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帝王统驭智慧方略全书
5055000000021

第21章 举贤任能篇(2)

后梁末帝朱友贞昏愦而又淫乱,一些奸臣专权用事,功臣老将大多被排挤离间。公元923年夏天,后唐夺取了郓州,局势变得非常危急,梁帝惊恐不安。宰相张敬翔急在心头,他把一根绳子放在靴筒里,然后进宫去见梁帝,哭着说道:“当初太祖取天下时,我所献的计无不被采纳,如今强敌未灭,可我的建议你却不听,这样我还不如去死!”说着,便扯出了那根绳子。梁帝见状,忙令人阻止他,并问他有何建议。张敬翔说道:“目前形势十分危急,必须任用王彦章才可破敌。”梁帝封王彦章为招讨使,问他何时能打败敌军,王彦章回答说:“三天。”周围的人都暗笑他口出狂言。

王彦章率军疾行来到了滑州,他在滑州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装出一付要狂欢痛饮的样子。但是暗中却派人到杨村准备船只,并找了几名铁匠准备好鼓风器具和木炭,随同600名手持利斧的士兵一同乘船,顺流而下。此时,王彦章正在大宴宾客。酒刚喝到一半时,王彦章假装出去上厕所,其实他却率领几千精兵,沿海直奔德胜城。船上的铁匠和士兵烧断铁索,砍断浮桥,使得南城孤立无援。这时,王彦章大军冲入,南城随之被攻破,到此时恰好是三天时间。他自此延缓了后梁的危势。

张敬翔能择人向皇帝推荐,而王彦章不负厚望。兵贵神速,王彦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破了德胜南城,证明了宰相的推荐是完全正确的。

范丐破格用奴为将

公元前550年,晋国首府绛都,在逃臣栾盈的人马和齐庄公军队的两面夹击下,腹背受敌。晋国战将范丐、赵武等人率兵迎战。哪料,栾盈手下有一虎将,名叫督戎,猛勇无敌,碰其者伤,阻其者亡,直得晋军几乎无人敢与他对阵。赵武手下的两员骁将解蕹和解肃哥俩联手上阵,刚一交手,解蕹重伤致死,解肃侥幸逃得性命。晋军又连忙调来勇士牟刚、牟劲兄弟俩,与解肃三人合战督戎,仍然不能获胜。正在范丐、赵武二将领无计可施之时,有一名叫斐豹的奴隶对范丐说,我因受原主人株连,变成您的奴隶,若您能免我为奴,我可去杀死督戎。范丐将信将疑,说:你若真的战败督戎,我即请晋侯免你为奴,并提升你为牙将。

斐豹手提一把大铜锤,单身来战督戎。他对督戎说,你是否敢把兵车退掉,与我单个较量?督戎根本没把斐豹放在眼里,立即跳下兵车,与斐豹徒步对战。大约战了二十回合,斐豹佯装败阵,奔向一道短墙越碍而过。督戎中计,穷追不舍,就在他跨墙而入的一刹间,躲在墙下的斐豹举锤砸向督戎头颅,可怜一员虎将,立时脑浆迸裂,残死在一名小奴隶手下。晋军人马趁机冲杀敌阵,栾盈兵败被杀。在另一面,本欲配合栾盈攻打晋国首府的齐庄公,闻讯后立即撤军回国了。战后,斐豹自然被免奴升将。

在大兵压境的危机时刻,范丐迫不得已破格用奴为将,终于扭转战局,转败为胜。其实,这偶然之中有必然,即往往在士卒或平民中藏龙卧虎。不乏济济人才。选人择将者,不能仅以年龄、资历和门第为标准,更不该因个人好恶来择将选才。

秦始皇重任十二孩童

秦王赢政剿灭反叛长安君之后,准备联燕伐赵。燕国也正想借秦惩治赵国,于是派太子丹到秦国为人质,并请秦王派人到燕国任国相。秦相国吕不韦本想派张唐前往燕国,可张唐恐遇有不测,托病推辞。此时,吕不韦的十二岁小门客甘罗,竟自告奋勇要去说服张唐去燕国赴任。吕不韦正为此无计可施,看着小甘罗满有信心的样子,就勉强答应让他一试。甘罗一见张唐,张口就说:你死到临头了。张唐忙问,此话怎讲?甘罗答道,当年曾有那武安君,自恃功高,不听应侯派遣,未去伐赵,结果被应侯一句话撵出咸阳,死在杜邮。今日之信侯(吕不韦)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却违令退缩,不去赴任,岂不是死到临头了吗?一席话,吓得张唐连称要去燕国。甘罗此举成功后,又要求吕不韦让他出使赵国,为秦国索取河间之地。吕不韦将上述过程一一奏于秦王。秦王随即召见甘罗,见他灵目聪慧,且老成智辩,就欣然下令,派良车十乘,仆从百人,随使者甘罗赴赵。

