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5054200000023

第23章 钓鱼城保卫战——改写了世界中古史的战役(2)

另一种说法是说蒙哥得了痢疾而死。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水土不服,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大汗于6月也患上了病,拉施特的《史集》就非常明确地说蒙哥是得了痢疾,后不治而亡。

第三种说法是蒙哥被炮风震到,不久死去。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的《钓鱼城记》一文中,记载为蒙哥在架设望楼窥视钓鱼城时,遭到城内宋军的炮石轰击伤重不治:“炮风所震,因成疾。班师至愁军山,病甚……次过金剑山温汤峡而殁”。民国时张森楷先生主持编修的《合川县志》也有相同记载,另有《钓鱼城史实考察》一书还说合州知州王坚在蒙哥中炮风之后,又命人把从钓鱼城天池里捞起来的30多斤重的大鱼和几百个面饼送到蒙哥营中,并附书一封,告诉蒙哥把鱼煎了和面饼吃,并说城里粮食和水都很充足,蒙哥再有十年也攻不破钓鱼城。重伤中的蒙哥见到物和信,又羞又气,退兵温汤峡而亡。刘译华、冯尔康编著的《中国古代史》及邱树森著的《元朝史话》均采纳此种观点,认为蒙哥在率军攻城时,被宋军所发炮石击中,因伤势过重而死。

此外,也有其他关于蒙哥死因的猜测。比如南宋黄震编著的《古今纪要逸编》就认为蒙哥因为屡攻合州钓鱼城不克,且多次被合州知州王坚挫败于钓鱼城下,败辱之至,以致愤死军中;《海屯纪年》则认为蒙哥是在进攻宋军时,乘坐的战船被宋军潜水者凿穿船底,落水而死。

但无论是哪种说法,这位横扫天下的蒙古大汗在1259年7月宣布撤兵,不久就死在军营中却是不争的事实。他死的消息秘密传到当时正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那里,为了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忽必烈匆匆撤军北返……南宋王朝复活了。

可这并非是最严重的,我们说,钓鱼城改变了世界的历史。主要是下面发生的事。

当蒙哥死掉后,西征两河流域,已经洗劫了巴格达,占领了叙利亚,正拟进军北非的旭烈兀和进攻潭州(今湖南长沙)的塔察儿,纷纷撤调主力军回蒙古高原。自此,这两个人和忽必烈展开了争夺大汗宗主地位的长期战争。蒙古帝国对世界的征服从此出现转折,近而走向颓势。

而我们的主角——钓鱼城的命运又将是怎样的呢?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照理,它的命运应该是不一般的。

蒙哥死后不久,守将王坚便被南宋调离出了钓鱼城。而守城的重担就落在了王坚的助手张珏身上。张珏是陕西人,一个合格的爱国者,更是个军事领袖。

景定三年(1262年),南宋大将全汝辑一时疏忽,华莹山麓的大良坪堡垒重新被蒙军占领。大良坪是合州和渠州的交通孔道,又是通往开州、万州、夔州等的重要门户。大良坪失守,给宋军交通运输增加了严重困难。四年后,开州又被蒙军攻破。

南宋已危在旦夕,因为开州的攻破,蒙军就可以避开钓鱼城,东向万州、夔州,直下巫峡,既切断四川与荆襄的联系,使重庆和川东南一带成为死角,钓鱼城的防守就变得可有可无了。蒙宋双方都明白,这个时候,开州就成了四川战局的焦点。

不久,南宋政府下令让四川制置使夏贵调集大军,反攻开州。虽然这场攻守战打得惨烈非常,但宋军却无功而返。时任利东安抚使知合州的张珏认为,要收复开州,必以奇计先夺大良坪,切断蒙军主力和开州之间的联系孔道。经过反复策划,张珏选择蒙军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凿石上山。

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张珏派出将领史熠、王立带敢死队五十人,斧砍西门而入,大战城中。在内外配合下,大良坪被收复。接着,开州也很快收复。

蒙古人发火了。

钓鱼城又被推到了决定历史时刻的前沿。

咸淳九年(1273年),蒙军元帅合刺密谋在钓鱼山东面马踪山即薄刀岭和西北隔嘉陵江而望的虎头山筑堡,以控扼嘉陵、渠、涪三江之口,逼攻钓鱼城。钓鱼城诸将由于有着丰富的胜利经验,都主张出兵与蒙军决一死战。

时任主帅的张珏不同意,他一面在嘉、渠二江之口设置疑兵作进攻状,另一面暗中派遣劲卒秘密抢渡平阳滩,越砦七十里,出其不意,火烧蒙军设在金子沱的船场和后勤给养,合刺自顾不暇,筑城之举遂告失败。

钓鱼城必须要攻破,这是已经成为蒙古第五任大汗忽必烈的最大心愿。1275年,忽必烈在东西两川连克十州县之后,命蒙军的西川行院和东川行院两大军事指挥系统集中优势兵力,五路合围重庆。一时间,重庆形势十万火急。

