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5054200000004

第4章 戏点烽火——一个玩笑毁掉了一个王朝(1)

有时候,玩笑是开不得的。西周国君周幽王就是跟诸侯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而成了亡国之君。这个玩笑则成了西周与东周交替的最荒诞不经的一个拐点。周幽王并非是喜欢开玩笑的人,他敢冒险开那个烽火戏诸侯的玩笑,全是因为一个笑神经不发达的女人,她的名字家喻户晓,叫褒姒。

周武王建周时,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后世子孙会因为一个玩笑而把国玩丢了。但这也正如他当初在牧野与商纣王交战时对方的奴隶转身和他化敌为友一样,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西周到了周宣王继位为王时,已经过去了近三百年。周宣王当政时,周王朝国力已十分空虚。在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此时已是周宣王晚期,周宣王倾全国之力讨伐姜戎,在今天的山西介休县展开大战,结果是周军大败,周军几乎被歼灭殆尽。周宣王若不是机敏灵活,看得准、跑得快,险些就当了俘虏。

回国后,他发神经,干涉鲁国国君的继承问题,引起了诸侯国的不满。这时,他发现在对外上,自己已经没有发威的资本了。就把这种抱怨转移到了国内,疑神疑鬼,胡乱诛杀大臣,致使内部混乱不堪。但他没有看到混乱造成的危险就死掉了,他的儿子宫涅继位为王,此人就是西周最后一位国王周幽王。

周幽王上台之际,有两个紧迫的问题摆在他面前:其中一个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每个封建王朝的末日来临前,都会有自然灾害发生。这似乎是上天的警示,又似乎是上天看不下去王朝的统治者而将一些百姓推到了王朝的对立面。

周幽王上台没有几天,就接二连三发生了好几次特大的自然灾害,先是大地震翻山倒海,使“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接下来就是全国大旱,使得“三川竭”,泾水、渭水、洛水三大河流都断流干涸,一时间赤地千里,遍地饿殍,人民流离失所。

众所周知,泾水、渭水、洛水三川本发源于歧山,按照当时人的理论,歧山是大周的“龙脉”所在,居然同时发生干涸之事,定为不祥。

当时的太史伯阳父就对同僚说:“当年洛河干涸而夏朝亡,黄河竭而商朝亡。今三川皆震,川源将塞,川既塞竭,其山必崩。夫歧山乃大王发迹之地,此山一崩,西周能无恙乎?”

周幽王可不信这个,他听了大臣们劝他勤政爱民的建议后,冷笑道:“山崩地震,本乃常事。慌什么!”

我们由此可知,周幽王不信神、不信因果,是那个年代唯一的唯物主义者。

摆在他面前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戎人之患。由于宣王晚年在对戎人的战争中屡遭失败,戎人的势力逐渐内侵,到周幽王时,戎人已逼近到王都附近。

其中最有威胁的一支戎人是犬戎,他们以白犬作为部落的图腾,也算是名副其实,他们的确如优秀的纯种猎狗一样经常把周王朝咬得战战兢兢。

周幽王可谓是受命于为难之中,按理说,西周的年头很长,有着稳固的政治基础,倘若周幽王真是一位扶危匡正的君主,有很大的希望能让西周中兴。可惜,他不但不是这样一位君主,还是一个狂妄自大,喜怒无常,拒谏饰非,爱美人不爱江山的人。

当三川干涸时,大臣赵叔带实在是看不过去了,就怀着一股忠义之心,屡欲进谏,可惜,周幽王在宫里和美女玩乐,不理他。数日之后,守卫歧山的大臣上表章说说:“歧山发生了山崩,山下的一些居民的房子被砸了。”

周幽王听了不作理会,他倒对另一件事感兴趣起来,那就是他的后宫。在对待后宫问题上,他信奉“宁滥勿缺”主义。于是,他命左右访求美色,以充后宫。

赵叔带就给他写信说:“歧山崩三川枯竭,这就好像人的‘脂血’俱枯一样,这是国家的不祥之兆啊。而且,歧山王业所基,今天崩塌,绝非小事。您应该勤政恤民,求贤辅政,还有可能躲过天灾。不过,您现在在做什么呢?不访贤才却访美女!”

周幽王本就是一唯物主义者,对怪力乱神之事从不放在心上,所以,赵叔带的话等于没说。可他身边的著名奸臣虢石父却对他说道:“我大周早已将都城定为镐京,千秋万岁!那歧山如早已弃掉的鞋子,有何夫系?赵叔带这人没安好心,指桑骂槐,借机谤您,您可要详察啊!”

