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5054100000025

第25章 在杀戮中进化(1)

不敢妄有佗志

赵匡凝是蔡州人,和唐朝末年那个残暴的军阀秦宗权是老乡,赵匡凝的父亲曾为秦宗权做事,因为很卖力,当秦宗权以蔡州为根据地称帝后,就封其申州刺史。后来,他的父亲又攻下了襄阳,秦宗权更加重视这位老将了。

但是这位老将却害了他,当朱温老攻打蔡州时,秦宗权又屡战屡败的时候,他就弃暗投明,以秦宗权的根据地——山南东道七州投降了朱温。朱温心花怒放,上表请唐朝皇帝封其为行营副都统,兼河阳、保义、义昌三节度行军司马。并与他的军队合二为一进攻蔡州,蔡州被攻破,秦宗权被拉到长安砍了脑袋。

赵匡凝在他老爹死后,就继承了老爹的职位。

897年,朱温进攻天平节度使硃瑾所在地兗州,硃瑾知道自己打不过朱温,就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出猛将史俨率兵数千去救硃瑾,想不到非但没有救了硃瑾,史俨自己也被打败。于是,他和硃瑾就跑到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那里。李克用知道后就派人送给赵匡凝钱币希望能借他一条路,他好去杨行密处讨回史俨。赵匡凝觉得这件事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坏处,就答应了。谁想,使者在拿着他的回信返回太原时被朱温所捉。看了信后,朱温大怒,他以为赵匡凝和李克用早就勾结上了,面对叛徒,他绝不手软,遂派出大将氏叔琮、康怀英攻打赵匡凝,两个打手果然厉害,氏叔琮取了他的泌、随二州,康怀英取了他的邓州,赵匡凝大恐慌,急忙跟朱温服软,朱温同意了。但代价是:向朝廷交税金额要提高一些。赵匡凝没有得说,他其实也说不出什么来。

903年六月,荆南节度使成汭死掉,武贞节度使雷彦恭就趁势袭取了荆南,赵匡凝看不过去,就派遣弟弟赵匡明驱赶了雷彦恭,朱温就以唐朝皇帝的名义让赵匡凝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他的弟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代理)。

赵匡凝对朝廷和朱温感恩戴德,当时,其他藩镇都不理唐朝了,只有赵匡凝兄弟每年都向朝廷进贡,但这些贡赋其实都进了朱温的口袋,朱温用这些钱去开拓地盘了。

905年,朱温杀掉了唐昭宗,想要自己做皇帝,他很担心赵匡凝兄弟不从,就派人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赵氏兄弟。赵匡凝痛哭流鼻涕,激动地跟使者说道:“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二心)。”

朱温跳起来大骂,他以为赵匡凝即使不同意,也不会骂人。但赵匡凝的话显然就是在骂他。在朱温看来,赵匡凝能有今天,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闹成现在这个样子,他就决定先把赵匡凝灭掉再称帝。

同年,朱温以赵匡凝东连杨行密,西结王建图谋不轨的借口,派遣武宁节度使杨师厚率兵攻之,自己带领大军在后面跟着。他一是想夺取湖北之地,二是想看看赵匡凝是怎么死的。杨师厚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连下赵匡凝所属的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该年九月,杨师厚引兵要过汉江,赵匡凝领着二万兵马来战,杨师厚又以常人无法比拟的勇猛大破赵匡凝,又把他的老巢襄阳围住。赵匡凝只好焚府城沿汉江逃奔到今天的江苏扬州。赵匡凝跑到扬州后,就投奔了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杨行密讥笑他:“您在湖北时,拼命地给朱温送东西,今天如此地步才想到我了?”

赵匡凝惨笑道:“我乃唐臣,当初是给唐王朝进贡,又没有给朱温。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还不是因为不想屈服于他,如今到了您这里,生死在您手中,我无话可说!”