此时,张珏刚升任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对蒙古人的战略方针,他断然派出最得力助手史焰,率小股部队冲出钓鱼城外的蒙军重围,沿嘉陵江偷入重庆,与重庆守将策划守御之计,使重庆形势稍得稳定。

第二年正月,张珏派遣统制赵安,趁蒙军主要精力集中于攻夺重庆之时,率军冲出钓鱼城之围,长途奔袭东川行院留守的补给重地青居山,把那里的辎重给养烧了个精光。当蒙军从重庆分兵驰援青居山时,张珏又派遣部将张万以巨舰载精兵,沿江攻入重庆,把蒙军搞得晕头转向。

紧接着,张珏又遣赵安、王立轻装长途奔袭,一举袭破泸州险隘神臂门,顺势收复泸州。泸州是蒙军西川行院留守屯兵重地,不仅有四川的全部辎重粮草,且有西川行院高级将领的家属。泸州一复,重庆之围立解。

张珏成名了,忽必烈发怒了。

但是,张珏成名的日子并不多了。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二月,当他遣张万以巨舰载精兵拼死撕开蒙军的铁围而进入重庆之时,南宋的皇帝却突然下定决心,命监察御史杨应奎奉大宋传国玉玺,带上请降书,向元朝丞相伯颜屈膝求降。由于河山阻隔,王命早已不通。因此,恭帝赵显奉表投降和二王即益王赵罡、卫王赵昺流亡广东的消息,是在事隔十个月之后,即张珏打退包围重庆的五路蒙元大军,并于十二月由赵定迎入重庆府,才知道的。

张珏是个爱国者,皇帝并不代表国家,即使皇帝没有了,他依旧有国可爱。所以,他断然拒绝接受亡国之君要他把四川拱手送给蒙军的乱命,坚决拥护流亡广东的二王抗战政府。

南宋景炎三年(1278)二月,蒙军再度铁桶一般密匝匝地合围重庆。张珏在出城与蒙军打了几次恶仗之后,终因兵少粮绝,又退回城中。蒙军攻入城中,他还坚持巷战。但不久后,他就被蒙古人活捉,最后自杀殉国。

钓鱼城依旧在!

并在张珏的得力干将王立的守卫下,依旧如几十年前那样挺立不倒。蒙古人开始了劝降。王立知道,此时已大势已去。许多年后,有人认为他是个胆小鬼。但当时,他无路可走。他手中有十万军民的性命。

祥兴二年(1279年)春正月,时任合州安抚使、钓鱼城主将王立投降蒙古人,结束了三十六年抗战守城的历史。一个月后,在广东崖山的南宋流亡政权亦败于元手,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蹈海,给宋王朝画上了凄美的句号,钓鱼城也以“独钓中原”的光辉留名史册。

当蒙古人进入城中,才发现了这个城坚守三十六年的秘密。在钓鱼山上面,随处可见水田和池塘,城西尤为集中,山上有充足的用水。可以设想,一方弹丸之地的钓鱼城能在蒙军长期重兵围困之下,三十六年岿然不动,这要有多大的胆识、决心和毅力,而且要合州人民作出多大的牺牲!三十六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固然不及一瞬,但在风雨飘摇的钓鱼城,毕竟是一两代人的岁月!

从1243年二冉筑城钓鱼山,到1279年守将王立开城降元,合州5县17万军民以钓鱼城为据点,历经宝南宋三朝,大小200余场鏖战,成为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的噩梦,“以一柱支半壁”,坚持抵抗强敌36年,如果说,这不是奇迹,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奇迹了。钓鱼城之战虽然被王立宣告结束,但它的历史意义是绝不可低估的。可以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没有钓鱼城就没有四川;没有四川,就没有江南。宋朝恐怕延续不到最后一个皇帝被人抱着跳崖的那一刻。

由于王坚、由于张珏,钓鱼城成了一座激荡汉人心魄的精神城堡。而由于王立,则使它蒙受了耻辱。

但这并非是我们想知道的,我们知道的是,王立的投降是为了十万军民的性命和大势已去的感慨!

那么,我们想知道的是,南宋王朝值不值得保卫?

一份史料记载,当蒙古人纵横大江南北,抗蒙军民浴血长江上下之时,西湖边上南宋政府的皇帝与官员们却在欢快地过着各种节日。当然,宏扬传统文化,体味传统节日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但要分时候啊!如果身临其境,就能看到当时的皇家御苑之内,到处金鳌衔光,玉螭垂虹,火树银花,城开不夜,真个是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歌舞江山,上下如狂!

可是那些挣扎在蒙骑铁蹄之下的北方百姓,却是破屋号风,柴门拥雪,痛苦呻吟,生不如死。

这样一个混蛋朝廷,保它有何用!

但是,就是有那么多爱国者毫无顾虑地站了出来,并且丝毫没有一点怨愤之心,英勇地与蒙古人战斗!他们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景仰!所以,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而他们战斗过的地方——钓鱼城——也成了英雄的象征。这个地方被后人称为被作“上帝折鞭处”。这个地方让宋朝延续了20年;缓解了欧亚战祸;流产了蒙古劲旅对非洲的征服,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改变了世界中古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