赵王此时正担心秦燕通好,于己不利。忽报有秦国使者来访,甚是欢喜,他亲自在郊外数十里迎接来使。赵王面对这聪慧过人的孩童使者,暗暗称奇。甘罗趁着赵王惊叹之际,针对其畏惧秦燕联盟的心理,大施攻心之术。他说,燕国既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说明燕不欺秦;张唐之所以愿赴燕为相,说明秦诚心待燕。如此秦燕两国联合,赵国岂不危险吗!赵王追问:秦燕联合对付我赵国,秦国有何所图呢?甘罗道,秦国之举,无非是想占河间之地。你如能把河间五城割让给秦国,我便可以劝秦王绝燕之好,也不干涉赵燕之事,而且赵强燕弱,你若攻燕,所得绝非五城!听此理,正合赵王之意,心中大悦,立即把五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并赐他黄金白璧。就这样,秦王未动干戈,便唾手获得五座城池。大喜之下,封甘罗为上卿,又赏封土地。

自古英雄出少年,然真正敢于把那大器早成的“黄毛孩”委以重任,却十分少见。甘罗十二岁就为上卿,这在我国历史上算是空前绝后之事了。固然,这首先应归于甘罗自己的超群智慧和才干,而秦王赢政善识英杰,敢委任这十二岁少年为“特命全权大使”,更是那惊人骇世之举。做为领导者,要惯于发现人才,善于识别人才,敢于使用人才,不论年龄、资历,任人惟贤,放手使用,才有可能促使那“少年英雄”脱颖而出。

推心置腹待降将

唐末,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专横跋扈,欺上瞒下,以至对抗朝廷。大将李愬领命讨伐吴元济。李愬先招降了吴元济两员大将,丁士元和吴秀琳,推心置腹厚待他们,令其大为感动,纷纷向李愬献计:李祜是吴元济手下有勇有谋的大将,并深得下属的拥戴,要想荡平淮西之地,必须招降李祜才行。于是,李愬令史用诚率骑兵埋伏在一树林中,将李祜诱入埋伏圈活捉了他。李愬手下有不少人过去吃过李祜的苦头,争着要解恨杀掉他。李愬却亲自解缚,以客相待。并经常屏退左右,独自召见李祜,与他促膝夜谈。见此情景,众将领担心李祜有诈,三番五次劝谏李祜,早除后患。而李愬却置之不顾,反待李祜更加亲厚。此时,各路军队也纷纷投书李愬,声称得到敌方间谍情报,李佑本是吴元济的内应。

李愬深知这些都是诽谤之言,可惟恐让皇帝得知后,听信谗言,那时想挽救也来不及了。于是,拉着李祜的手哭道:“难道苍天不想扫平这些贼子吗?为什么我二人如此深厚相交,仍敌不过众人之口呢?”无耐将李祜押赴京都,又同时密奏皇帝:若杀死李祜,就没有希望讨平淮西了。皇上随即下诏书,将李祜还给李愬自行处置。李愬再次与李祜相见。大喜道:你能保全性命,全仗这社稷有灵啊!于是,委李祜以兵马使重任。从此,李祜死心塌地为李愬效命。吴元济终被讨平,李愬的苦心得以报偿。

李愬常与李祜促膝深谈,一来为使之了解自己的诚意,二来也可通过交谈识辨李祜的才能。一旦确认李祜是讨平淮西的贤将良才,李愬不仅能用人不疑,以诚相待,而且想方设法为降将排难解危。真可谓择人善用之楷模。

王且知人善用

宋真宗时,秦州守将曹玮将告退,上表朝廷请派员接替,宋真宗问宰相王且,何人可以胜任。王且回答说:“李及可以。”于是真宗命李及为将镇守秦州。李及为人忠厚老实,而且办事谨慎,自接替曹玮以来,许多将领官吏都瞧不起他,可是李及却依然如故。

有一次,一个士卒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一个妇人的头钗并在大街上叫卖,小吏抓住了他并来报告。李及正在看书,命把士卒带到跟前,三问两问,士卒供认不讳。李及也不交与属吏审问,便命推出斩首,处理毕,李及仍旧看书。此事发生后,属下对他的为人处事极为敬佩。他的名声不迳而走,并传到京都汴梁。

王且闻此事后,说:“戍边士卒成了强盗,白日抢劫,主将杀死了,这属正常,没有什么可惊异的。我之所以推荐李及,不是因为这个。曹玮经略秦州,花了七年之久才使羌人顺服,他处理边境事务,件件都得法。若是派其他人去,他必然自恃聪明,多所变更,那么必将使曹玮的前功破坏殆尽。李及忠诚老实,必能恪守曹玮之成法,因此我推荐选用了他。”

李及谨小慎微而不狂妄,虽无闯劲却忠厚老实,王且正是看出了他这一点,因为秦州需要的是守成官,而不是创业者。所以用人不能只看其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必须把其能力与为官环境相结合,孔夫子学问高,但决不能让他带兵打仗,关圣人武功好,但不能让他办学育人。

毛泽东知人善任

毛泽东在早期革命实践中,在知人用人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他强调只有识人之长,方能用人之长。他能抓住人的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干部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

1930年春末夏初,毛泽东为安排红四军政委一职颇伤脑筋。因为红四军军长林彪个性古怪,别人颇难同他共事。最后,毛泽东经过慎重考虑,选中了罗荣桓。毛泽东在革命斗争中,发现罗荣桓是个老实人,但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是个做政治工作不可多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