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
5075900000073

第73章 做好领导第四件事:炎与凉(2)

古冶子最后一个轮到表功,桃子已没有了,于是怒气冲冲地对公孙捷和田开疆说道:“有一次,我跟随景公渡黄河,河里一只巨鼋抢走了我的左骖之马,窜进急流的河水之中。我潜入水中,在河底逆流百步,顺行九里,终于打到了巨鼋并将它杀死,找回了左骖之马,当我左手提着马尾巴,右手拿着鼋脑袋跳出水面时,岸边的人们还当我是河神呢。凭这本事,我难道不该得到一个桃子吗?你们两个难道就没有想到要为我留一个桃子吗?”说着古冶子抽出了宝剑。

眼看着一场恶斗就要开始,这时田开疆和公孙捷感到问心有愧了,觉得他们俩对不起自己的伙伴,二人一齐对古冶子说:“你的本事比我们大,你的勇猛比我们强,我们俩先拿了桃子说明我们有贪心,现在我们以死向你表示我们的忏悔。”说完二人拔剑自刎。

面对着两具尸体,古冶子的良心也深感不安了。他想:两个同伴都死了,我一个人还苟活着,这叫做不仁;是我用言语吹嘘自己羞辱他俩,这叫做不义;如果我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感到厌恶而不死,这又叫做不勇,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人呢?于是也拔剑自刎。就这样三个忠于情义的勇士被一个政客以所谓的道义骗杀了,义士的情感弱点就在于他们过于相信情义,而政客眼中根本没有情义,所以出卖情义的政客永远是胜利者。

做领导切记“五不要”

做领导要时刻严格地要求自己,有人指出,为官要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于不可为的事,坚决不能去做。下面提到的为官“五不要”,就很有指导意义。

一、不要无事空忙

有的人庸人自扰,有的人专想解释一切。他们以谈论大事为要务,总是过于严肃地对待一切事物,把它们变得争论不休和神神秘秘。其实,令人烦恼的事情中绝少有真正值得为之烦恼的。把本该抛在脑后的事情,挂在心上实在愚蠢。小事本可化了,无事却能生非。小洞不补,大洞难缝。有时候,治疗反而引发疾病。生活的第一金律就是无为而治。

二、不要言无节制

作为领导,一言一行都要有所节制。它将使你路路通达,很快获得尊敬。它能影响一切事物:交谈、演讲,甚至是走路、观看和表达需要。它是制胜他人心灵的法宝。这种威仪不是来自愚蠢的鲁莽行为,也不是来自使人着急的慢吞吞的谨严之相;它是一种由美德支持的高尚人格。

三、不要装模作样

做作是一种俗不可耐的缺点,这对他人来说像沉重的负担一样难以忍受。同样对他自己也不啻是一种折磨,因为他不得不装出这样一副外表来。甚至那些伟大的天才也由于故作姿态而变得一钱不值,因为人们把他们归于竭尽全力耍手段的一类,而不是天然成趣的有风度的一类。凡出于自然而非出于人为总是比较令人愉快的。据说做作之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做作才能。你越是擅长于某事,就越要掩藏自己付出的努力,以便使你看上去是发乎自然。精明的人不可承认自己的长处。对于这些长处,应当表现得熟视无睹的样子,这样就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不在意自己长处的之人,乃是双重的出类拔萃。他自有特别的办法获得众人的喝彩。

四、不要众叛亲离

人们对待同行中的落伍者,总是不冷不热的。人见人爱,赢得这一重大奖赏的途径有许多条。你可以在职业上以才智出人头地。以优雅的方式待人接物,也是行之有效的。把自己的过人之处,转化为他人对你的依赖,于是人们就会说,事业需要你,而不是相反。有些人荣耀职位,有些人为职位所荣耀。让鼠辈继任你的职位丝毫不会增添你的荣誉。他人遭人憎恶并不意味着你是真正为众人所需要的。

五、不要罗列黑名单

关注他人的坏名声,自己的名声也会败坏。有些人不是喜欢用他的污点来掩饰或者消减自己的缺点,就是喜欢以己之心安慰别人,这是一种愚蠢至极的安慰。他们一张口便臭气熏天,他们是藏污纳垢之所。在这件事上,谁陷得越深,谁就会越脏。极少有人不犯错,或是因为遗传,或是因为人际关系。除非你不为人知,你的错误才不被人晓。深谋远虑的人不记别人的过失,也不使自己成为一份卑鄙的黑名单上的人。

