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厚黑学
5075900000012

第12章 黑学处世祖师曹操(2)

袁绍临终之时,由其妻刘氏及谋士审配、逢纪操纵,立三子袁尚为大司马将军,统领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其长子袁谭深为不满,欲与袁尚一争高下。恰在此时,曹操乘连胜之威,进攻黎阳。袁谭迎战大败,只好派人向袁尚求救。袁尚只拨5000兵相助,且在半路上被曹军全部截杀。此后,袁尚即不再增派援兵,意欲借曹操之手除掉其兄。袁谭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传到冀州,袁尚担心袁谭降曹后并力来攻,便亲自率领大军去黎阳救助袁谭。袁谭闻讯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头。不久,袁熙、高干也领救兵来到黎阳城下。四支兵马并在一处,仍然不是曹操的对手,黎阳很快就被曹军攻破。袁氏兄弟与高干只好弃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赶,袁谭与袁尚退入冀州坚守;袁熙与高干则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势。曹军连日攻打,一时难以奏效。这时,谋士郭嘉向曹操献“隔岸观火”之策说:“袁绍废长立幼,而袁谭、袁尚二人势力相当,各树党羽,互相争斗。如果进攻太急,他们就会团结一致对付我们;如果暂缓攻击,他们之间就会相互争斗火并。我们不如举兵南向,作出南征刘表的姿态,以便等待其内部发生变乱。当其内乱发生后,再进击他们,可以一举而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认为很有道理,便留下贾信守黎阳,曹洪守官渡,自率大军向荆州进兵。事情果如郭嘉所料,曹操撤军不久,袁谭与袁尚即大动干戈。袁谭敌不过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机挥军北向,首先打败袁尚、袁熙,后又消灭掉袁谭和高干,从而一举平定了河北。

袁熙、袁尚被逐出冀州后,引兵连夜奔往辽西投依乌桓去了。曹操用郭嘉之言,以田畴为向导,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轻军千里往袭,在白狼山与袁氏兄弟及乌桓王冒顿的大军相遇。两军大战一场,冒顿大败被杀,袁熙、袁尚率数千人逃向辽东。曹操并不追赶,退军易州,按兵不动。大将夏侯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现在袁熙、袁尚又前往投靠,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火速往征。“曹操笑道:“用不着劳烦诸位虎威,几天之后,公孙康定会自动将二袁的脑袋送来。”众将都不相信。然而,不久之后,公孙康果然派人将袁熙、袁尚的首级送到。曹操大笑道:“不出郭嘉之料!”原来,郭嘉在征乌桓途中染病在身,不得已只好留下治疗。临终之时,他写下一封信给曹操,授计说:公孙康一直担心袁氏吞并,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心中必然怀疑。如果我们派军攻打,他们势必并力迎击,急切中难以得手;如果暂缓出兵,公孙康与袁氏兄弟就会互相火并。事情正如郭嘉分析的那样,公孙康听说袁熙、袁尚将要来投,当即与手下人议定:若曹操前来征讨,便留下他们,合力抗曹;否则,就将他们骗入城中杀掉,献给曹操。这是因为当年袁绍曾有吞并辽东之心,公孙康不仅一直耿耿于怀,而且也担心袁氏兄弟前来投靠是假,欲鸠占鹊巢是真。而袁氏兄弟也的确如公孙康所担心的那样,企图寻机杀掉公孙康等人,以辽东数万骑兵与曹操抗衡,收复河北。所以,当细作回报说曹操屯兵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时,公孙康立即设计将二袁杀掉,并且派人将首级送到易州。

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即除掉了袁熙、袁尚,又使公孙康自动归服。真可谓一石击二鸟,何乐而不为。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是指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自己想害的人。曹操就运用此计,想借手刘表来杀祢衡,而刘表识破此计,又令黄祖杀了祢衡,使刘表做了个“二传”,这样就更淡化了曹操的谋算。

曹操招安张绣之后,听纳贾诩的建议,打算找一位有名望的人去招安刘表。孔融荐出祢衡。谁知祢衡恃才自傲,将曹操的手下贬损一番。当时张辽在一旁,抽剑要杀祢衡。曹操制止说:“我正缺少一个鼓吏,早晚朝贺享宴,可令你担任这个职责。”祢衡不推辞,应声而去。张辽说:“此人出言不逊,为何不杀了他?”曹操说:“此人素有虚名,远近皆知,今天杀了他,天下人必然说我不能容人。他自以为有能耐,所以令他为鼓吏来羞辱他。”

