自己做的,经常自己给自己打打气、鼓鼓劲,常做这种运动,我们的职业生涯必定会是一路高歌向前的。多给别人打打气、鼓鼓劲,暖暖心,也会令我们获得更好的人际环境,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配合,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助力。
我们对别人讲话,总是要表达自己思想,表达自己诉求的,如果我们的话没有力度,那么别人就不会重视我们的想法,也不会重视我们的诉求。
想要让自己的讲话有力度,让别人听得进去,需要具备一定的功夫,对工作深入了解,抓得住关键问题的讲话才会真有力度。有力度的话才能引起重视,解决问题,讲有力度的话才能抓得住客户的心,才能有的放矢 ,直指本心,直指问题本质,直接快速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拖泥带水、反反复复、东扯西绕地浪费工作时间。
于合作,要重视,勤沟通,多理(了)解,细说明
不论是与同事间的合作,还是跨部门的合作,或是与客户的合作,我们都要足够重视才行,尤其是沟通不能少,要勤沟通,一旦沟通不到位,会有很多意外情况发生,比如工作脱节,各干各的,做了很多功夫,最后忽然间发觉彼此的工作不能对接,即便每个人做得都很好,整体工作却是失败的。
还有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因为沟通少,相互之间产生隔阂,互相猜忌,工作配合不密切,有的会互相抵触,甚至发展到误解、敌对的程度。
还有的情况是,互相间存在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差异,也存在对工作目标认同的差异,还有对任务分配的不同意见,解决相关问题有不同思路,当碰到这些问题时,就要相互间多了解情况,多了解对方心理和需求,互相理解,取得共识。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就要有耐心仔细认真地说明,尤其是碰到技术性的较复杂的问题,对方不太了解的,就一定要讲明白,让双方能成功操作,否则就无法做到相互之间成功的协作。
于人际,行五事:互助事,协作事,竞争事,促进事,正直事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成功。没有谁可以说自己是十项全能,即便是十项全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将十项任务同时干起,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
都说职场无朋友,其实大不然,职场中还是有许多人在互相帮助的,没有互相帮助的组织,注定是没有前途的组织。
在工作中,时刻都需要帮助,我们平常所说的“传帮带”,老帮新,强帮弱,上帮下,是大多数情况,实际上,老人也需要新人的帮助,强者也需要弱者的帮助,上级也需要下级的辅助,互助在团队中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
搭把手,出点力,帮一帮。有时候互助只是举手之劳,却能让我们的工作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有时候我们的一个提示、一个修正、一点帮助,就会解决别人的大问题,当我们能帮助他人时,却冷漠不伸手,我们就会失去一个机会。
协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长处,避开我们的短处,协作能节约我们的时间,提高我们的效率,提高工作的质量。
协作本是工作中的基本职责,但是某些员工却人为地将工作分割:这是我的事,你们谁也不能插手,这不是我的事,别想让我多干。这类人在工作中往往破坏协作,不利配合。工作确实有分工,但工作又随时要求每一个员工能投身到最需要他的地方。
对于组织安排的协作要求,个人无权拒绝,只能接受命令,努力做好。对于同事的协作请求,应认真对待,热情响应,能协作的尽量协作,不能协作的要讲清楚。
我们的工作是与整个团队密切联系的,而不是分割独立的,协作会经常有,良好的协作精神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业绩,而良好的协作就开始于我们认真热情地去协助别人,只要我们认真对待协作,就能与同事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当我们需要协作的时候,就不会有各种障碍。
协作既可以是上级分配的,也可以是同事间自动自发的,同事间互相了解,知道彼此的长项和弱项,在工作中互相搭配,扬长避短,就会形成高效的工作组合。
竞争的谐音是警钟,只有这口警钟才能让我们警醒,不要在工作中睡着了。
协作和竞争是一体的两面,如果只有协作没有竞争,团队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组织成员也会失去上进心,失去紧迫感,从而松懈下来。
竞争是对自己的督促,也是对同事的督促。
国家间的竞争让国家更加强大,组织间的竞争令组织更加强大,团队间的竞争令团队更加强大,同事间的竞争令同事更加强大。
讳言竞争、不敢竞争的人,注定是组织中的落后分子,是妨碍组织前进的人。
在工作中我们要积极竞争,既要与同事竞争,也要与组织的对手竞争,积极竞争令我们进步,令我们取得优势,获得更好的业绩,而消极竞争则令我们萎靡不振,丧失优势,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于上级来说,促进下属更快更好地工作是天然的职责,而在一个活力四射的组织,同事之间也会在工作上相互促进,比如前面说的同事间的良性竞争,这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进。而在其它一些细节上,比如催促对方的进度,或因对方的催促而提高自己的效率,同事间互相询问工作业绩、工作情况,都会产生对他人工作的一种促进作用。