骨肉相残不应该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即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其中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军政大事中都建立了无人能比的功勋,同时在长期的南征北伐中,招募了众多身怀绝技的文臣武将。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在李世民的功勋和实力面前岌岌可危,便暗中勾结三弟李元吉及李渊的宠姬、大臣,试图尽早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深知太子和齐王的用心,因有一班谋士密切防范,李建成的计划始终无法得逞。李建成决定先把秦王府中的谋臣武将或进谗处死,或调离作他用来孤立李世民。果然名将程知节被外调为刺史,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被调出秦王府,尉迟敬德差点儿被李渊处死。一时秦王府中,人人自危,纷纷劝李世民早做准备,以免被害。李世民自有打算,暗中观察事态发展,表面却毫无动作。

正好有突厥兵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抢先推荐李元吉带兵北讨。李渊便把兵权交给了齐王。齐王乘机请求调秦府中与李世民形影不离的战将尉迟敬德为讨伐先锋,并尽可能多地把秦王府中的精兵都抽调出来归自己指挥。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妻舅长孙无忌劝李世民说:“大王倘不早决,祸在目前了。”李世民却假装说:“事关兄弟之亲,怎忍心下手?”敬德说:“人情无不畏死,大众愿以死奉王,王怎可以小仁害大局?”正说着,率更丞(官名)王至急冲冲跑了进来,似有急事相告,因见长孙、尉迟两人在场,才欲言又止。李世民便带王至进内室密谈。过一会儿,王至便又匆匆告退了。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刚才王至报告,说太子与齐王已定计,想让我与太子一起去为齐王出征送行,到时在饯行席间密伏勇士乘机刺杀我,然后太子拥兵入内要求内禅,并封齐王为太弟。”

长孙无忌不等李世民说完,便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制。”李世民叹气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诚知祸在旦夕,但欲待他先发,然后仗义出讨,方为名正言顺。”敬德道:“大王若再不听劝告,敬德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手就戮,请允许告辞。”无忌也说:“无忌也当同去!”

李世民召集府僚一起商议。谋臣都认为要赶快动手。李世民说先要占卜一下,是否可行。猛地有人冲了进来,夺过龟卜扔到地上,说:“有疑问才卜,今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先发射谁有生路,有何疑问?”李世民一看,原来是幕僚张公谨。于是再令长孙无忌密召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商议。不料前不久竭力劝李世民动手的房、杜两人异口同声说:“高祖诏令我不得侍奉秦王,现在如果私自拜访,岂非死罪?”李世民见两人不肯前来,竟把佩刀递给尉迟恭说:“两人怎敢叛我?公持刀去看看,如果真的不肯来,即用此刀杀了,拿首级来见。”敬德与无忌同去见房玄龄、杜如晦,说:“王已决计行事,你二人快去商议。”房玄龄说:“四人同行太醒目,我们各走各的吧。”敬德和无忌先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各自换了衣服悄悄来到了秦王府。大家一起商量好了对策。

当天晚上,李世民入朝见李渊。李渊拿一份太史令的密奏给李世民看,密奏中说依天象看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要求屏退左右,然后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私通皇妃,淫乱后宫。李渊听后大惊。于是李世民又接着说:“臣儿无丝毫辜负兄弟,偏他二人时欲加害,并说要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儿若果枉死,永违君亲,已是可痛,而且魂归地下时,也要被败在儿臣手下的王世充等讥笑了,请父皇救命!”说罢,便呜呜咽咽哭了起来。高祖更加惊愕,说:“明天便审问他二人。你其实也应该早来参奏。”

李世民随即退了出来,在夜里便调兵遣将,命长孙无忌等带领,埋伏在玄武门外。

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经过玄武门,察觉情况不妙赶紧回头欲逃,却被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拦阻。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死。这时,太子手下的冯翊、冯立及齐王府中的薛万彻等将领带了数千兵马来攻李世民,却被玄武门前的伏兵挡住,他们见太子、齐王都已死去,便都一哄而散了。

李渊见事已至此,显然再去斥责李世民已毫无意义,弄不好甚至可能自己也身陷险境,就干脆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听凭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斩草除根、抄杀满门。事后没多久,李渊便急流勇退,把皇帝大位让给了李世民。

由于李渊高高在上,不了解情况,太子、齐王与秦王之间地位相当,实力各有强弱,因而实际上谁先动手杀死对手,谁便是理所当然的皇权执掌者。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与他的谋臣武士都十分清楚,就是太子、齐王也想先发制人,争取主动权。然李世民的确比他们高明得多,只有他才真正地巧用了“先发制人”之计。“先发制人”,靠的是“先”,但“先”往往来自于“密”和“决”。李世民假装“不忍心”,表面上无所作为,实际一方面是为了师出有名,保全面子;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行动的“秘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