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帝国的黄昏
5054700000035

第35章 帝国之痛(3)

昭宗对他的到来自然是又惊又惧,对他的招待也是热情有加,让人感到皇帝对他的特殊待遇。不过老朱还是觉得很不爽。原因实在太简单了,这始终是帝国之都,是皇帝的地盘,内有大臣、百姓,外有凤翔的李茂贞等藩镇,他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这儿,行动起来始终是不太方便。

另外,当年跟着黄巢进入长安的景象也时时在目,即便之后他反水投入朝廷阵营,又出征汴州,但仅有的几次到长安面见皇帝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还是让他有些喘不过气来。相比之下,还是自己的老窝好。

在酒席之上,看着帝国中央的大臣们一副副自命清高的老顽固样子,他越看越不爽,而迁都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了。

操纵帝国中央这时对于他来说易如反掌。杀死崔胤之后,他向昭宗推荐了自己人柳璨作宰相,昭宗当然只有签字同意的份。而百官摄于他的威势,自然也不敢发表什么看法。这时候,惟一的障碍就是昭宗了。

昭宗最怕的是李茂贞。因为李茂贞,昭宗一逃再逃,两次逃离长安,经历了让他刻骨铭心的逃亡生活。所以,朱三便去跟昭宗说,据我的最新情报,凤翔的李茂贞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他想再次进攻长安。

老朱看昭宗并没有什么反应,他继惺惺地说,本来只要我在的一天,李茂贞那个混蛋绝不敢把陛下怎么样,但问题是我这就要回开封去了,我担心李茂贞会趁虚而入。昭宗终于有反应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那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迁都,老朱回答的斩钉截铁。

昭宗大吃一惊,迁都这可是一件大事。长安是帝国的基业所在,是天子所在,是皇权的象征。昭宗也明白,自己身在长安一天,就还有一天皇帝的威严,而如果一旦迁都,那么自己就真正是孤家寡人一个了。但此时老朱如狼似虎,不容的有半点商量的余地,昭宗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旦决定,老朱便不再迟疑,他也担心各地的藩镇听说后前来捣乱,到时候就有点麻烦了。于是他马上让人赶长安的老百姓收拾东西上路,然后开始拆房子,把拆下来的木材放在渭河里一路漂下去。

昭宗已经没有选择了,何皇后此时怀有身孕,昭宗派人向老朱请求暂缓迁都,让何皇后将养几日,被老朱很粗暴地拒绝了。于是,昭宗只能到宗庙大哭了一场,然后带着皇子皇孙,文武大臣哭哭啼啼地上路。

这是又一次的“天子东迁”,当年周平王东迁的结果是周天子的领地只剩下洛阳附近的一小块,天子沦落为一般的小诸侯国君。虽然凭借天子的名号还勉强维持着门面,但已经是长河落日,一片凄凉了。

但昭宗这次东迁比周平王更不如。文宗曾经问周墀说我比汉献帝如何?周墀惶恐不已,不敢回答,而文宗自以为身受家奴之制不如汉献帝,而这时的昭宗活脱脱又是一个汉献帝。惟一有所不同的是,汉献帝被曹操安置在了许昌,而昭宗则被安置在洛阳。

洛阳是帝国的东都,长安据有关中肥沃之地,又有山河之险,是万世帝王之基业;而洛阳虽然扼四通之途,接天下之利,但无险可守,只适宜做国家的陪都,让关中的帝王们到关东巡查或者游玩的时候有个驻足之处。这是当年刘邦在选择汉帝国首都时大臣萧何的意见。于是刘邦定都长安,并营造洛阳。

即便如此,昭宗在洛阳还是过得很不愉快。

有一次,昭宗找了老朱来喝酒。在座的就只有老朱、老朱的谋士韩建以及昭宗、何皇后。何皇后这时候也抛下了皇后的架子,亲自为他们斟酒。酒过三巡,忽然有个宫女进来对着昭宗的耳朵说了几句话,这时何皇后正满斟一杯给老朱。韩建在桌子底下大踩了老朱一脚,老朱一下子就跳起来了,顿时把何皇后的酒洒得遍地都是。老朱也没那么笨,他赶紧伏身请罪,说我醉了,谢谢皇帝的款待。说完,大笑几声,扬长而去。

其实这个故事有些莫名其妙,关键是昭宗已经死了,他有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而那儿宫女更是无从考证。于是,这就成了桩无头公案,宫女到底对昭宗说了什么呢,或者本来没什么,无非某个小皇子摔倒在地上,擦伤额头之类的;又或者昭宗的确是跟这个宫女搞什么阴谋诡计来着,但他玩得也太小儿科了,居然当着老朱的面说悄悄话,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阴谋家所能做的出来的。