杨行密倒很厚待他,可惜,杨行密不久就死掉了,他的大儿子杨渥对待赵匡凝就不像他老子那样有礼了。这也难怪,因为这个时候,杨渥已经建立了一个国家,和唐王朝彻底决裂了。这种所为在赵匡凝眼里,和朱温想要称帝一样,都是大逆不道的。杨渥自然也感觉到了赵匡凝那种哀怨中又有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所以,两个人不可能谈到一起去。赵匡凝寄人篱下,当然不好发作。所以,他只能以哀怨中又带着愤恨和无奈的眼神来跟杨渥交流。

也就是说,赵匡凝一直把自己放在唐朝大员的位置上,而杨渥在他心里的位置——虽然他已经称帝——仍旧是好朋友(杨行密)的儿子。

有一次,杨渥和大臣们还有赵匡凝在一起吃饭,杨渥吃饭前喜欢吃青梅,当他正要拿起来放嘴里时,赵匡凝急忙制止,并看着他说道:“不要吃多了,小心得‘小儿热’。”

杨渥手下的大臣都大为惊讶,因为赵匡凝的口气俨然是在跟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可杨渥可是一国之君啊。出于维护礼仪的目的,有大臣建议把赵匡凝治罪。杨渥就把他“发配”到海陵去,后来,杨渥的右衙指挥使徐温造反,赵匡凝还是那一副“不与乱臣合作”的态度,就被徐温杀掉了。

他临死前都没有对没落的唐王朝有二心,我们不能说他迂腐,对一个王朝来讲,这样的人越多就越好。这说明这个王朝虽然丧失了形体,但精神还在。

赵匡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那个不要脸的人多如牛毛的时代,他独能秉承一颗“不二心”,虽死犹生。

田舍翁的一生

如果时代不同了,有些奇迹就会发生。张全义就是五代时期发生的许多奇迹中的一个。我们首先应该叫他张言,出生在今山东的一个农民世家。长大后略识几个字,就跑到县里去当啬夫,也就是掌管一般的民事纠纷、赋税等事务。但是,他没有这个能力,总把一些很容易就能办明白的事情办砸。于是,县令经常骂他。可为了生存,农民本色使他一忍再忍。

可他并没有地种,如果有地种,他可能就在黄土地上了却一生了。当黄巢四处拉拢人攻打长安时,他参加了这支造反大军。由于他略识文字,又掌管过民事,在攻入长安后,黄巢就让他做了吏部尚书。连张全义这样的人都能成为尚书,由此可知,黄巢这位兄弟的政权简直就是一个废品收购站。

废品收购站倒闭后,他跑到河阳(今河南孟县)投降了唐朝将领诸葛爽。诸葛爽一听是一位尚书,直接奏明朝廷任他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瘟神朱温和他自己都下贱似地让唐昭宗赐名。朱温被赐名为:全忠,他被赐名为:全义。

诸葛爽死后,儿子诸葛仲方继承了自己的位置。诸葛仲方的一名部下刘经和河南节度使李罕之争夺洛阳。当时,张全义隶属刘经,刘经就派他去攻打李罕之。谁想,张全义不是东西,领着分配给他的军队跑到李罕之那边去了。不但跑到那边,还和那边联合起来掉头攻打他。

刘经向诸葛仲方求救,诸葛仲方派出精兵击败李罕之和张全义。张全义只好跟着李罕之跑回怀州,并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绝不含糊,出兵进攻诸葛仲方。诸葛仲方被打败,李罕之送了点礼物给李克用,从此,他占据了诸葛爽的地盘。为了感谢张全义的“临阵投明”,他两个人拜了兄弟。并且让张全义去洛阳当河南尹。

张全义本以为河南尹是个很美的差使,但一到了洛阳,他脑袋就大了。无数战乱后的洛阳剩下的还不满一百家。他大骂李罕之不是人,但骂归骂,张全义并不是个破罐子破摔的人。他准备在洛阳来一场本色表演。

农民世家的资本让他迅速地将洛阳经济恢复起来,首先,他挑选自己带来的一百名士兵中的十八名,每人扛一面旗分别到所属十八县招集农民,要他们开荒耕种。并且告诉他们:种地才是农民的本分,不要四处逃亡了。种地多好,除了交点税外还能活着。

