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恐龙科考(走进科学)
5067000000036

第36章 恐龙墓形成的原因

近几年来,许多科学家从我国四川省自贡市附近的大山铺挖掘出200多具大小完整或比较完整的恐龙个体。这么多的恐龙尸体埋藏在这儿,俨然是一个恐龙“公墓”。

科学家通过对这些恐龙化石和化石所在地层中岩石的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在1.6亿年前,四川自贡地区分布着湖泊与河流,沼泽,在湖滨、河岸上到处生长着繁茂的蕨类、苏铁、银杏、松柏及其他裸子植物。

这个环境优越,食物丰盛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了恐龙的乐园。

在这里,除了栖息了大量的鱼类、龟鳖类、鳄类,更多的则是恐龙类。其中以蜥脚类恐龙最多,其次为鸟脚类、剑龙类和一些肉食类恐龙。

许许多多的恐龙在自贡一带生活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后来,这里的气候突然发生了巨变。变得非常炎热干燥,植物因缺水而大面积的死亡,随之大量的恐龙也因“缺水断粮”等灾害的折磨,一个个相继死掉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干旱之后又爆发了洪水灾害,许多恐龙来不及逃避,就被洪水夺去了生命。

那些可怜的恐龙的尸体在洪水的冲运下,伴随着硬石、沙砾等被搬运在大山铺一带。

就这样,大山铺一带便成了恐龙的“公墓”。

被埋葬在大山铺一带的恐龙尸体在地壳的运动中,逐渐地发生了变化,一些成了化石。

恐龙“公墓”成了“世界奇迹”,现在,在大山铺恐龙遗址上,已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恐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如今大山铺已经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