传说中,昭宗还有一次想除掉老朱。

洛阳小朝廷,一次百官朝见。昭宗忽然指着自己的鞋带对老朱说,爱卿你能否帮真朕系一下鞋带。当着百官的面,老朱虽然觉得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很大很大的伤害,而且这难保不是昭宗安排下的什么机谋。但皇命难违,他还是战战兢兢地低下头去给昭宗系鞋带。昭宗想不到这一招居然凑效,他暗喜之下频频向身边的大臣们示意,希望这时候能有一个人冲上来给老朱来个痛快的了结。可惜,平时揣摩皇帝意思不遗余力的大臣们这时候一个个全部装傻了,他们权当没看见,要不就是做低头沉思状。

老朱站起身来的时候,汗水已经把他的前襟都打湿了。不过,这也正好告诉老朱,朝廷上下已经没有什么敢于反抗自己的大臣了。

这两次遭遇让老朱实在很不舒服,想起来就如芒在背。这个天子在位那么长时间了,虽然现在毫无力量了,但面对大臣的时候余威仍在。另外,平时就跟他老朱不合的藩镇们这时候更是一个个摩拳擦掌,口口声声要把昭宗救回长安。老朱觉得留着昭宗始终是个威胁,他要找一个更容易对付的皇帝。

于是,他暗示负责洛阳军务的刘玄晖及他送去当禁军首领的义子朱友恭,让他们找个合适的时机把昭宗干掉。

一天夜里,昭宗所住宫殿的门被外边的兵士拍得啪啪震天响,昭宗的宠妃裴氏睡眼惺忪地爬起来,很不耐烦地问,外边怎么了?难道不知道皇上在睡觉吗?士兵回答说有事面见皇上。裴氏还不太清醒,她虽然觉得有些不对,但还是一边开门一边问,你们面见皇上带着兵器干什么。

蜂拥而进的士兵已经不再需要回答她了,只一刀,便让她继续回去睡觉了。士兵们见人就杀,因为帝国早已没有了太监,而宫女们有完全没有战斗力,所以战斗进展得很顺利。昭宗喝得大醉,忽然听到外边的喊杀声,惊得从床上一跃而起,但士兵们也已经冲到床前了。他来不及穿上衣服,就穿着睡衣绕着柱子躲避士兵们的追杀。昭容李氏这时候扑了上来,说,你们要杀就先杀死我吧。

龙武牙宫史太跟她毫不废话,一刀劈在旁边,然后朝昭宗扑过去,一刀从后背贯入前胸。可怜帝国正式册立的最后一位皇帝就这么死在了兵士的刀下。

昭宗可说是帝国的最后一点火光,虽然微弱,但仍旧可以燃烧起希望的大火;昭宗一死,帝国的一切也随之覆灭。

杀了昭宗,老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对外宣称是裴氏和李氏谋乱,杀了昭宗,然后他奉何皇后命,册立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年仅13岁的辉王为皇帝,是为哀帝。

朱温之心,路人皆知。现在,最大的障碍昭宗已经被清除,他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他的下一步是清扫帝国大臣。柳璨现在是帝国的宰相,但因为与老朱关系密切,很被大家看不起。他觉得很郁闷,一直鼓动老朱干掉那些自以为是的大臣,但老朱一直担心外界的舆论,迟迟没有下手。现在昭宗已除,老朱已经撕破脸,再也不需要考虑颜面的问题了,所以大臣们的问题便提上了议程。

这时,一颗颇有些诡异的星星忽然在洛阳城南闪烁了好几天,大家都搞得莫名其妙。占星家们便派上了用场。一个占星家煞有介事地对柳璨说,天将有大灾,惟一的办法是多加杀戮,司祭于天。这也是古时候用人殉天留下来的坏习惯,这个占星家估计不是什么好货色。他看到柳璨这家伙一直没能成功说服老朱杀戮群臣,便给他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柳璨听了自然是喜笑颜开,给了这个居心叵测的占星家大堆的钱帛,自己赶紧跑到开封找老朱去了。

这时候老朱身边的另外一个谋士李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辩证法的方法论,事物必有其两面性,科举也是一样。帝国的科举制度为帝国输送了大量非常优秀的人才,却也搞出了不少事情。比较大的像朋党之争,就主要是因为一次常科考试、一次制科考试造成的。两场考试居然给帝国带来了四十年的烦恼,可见科举负面效应之大。

科举之所以如此厉害,主要是因为其特殊的制度。帝国一般选取颇有名望的大臣担当主考官,也被称为“知贡举”。唐代的考试制度不是很严格,请托的情况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考试还没有进行,举子们的名次便已经定下来了。不过,这也不是能够乱定的,一般录取的考试往往在士子中间都有很好的才名,否则即便是因为考试成绩被录取的,也会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水平。

在种种科目中,又以进士科最为难考。因此,每一年考中进士的士子不仅仅同榜义气极重,而且他们都按照惯例成为知贡举大臣的“门生”。帝国很看重进士,他们出将入相,地位上升的很快,由此知贡举的大臣便往往能够凭借这些“门生”的力量。大臣崔群的仕途不是很顺利,后来致仕在家,妻子劝他购置一些田产留给儿女。他大笑说,我曾经知贡举一次,取了三十个学生。他们就是我的三十所良田美庄,还需要购置什么田产!