洛阳的土地,只要种它的人下功夫,它绝不会辜负任何人。一年后,洛阳的粮食多了,人口也多了起来。张全义就开始训练民兵,但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配得上“河南尹”这个头衔。

历史对张全义开发洛阳大书特书,在乱世能出这样一个肯塌实地种地的人,着实不易。张全义在洛阳历史上经常被提起,也正因为此。

但是,他种地并不是真心地为人民。首先,他自己就是出自农民世家,一种原始思维要他必须组织人种地;其次,他看到当时的形势,人人都在打仗,打仗需要粮食。无疑,谁有了粮食谁就有了护身符。

但是,有护身符也并不是好事。他那个饭桶兄弟李罕之从来不知道种地,如果没有粮食吃就跑到他那里讨要。事情都该有个尺度吧,李罕之可不懂这个,张全义仿佛是他的长工一样,活着的目的就是给他粮食。

张全义开始时还这样想,但李罕之三番五次地要粮食,如果给的慢一点,他就打张全义派来交粮食的人。张全义就有些不乐意了。可李罕之依旧很乐意,有人告诉他,你这样下去可不好。虽然他是你兄弟,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李罕之哈哈一笑:一个种地的,我怕他!

是的,种地的不可怕,可怕的是,张全义不但是个种地的,还是个被逼急了的兔子。888年,张全义趁李罕之攻打河东晋州(今山西临汾)绛州(今山西新绛)后方空虚之机,领兵袭占了河阳,取代李罕之自任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无奈之下向李克用投靠,借了三万沙陀兵,回师围攻洛阳。

兄弟反目,张全义毕竟是农民出身,一遇到李罕之这样卤莽之人的发怒,他还是吃不消。开始时,还敢出战,在屡战屡败之下,只好闭城不出。

张全义在城里开始吃木屑,李罕之还是不肯走。其实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李罕之就是想把张全义围死。张全义可不想死,他向朱温求救。

狡猾的朱温虽然和张全义同时被唐昭宗改了名字,但他对张全义并没有印象,也没有情谊。可当敬翔告诉他,张全义很会种地的时候,他立即出兵,把李罕之打跑。张全义真是感激得鼻涕眼泪一齐流。

流完鼻涕后,他请求朱温给他改名。朱温觉得张全义对自己真是忠心到家了。就给他改了名字,仍然让他担任河南尹。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后,对张全义常给自己军粮的功劳没有忘记,让他在河南尹的职务上兼任河阳节度使,又加封为魏王。此后,又分别册封为太保、太傅、太师,这三种称号在当时都是最高的荣誉职衔。

朱温后来去洛阳避暑,住到张全义家。忽然见张全义的老婆、女儿还有儿媳妇很不错,就轮番地要她们来侍奉自己。张全义的儿子开始还能忍受,但等到了自己老婆被朱温叫进房间时,他怒发冲冠。张全义差点就给儿子跪下,解释道:“我当初吃木屑没有死,就是因为恩人。如今恩人来了,就是用我们命也得报答他呀。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今天的我们读到这里,肯定认为张全义这个人太无耻了。但在当时,张全义绝对不这样想。首先,这是大风气大背景,五代时期这样乱淫的事情太多了,其次,张全义说得肯定是真话。他之所以能活到今天,完全是因为朱温的赏赐。

朱温老了以后,脑袋有点糊涂。忽然有一天想杀张全义。可张全义的老婆(如今是朱温的陪寝)跳了出来,叫道:“他为您做了那么多事,你居然要杀他。难道你还怕他做出什么事情来不成?他只会种地。”

朱温一听,才发现,张全义的老婆太了解张全义了。他真的就只会种地!