周幽王点头:有道理。

第二天就下令将赵叔带免官,逐归田野。

另一位大臣,同时是褒国国君的褒晌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入朝进谏:“大王您不畏天变,黜逐贤臣,恐国家空虚,社稷不保。”周幽玉大怒,下令将褒晌扔进大狱,听候处理。从褒大人去监狱“静修”后,谏诤之路顿绝,周王朝的臣子们人心涣散了。

这就是周幽王拒谏饰非,喜听谗言的一面。作为一国之君,纵是安天之才,只要有这个缺点,国家必亡。

历史就在这个时候对周王朝开起了玩笑,到监狱“静养”的褒晌并没有闲着,西周末年,孔子还没有出生,“忠”这个字还没有被当时的正义臣子所深刻理解。按照孔子和后来孔子门徒的思想,君让臣死,臣必须要死。并且不得三心二意。褒晌就犯了三心二意的毛病,他不想死。在与儿子见面时,他说出了这个想法。他的儿子非常聪明,一语中的地对父亲说,我知道大王的喜好,放心。

褒晌果然就放了心,但后来为西周的灭亡鸣不平的人读史读到这里可就不放心了。

褒晌的儿子出了监狱的门,就四处寻找一种东西,我们今天称这种东西为尤物。在经过三年的寻找后,他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找到了一个,这个尤物的名字叫褒姒。

最让人可惜的是,褒姒的画像没有流传下来,我们仅能从周幽王第一次见她时对她的描述来缅怀这位美女了: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

真是太美了,周幽王立即就把褒晌放了出来,并为褒姒新建一房,从此,他每天的时间就在这个房子里静静地流淌起来。

周幽王并非是货真价实的孤家寡人,他是有大老婆的人。他的大老婆申王后一连三个月没有见到丈夫的影子,就起了疑心。她找到丈夫身边的人,严厉追问之下才得知了丈夫的丑事,愤怒之下,就领了一群女人跑到了褒姒处。周幽王正与褒姒如胶似漆,褒姒见到申王后,还不知她是谁,所以就没有起身迎接。申后更是气得两眼冒火,大骂:“你是哪里来的贱人,到此浊乱宫阑!”

周幽王可知道大老婆的脾气,急忙站起来,用身子护住褒姒,说道:“这是我新取的美人,还没有给其名分,所以未曾去见你,不必发怒。”

申后不发怒才怪!

大骂了一通,回宫去了。按“礼”和“理”来讲,申后做得有些过分。《周礼》规定,国王可以有一个大老婆和111个小老婆。大老婆就是王后,而小老婆按照等级分别称作:夫人(3位)、世妇(27位)、女御(81位)。周幽王已经完全符合了《周礼》制度,所以,他的确是没有想好该把褒姒放在哪个级别上。

她大骂一通,也就算了。却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宜臼。宜臼听了母亲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哪里肯干。年轻人血气方刚,领着一群人趁父亲不在冲进了褒姒的住所,给了褒姒一顿好打。

褒姒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捂着被打的脑袋就在周幽王面前告了一状。周幽王大怒,把太子赶到他岳父那里去了。他岳父申侯本是宣王的得力干将,得知女婿为了一个女人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后,白胡子直抖,可由于他一出自忠诚之心,二也的确无可奈何于女婿,暂时只好忍气吞声了。

申家始终是悲剧为主旋律,褒姒那边却是喜剧频频上演,先是生了个可爱的小孩,接着就是搜出了申王后想送给太子的一封信,她在周幽王面前大哭了一场,然后制造了“王后太子威胁论”,周幽王对这种言论很是赞同,先把申后扔进了冷宫,然后是宣布废掉太子。紧接着,让褒姒和褒姒的儿子这两个替补正式上场。

此时,朝中已是愁眉苦脸的一大片人,他们对大王做出的事既痛恨又担心。稍对前朝事了解的人就敢断定,女祸将再次重演。当初,商纣王如果不是宠爱妲己,偏听偏信,怎么可能有西周的诞生呢。

他们这种断言为时过早了,周幽王虽然是百里挑一的弱智君主,可西周还不具备灭亡的所有条件。在国家混沌时期,一个被国君重视的女人之所以被称为祸水,就因为她的一言一行对国君有着非同凡响的影响力。而国君则完全影响着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