在这种情况下,考上了自然对考官感恩戴德,不上自然会很有多怨气。李振也曾经参加过好几次科举考试,但一次也没有考取,他带着满腔的怒火离开了长安,并发誓一定要将那帮自鸣得意的家伙一网打尽。

柳璨的到来正是一个机会。老朱听着柳璨的说法并没有表示什么,倒是李振的一席话打动了他。李振慷慨激昂地说,这帮人平时自称清流,看不起我们这些武夫,我们应该把他们、扔到黄河里边去,看他们是清流还是浊流。

老朱平时也很看不起这帮自命清高的书呆子,现在李振的一席话让他觉得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是下令把左仆射裴枢、清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人集中到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把他们杀死后投尸于河,后世的史家们称之为“白马之祸”。

下一步便轮到了清除帝国宗室。自从玄宗奔蜀之后,皇子皇孙们便没有好过过。他们在各种兵乱中不断地被屠杀,最严重的两次是德宗朝的泾原兵变和昭宗朝的华州之困。在华州之困中,除昭宗一支外,其他的亲王悉数被杀。而这一次,终于轮到了昭宗自己的骨肉。

来年春天,在老朱的示意下。刘玄晖邀请除哀帝外的其他皇子到九曲池赴宴。这些皇子大的也有十七八岁了,小的不过十岁,他们也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但连老爸尚且不能活命,更何况他们呢?于是只能按时赴宴,到了之后刘玄晖让他们好好地吃了最后一餐,然后一个手势,让军士们把他们逐个捆起来,投入池里。可怜帝国皇子,龙子龙孙,就这么一个个喂了池里的王八。

昭宗一共有十个儿子。史书记载,除哀帝外,其余的全部死于这次宴会。但也有不同的说法。传说当昭宗辞别宗庙,哭泣上路的时候,皇三子李奇因染病被允许与昭宗和皇后何氏同住,便于照料。路过华州的时候,估计是当年在此被害的亲王们显灵,天降大雨,一行人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趁看外边守卫的兵卒懈怠,昭宗让心腹近侍——侍郎胡三公秘密地将李奇带出华州,并叮嘱说,我这次漂泊,不知哪里是归宿,希望公公你看在平日的份上,照顾一下这个孩子,保全我李氏的一脉。胡三公泣拜昭宗后携三皇子遁于夜色中……

2005年,有人说在四川的新都三河场山秀村发现了昭宗的后人。当地村民一千多人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泛黄的族谱显示出他们历经辗转之后终于定居于此的艰辛。

而在安徽黄山南麓,一个小小的村子因为徽商的出现而变得特别有名。那就是西递,也被称为“桃花源里人家”。据史料记载,这个地方的始祖竟然也是昭宗的后人,不过已经部姓李了,改姓胡。明清年间,当地的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成功之后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造了堂皇、气派的房屋、祠堂,这些建筑虽然经数百年社会动荡,风雨侵袭,已经毁掉打大半,但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成为一个有名的风景旅游地。

昭宗因为不用读书人听信崔胤而导致帝国灭亡,而后世却因为弃儒从贾而发达致富,看来的确是世事难料,历史无常。

刘玄晖把皇子们解决得干净利落,但自己却不小心陷入了谣言里边无法自拔。诛杀昭宗的时候何皇后也在场,看到昭宗身死,她吓得赶紧跪地求饶,刘玄晖一时心软,便留下了她的性命。后来,刘玄晖因为拥戴之功进位枢密使,排在宰相之上,控制了洛阳朝廷的大小一应事务。

何皇后也知道老朱称帝是早晚的事情,她为了自己和哀帝的安危,设宴款待刘玄晖,恳请他留下自己母子性命。有人得知此事,便跑到老朱面前添油加醋地大说了一通。老朱自然很愤怒,不过他也暗中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敲掉哀帝的机会。

于是,他声称何皇后和刘玄晖通奸,出现如此乱伦之事,自然不宜再作帝国的皇后。于是下令处死刘玄晖,勒死何皇后。哀帝自然也不宜再做帝国之君,在老朱的摆布下,他正式提出禅位于梁王。

公元907年,老朱先把昭宗皇帝赐给他的名字朱全忠改掉,改名晃,取“日光”之意。然后称帝建国,号为大梁。他把哀帝废为济阴王,不久之后又派人把他毒死。

至此,由玄宗之后的历代皇帝、大臣、太监、藩镇共同参演的黄昏大戏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帝国这轮红日从天宝的天空一路摔下来,在一次次的偶然与必然中,最终走向了历史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