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5054200000026

第26章 治理黄河——促使元朝覆亡的一次好心(1)

对于元朝灭亡的原因,有无数种提法。内部腐败、社会矛盾,这些关键性因素在任何一个王朝即将灭亡时都会存在。如果一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虽然是关键因素,但丝毫不能提起我们的兴趣来。元朝的灭亡除了上述关键因素外,其实只跟黄河有关。元朝政府可能很久没有替人民着想,而就在一次为人民着想的时候,却因为这一次好心而导致了它的灭亡。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黄河决口。作为养育了我们中华儿女的母亲河,我真不想对她指指点点,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上实在看不出母亲的养育来,只看到她在肆虐地对待她的孩子。

黄河在历史上向来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从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蒋介石先生为了阻挡日本而在花园口扒口的2540年中,有记载的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洪灾波及范围北达天津,南抵江淮,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25万平方公里。于是,谁到黄河附近当官,谁就特别倒霉也特别幸运。一方面,要时刻面临着黄河决口的生命危险,另一方面,朝廷是绝不会怪罪于他的。这就是“凌汛决口,河官无罪”的最佳解释。

公元1351年,正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顺帝在位时期,黄河一决口,首先担心的不是这位皇帝,而是当时的宰相脱脱。

脱脱是元朝著名的贤相之一,曾跟顺帝一起希望能把元朝的建设搞好,治理黄河,当然就是实现这一希望的一件大事。

黄河大概还真是汉族人的妈,作为外族统治的元朝,她千方百计想要把蒙古人赶出中原去。自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决口夺淮之后,黄河就开始了她泛滥成灾的历史。终元一朝,她冲出固定航道就达200余次。要知道,被她淹的大部分都是穷苦农民,皇帝和狗官们全部安然。元朝政府为了解决她,花了无数的钱,由此,治理黄河就成了元朝政府的一大问题。

在前期和中期,元朝的皇帝们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治黄工程。1286年十月,黄河在开封、样符、陈留、杞、大康、通许、鄢陵、扶沟、洧川、尉氏、阳武、延津、中牟、原武、睢州等15处决口。忽必烈下令调动20余万民夫修复。但这一次修复工作做得似乎不彻底,两年后,开封再次决口,洪水泛滥使太康、通许、杞、陈、颍等州县都受到侵害。

到了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年)七月,杞县蒲口决堤,河南一段的黄河几乎年年决口。元朝政府被迫年年征集民夫堵塞决口,加固河堤。为此,在泰定二年(1325年)二月成立了都水监。都水监衙门设在开封,专管治河。同时还规定沿河州、县正官都要兼知河防事,以便协调。

都水监设立后,我们的母亲见中原仍旧是元朝的天下,当然不甘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先是连降20多天大雨,黄河暴涨,最终在白茅堤(今山东曹县、东明之间)决口,平地水深两丈有余。接着,六月又在金堤决口。洪水向北、向东泛滥于济宁、曹州(今山东荷泽)、东平等将近20个州县,直至安山(今山东梁山北)灌入会通河。然后是连连发威,次年七月,在济阴决口。

所以,让黄河从此后俯首帖耳,元朝必须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至正八年(1348年)二月,顺帝先在郓城设立行都水监,任命汉人贾鲁为行都水监太监。贾鲁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面的收集资料,最终找到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加固北面的堤坝,以达到防止决口的目的。这个方案用工较少。第二个方案是一边加固河堤一边疏通河道,以达到将黄河引回故道。可以想见,第二个方案用工量是巨大的。

但这两个方案都没有被执行,至正九年(1349年)正月,元朝设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管治理黄河。然而,四个月后,白茅河水东灌沛县,呈现出一片汪洋。

元朝的皇帝几乎要崩溃了,元朝的大臣们当然也是这样的想法。黄河总跟自己的国家过不去,如果当时有抽水机,这群家伙肯定会把黄河抽干。

脱脱当然不是这样的愤青,但对黄河,他只有一个态度,那就是坚决治理,绝不纵容。

他召集群臣来讨论这件事,会上,大家各抒己见,都没有切实的内容。此时,担任漕运使的贾鲁站了出来,他指出,一方面要加固河堤,另一方面要疏通河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黄河回到自己的路上去。

脱脱还没有开口,其他人就乱起来。有人说,这样的话,不知道该用多少人,还有人说,劳民伤财啊,不值得。脱脱觉得贾鲁的意见不错,于是就报告给了顺帝,顺帝当然也明白,工程浩大会给自己已经风雨飘摇的帝国带来什么。他要做一下实地考察和市场研究。首先是派遣工部尚书成遵,大司农秃鲁等人巡行视河,看看有没有可能疏通黄河水。成遵在走了数千里,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探究后,得出结论:想要让黄河恢复故道简直是扯淡。

顺帝觉得他太武断了,成尚书又拿出了市场调查案,这份调查案是关于天下百姓是否肯义务为国家劳动的,结果是,一百个壮劳力中有一百个人投反对票。

成尚书最后做出结论:如果想要黄河老实,就必须在山东地面进行恢复工作,那里这几年百姓吃草根了,如果聚集一群人在这里,想想吧。恐他日之忧,更有大于河患。

他的意见说白了就是,宁可让黄河把国家的首都给冲了,也不让壮劳力聚集到一起闹事。

脱脱绝对不这么想,这位宰相是永远活在当下的一个人,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强烈的高瞻远瞩,实际的面对当前。元朝跟黄河的斗争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成尚书拿回来的报告很明显是错误的,应该说,报告中有着成尚书的意愿,因为不想惹动天下人,所以就断然说不可能疏通。

他找到贾鲁,把他非常想要治理黄河的心意说了一下,最后说,彻底地根治黄河是国家之福,更是百姓之福。

贾鲁听得感动不已,但仍旧把成尚书的话告诉了脱脱。他说:“您只要说一句话,这件事就算定了。但是,成尚书那里恐怕还是有点麻烦。我听他对皇上说,黄河附近有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我真不知道这是何意。”

脱脱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但不信这一套,反而还极端排斥,他找到成尚书,质问。成尚书很委屈,说:“这是民谣,又不是我说的。”

脱脱大怒道:“我怎么没有听过,是你自己说的吧,你说民要反,民就反吗?”

成尚书还是装委屈,可仍旧坚持不能治理黄河的意见。

脱脱当然有办法,他找到顺帝,把事情大致说了一下,最后把重点提出来,黄河已经泛滥多次,如果此次不治,还将有更大的灾祸。我大元的未来很让人担忧啊。

顺帝本来就很听脱脱的意见,立即就答应了脱脱修复黄河的请求。脱脱在第二天召开的全体治黄大会上,就跟成尚书直接讲道:“你就是反对也没有效,我已经拿到了皇上的许可。”成尚书回道:“腕可断,议不可易。”

脱脱冷笑,几天后,成尚书已经不是尚书,而成为河间盐运使。脱脱这才下令开黄河故道。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初四,顺帝下诏任命贾鲁以工部尚书的头衔出任总治河防使,督率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名(治今河北大名东北)等十三路民工15万人和庐州(治今安徽合肥市)等处驻军2万人,一同治理黄河。为了便于治河,同时也为了减少各方面的牵制和阻力,顺帝还授予贾鲁调动一切与治河有关的军民。随机自行处理一切与治河有关事宜的权力。

成尚书为什么坚决反对治理黄河,他当然也明白这是造福万民的事情。脱脱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他却没有成尚书那样对元朝从上至下有一个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