第二天,曹操大宴宾客,令鼓吏击鼓。祢衡一身旧衣而入,击《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深沉辽远,如金石之声。座上人听着,莫不慷慨流涕。左右人喝道:“为何不更衣?”祢衡当着他们的面脱下旧衣服,裸体而立,赤身尽露,客人皆掩面。祢衡慢慢穿上裤子,脸色不变。曹操叱道:“庙堂之上,为何这般无礼?”祢衡说:“欺君罔上才叫无礼。我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而已。”曹操说:“你清白,那谁污浊呢?”祢衡道:“你不识贤愚,眼浊;不读诗书,口浊;不纳忠言,耳浊;不通古今,身浊;不容诸侯,腹浊;常怀篡逆之意,心浊。我是天下名士,你把我用着鼓吏,这像阳货轻贱孔子。”曹操指着祢衡说:“令你去荆州做说客,如果刘表来降,就封你做公卿。”祢衡不肯去,曹操便命备三匹马,令二人挟持着他而去,并教文武官员在东门外为之置酒送行。

祢衡到荆州,见刘表之后,表面上颂扬刘表的功德,可实际上尽是讥讽。刘表不高兴,叫他去见黄祖。有人对刘表说:“祢衡戏谑主公,为何不杀了他?”刘表说:“祢衡多次羞辱曹操,曹操不杀他,是因为怕因此失去人望,所以叫他当说使到我这里来,要借我的手杀他,使我蒙受害贤的恶名。我如今让他去见黄祖,让曹操知道我刘表有见识。”众人皆说好。

祢衡至黄祖处,共饮,皆醉。黄祖问祢衡:“你看许都有什么人?”祢衡说:“大儿孔融,小儿杨修。除此二人,别无人物。”黄祖说:“我像什么呢?”祢衡说:“你像庙中的神,虽然受祭祀,遗憾的是不灵验!”黄祖大怒,说:“你把我比成是土木制作的偶像了!”于是杀了祢衡。祢衡至死骂不绝口。曹操得知祢衡受害,笑着说:“腐儒舌剑,反自杀了!”

曹操既想杀祢衡,又不愿担害贤之名,不让自己招贤纳士的大计因之受半点儿损害。经过几番唇枪舌剑的交锋,曹操知道祢衡这种人肯定会被达官显贵所嫉恨,所以他便派祢衡出使刘表,企图以刘表无谋无量杀死祢衡,使自己毫无损失地解除心头之恨。刘表识破了曹操的如意算盘,竟然也容忍了祢衡的讥讽,但他令祢衡去见黄祖,最终将祢衡放到黄祖的刀下。

嫁祸于人

嫁祸于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有祸,转嫁他人,使自己逃脱罪责;另一种是自己无祸,而欲加罪于自己的仇人,故意制造一些罪名转嫁到他人的头上。曹操在解决缺粮问题时以小斛散粮激起众怒,后来只好嫁祸于人,以平众怨。

曹兵17万人每日耗费粮食量浩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干旱,接济不上。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李丰等却闭门不出。曹军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粮食将要用完,只得写信给孙策求救,借了粮米十万斛,仍不能满足支配。

一天,管粮官任峻部下的仓官王前往禀报曹操说:“如今兵多粮少,应当怎么办?”曹操回答说:“可以用小斛分发军粮,暂且救一时之急吧!”王说:“兵士倘若怪怨起来该如何是好?”曹操说:“这你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王依照曹操命令,以小斛分发军粮。曹操暗中派人到各营寨去听风声,各营寨怨声载道,都说丞相欺骗了大家。曹操于是密召王入帐,对他说:“我想向你借一件东西,以此息众怒,你可不要吝惜。”王说:“丞相想借什么东西?”曹操说:“我想借你头用以示众!”王大惊失色,说:“我实在无罪!”曹操说:“吾也知道你无罪,但是如不杀你,军心就难以稳定。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为你照顾,你就不必多虑了。”王再想申辩时,曹操早就呼喊出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罢;然后把王人头悬挂在高杆上面,并贴出告示:“王故意用小斛散发粮米,盗窃官粮,谨按军法,斩头示众。”于是众怨开始缓解。

曹操通过故意伤害别人的利益,博得了大多数士兵的同情,让士兵在心理上认为曹操无过。通过此计,把士兵由于小斛散粮对自己产生的怨恨,转化为对王个人的怨恨,转移了士兵的注意力,达到了平息众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