李存勖灭掉后梁后,他又请罪加行贿李存勖的老婆归降了后唐。李存勖当然也非常喜欢张全义,原因就是,他能给自己军队粮食。在后唐,他又做了高官,为了表示忠心,他又主动去掉朱温赐的宗爽这个名字,请求恢复他张全义这个名字。由于李存勖建立后唐也是为表示继承唐朝的江山,所以张全义这次又请求恢复唐昭宗所赐的名字,很明显是一种讨好的举动。

张全义的老爹如果在天有灵,不学鬼哭才怪呢。

926年,他向李存勖推荐李嗣源去镇压叛乱。朝中大臣都认为李嗣源会造反。可张全义却极力推荐,李存勖实在想象不出一个种地的推荐的人能有什么野心,就让李嗣源带兵出战。李嗣源果然就反了。

张全义还没有等李嗣源攻到都城,就吓死在床上。临死前,他告诉身边的人,最好把自己埋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

不过,李嗣源还是知道了。亲自跑到他坟前祭奠一番,为这个能让自己有机会掌握军队并且做上皇位的人表示出感激之情。

张全义的一生就是一个中国普通农民的一生。可以忍气吞声,可以无私奉献。只要你能让他活着,即使凌辱他的八辈祖宗,他绝对不反抗。

据说,张全义在洛阳时,对打官司的处置是这样的:谁先告状,谁就能赢。除了他的智商有问题外,我们大概还可以找出他这种行事的理由。那就是:他自己就是个窝囊的种地分子,一生中从来不敢为天下先。只好把这种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他让先张口讲话的人赢得官司,其实就是在鼓励自己不要委琐无能地苟活一生。

优秀的人会把自己对自己的鼓励付之实践,而田舍翁只能把自己的希望转移给别人身上。

张全义的确做到了让洛阳经济恢复,这种贡献之于历史来讲是巨大的。但张全义也是人,当他的老婆、女儿和儿媳妇被朱温奸淫时,我们要不要猜测一下,他是否真的就能忍受住。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而张全义能。

这就是五代,所以,有人说,五代是最无耻的一个时代。压迫别人的人无耻,被压迫的人更无耻!

唯一的传奇:李存孝

五代时期没有传奇人物,这缘于后人对那个时代的轻蔑与忽视。整个道德评价系统在五代已经坍塌,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划分,大家都乱成一团。武将们没有一点仁义之心,文臣没有一点傲骨。所以,这是一个并不能产生传奇的时代。

而李存孝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李存孝本叫安敬思,出身贫寒,由于力气很大,就去军队里混饭吃。又因为打起仗来不要命,所以,被李克用看中,收为义子。给他改了名字叫李存孝。

在传说中,李克用有“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骁勇的一位。他常常率领骑兵作先锋,遇人杀人,遇佛杀佛。双层铠甲是他的最爱,长矛也是他的最爱。他就靠着这两种最爱在敌阵中冲锋,但他没有最爱的马,因为每次打仗前,他都要准备几匹,一匹被累死了,再换第二匹。此人不但骁勇,并且言语幽默。但这种幽默只限于在战场上,在平时,他不但不幽默,反而很严肃,严肃到让别人讨厌他的地步。

888年,李罕之被朱温进攻,遂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李存孝等人去救李罕之。朱温手下一名大将跟李罕之说,“你还是投降了吧。沙陀人不是来救你的,是来送死的。”

李存孝一到,李罕之就把这句话告诉了李存孝。李存孝大怒,也不休息,带领人马就冲到了敌方营前,怒喝道:“呔,我就是沙陀派来的人。没有军梁了,你们赶紧派胖人出来跟我杀一场,我好充当军粮。”

朱温手下大将都不太胖,但面对这样的挑衅,虽然不胖也只能出战。他们似乎根本就没有把这个已经是李克用手下最骁勇的李存孝放在眼里,结果,他们大败。李存孝连追出四十里,不分胖人和瘦人,杀死一万多。

889年八月,唐昭宗在朱温的胁迫下下令讨伐李克用。李存孝在上党埋伏下三百骑兵,痛击前来征讨的潞州节度使孙揆。然后,飞快地奔往潞州打败了朱温手下大将葛从周,夺取了潞州。这年九月,李存孝在潞州等来的却是李克用命另一义子康君立为潞州最高指挥官的命令。李存孝大怒不已。