接受别人的促进,同时促进别人,是职场中一种重要的修养。有的年轻员工,具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在自己的工作和业绩方面,听不得别人所说的任何话语,正面激励觉得不以为然,指出缺点就火冒三丈,结果在工作中很难进步。
同事间的互相促进很重要,能在工作上互相促进,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了在团队中以成绩为先,整个团队有向着一个目标团结奋进的氛围。由于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认可组织愿景,所以才容不得团队中有落后的事态,当发现同事工作状态不佳时,能帮助调节,当发现同事出现工作错误时,能帮助纠正,当发现同事懒散懈怠时,能督促其认真投入工作。
无论是老员工对新员工的批评、督促,还是彼此间种种形式的促进,都是团队中非常重要的正能量,是员工对组织的认可,一旦同事间冷漠相处,不肯相互促进而是相互拆台,那么这个团队就会走向覆败。
在同事关系之中,我们立身正直,做正直之事非常重要,如果做事不正直,那么我们其它的作法即便有好的目的,即便我们说的再动听,也很难被人接受,我们也就很难拥有理想的人际关系。
只有正直做事,我们才能在团队中真正立住脚。不正直的事做多了,威信也就失去了,同事们也不会再对你付出信任。
那些不讲原则,随便附合别人的错误言行,如打击排挤同事,抱怨组织和团队,抱怨上级或同事,散播努力无用言论,散播公私对立言论,散播悲观失望言论,散播组织不人性言论,散播组织缺陷言论,散播上级缺陷言论,散播同事缺陷言论,散播上级决策错误言论,拉拢别人一起消极怠工,拉拢小团体搞对立对抗……附合这些言行的就称不上正直,在团队中,我们要有独立自信,并不是我们不附合别人就会被冷落了,就会出局了,恰恰相反,只要我们坚持独立性,坚持正直做事,我们就会在组织中站住脚,并且干得很好。
要助安,不助乱,要助真,不助假,要助对,不助错,要助和,不助斗
组织里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关系,各种各样的矛盾,有时可能很复杂,我们身在职场有时会陷入其中,这就要我们有更好的行为原则来指导我们的言行。我们要助安不助乱,助真不助假,助对不助错,助和不助斗,当然,在同时面对这些关系时还要善于针对实际,辩证的思考,有所取舍,这种思考很多时候是不能从语言中学到的,也不方便用语言来表述,而只能在工作实践中去思考和掌握。
团队中的稳定很重要,而混乱足以致命。从上而言,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工作流程、规则、制度很重要,从下而言,遵从、如令很重要,只有绝对遵从、如令,才能做到工序不混乱,一切有条有理,同样,职业技能也是很重要的,只有熟练的操作,才能避免工作中的混乱。
工作中的混乱也有人为的因素,对于那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混乱,我们要认真地克服,不能随波逐流地助长混乱,而是要想办法让工作更稳定、更有序,做团队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力量。
当面对工作稳定的破坏者的时候,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距离,必要时要勇敢争取,甚至同错误的言行做一定的斗争。
比如以下的言行:出言不逊,顶撞上级,顶撞同事,破坏和谐的工作气氛,对认真工作的同事冷嘲热讽,打击同事工作的积极性,拉拢同事一起阻碍工作,故意推脱责任,故意怠慢工作,耽误同事的工作进度以至造成工作延误和损失,工作中出现丢失、错误、掉链子……
那些对同事对上级对组织有不满,而又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任意发泄不满的同事,极有可能破坏工作的稳定,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心中要留意,要有数,绝不可以受影响,被他们的言行左右,更不可以同流合污,要坚定地做团队中的安定性力量,发挥正能量。
任何团队中都会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员工无法绕开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当面临真假的矛盾时,我们要助真不助假。
只有真才能够长久,只有真才能够成事,弄虚作假可以糊弄一时,但终必自食苦果。
工作也分真工作和假工作,真工作是真正地去解决问题,真正地付出努力,真正地拿到业绩,假工作是只管表面现象,出工不出力,说得好听干得挺差,功劳苦劳讲一大堆,但却没有实际业绩。
工作有真办法和假手腕,真办法是实质性地针对问题,寻求解决,假手腕是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企图糊弄过关。
真和假是一对哲学命题,我们不但在生活中要善于分辨、应对真假,在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我们的工作观不正确,如果我们对工作的认识达不到一定程度,那我们就会被困在工作的假象里,永远在虚假的认知中工作,这种工作如果是按部就班服从命令的工作,那还有可能混得下去,但却永远不会有卓越的成绩,而一旦被人误导、引诱、压迫,就会犯错、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